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模板汇总_第1页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模板汇总_第2页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模板汇总_第3页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模板汇总_第4页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模板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XXX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提供者:XXXXXXXXXXXXXXXXXX日期: 2013-03-22项目名称:XXB地块项目节能目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第4.5.8条 在自然通风条件 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设计依据:湖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湖北地方标准 (DB42/301-200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

2、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第1章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根据绿色建筑环境评价技术细则 一般项第4.5.8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 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3.4条规定:屋顶和东、西 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 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i m axe m ax(5.1.1)式中-ax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C),应按民

3、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temax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三附表3.2采用1.1东、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1.1.1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算):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Aa0i_0i +(心十“)目i maxVoVi1、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T1 i = t iR Iti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C) ; 二匚1.5 ;(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t 二匚 1.5 C =32.4+1.5=33.9 C其中,t: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C),按民用建筑

4、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32.4C;(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tsa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一 一 I0. 5 ; 149 . 4t sa t e32 . 436 . 33 C严19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值,取W(E)昼夜平均149.42W/m2;2:e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 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3) 、东向外墙的传热阻:Ro= 1.55(m2.K/W)内表面换热系数::=8.7 W /( m 2 K )Oi ti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5、34.082、相位差修正系数1 :(1)、Ate 与 Ats 比值其中,Ate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4.5C;Ats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C):As05( 633 - 149.4) 12.7 C19其中,t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2Im ax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m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W (E) 16时取2633W/m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W (E)昼夜平均214

6、9.4W/m ;:e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2K);根据以上结果,Ats人的比值计算,为2.82。(2)、te与 I差值眛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15;叭一一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东向,8;根据以上条件,匚(h)。(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1 :东向0.696;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Asa=lAeAs、=( 4. 512 . 7)0. 696 = 11 . 97 C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ti :Ai =Ae _1.5=4.5-1.5=3.0 C5、围护结构衰减倍

7、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7计 算):DCC 庐 S1S2 +丫1Yk 1Sn +Yn 1Ye:。=0.9 eS1+丫1S2+丫2YkSn +Yn e(1)、其中外墙热惰性指标D值,按节能计算书中计算取2.92;(2)、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1)第一层:石膏板D1=0.0161,S仁5.28, R1=0.030,则:丫12RS 亠:纭1 亠 R1: i0. 035. 28X5. 288.7=7. 571 0.038. 72)第二层:挤塑聚苯板D2=0.43 1,S3=17.20, R3=0.

8、115,则:Y3 =S3=17.204)第四层:水泥砂浆 D4=O.24V 1, S4=11.37, R4=0.022,则:t. _ 兄 S: + J4 =亍十毎=14.545)第五层:外贴饰面砖 D5=0.12v 1, S5=12.72, R5=0.009,则:=14.15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D2Si*iS2Y1j?o = 0.9 eS +丫 S2 +Y2Yk 1S +Ynn1Yn MeYkSn - Yn=49.926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9 计算):=0. 95.:1 - Y18.7 7. 570. 95= 1 . 788 . 7由此可以

9、求出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A ts a A ti _Umax - F () : =34.08+ (0.25+1.69) 0.696=35.43 CVoVi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武汉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te.max=36.9C。0i vt-i maxe max结论: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高层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1.1.1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 2.21计算):8i m axtsaVo1、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10、范附录式(附2.22计算):t sa t i J i 二 t iRGiE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C) ; fi二匚1.5 ;(1)、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I =11.5 C =32.4+1.5=33.9 C其中,匚一一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32.4C;(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tsa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I0. 5149 . 4t sa = t e32 . 436 . 33 C:眷19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值,取W(E)昼夜平均149.42W/

