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4术语和符号 4.1术语 4.2符号 5基本规定 6上拔稳定计算 6.1适用条件 6.2剪切法 6.3土重法 7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 7.1基础下压计算 7.2地基承载力计算 7.3地基的变形计算 8倾覆稳定计算 8.1电杆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2窄基铁塔浅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3窄基铁塔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4宽基铁塔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5挡土墙 9构件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 9.1钢筋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2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3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4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5钢筋混
2、凝土拉线盘承载力计算 9.6钢筋混凝土电杆卡盘承载力计算 9.7石材底盘、拉盘、卡盘承载力计算 9.8地脚螺栓承载力计算 9.9拉线部件承载力计算 9.10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11构造要求 9.12斜柱式基础承载力计算 10岩石基础 10.1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10.2基础承载力计算 10.3构造要求 11钻(冲、挖)孔灌注桩基础 11.1一般规定 11.2桩基构造 11.3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11.4桩下压承载力计算 11.5桩上拔承载力计算 11.6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11.7桩基本体计算 11.8质量检测标准 12复合式沉井基础 12.1复合式沉井基础 12.2设计复合式沉井基础应
3、具备的资料 12.3设计原则 12.4复合式沉井基础的构造 12.5设计计算 12.6在工程应用和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13装配式基础 13.1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13.2直柱铰接型基础侧向倾覆稳定计算 13.3直柱铰接型基础侧向滑动稳定计算 13.4基础承载力计算 13.5构造要求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基础型式图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塔位施工基面设计原则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特殊地基处理原则 附录 d(规范性附录)金属基础承载力强度计算 附录 e(规范性附录)地基土(岩)承载力特征值及分类 附录 f(规范性附录)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内力、位移计算 附录 g(规范性附录)原状土基础刚性基柱
4、考虑土抗力时侧向弯矩的近似计算 附录 h(规范性附录)土与混凝土基础接触面间的摩阻系数值和地脚螺栓净截面面积表 附录 i(规范性附录)送电线路基础上拔静载试验要点 附录 j(规范性附录)基础上拔、倾覆、下压稳定和地基承载力计算用表 附录 k(规范性附录)基础在洪水时的局部冲刷、流水动压力、漂浮物撞击力的计算 条文说明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 2001 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 知 (国经贸电力200144 号)的安排组织制定的。 本标准是根据电力行业标准 dl/t 50921999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 程 ,对 sdgj 621984送电线路基础
5、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的修订。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改变: 1原标准名称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修订为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 定 。 2适用范围由 35kv330kv 改为 35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的设计。 3修订中纳入了以往工程已获验证的成功经验和试验研究成果。 4本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在与 sdgj 621984 基本衔 接的条件下,与国内其他有关土建标准相协调。 5对原标准 sdgj 621984 的部分章节条文进行了删改,增加了部分新条文: 1)删除了爆扩桩基础。 2)增加了环境保护、沉井基础、挖孔桩基础,附录中增加基础型式布置
6、图、基面设 计原则、特殊地基处理原则、基础受洪水影响的计算等。 3)钻孔灌注桩基础的计算方法由“m 简捷法”修改为“m 法” 。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代替 sdgj 621984(试行) 。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i、附录 j、附录 k 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河南 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润芳、张天光、罗命达、王开明
