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共41张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共41张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共41张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共41张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共4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2 专题分析 【命题重点】实验设计包括:单项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特点是围绕某 一问题设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 综合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求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 定量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获取有关数据,然后分析数据推理出结论。定量实验设计要精密一些,要尽可能 地回避一些误差的引入。 3 专题分析 开放型实验设计:试题从提出问题、实验的方向、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到结论 的推理完全自主完成。解答此类试题,过程要合理完整,方法简便,现象叙述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 实验方案评价包括实验

2、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 分析的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从某个角度否定, 排除不合理或可行但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 4 方法要点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 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等科学、合理。 安全性 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 ,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 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简约性 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

3、显。 5 方法要点 (2) 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 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根据要求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 步骤,分析得出结论。 对比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6 方法要点 控制变量实验设计 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 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 综合实验设计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 成等。 7

4、方法要点 2.实验方案的评价 (1) 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严密性; (2) 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上是否简单易行; (3) 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4) 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8 方法要点 3.实验方案评价的原则 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实验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和对方案优劣的评价。 (1) 对实验方案可行性评价的原则 化学实验设计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必须与化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实验操作的合理性相一致,即要科学、 合理。 9 方法要点 2)对方案优劣的评价的原则 设计简洁 就是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仪器或实验装置,在常规条件下进行;

5、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 完成实验,充分体现实验设计的简约性原则。 效果明显 就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产生的现象生动直观,易于观察记录。 安全可靠 实验设计要尽可能避免选用有毒药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果必须选用,应在设计方案中给出 明确提示和预防措施,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实验事故;此外,还要确保实验成功。 10 类型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1 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 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11 类型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

6、沉淀。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 12 解析解析 HCl+AgNO3AgCl+HNO3 白 Cu(OH) 2 13 典例分析 例1 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 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乙所加 试剂依次为。 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 次为。 14 解析 15 变式训练 【变式1

7、】小明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段时间 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随之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明设 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 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表 16 变式训练 (1)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 有 ; 。 (2) 可以通过比较的实验数据来确定金属和酸 反应的快慢。 (3) 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而不是逐渐减慢。请分析原 因:。 17 解

8、析 18 类型二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2 焦亚硫酸钠(Na 2S2 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拟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 2S2 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 H 2SO4(浓)+Na2SO3 =Na 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 2 SO 3+SO2 = Na 2S2O5。 (1) 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写出一点)。 (4) 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前,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所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 Na 2SO4杂质,这与O2的

9、 (填化学性质)有关。 19 解析 答案(3) 提高SO2的利用率(或减少尾气的产生) 解法指导(3) 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 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 生成Na 2S2 O5。 答案(2)SO 2 +2NaOH Na 2 SO 3 +H2O 解法指导(2) 反应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需要进行 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与氢氧化钠反应生 成相应的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 Na 2SO3+H2 O。 答案(4) 氧化性 解法指导(4) 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 空气,是为了防止Na 2S2 O5

10、被氧化成Na 2 SO 4 ,这与O2的氧化性 有关。 20 变式训练 【变式2】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CaCO 3、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 “酸洗”时 ,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 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下表: 服用Mg(OH) 2的药效比服用 NaHCO 3“强”的原因是 。 21 变式训练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

11、验,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第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4) 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 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22 解析 23 针对训练 1.根据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

12、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24 针对训练 2.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 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 1、K2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 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2) 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 打开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 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4) 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

13、,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25 解析 2.(1)搅拌,使氢氧化钙和盐酸充分反应 (2)打开活塞 ,逐滴滴入稀盐酸,当红色刚好变 为无色时,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安 全反应 (3)打开 K2,A 中液体倒吸进入 B 中,B 中产生白色沉淀 (4)取反应后的溶液 ,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或氯化钙溶液 ),静置,溶液仍呈红色 ,说明该溶液 中有氢氧化钠 26 针对训练 3.“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 :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化学式为C16H 18 N3SCl)、葡萄糖混合液 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

14、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甲)。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2) 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溶液中溶入CO2;溶液中溶入O2;溶液中溶入 (填化学式)。 (3) 小红利用图乙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 (填“能”或“不能”)得出猜 想正确,原因是。 (4) 为探究猜想,利用图乙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27 解析 3.(1)葡萄糖(2)N2 (3)不能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和氧 气等 (4)从 A 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不正确 4.(1)含氮化合物反应(2)将

15、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 (3)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未知气体” 中的其他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很接近 28 针对训练 4.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 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 1892 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 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 4 NO 2 N2+2H 2O), 其密度为1.2505 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894 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

16、究 :在倒立圆底烧瓶内 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 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 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 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29 针对训练 材料四 1898 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与纯净

17、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 值。 (2) 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 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 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 ,其理由是 。 30 解析 4.(1)含氮化合物反应(2)将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 (3)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 未知气体” 中的其他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很接近 31 针对训练 5.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 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80 热水的作用是 。 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2) 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相同条件下

18、,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 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32 针对训练 实验结束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 (填序号)。 A.左、右两边均有剩余 B.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 C.左、右两边均无剩余 D.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 (3)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已知:H 2+CuOCu+H2O) 根据图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 g,乙中U形管(含药品)质量增加b g。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用含a、b的式子表示)。 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是 (填序号)。 A.CuO粉末

19、不干燥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C.没有丙装置 33 解析 5.(1)提供热量;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AB (3)(b-a )aAC 34 针对训练 6.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 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

20、,下一步是 (填序号)。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 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35 针对训练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测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 的产物是。 相对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48.4%18.7%0.058%0 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2% 36 解析 6.C 或 CO 或含有 C、CO2、H2O 和 CO 四

21、种物质的任意组合 实验一:B 实验二:氧气含量下降 ,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C、CO2、H2O 和 CO 37 针对训练 7.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 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少量碘(I 2 )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38 针对训练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