辽东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辽东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辽东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辽东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辽东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东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目录学校制度1辽东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12. 辽东学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13. 辽东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84. 辽东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355. 辽东学院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376. 辽东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407. 辽东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办法(试行)458. 辽东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试行)479. 辽东学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5010. 辽东学院本科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细则5411. 辽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试行)5612. 辽东学院本科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2、(试行)59中心制度1.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岗位责任制632.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实验守则653.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资产管理制度664.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制度675.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开放管理办法686.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学生上机守则697.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制度708.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值班员职责729.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工作流程7310.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值班人员工作程序7411.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备控制室守则7512.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践研究室使用守则76辽东学校“十一五”发展规

3、划(讨论稿)一、规划的背景和依据“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院校类型趋于多样化;二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开始追求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与特色,在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在不断发展的高校群体中,近年来新成立的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等学校人才

4、培养的规格和层次日益受到经济结构、产业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采取了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政策,确定了指导高校今后工作的八字方针,高校发展将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道路,重点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相比之下,地方高校由于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人才待遇、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距,竞争力明显不足。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包括地方高校在内的各个高校确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辽东学院是于2003年通过合并升本跨入本科院校系列的,学校成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办学层次,扩大了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课程门类都有较大

5、的拓展,发展空间增多,社会影响扩大。但也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学校今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在办学实力、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科研工作等方面与先进高校都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校今后有两个问题要去面对:一是建什么样的大学,也就是学校的定位、目标与特色问题;二是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也就是学校发展的路径与方法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做好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环境和社会需求,实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辽东学院“十一五”期间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6、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高等教育法的精神指导未来的工作,贯彻落实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依靠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为实现振兴东北经济发展目标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2、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

7、一的原则。实施“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的原则,优先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与我省人才紧缺密切相关的专业,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急需的专业,实施适度超前和跨越式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加紧密结合。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坚持突出重点、保证一般的原则,根据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优势专业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科,兼顾发展一般学科专业。三、十一五期间的目标任务(一)总体规划目标辽东学院办学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经济与

8、管理学、工学学科为主,理、工、农、经、管、文、教、法、医等多学科协调推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在保持现有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专业进行调整改造,逐步形成辽东学校的特色优势。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工作,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建设、科技、社会发展理论和具体实际问题的重要基地。辽东学校2020年远景目标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坚持“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开放式的办学模式;促进办学体制更加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交流与

9、合作更加广泛深入,教育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把辽东学校建设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教学型大学。(二)办学定位学校类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将辽东学校建设成专业学科门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地方教学型综合性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发展目标,适度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办学职能:以教学为中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包括科技开发、科技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面向地方企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项目研究,逐步体现出辽东学校的办学价值,推动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开展。人才培养:充分考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

10、需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素质高、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方面: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和发展应用型专业,积极探索发展符合自身条件的前沿交叉学科。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建设一批特色品牌学科、专业、实验室和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做到以特求生,特中生优,通过特色专业和学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人才培养方面: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突出对应用型、适用型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由职业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变。 办学区位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地处

11、边境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展与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建立面向世界的“对外汉语远程教育中心”,争取成为省内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四)具体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至2007年。这一时期是合校后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理顺体制,优化结构,为下一个阶段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各项办学指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合格评估要求,部分指标达到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秀标准。1办学层次和规模;到201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

12、教育在校生17000人,其中本科生10000人,专科生7000人。成人教育4000人,留学生300人。形成本科、高职、成人继续教育和外国留学生等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办学结构。2学科专业建设:结合地方新一轮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构建学科专业结构。通过学科整合,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经济管理学为主,其他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本科专业数量达到40个左右,高职专业数量调整到30个左右,重点建设8-10个优势和特色专业。3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努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000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400人,高级职称达到教师总