7、、李喜来、秦益芬、张春奎、 张显峰、李植本、郭咏华、程永锋、高占奎、陈正伦、窦正和。 1范范围围 1.0.1本标准规定了架空送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设计方法。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 35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的基础设计。其他电压等级 和通信杆塔基础的设计可参照本标准。 1.0.3临时架空送电线路杆塔基础可参照本标准设计,但标准可适当降低。 1.0.4原有架空送电线路改造和改建杆塔基础,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已有线路运行经验,参 照本标准进行验算或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8、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19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dl/t 50921999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jgj 9419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9、jgj 1062003 j 25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18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l 20419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3总总则则 3.0.1本标准遵照 dl/t 50921999 基础设计原则编制。 3.0.2基础设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基础与地 基的可靠度,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 的要求。 3.0.3基础设计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线路的地形、施工条件、岩土 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基础型式和设计方案,使基础设计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3.0.4基础设计
10、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型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 3.0.5本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4术术 语语 和和 符符 号号 4.1术语 4.1.1 原状土基础undisturbed soil foundation 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天然土(岩)中直接钻(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将钢筋骨架和 混凝土直接浇注于基坑内而成的基础。通常指岩石基础、掏挖基础、钻(挖)孔(灌注) 桩基础。 4.1.2 混凝土台阶式基础rigid concrete foundation 基础底板的台阶高宽比不小于 1.0,基础底板内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基础(简称台 阶基础
11、) 。 4.1.3 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flexible concrete foundation 基础立柱和底板内均配置受力钢筋,其底板的台阶宽高比不小于 1.0(不宜大于 2.5) 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简称板式基础) 。 4.1.4 岩石基础rock anchor foundation 通过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在岩孔内的胶结,使锚筋与岩体结成整体的岩石锚杆、岩 石锚桩基础。 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岩石地基中直接钻(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将钢筋骨架和混凝 土直接浇注于岩石基坑内而成的岩石嵌固基础。 4.1.5 装配式基础assembly foundation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预制构件拼装组合而成的基础
12、。 4.1.6 斜柱式基础pad and chimney foundation 基础的立柱与基础底板不垂直的一种基础型式。分为角钢插入式和地脚螺栓式斜柱式基 础,该基础是台阶或板式基础的特殊型式。 4.1.7 联合式基础raft foundation 铁塔四个基础墩用一个底板连成整体且基础墩间用横梁连接而成的基础。 4.1.8 重力式基础weighting foundation 基础抗拔稳定主要靠基础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的基础。 4.1.9 原状抗拔土体undisturbed soil with uplift resistance 处于天然结构状态的粘性土和经夯实后达到天然密实状态的砂类
13、回填土。 4.1.10 不等高基础unequal foundation 在一基塔的基础中某一个腿的基础,其立柱露出设计基面线的高度 h0与其他腿基础不 同时(见图 4.1.10) ,就称该铁塔的基础为不等高基础。 图图 4.1.10不等高基础示意图不等高基础示意图 4.1.11 复合式沉井基础combined sink well foundation 上部为混凝土承台,下部是薄壁钢筋混凝土沉井联合组成的基础。 4.1.12 预制基础prefabricated foundation 采用工厂化一次性预制而成的(如电杆的底盘、拉盘、卡盘等)基础。 4.1.13 半掏挖基础half-digged f
14、oundation 基础底板在原状土内掏挖,掏挖部分以上按普通基础开挖回填而成的基础。 4.1.14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由基桩或连接于桩顶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桩基础分为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 承台底面位于设计地面以下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承台底位于设计地面以 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4.2符号 a基础底面面积、构件截面面积; a1、a2无因次系数; ab局部受压时的计算底面积; ac承台底地基土净面积; 、 承台内区、外区的净面积; acor配置方格网式间接钢筋范围以内的混凝土核芯面积; af单根钢筋截面面积; ah计算截面的混凝土面积; ak卡盘的侧面面积; a0计算
15、截面折算面积、桩群外缘矩形面积的长边长、桩端面积; as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asvl单枝箍筋截面面积; asx正截面平行于 x 轴两侧钢筋的截面面积; asy正截面平行于 y 轴两侧钢筋的截面面积; al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冲切荷载多边形面积; aln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 ai第 i 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an混凝土净截面面积、单根锚筋截面面积; b方型底板宽度; b0桩群外缘矩形面积的短边长; de桩端等代直径; d、d0圆形底板直径、计算截面直径; e被动土压力; ea主动土压力;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ei抗弯刚度; esi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 钢筋弹
