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3-4教案修改_第1页
形象3-4教案修改_第2页
形象3-4教案修改_第3页
形象3-4教案修改_第4页
形象3-4教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三、事物形象(咏物诗词)鉴赏(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学过的咏物诗,初步明确咏物诗的概念、特点;2初步明确赏析咏物诗的方法和思路:识记咏物诗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收入的咏物诗就有6021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咏物诗常在于托物言志。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

2、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一、总结咏物诗的概念、特点以及常用手法。(一)复习学过的咏物诗词:贺知章咏柳、于谦石灰吟、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冕墨梅、王安石梅花。(二)明确咏物诗概念 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主要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气味、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

3、人,由实到虚,写出物和人共有的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辨析:咏物诗词与借景抒情诗词的区别二、如何鉴赏咏物诗(一)以学过的咏物诗中的一首为例,分析诗人突出了事物形象的哪些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等)?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 诗人通过事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理想?1、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陆游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二)总结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步骤。1、注

4、意把握所咏之物的形神特点既然是托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但如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不滞于物),而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赞赏林和靖(北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就是因为作者借月下水边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了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黄巢(唐)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

5、桃花一处开”(题菊花),托物言志,借决心改变菊花开放的时间来表明自己推翻李唐王朝的远大政治抱负。来鹄(唐)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云),作者表面上是写云,实际上却是托物咏怀,表达了对不关心人民疾苦的人的愤怒和鄙视。所以,读一首咏物诗,先要体会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咏物,单纯写物不会感人,一般都有诗人的情感在内,有物有情,写出的诗歌才有活力。我们在欣赏一首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寄托的个性化感情。陶渊明(东晋)咏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五)抒写自己的

6、悠然闲适、不慕荣贵的心境。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例如,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似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清华”(清高华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又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因此,一首好的咏物诗,总

7、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都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3、咏物诗的写作技巧(1)整体: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2)局部:a.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

8、,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b.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身碎骨全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c.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

9、画菊)有时,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四、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鉴赏(第四课时)一、人物形象概说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员,虽不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在头脑中再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驰骋想象,才能更好的体会作品主人公(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

10、写作意图。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形象。再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首联起的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将军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再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11、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空屋陋室之中,一位少妇抑郁少欢,孑然一人寻来觅去。乍暖还寒的天气,身体难于适应;想喝杯淡酒解愁,却碰上“晚来风急”。抬头仰望天空,鸿雁匆匆而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更觉伤感;低头看院子里,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却没有兴致去摘取。嫌白天太长,盼望天黑,挨到黄昏时分,又下起细雨,心情比天色更阴郁,词中一位晚年寡居孤独凄苦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有时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透视出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们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脱的隐者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2、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

13、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自有其用意,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或是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或是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14、所以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既要把握准人物,又要搞清诗人的用意,搞清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作者形象之间的关系。二、如何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

15、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上片写人物神态,只一句写景,以娇花带露写词人“薄汗轻衣透”的形象。下片写词人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

16、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举止不凡、风度潇洒的翩翩少年。“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这样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地去见的那种微妙而细致的心理。(3)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鉴赏角度(1)人物本身的特点(2)人与环境的关系(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维指向(1)表现了

17、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2)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三、常见人物形象(1)从身份角度可以分为:游子 官宦 君王 文人 思妇 将军 征夫 士卒 少女 歌女 英雄 游侠 贤士 农人 渔夫 老人 孩童 隐士 僧人 百工 阅读下面诗歌,说出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从性格角度可分为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

18、、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缠绵、儿女情长的形象四、鉴赏实例例1、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例2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例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19、,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例4、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例5例2.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 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例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三1、事物形象的特点:墨梅的颜色(“淡墨

20、痕”,突出梅花的朴素淡雅)、气味 (“清气”,突出梅花的芬芳) 诗人的生平经历:不入仕途,傲视权贵,淡薄名利,终生隐居。诗人的感情或理想: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 2、事物形象的特点:石灰的出处(“深山”)、开采过程(“千锤万凿”)、锤炼过程(“烈火焚烧”、“粉身碎骨”)和颜色(“清白”)。诗人的生平经历:一生御强敌,扶社稷,严操守,淡名利,有大功于国。诗人的感情或理想: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事物形象的特点:梅花生长的位置、生长的环境,开放的时间,梅花的气节、香气。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诗人的感情或理想: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4、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5、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6、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