13、数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40%以上。通过引进和培养,使学校拥有30名左右省内知名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1至2名,进入到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人层次”;10至15名进入到“千人层次”,最终形成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梯队。4科研工作: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校内、校外广泛而稳定的教学、科研基地,重点建设5个应用型研究所。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各种科研和教学实践活动。从2006年开始,各级各类课题数量和科研经费在2005年的基础上

14、平均每年增长20%。科研课题要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科技开发课题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企业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形成,争取部分应用研究成果和基础研究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个别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国家级科研课题争取达到8至10项。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效益累计超过5000万元。5对外合作交流:按照协议办好现有中韩合作学校,使之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先进的韩国语教学基地。在此基础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积极发展新的合作伙伴,不断提高合作办学层次和增加合作办学方式。到2010年,使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数量增加到10所左右。6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土地面积1293亩的基础上,

15、继续适当增加校园面积,规划“十一五”期间占地面积为1650亩。包括将北校区已经使用但没有办理完毕手续的254亩土地进行确权,并新征用土地158亩,其中南校区征地98亩,北校区征地60亩。积极论证并创造条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部分现有校区进行置换。“十一五”期间增加76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用房,其中新增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用房22000平方米,食堂7000平方米,图书馆20000平方米,国际交流中心10000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或体育馆)8000平方米,学生宿舍9000平方米,使学校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教育部评估要求和发展的需要。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投入专项资金,继续建设

16、和完善学校重点优势专业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科的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使实验和教学手段达到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图书资料购置费达到财政拨付事业费的5%,年均净增加图书达到10万册以上。7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过2至3年的改革,基本健全“学校院系三级建制、学校院两级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理顺内部分配关系,建立起统一的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教授、副教授岗位逐步向校内外公开招聘。重视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探讨学校后勤产业社会化,在条件成熟时对后勤服务公司进行改制,成立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到2010年,基本建成

17、现代大学管理制度。8招生和学生就业:加强招生宣传工作,调整省外招生结构中本科学生的比例;扩大省外招生的范围和规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到2008年,本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省内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到达省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9党的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分院两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改革和创新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

18、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学校党建工作进入全省高校的先进行列。10、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十六大提出的战略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的观念,全方位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全省高校的先进行列四、规划实施措施上述规划目标,将通过以下九个工程的建设来实现。(一) 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学科专业建设要按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岗位,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凝聚相关学科的优

19、势力量,强化课程建设,加大投入,发展优势学科,重点建设特色学科,加强人文基础学科,拓宽边缘交叉学科,建成由基础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1科学调整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以学科门类为基础,集中学科建设力量,大力开展学科建设,使发展方向更明确,便于规划管理和提高效率,规范学科专业建设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选择由专业到学科的渐进式学科建设发展道路,在原有重点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集中优势资源,服务服从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确定重点建设学科,优先发展应用学科。打破平均分配经费的传统观念,在保持正常运转的前

20、提下,将发展经费向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专业倾斜,确保建设的需要。3充分利用合校后学科覆盖面广的优势,积极探索学科的交叉、综合与渗透,成立12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4创造一流的学习、生活、研究条件和发展环境,不惜重金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承担学科建设的重任。5学校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小组、学术委员会等指导咨询机构,各分院成立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计划,协调关系,加强领导,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二)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走开放办学和合作办学的路子,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1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专才型模

21、式向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实用型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学士学位加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和“3+2”、“3+2+2”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2组织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开展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学习讨论活动,突破传统办专科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用教育理念更新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设立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针对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中关键问题的立项研究,奖励优秀的研究成果。 3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较大的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授课教师,实施学分制,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弹性学制,继续推行和完善主

22、辅修制。4改革教学方法,由过去专科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并重,鼓励广大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推广使用“双语”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采用“嫁接”的方法,在专业教学方面,引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采用原版教材,有效缩短“专升本”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将有关专业或学科的课程组装成“模块”,与国际接轨,为学生在大学之间乃至国际之间流动创造条件。6改革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吸收社会资金建设应用型的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开放,在解决实验室建设资金约束问题的