16、性模量、压缩模量当量值; 上层土压缩模量; 下层土压缩模量;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地基土净反力、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 fax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挡土墙每延米自重); g0基础自重; gk1与沉井和承台同体积的浮力; ggp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设计值除以总桩数; gp单桩(土)或基桩(土)自重; he作用于基础上的水平力; ho作用点至设计地面处的距离; hg杆塔高度; i截面的惯性矩; ip塑性指数; kh基础滑动稳定的设计附加分项系数; ko计算宽度空间增大系数; kv土重法圆形底板相邻上拔基础影响
17、系数; l长度或距离; l1、l2上、下卡盘计算长度; l上、l下上、下卡盘的全长; m计算截面处弯距; mh作用于基底截面上的弯距; mb、md、mc承载力系数; m1-1、m2-2计算截面 11、22 的弯矩; mj极限倾覆力矩; mx、my作用于基础底面或承台顶面上的 x、y 方向的力矩; ms计算截面上作用的弯矩; m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力矩; mg可变荷载按长期荷载标准值计算的力矩和轴向力; n插入角钢承受的拉力或压力、基桩的竖向力; na作用于基础上的下压荷载; no扣除底板上土重的作用于底板上的轴向压力; ng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轴向力; nk可变荷载按长期荷载标准值计算的
18、轴向力; nii 桩桩顶承受的轴向压力; nvb 、ncb每个螺栓的承剪、承压承载力; 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pk上卡盘横向压力; pmin、pmax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最大压力; p0 基础底面计算截面上的压力、底板平均压力设计值、基础底面处的附 加压力标准值; p1、p2底板、平均压力; ps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的土反力; px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 pj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0基底展开角; qf基础自重力; qsk、qp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 qck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
19、qk下卡盘作用力; quk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 r基桩下压承载力; rb作用于底板上的水平力; r石材的极限抗弯强度; s0上部结构水平作用力; sj极限倾覆力; t拉线盘垂直平分面内的拉线拉力; ti单根锚筋或地脚螺栓的上拔力、桩顶拔力; te基础上拔力; t0作用于计算截面上的纵向拉力; ugk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 uk单桩或基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 v计算截面剪力; v0基础体积; 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 vp单个构件抗剪力; vs垂直于插入角钢的剪力; vtht埋深内的土和基础体积; w截面抵抗矩; wx、wy基础底面绕 x 和 y 轴的抵抗矩;
20、w0换算截面弹性抵抗矩; wp桩底截面抵抗矩; x土压力; xi、yi通过群锚重心 x、y 轴的距离;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zx、zy平行于 y 轴和 x 轴两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重心间距; a0、b0基础的计算宽度; a1基础宽度; hox计算截面有效高度; 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 ag截面边缘至纵向钢筋截面中心的距离; 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上边长;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0挡土墙基底的倾角; at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 基础底面计算点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b1 、l1底板处
21、柱截面的长度和宽度; c按饱和不排水剪或相当于饱和不排水剪方法确定的凝聚力; cw计算凝聚力; d1上卡盘厚度、锚筋或地脚螺栓直径; d2上卡盘宽度; d3下卡盘厚度; d4下卡盘宽度; d0柱的计算直径或宽度; d圆形截面的直径、钢筋或地脚螺栓直径; e、e0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天然孔隙比; ea附加偏心距; e0 xte沿 x 轴方向的偏心距; e0yte沿 y 轴方向的偏心距;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g地脚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
22、强度标准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y0钢材的抗拉或抗压强度设计值; fyk钢材最低抗拉强度标准值; 、 螺栓的抗剪和构件的承压强度设计值; h自设计地面算起的锚固深度、截面高度,挡土墙高度; hb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hc基础上拔临界深度; h0截面的有效高度、有效锚固深度; ht基础的埋置深度; h1设计地面至卡盘中心的距离; hi承台底面以下各层土的厚度; qsik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ck承台底 1/2 承台宽度深度范围(5m)内地基
23、土极限阻力标准值; qsi桩第 i 层土的极限摩阻力设计值; l矩形基础的长度; la锚筋、地脚螺栓的锚固长度; li与第 i 层土对应的桩长; l0悬臂、有效锚固长度; m土压力参数、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h承载应力修正系数; md清底系数; n 数目、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计算截面纵向钢筋 总根数; nx平行于 x 轴方向一侧钢筋根数; ny平行于 y 轴方向一侧钢筋根数; n1、as1方格网沿 l1方向的钢筋根数、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n2、as2方格网沿 l2方向的钢筋根数、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rs纵向钢筋所在圆周的半径; r角钢内圆角的半径、圆形截面的半
