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学设计_第1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_第2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_第3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_第4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 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 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 体长度的意识。单元教学

2、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 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1、 认识长度单位

3、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第三课时: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第三课时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

4、实际观念和知道 1米=100厘米。第四课时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分课时作业布置第一课时:做一做第1、2、3题第二课时:练习一 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第三课时:练习一 4、5题。第 & 9题做在课本上。第四课时:练习一第 7、8 10题,填在书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

5、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步骤: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 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

6、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汇报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 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3 )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

7、测量一下。汇报测量结果练习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安排作业:略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明

8、确目标。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用的课桌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我们今天将完成哪些任务呢?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学会估量物体长度。二、自主探索,质疑冋难。1、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

9、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展示成果,构建网络。1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要求: 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量 量桌子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2、学生展示。3、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80。学生2:长是24。

10、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80厘米,宽30厘米。(5 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四、总结延伸: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80厘米,宽30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

11、前,就 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 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疑难问题解决办法1、 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 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 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一一田茂庆教学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

12、标:.c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 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

13、量数学课本的宽。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针、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汇报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

14、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 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3 )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汇报测量结果练习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安排作业:略反思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

15、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 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二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 )、

16、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 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 、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 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

17、等物体 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 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 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

18、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 比。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 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 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 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

19、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本单元共安排了 4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及相关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3及相关容认识米用米量例4及相关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1 统一长度单位。(1 )例 1。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 得出课本宽有5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

20、宽有4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 得出课本宽大约15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桌子 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 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如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不一样长,但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有 5把小刀那么长,同样都是 5,它们却不一样长(见下右图)。由此 引起认知冲突,学生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

21、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例1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可以让学生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 物品去量。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 要放平摆直。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这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 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看到,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

22、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由此启发学生想到: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 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 测量。第二步,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 曲别针,或用“一”等去量桌子、铅笔盒、剪刀等物体的长度,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 提出问题。女口,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 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 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 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

23、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2 )例1的“做一做”。第1题,将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 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着 5个,让学 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这里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 再把作标准的物品, 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 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 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 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 物体的长度。第3题

24、,是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 (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 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测量的方法类似第2题,只对着所量物体的左端摆放1个正方体,而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估测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在用实物进行测量时, 无论是用一个一个摆放实物的方法,还是用一个实物一次接一次测量的方法,开始测量时,都应提醒学生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2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前面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一一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

25、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教材由此引出厘米尺,并在尺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先出示一个图钉,通过测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 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帮助学生看到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 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 观表象。在引出尺子时,教师应说明发明尺子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尺子的作用。 在认识厘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上的

26、刻度及实际长度。然后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先让学生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然后让学生量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巩固1厘米的表象。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活动,如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 1厘米的长度等,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2)用厘米量。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时,要注意说明量的方法: 量时, 要把尺的“ 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可以先示。学生自己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加强个别指 导。长度单位厘米”

27、教学设计省市中原区桐淮小学志华【教学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2 认识尺子,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教师请学生挑出一

28、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 得到的结果相同。)2 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测量后教

29、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3. 实践活动。(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 1题。(学生独立完成)(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 2题。(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 3题。(多媒体显示题目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1

30、认识尺子。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 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认识1厘米有多长。(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 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浓江学校二年组教学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学情简析: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还a曰.曰.”量一量、“说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在生活中,学

31、生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不太清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通过“估一估” 一说”等活动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情感目标: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 .C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二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