23、同时,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7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增加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投入,通过新建、改造、更新等措施,到2010年,使学校校内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达到省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加大理、工、农、医、艺术类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比例;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比例达到50%以上。8成立辽东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就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理论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持。9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督导检查,科学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三)科研创新工程科研创新工程建设要紧紧围绕振兴辽

24、宁老工业基地这一主线来进行,要使学校的科研工作成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辐射源和孵化器,成为学科建设的助推器。1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按照学科建设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需要,确定重点学科和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及研究队伍,形成一个学术研究和科技攻关的有力群体。通过有计划的力量集成,组织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争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生显示度高、贡献度大的科研成果。2以学科群为基础,重点建设5个具有学校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型研究所,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产、学、研相结合,实现良性循环。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化机械、电子、服装、纺织、农业、旅游与管理等学科领域,进行研

25、究攻关,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3成立科技开发中心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帮助科技人员和中小企业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4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校内重点自选课题研究和对纵向、横向课题的经费配套,用于支持争取国家级课题的前期和基础研究。5广泛开展国内国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国际的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基础理论研究,共享成果,共谋发展。(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要坚持“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相结合”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建设方式,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1采取请进来与走

26、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着力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逐步形成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学校设立专项教师培训基金,用于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费补贴,资助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留学。计划每年投入资金200万元,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学科带头人20人左右,博士25人左右。2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每年投入专项引进资金,用于引进学科带头人,博士和学校急需、紧缺和热门专业的硕士。争取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000万元,引进学科带头人10名左右,博士25名左右。3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水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工资收入、科研经费、到国内外进修等方面的待遇达到省内高校的先

27、进水平。校内教师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和职务、职称级别,享受相同的待遇。要做到以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在吸引人才的同时稳定既有的人才,不断壮大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4借用社会智力资源,与国内外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教学科研联系,加强学术交流,用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为青年学术骨干聘请导师、联合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请名师讲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5、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的建设,以朝鲜半岛,特别是韩国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突

28、破口,全面巩固发展与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高等院校已建立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国家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合作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带动学校的开放和快速发展,培育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1要使小规模、低层次、单一形式的国际交流转变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开放化,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育经验交流、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2根据学校地缘特点,将朝鲜半岛作为重点合作交流对象,近期特别要加强与韩国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联系交往,在合作办学、互相承认学

29、历、互派教师进修、联合进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形成效益显著的合作成果。3建立培养、吸引、使用、交流人才的基地。成立朝鲜半岛研究所、国际交流中心和韩语培训中心,利用地域优势,做足朝鲜半岛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4根据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的开放进程,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市场,做好外国留学生和进修人员的培养管理工作,树立学校良好的国际形象。(六)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要围绕完善校区服务功能、建设信息化校院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来进行。1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新校园。2005年以前,完成统一校区的规划。根据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需要,陆续建设

30、必要的基础设施,完善育人和服务功能,最终形成南校区主要举办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北校区主要举办自然学科教育和重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校区功能布局。2高标准建设和改造实验室及实习基地。从2005年开始,重点建设经济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从2006年起,除了增建新的实验室以外,重点用于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手段的更新,使其达到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3建设信息化校园。对两校区现有校园网进行改造,实现联网升级,拓展服务功能,全面建成信息化校园,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创造优越条件。4增加图书资料购置费用和对借阅、传输、保管等设施的投资,尽快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31、(七)体制改革创新工程体制改革创新工程要紧紧围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这一核心进行建设。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校分院系三级建制,学校分院两级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精简、高效、规范的行政管理机构。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选用制度和普通管理人员的聘用制度;建立“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激励性收入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短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3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和开放型的办学体制。探索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多渠

32、道融资吸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共同建设开放性的实验室,联办企业急需的专业,联合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知识、科技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体制。4深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一核心,建设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强化学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的整体协调功能,突出分院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下联动,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不断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方式,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5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在组建辽东学校后

33、勤服务总公司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探索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组建后勤产业集团,提高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程度。(八)党的建设工程党建工程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的三大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各项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1.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开展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先进性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和党员干部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围绕中心