24、径; rg截面中心至纵向钢筋截面中心的距离; s地基最终沉降量、钢筋的间距; 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t角钢厚度; u设计周长; ui破坏表面周长; ul桩群外围周长; x土压力、反力分布长度、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x0挡土墙重心距墙趾的水平距离; xi、yi通过重心轴 y、x 的距离; y自设计地面起算的深度; y1设计地面至上卡盘的距离; y2设计地面至下卡盘的距离; z地面至软弱层顶面的深度、土压力作用点离墙踵的距离; zn沉降计算深度; zi、zi-1基础底面至第 i 层土、第 i1 层土底面的距离; 上拔角、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 2的比值、 钢筋
25、的外形系数、井壁与土之间极限摩阻力的上拔折减系数; ( z)max桩侧最大土压力; 基础底面以下土、桩侧土的有效重度; af地脚螺栓净截面面积修正系数; c混凝土的重度; ag、bg钢筋配筋调整系数; c1凝聚力修正系数; cs石材强度设计附加系数; e1基础底板展开角影响系数; e2相邻基础影响系数; e水平力影响系数; f基础附加分项系数; 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l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钢筋长度修正系数; s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p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 sp桩侧阻端阻综合抗力分项系数; c承台底土阻抗力分项系数; i软弱层顶面以上
26、各土层重度设计值; q地基承载力分项系数; sc石材强度设计附加系数; 基底展开角影响系数(剪切法) ; 1基础底板上平面坡角影响系数(土重法) ; 与相邻抗拔土体剪切面有关的系数; f桩入土深度影响系数; i抗拔系数; s地基最终沉降量; s 地基变形量;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 i 层土的计算变形值; 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 的土层计算变形值; v(hthc)范围内的基础体积; vt相邻基础影响的微体积; b、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 土的侧压力系数; 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i、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 斜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土
27、与基础接触面间的摩阻系数、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s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 p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 sp桩侧阻端阻综合群桩效应系数; c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 承台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k卡盘埋深与主柱埋深有关的比例系数; a钢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 b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 s岩石等代极限剪切强度; 土的内摩阻角; sk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应力; cp可变荷载取长期荷载标准值,抗裂验算边缘法向应力; ck可变荷载取短期荷载标准值,抗裂验算边缘法向应力; max最大土压力值; y桩侧土压应力; z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 g配筋率;
28、v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 等代内摩阻角; cor局部受压承载力提高系数; l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 hp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拉线拉力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1拉线盘上平面与垂面的夹角; max裂缝最大宽度; min裂缝最小宽度; t在同一受力方向的承压构件较小总厚度。 5基基本本规规定定 5.0.1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 等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5.0.2基础设计方案,应根据塔位具体条件推荐“不等高基础”与铁塔长短腿配合使用, 并应考虑自然地貌恢复方案(见附录 b) 。 5.0.3基础型式选择,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不含
29、桩基础)基础。 铁塔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或混凝土台阶式基础;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的 地区,可采用装配式基础;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可采用桩基础;电杆及拉线盘宜采用预制装 配式基础。 5.0.4基础设计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定和结构的强度。对处于软弱地基的转角、终端杆塔的 基础应进行地基的变形计算,并使地基变形控制在使用的容许范围内。当地基土为砂类土 时,计算荷载可取短期荷载标准值;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计算荷载可取长期荷载标准值。 5.0.5基础设计应考虑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重度和土体 重度应按浮重度考虑:一般混凝土基础的浮重度取 12kn/m3;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浮重度取
