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下列图形可由平移得到的是()a. b. c. d. 2. 下列各数中,负数是( )a. b. c. d. 3. 计算:=( )a. b. c. d. 4. 华为手机搭载了全球首款7纳米制程芯片,7纳米就0.000000007米数据0.0000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b. c. d. 5.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a. 180b. 360c. 540d. 720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 7. 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则2的度数是( )a

2、40b. 50c. 60d. 708. 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a. 20b. 30c. 40d. 5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9. 计算:_10. 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那么n=_11. 计算的结果等于_12. 计算:_13. 比较大小:233_322(填、=、=、)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将两式变形即可比较大小.【详解】解:233=(23)11=811,322=(32)11=911,又811911,23332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熟练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4. 若a

3、ma2a7,则m的值为_【答案】5【解析】【分析】利用: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 的值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运算,较容易,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顺利解题15. 计算:(3a+b)(3ab)= _【答案】【解析】【分析】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依此即可求解【详解】(3a+b)(3a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关键要找相同项和相反项,其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16. 已知y2+ky+6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答案】16【解析】【分析】先

4、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二倍项即可确定k的值【详解】y2+ky+64y2+ky+82,ky28y16 y,k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由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是解题的关键17. 如图所示,debf,d53,b30,dc平分bce,则dce的度数为_【答案】23【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facd,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cb,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debf,d53,facd53,b30,acb23,dc平分bce,dce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

5、解题得关键18. 如图,下列条件中:b+bcd=180;1=2;3=4;b=5;则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项分析即可【详解】解:b+bcd=180,abcd;1=2,adcb;3=4,abcd;b=5,abcd,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解答题 19. 计算(1) (2)(3) (4)【答案】(1)2x6;(2)2;(3) ;(4)【解析】【分析】(1)利用同底数幂以及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运算即可求解;(2)利用

6、负整数指数幂以及任何非0数的0次幂都等于1,运算即可求解;(3)利用整式的乘法法则运算即可求解;(4)利用整式的乘法法则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1);(2);(3);(4)【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乘法,涉及知识点有同底数幂的乘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等,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的运算法则是顺利解题的关键20.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答案】,【解析】【分析】利用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化简,再将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原式,再将代入,解得: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目考查整式的乘法,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整式的乘法法则是顺利解题的关键21. (1)若xa2,xb5,求xa+b的值 (2)已知 ,求出式中的

7、x【答案】(1)10;(2)3【解析】【分析】(1)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可求解;(2)根据同底数幂相乘(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减),即可求解【详解】解:(1),故答案为;(2),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目考查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是顺利解题的关键22. 作图:(1)画出图中abc的高ad(标注出点d的位置);(2)画出把abc沿射线ad方向平移2cm后得到的a1b1c1;(3)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得bb1= cm,ac与a1c1的关系是: .【答案】(1)作图 (2)作图(3)2,相等且平行【解析】【分析】(1)过点a作adbc

8、,交bc的延长线与点d,则线段ad即为abc的高;(2)过b、c分别做ad的平行线,并且在平行线上截取aa1=bb1=cc1=2cm,连接各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新图形(3)根据平移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可求bb1=2cm,ac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数量关系是相等【详解】解:(1)如图:ad即为所画高;(2)如图:a1b1c1即为所画三角形;(3)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得bb1=2cm,ac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数量关系是相等故答案为:2;平行【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移变换作图和平移的性质,作平移图形时,找关键点的对应点也是关键的一步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为

9、: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先确定一组对应点;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利用第一组对应点和平移的性质确定图中所有关键点的对应点;按原图形顺序依次连接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即为平移后的图形23. 已知如图,1=2,c=d(1)求证:bdce;(2)说明a=f的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3=2,问题得证;(2)根据bdce,得到c=dba,进而证明dfac,问题得证【详解】解:(1)证明:1=2,1=3,3=2;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由(1)可知:bdcd,c=d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c=d,d=dba,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24. 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ac上,deab,若cde165,求b的度数.【答案】75【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得b【详解】解:cde=165, ade=180-165=15,又 deab,a=ade=1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中,b=18

11、0-90-15=75故b 的度数为75【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较容易,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顺利解题的关键25. 已知,直线abcd,e为ab、cd间的一点,连接ea、ec(1)如图,若a=20,c=40,则aec=_(2)如图,若a=x,c=y,则aec=_(3)如图,若a=,c=,则,与ae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简要说明【答案】(1)60;(2) 360xy(3)详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都需要过点e作efab,由abcd,可得abcdef(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aec的度数;(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aec的度数;(3)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aec的度数详解:如图,过点e作efab,abcd,abcdef(1)a=20,c=40,1=a=20,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