34、、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为目标,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组建模式、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贴近党员、师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在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中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及时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到2010年,争取使在校学生党员达到学生总数的12%左右。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尤其使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改善和优化学校党员队伍结构。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把学校两极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

35、调的坚强领导集体。着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判断形势、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强化学校管理以及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出事件的五种能力和水平。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干部选任制度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辽东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培养教育,严格管理,科学考核,有效监督,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5.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委制定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积极推行校务公开,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坚持按程序、按制度办事,提高透明度,自觉

36、接受群众监督。5. 加强群团工作。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积极维护教职工权益,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之家。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党建带团建,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党组织的助手和生力军。6加强统战工作。建立健全统战工作制度,形成具有富有高校特点的统战工作机制,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做好民主党派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成员的聪明才智,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九)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有理想、有道

37、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充分发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搞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骨干的培训,提高其理论素质、专业水平、道德修养及政治觉悟。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要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提供进一步学习、培训、考察和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

38、的理论素质、工作水平、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好他们的职称待遇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3、要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将辽东学院建设成和谐校园。4、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5.

39、设立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关课题研究的资助,对优秀研究成果、文化作品和优秀工作者的奖励,校内宣传网络、网页的设计制作,干部的内部短期培训。五、实现规划的保证与保障在规划期内,要实现预期的规划目标,共计需要投入资金20500万元。其中用于征用土地5000万元;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9000万元,用于引进人才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购置4500万元,上述项目投入资金的来源保障主要有几个方面;即省市政府承诺投入资金10000万元,争取财政贴息贷款10000万元,争取政府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辽 东 学 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

40、见为了贯彻落实辽东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辽东学院教学改革纲要,实现我校确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核心,深化我校实验、训练、实习、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我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一个时期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的若干意见。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以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41、为根本目标。通过健全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相关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不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能够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又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为出发点,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成一个贯穿全学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有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

42、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培养,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根据我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性质和特征,按照工农医类、经济管理类、语言文学类、师范教育类等不同专业类别,形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基本内容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2)课程实习:包括认识性实习、阶段性生产实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等;(3)毕业实习:包括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岗位实习等;(4)课程设计(论文):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制作、课程论文等;

43、(5)毕业设计(论文):包括毕业设计、毕业制作、毕业论文、毕业综合考试等;(6)社会实践: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4制定本科专业技能规范我校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生产技能、科学研究技能、科技推广技能、管理技能、教学技能以及社会服务技能等。各本科专业所属类别和专业要根据专业性质,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专业服务面向和社会专业人才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学科体系设计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专业技能规范是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纲要的基本依据。5制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以专业教学

44、计划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依据,设计与理论课程体系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补充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作为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开课学期、开课学时、课程学分、教学场所、考核形式等内容。6编制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纲要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纲要,要以专业技能规范为主要依据,按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时间安排、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场所、教学设施、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说明。实践环节应严格按照教学纲要的规定和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7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

45、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从属于理论课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冲淡或代替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零散与分散的现状,根据基础平台课、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的课程体系结构,按照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重组和更新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以实验条件为基础,重新按照平台课程体系设计模块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8规范实验项目内容,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实验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实验项目要独立开设实验课,其他没有达到规定学时但能够独立设置的实验项目,也要尽量开设独立的实验课,对不具备独立

46、设课条件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努力按照课程群来设置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逐渐建立起与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由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9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增加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教学要从单纯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发展,努力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指定的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条件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改进和增加实验教学项目,特别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无论是独立设置的实验课还是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课,都应有配套的实验教学纲要、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材

47、。10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创造开放实验教学环境学校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各二级学院实验室要根据条件逐步对学生开放。对我校工科类专业,要依托专业技术实验室建立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造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环境。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和实验室开放,应立足于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完成自行设计、制作和试验的实验设备和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1整合专业技术实验室,发挥实验室整体功能从我校实验室管理和布局状况出发,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整体功能;对现有各类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和位置进行统一规划