30、 14kn/m3;土的浮重度应根据土的密实度取 8kn/m311kn/m3。 5.0.6基础设计应考虑受地下水、环境水、基础周围土壤对其腐蚀的可能性,必要时应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0.7土体上拔和倾覆稳定计算,分原状土和回填土两种。回填土按已夯实考虑,即基坑 回填土夯实程度已达到现行施工验收规范中要求的标准。 5.0.8原状土基础在计算上拔稳定时,其抗拔深度应扣除表层非原状土的厚度。 5.0.9基础的埋深应大于 0.5m,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当地基土具有冻胀性时应大于土壤的 标准冻结深度,在多年冻土地区应遵照相应规范。 5.0.10当基础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软弱地基时,应铺设垫层或采取其他措
31、施。 5.0.11在河滩上或内涝积水地区设置塔位时,除有特殊要求外,基础主柱露出地面高度 不应低于 5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 5.0.12若需在水中设置塔位,其基础设计时,应考虑洪水冲刷、流水动压力、漂浮物等 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防护措施,尚应考虑冻融期的拥冰堆积作用(可参见附录 k) 。 5.0.13基础设计(包括地脚螺栓、插入角钢设计)时,其基础作用力计算应计入杆塔风 荷载调整系数,当杆塔全高超过 50m 时,取风荷载调整系数为 1.3;当杆塔全高不大于 50m 时,取风荷载调整系数为 1.0。 5.0.14对大跨越杆塔及特殊重要的杆塔基础,当位于地震烈度为 7 度及以上的地区且场 地为饱和砂
32、土和饱和粉土时,或对220kv 及以上的耐张型转角塔基础,当位于地震烈度为 8 度以上时,均应考虑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的稳定地基或基础的抗震措施。 5.0.15转角、终端塔的基础应采取预偏措施,预偏后的基础顶面应在同一坡面上。 5.0.16在环境对基础有腐蚀作用(如海水侵蚀、大气污染、地下水腐蚀、盐碱地等)时 基础混凝土不允许出现裂缝;当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用于非直线塔时,不允许出现裂缝; 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宽度限值取 0.2mm。 5.0.17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按表 5.0.17 确定。 表表 5.0.17基础附加分项系数基础附加分项系数 f 5.0.18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按表 5
33、.0.18 确定。 表表 5.0.18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 强度种类符号 c20c25c30c35c40 轴心抗压fck13.416.720.123.426.8 轴心抗拉ftk1.541.782.012.202.39 5.0.19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按表 5.0.19 确定。 表表 5.0.19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 强度种类符号 c20c25c30c35c40 轴心抗压fc9.611.914.316.719.1 轴心抗拉ft1.101.271.431.571.71 5.0.2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按表 5.0.20 确定。
34、 表表 5.0.20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 ec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c35c40 弹性模量 2.551042.801043.001043.151043.25104 5.0.21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按表 5.0.21 确定。 表表 5.0.21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n/mm2 种类符号 抗拉强度 fy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es 抗剪强度 f hpb235(q235)210210 2.1105 115 hrb335(20mnsi)300300 2.0105 155 hrb400(20mnsiv、20 mnsinb、20mnt
35、i) 360360 2.0105 180 热轧 钢筋 rrb400(20mnsi) r 360360 2.0105 195 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 300n/mm2时,仍应按 300n/mm2取用。 5.0.22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级。 5.0.23地脚螺栓的强度设计值按表 5.0.23 确定。 表表 5.0.23地脚螺栓的强度设计值地脚螺栓的强度设计值 n/mm2 种类抗拉强度设计值 fg q235160 35 号优质碳素钢190 45 号优质碳素钢215 注:45 号优质碳素钢因易断、焊接困难等原因,应慎用。当采用时,
36、要采取预热等措施。 5.0.24第 1013 章中未作规定的,仍按第 59 章的规定。 6上拔稳定计算上拔稳定计算 6.1适用条件 6.1.1基础上拔稳定计算,应根据抗拔土体的状态分别采用剪切法或土重法。 剪切法适用于原状抗拔土体;土重法适用于回填抗拔土体。 6.1.2剪切法: 1基础埋深与圆形底板直径之比(ht/d)不大于 4 的非松散砂类土; 2基础埋深与圆形底板直径之比(ht/d)不大于 3.5 的粘性土。 6.1.3土重法: 1基础埋深与圆形底板直径之比(ht/d)小于 4、与方形底板边长之比(ht/b)不大于 5 的非松散砂类土; 2基础埋深与圆形底板直径之比(ht/d)不大于 3.
37、5、与方形底板边长之比(ht/b)不 大于 4.5 的粘性土。 6.1.4拉线盘换算成圆形底板计算,即 d=0.6(b+l) 式中: b宽度; l长度。 6.1.5原状抗拔土体的基型见附录 a 图 a.1,回填抗拔土体的基型见附录 a 图 a.2。 6.2剪切法 6.2.1剪切法计算上拔稳定,按下述条件确定,相邻基础影响按 6.2.3 条确定。 1. 当 hthc时(见图 6.2.1-1): ftee(0.4a1cw +0.8a2s )+qf (6.2.1-1) 2. 当 hthc时(见图 6.2.1-2): ftee (6.2.1-2) 式中: f基础附加分项系数,按表 5.0.17 确定;
38、 te基础上拔力设计值,kn; e水平力影响系数,根据水平力 he与上拔力 te的比值按表 6.2.1-2 确定; a1无因次系数,按图 6.2.1-3 确定,当大于 20时,按条文说明原型公式计算; ht基础的埋置深度,m; a2无因次系数,按图 6.2.1-4 和图 6.2.1-5 确定; s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见表 6.3.1-2,kn/m3; d圆形底板直径,m; v(hthc)范围内的基础体积,m3; hc基础上拔临界深度,按表 6.2.1-1 确定,m; qf基础自重力,kn; 基底展开角(如图 6.2.1-1 所示0)影响系数,当045时取=1.2,当 45时取 =1.