11、m ;:e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2K);一一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3) 、西向外墙的传热阻:2Ro= 2.92 (m .K/W)内表面换热系数::-i = 8.7 W /( m 2 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Abet:=34.082、相位差修正系数一::(1)、Ate 与 Ats 比值其中,Ate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4.5C;Ats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C):AsO5 (C19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I max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 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12、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W (E) 16时取2633W/m ;一一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W (E)昼夜平均2149.4W/m2;2:e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 K);根据以上结果,Ats A的比值计算,为2.82。(2)、护te与卩差值cpte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15;聲一一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西向,16;根据以上条件,:te -I =-1( h),因此需按以下公式计算以确定: ?=(? T sa+E o )-(?ti+E i )? T sa

13、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h),西向取16;? ti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h),通常取16;E 0 多层围护结构延迟时间,计算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2.18:40 - S D atnig8.78. 7 + 9. 72 X(40.5 x 2.92-arctg4AA+arctg; W)=8.15E i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延迟时间,计算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 2.20: =,护吨 附2更) 门 V,i at v2式中 q一内表面察住倍數e.内丟面蕤迟时闻=1.39由此, ? = (? T sa +E 0 )-( ? ti +E i ) =16+8.15-16-1.39=6.76(3)

14、、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1 :西向0.720;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屯=(血 + AJQ =12.38C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ti :Ai = Ate _1.5=4.5-1.5=3.0 C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7计算):SS1Y1S2 7S2 丫2YkYkSn YnJ,S +Ynn(1)、其中外墙热惰性指标D值,按节能计算书中计算取2.92;(2)、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丫12RS 亠-

15、;.i1 Ri1) 第一层:石膏板 D1=0.0161,S仁5.28, R1=0.030,则:0. 035. 285. 288.7=7. 5710. 038 . 72)第二层:挤塑聚苯板 D2=0.43 1,S3=17.20, R3=0.115,则:丫3 =S3=17.204)第四层:水泥砂浆 D4=0.24v 1, S4=11.37, R4=0.022,则:=14.545)第五层:外贴饰面砖 D5=0.12v 1, S5=12.72, R5=0.009,则:=14.15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D2 S1i=0.9 eS1 Y1S2Y1丫1S +Ynn1Yn 亠-:S2 丫2YkS +Ynn

16、:e=49.926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9 计算):=0. 95:1 - Y1:18. 7 7. 578 . 70. 95=1 . 78由此可以求出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Ats aA tidimax - f ( - =34.08+ (0.25+1.69)0.72=35.48 CVoVi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武汉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te.max=36.9C。L i max t e max结论: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高层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 最高值,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

17、。12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 2.21计算):8i m axA tsaAtiVoVitsa1、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t sa - t ii 二 t iRoSG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C) ; fi =fe 1.5 ;(1)、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i 二丄 1.5 C =32.4+1.5=33.9 C其中,t: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32.4C;(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tsa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I0. 5149 . 4t sa =

18、t e32 . 436 . 33 C、e19其中,I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值,取W(E)昼夜平均149.42W/m ;:e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2K);t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3)、屋顶的传热阻:Ro= 2.71 (m2.K/W)内表面换热系数::-i = 8.7 W /( m 2 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34 C2、相位差修正系数一:(1)、Ate 与 Ats 比值其中,Ate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武汉地区取值4.5C;Ats

19、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C):As0. 5( 633 - 149 . 4)12 . 7 C19其中,亍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附表2.6取0.5;I max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m2),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H12时取961W/m2;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m2),按民用建筑H昼夜平均312.0W/m2;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武汉地区的规范取值,2:e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W/(m K);根据以上结果,Ats人的比值计算,为2.82。(2)、9te与I差值眛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15;4 太阳辐射照度

20、最大值出现时间(h),通常取:水平,12; 根据以上条件,爲-昭=3 ( h)。(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1 :水平0.94;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 计算):Asa = (AteAs): =( 4.512.7) 0.94 =16.17 C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ti :A =Ae _1.5=4.5-1.5=3.0 C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5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7计算):DSOtiS2+丫1Yk1Sn+Yn1YnFev =0.9 = 0S1 Y1 S2 Y2YkSn Yn: e(1)、其中屋顶热惰性指标D值,按节能计算书中计算取3.97;(2) 、屋面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1)第一层:石灰水泥砂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