48、,规范实验室的布局和名称,按专业大类重新整合现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技术实验室,凡两个以上二级学院使用的实验室划归公共实验室管理部门,由其进行统一管理,发挥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作用,减少重复建设。1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对实验室主任作用的认识,明确实验室主任的职责,发挥实验室主任的作用,任命职称水平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对理、工、农、医类专业所在部门,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形成实验教师与实验员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对文、经、管等文科类专业,要有专职实验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并明确实验教师在职称、聘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通过从教师队伍中分流部分教师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学校

49、适当安排专项经费,选派实验教师进修学习;调整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系数,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或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实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研究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13加强实验室评估工作,推动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根据实验教学管理的需要,并结合教育厅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建立实验室评估制度,开展实验室评估工作。学校成立实验室建设与评估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按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我校实验室评估办法,分解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从实验室基本条件建设、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任务的落实、实验室特色以及实验教学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进行评估检查,促进实验室

50、建设和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习的管理14明确和规范实习任务,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实习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根据我校不同学科专业类型,实习分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实习又包括认识性实习、阶段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认识性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或课程形成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阶段性生产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在生产环境下的阶段性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一般是在仿真实验室或专业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也属于生产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岗位适应性和专业岗位技能的训

51、练。15规范实习环节管理,提高各类实习效果各二级学院应根据专业性质和类别,科学合理安排实习教学环节。认识性实习、阶段性生产实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要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毕业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7学期末和第8学期初,实习时间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区别对待,经济、管理、文学、师范、医学等专业,实习要长于工学、农学等专业。无论何种实习,二级学院都要成立实习领导机构,制定实习工作方案、实习教学纲要,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每个专业都要编制实习指导书或实习教材,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做好基础工作。16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开展各类实习的场所,各二级学院应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

52、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按本科专业大类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遵循就地就近、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专业对口、生产经营状况比较正常、技术与管理比较先进、对学生比较重视,又愿意并有条件合作的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同时,鼓励二级学院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具有长期合作性质的稳定实习基地。17加强分散实习的管理学生的毕业实习应以集中实习为主体,对不具备集中实习或不便于集中实习的专业,可以采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式实习方式。采取分散方式实习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制

53、定具体的分散实习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实习纲要要求的实习教学内容,完成实习教学环节的各项要求,二级学院要委派指导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并保证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联系,掌握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实习教学质量。18规范预就业实习的管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到用人单位进行具有岗位试用性质的方式实习。学校鼓励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但不鼓励到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预就业实习。学生实行预就业实习要经过所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并妥善处理好未完成的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要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工作计划,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按时回

54、校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四、毕业设计(论文)与课程设计(论文)19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期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查。因此,各专业都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制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纲要,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20科学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设计),保证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各二级学院要科学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设计

55、)时间,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不得减少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一般应有一学年的时间跨度,各二级学院应在第6学期末启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7学期学生确定选题,在学生开始毕业实习前完成开题报告工作。毕业前学生必须回校集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和论文答辩。21重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质量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以本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为主体,综合反映所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范畴,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训练和初步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贯彻理论联系

56、实际的原则,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既要重视理论问题的研究,又要密切关注社会与生产中实际课题的研究。二级学院要把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设计作为重要工作,按照学生实际水平和研究能力设计课题,并且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与生产的发展,不断更新课题内容。2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基本保证。二级学院要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一般每位教师指导理工科类专业学生不超过8人,经济管理、语言艺术和师范类专业学生不超过10人。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

57、,教师认真做好从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制订撰写计划、查阅资料,到指导撰写与修改、批阅和答辩全过程的指导工作。2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考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质量和评定成绩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和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二级学院要成立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人数,组成由本专业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教师构成的答辩小组具体组织答辩工作。根据学生答辩情况、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以及结合学生对待毕业论文(设计)态度等方面评定成绩。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主要从选题价值、科学性、逻辑性、创新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24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