39、0; cw计算凝聚力,kpa; c按饱和不排水剪或相当于饱和不排水剪方法确定的凝聚力,kpa; sr地基土的实际饱和度,。 图图6.2.1-1剪剪切切法法计计算算上上拔拔稳稳定定( 1)图图6.2.1-2剪剪切切法法计计算算上上拔拔稳稳定定( 2) 表表 6.2.1-1剪切法临界深度剪切法临界深度 hc 土的名称土的状态基础上拔临界深度 hc 碎石、粗砂、中砂密实稍密4.0d3.0d 细砂、粉砂、粉土密实稍密3.0d2.5d 坚硬可塑3.5d2.5d 粘性土 可塑软塑2.5d1.5d 注:计算上拔时的临界深度 hc,即为土体整体破坏的计算深度。 表表 6.2.1-2水平荷载影响系数水平荷载影响
40、系数e 水平力 he与上拔力 te的比值水平力影响系数e 0.150.401.00.9 0.400.700.90.8 0.701.000.80.75 图图 6.2.1-3a1=f( ,ht/d)曲线图)曲线图 图图 6.2.1-4a2=f( ,ht/d)曲线图()曲线图(1) 6.2.2当基础埋入软塑粘性原状土中且上拔深度(ht)大于临界深度(hc)时,上拔稳定 尚应符合式(6.2.2)的要求: fte8d2cw+qf (6.2.2) 6.2.3尺寸相同的相邻基础,同时作用设计上拔力,当采用图 6.2.3 计算简图,并按式 (6.2.1-1)或式(6.2.1-2)计算上拔稳定时,公式右侧各项计
41、算的总和应乘以相邻基础影 响系数e2,e2按表 6.2.3-1 确定。 图图 6.2.1-5a2=f( ,ht/d)曲线图()曲线图(2) 图图 6.2.3相邻上拔基础剪切法计算简图相邻上拔基础剪切法计算简图 表表 6.2.3-1相邻基础影响系数相邻基础影响系数 e2 相邻上拔基础中心距离 l m 影响系数e2 ld+2ht或 ld+2hc 1.0 l=d 和 ht或 hc2.5d0.7 l=d 和 2.5dht或 hc3.0d0.65 l=d 和 3.0dht或 hc4.0d0.55 d+2ht或 d+2hcld按插入法确定 注:与相邻抗拔土体剪切面有关的系数,当 ht1.0d 时,可按表
42、6.2.3-2 查取。 l相邻上拔基础中心距离,m。 表表 6.2.3-2与相邻抗拔土体剪切面有关的系数与相邻抗拔土体剪切面有关的系数 土体内摩阻角 相邻抗拔土体剪切面有关的系数 45 0.65 40 0.60 30 0.55 20 0.50 10 0.45 0 0.40 注:= ,当 hthc时,取 ht=hc。 6.2.4土的内摩阻角和凝聚力 c 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砂类土。可根据土工实验室或其他野外鉴定方法确定,也可根据勘测资料提供的砂 土密实度按附录 j 表 j.1 确定。 2一般粘性土。可根据土工实验室的饱和不排水剪或相当于饱和不排水剪的其他方法 确定,也可根据勘测资料提供的一般粘
43、性土的塑性指数 ip和天然孔隙比 e 按附录 j 表 j.2 确定。 当用于初步设计估算土体抗拔力时,可按附录 j 表 j.3 确定。 6.3土重法 6.3.1自立式铁塔基础上拔稳定,按式(6.3.1-1)计算: ftees1(vtvtv0) +qf (6.3.1-1) 式中: 1基础底板上平面坡角影响系数,当坡角时,取=0.8,当坡角45 时,取=1.0; vtht深度内土和基础的体积,m3; vt相邻基础影响的微体积,按 6.3.2 条确定; v0ht深度内的基础体积,m3。 1当 hthc时(图 6.3.1-1): 1)方形底板: (6.3.1-2) 2)圆形底板: (6.3.1-3)
44、2当 hthc时(图 6.3.1-2): 1)方形底板: (6.3.1-4) 2)圆形底板: (6.3.1-5) 式中: hc按表 6.3.1-1 确定; 上拔角,按表 6.3.1-2 取用。 图图6.3.1-1土土重重法法计计算算上上拔拔稳稳定定( 1)图图6.3.1-2土土重重法法计计算算上上拔拔稳稳定定( 2) 表表 6.3.1-1土重法临界深度土重法临界深度 hc 基础上拔临界深度 hc 土的名称土的天然状态 圆形底方形底 砂类土、粉土密实稍密2.5d3.0b 坚硬硬塑2.0d2.5b 可塑1.5d2.0b粘性土 软塑1.2d1.5b 注 1:长方形底板当长边 l 与短边 b 之比不大
45、于 3 时,取 d=0.6(b+l) 。 注 2:土的状态按天然状态确定。 表表 6.3.1-2土重度和上拔角土重度和上拔角 6.3.2尺寸相同的相邻基础,同时作用设计上拔力时,当采用了图 6.3.2 计算简图,并按 式(6.3.1-1)计算上拔稳定时,vt应按下述条件确定。 1正方形底板,当 lb+2httan时: vt= (6.3.2-1) 2长方形底板,当 lb+2httan或 ll+2httan时: vt= (6.3.2-2) 或 vt= (6.3.2-3) 式中: l长度; b宽度。 3圆形底板,当 ld+2httan时: vt= (6.3.2-4) 式中: kv土重法圆形底板相邻上
46、拔基础影响系数,按表 6.3.2 查取。 表表 6.3.2土重法圆形底板相邻上拔基础影响系数土重法圆形底板相邻上拔基础影响系数 kv l/(d+2httan) 1.00.90.80.7 0.60.50.40.30.2 00.02 0.050.100.330.350.550.851.0 注:如 hthc时,取 ht=hc。 图图 6.3.2相邻上拔基础土重法计算简图相邻上拔基础土重法计算简图 6.3.3拉线盘的上拔稳定,按式(6.3.3-1)计算: ftsinvts+qf (6.3.3-1) 式中: t拉线拉力设计值; 拉线拉力 t 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应大于 45, () 。 1当 hthc时,
47、抗拔土体积 vt按式(6.3.3-2)确定(见图 6.3.3-1): (6.3.3-2) 2当 hthc时抗拔土体积 vt按式(6.3.3-3)确定(见图 6.3.3-2): (6.3.3-3) 式中: 1拉线盘上平面与垂面的夹角。 图图 6.3.3-1拉线盘上拔稳定拉线盘上拔稳定图图 6.3.3-2拉线盘上拔稳定拉线盘上拔稳定 计算简图(计算简图(1)计算简图(计算简图(2) 7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 7.1基础下压计算 7.1.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应符合式(7.1.1-1)要求: pfa /rf (7.1.1-1) 式中: p基础底面处的平
48、均压力设计值,可按 7.1.2 条确定,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 7.2 条确定; 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取 0.75。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应满足式(7.1.1-1)和式(7.1.1-2)的要求: pmax1.2fa/rf (7.1.1-2) 式中: pmax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设计值,按 7.1.2 条确定,kpa。 7.1.2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 (7.1.2- 1) 式中: 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设计值,kn;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 a基础底面面积,m2; 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基础有利时,宜取g=1.
49、0,不利时,应取g =1.2。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 (7.1.2- 2) (7.1.2- 3) 式中: mx、my作用于基础底面的 x 和 y 方向的力矩设计值,knm; wx、wy基础底面绕 x 和 y 轴的抵抗矩,m3; pmin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设计值,kpa。 3当 pmin0 时,pmax可按式(7.1.2-4)计算(见图 7.1.2): (7.1.2-4) 图图 7.1.2双向偏心荷载作用示意图双向偏心荷载作用示意图 7.2地基承载力计算 7.2.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由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 综合确定。在无资料时,未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可
50、参考附录 e。 7.2.2当基础宽度大于 3m 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 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b(b3)+ds(h0.5) (7.2.2)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标准第 7.2.1 条的原则确定,kpa; b、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 7.2.2 确定;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 b基础底面宽度,当基宽小于 3m 时按 3m 取值,大于 6m 时按 6m 取值,对 长方形底面取短边、圆形底面取 (a 为底面面积) ,m。 表表 7.2.2承载力
51、修正系数承载力修正系数 土的类别 宽度修正系 数 b 深度修正系数 d 淤泥和淤泥质土01.0 人工填土 e 或 il不小于 0.85 的粘性土 01.0 红粘土 含水比w0.8 含水比w0.8 0 0.15 1.2 1.4 大面积 压实填土 压实系数大于 0.95、粘粒含量 c10的粉土 最大干密度大于 2.1t/m3的级 配砂石 0 0 1.5 2.0 粉土 粘粒含量c10的粉土 粘粒含量c10的粉土 0.3 0.5 1.5 2.0 e 及 il均小于 0.85 的粘性土 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时的稍密状态) 中砂、粗砂、砾砂和碎石土 0.3 2.0 3.0 1.6 3.0 4.4
52、注: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7.2.3直线塔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按式(7.2.3-1)计算,并应满 足变形要求: fa=mbb+mdsh+mcc (7.2.3- 1) 式中: mb、md、mc承载力系数,按表 7.2.3 确定; b基础底面宽度,大于 6m 时按 6m 取值,对于砂土小于 3m 时按 3m 取值, m; c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kpa。 表表 7.2.3承载力系数承载力系数 mb、md、mc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内摩阻角 () mbmdmc 001.003.14 20.031.123.3
53、2 40.061.253.51 60.101.393.71 80.141.553.93 100.181.734.17 120.231.944.42 140.292.174.69 160.362.435.00 180.432.725.31 200.513.065.66 220.613.446.04 240.803.876.45 261.104.376.90 281.404.937.40 301.905.597.95 322.606.358.55 343.407.219.22 364.208.259.97 385.009.4410.80 405.8010.8411.73 7.2.4当地基受力层范围
54、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式计算: pz+pcz (7.2.4- 1) 1矩形底面: (7.2.4-2) 2方形底面: (7.2.4- 3) 3圆形底面: (7.2.4- 4) 式中: p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kpa;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地基压力扩散角) ,可按表 7.2.4 采用。 表表 7.2.4地基压力扩散角地基压力扩散角 z/b es1/es2 0.250.50 3 623 5 1025 10 2030 注 1:es1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
55、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注 2:当 z/b(z/b、z/d)0.25 时取=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 注 3:z/b(z/b、z/d)0.5 时值不变。 7.2.5两相邻受压基础的中心距离 lb+2ztan或 ll+2ztan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 加应力 pz尚应加上相邻基础对该层的附加压应力。 7.3地基的变形计算 7.3.1对某些有特殊变形要求的杆塔基础,基础的最大倾斜率(不含基础预偏值) ,当无 资料时,应满足表 7.3.1 的要求。 表表 7.3.1地基变形允许值地基变形允许值 杆塔总高度 hg m hg50 50hg1 00 100hg1 50 150hg2 00 200hg2 5
56、0 250hg3 00 0.0060.0050.0040.0030.0020.0015 7.3.2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的线性变形体理论。其 最终变形(沉降)量可按式(7.3.2)计算: (7.3.2) 式中: s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也可采用表 7.3.2 数值; 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见图 7.3.2) ; 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标准值;kpa; esi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 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mp
57、a; zi、zi1基础底面至第i 层土、第i1 层土底面的距离, m; 、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 i 层土、第 i1 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可按本标准附录 j 采用。 表表 7.3.2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 图图 7.3.2基础沉降计算分层示意图基础沉降计算分层示意图 7.3.3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zn(见图 7.3.2)应符合式(7.3.3)的要求: (7.3.3) 式中: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 i 层土的计算变形值,m; 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 的土层计算变形值,z 见图 7.3.2 并按表 7.3.3 确定,如确定的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较软土层时,应继续计算,m。 表
58、表 7.3.3 z b m b2 2b44b88b z m 0.30.60.81.0 7.3.4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 1m30m 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 度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zn=b(2.50.4ln b) (7.3.4) 式中: zn沉降计算深度。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粘性土层,其 空隙比小于 0.5、压缩模量大于 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 80mpa,可取至该层土表面。 7.3.5计算地基变形时,应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 算。 8倾覆稳定计算倾覆稳定计算 8.
59、1电杆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1.1适用条件:基础埋深与基础实际宽度之比不小于 3 的电杆基础。 8.1.2电杆基础极限倾覆力 sj或极限倾覆力矩 mj的计算,是假定土壤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见图 8.1.2。土压力 x 的计算式如下: (8.1.2) 式中: x土压力,kpa; m土压力参数,按表 8.1.2 确定,kn/m3; 等代内摩阻角,按表 8.1.2 确定, () ; y自设计地面起算的深度,m。 图图 8.1.2电杆基础计算简图电杆基础计算简图 表表 8.1.2等代内摩阻角、土压力参数等代内摩阻角、土压力参数 8.1.3电杆的计算宽度应按 8.1.3 的第 1 款和第 2 款的内容确
60、定。 1基础为单杆组成时应按式(8.1.3-1)确定: b0=bk0 (8.1.3-1) (8.1.3-2) 式中: b0电杆的计算宽度,m; b电杆的实际宽度,m; k0空间增大系数,可按式(8.1.3-2)或按表 8.1.3-1 确定; 土的侧压力系数,可按表 8.1.3-2 确定。 表表 8.1.3-1k0值值 15303035 土名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粗砂、中砂 111.722.281.812.712.411.90 101.652.161.732.562.281.82 91.592.051.662.402.151.74 81.521.931.58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庭互动活动促进计划
- 幼儿园春季亲子活动工作计划
-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协议说明书
- 2025-2030中国碳酸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民用建筑施工进度优化措施
- 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合同
- 医院装修安全施工方案计划
- 2025-2030中国电动自行车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房地产数字化营销合作协议
- 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开发与实施合作协议
- 北京市西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小学劳动技能大赛实施方案-‘劳’以展风采‘动’手创未来
- 2025届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英语试题(二)(含答案)
- 2025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
- 2025-2030中国外资银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寿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DB31-T 1564-2025 企业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
- 2025年度河南省水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人才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CJT156-2001 沟槽式管接头
- 人力资源外包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