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_第1页
大雁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_第2页
大雁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_第3页
大雁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_第4页
大雁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雁桥垃圾中转站改造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理实施细则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宁波华地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概况1二、工程特点1三、监理工作依据2四、监理工作流程(框图)5五、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六、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19大雁桥垃圾中转站改造工程智能化实施细则、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3782平方米,由半地下室、上部南侧由二层办公楼组成,地下室建筑 面积1644平米,工程造价约 1400多万元,工期300 天,智能化分部:由:视频监控、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UPS供电、机房接地及防雷及综合管线。二、工程特点2.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有:根据本建筑的功能分布及

2、使用特点,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本建筑智能化系统分为以 下几个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及节能控制系统(包括联网型风盘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系 统、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等、。2.2专业工程特点大雁桥垃圾中转站工程将建立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桥梁,以“系统集成管理系统”为核心,将整个建筑内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 一卡通管理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等子系统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相互协调、相互 配合完成对工程的现代化管理、监视和控制,营建

3、一个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节能、环 保的一流办公、运行环境。为保证电子设备免受浪涌过电压的破坏,楼内的弱电机房、楼层弱电间设备均进行防雷 保护。整个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外引线的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南侧地下室车库的综合布线桥架采用 200*100桥架、UPS桥架采用100*50,北侧设备房 井内综合布线桥架采用200*100,弱电桥架采用100*50,内部采用H型绑线架,并加金属盖 板保护。所有桥架均采用钢质热浸镀锌件,所有连接和固定配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 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m直 线

4、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 30m应有伸缩节,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 架和引入或引出电缆的金属导管应可靠接地,全场不少于2处与接地保护导体(PE相连三、监理工作依据1监理委托合同及建筑施工合同2、经批准的监理规划3、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说明、与本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4、施工组织设计等本工程其他文件5、国家和某某省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定6、设计变更文件及工程洽商记录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四、监理工作流程(框图)五、监理工作的控制点及目标值1、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控制点及目

5、标值1.1审核本工程设计图及有关设计文件,并就上述所发现的设计错漏及有违现行国家标 准之处、设计不确定及其设计深度、系统设计与建筑功能的不一致性、系统优化等问题,通 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或其它形式向设计、建设等有关参建方提出。通过共同努力,以求得 一个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现场施工基本可行、设计意图表达清晰、布局 及系统基本合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平台,为今后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施工过 程质量、投资、工期等三控制打好基础。1.2审核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单位资质,其中包括: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工商执 照、企业业绩;所承包的工程内容及范围;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

6、证;本工 程项目经理资质及等级证书;特种专业施工人员上岗证书等。要求如下:1.2.1企业资质、工商执照、项目经理证书、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专业上岗证,特殊行 业的施工许可证;1.2.2企业资质等级与本工程内容、范围及等级相符。1.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如下:1.3.1适时性(分包单位应在施工前提出);1.3.2技术保证(方案中提出的施工工艺技术符合本工程设计及工程技术难点的施工要 求,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有效);1.3.3人力资源保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目标要求)1.3.4施工机械保证(企业提供的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要求)1.3.5安全保证

7、(企业提供的安全及消防管理体系完整、组织网络完善、措施落实、手 段合理满足不同气候、不同场所、夜间及多工种联合施工的安全要求)。1.3.6质量保证(方案中提出的安装质量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1.3.7计划进度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符合合同总工期要求,并且与土建及其他专业施工周 期适配)1.3.8物流控制及成品保护(弱电安装材料设备等储运应适时合理,成品保护措施落实)1.4审核承包单位现场项目部的质量、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要求:工程质量目标明确;技术及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三级(企 业、项目部、施工班组)管理网络完整;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及数量符合要求; 技术管理制

8、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原始记录表格齐全,所用仪器仪表合格有效;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合理;质量反馈及时到位,实施良性循环。1.5审核及认定进场材料、设备审核要求:1.5.1进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材料、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本工程设 计要求,合格证、质保书、生产许可证等质保资料齐全有效;主要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应有 施工、监理共同进行,施工单位为主,监理单位确认,检验结论应有记录;有异议送有资质(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相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认可)的试验室抽样检测, 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确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进口材料、设备除上述要求外,还

9、需提供商检证明及中文的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安 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1.5.2审核进场材料、设备的物流及储运计划,其运输和储存应符合材料、设备要求, 符合施工进度计划。1.5.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新材料、新设备的进场,应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并附有合格 的新试报告,除需符合上述规定外,还需提供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试验要求等有关技术 文件。1.6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1.6.1熟悉设计图纸、深化现行国家标准学习,通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专家咨询、 专题技术讨论、现场勘察等途径熟悉掌握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及关键的施工工序, 为旁站监理的定点选择创造条件。1.6.2依据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10、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协调、落实建筑智能化 工程总体(大配套)和室内(小配套)各专业工序及施工界面的衔接、交叉、预留、预埋等 施工作业的工艺、质量措施及其成品保护手段;进一步落实建筑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安装、通 风与空调、给排水及土建相关专业工序的衔接、交叉等施工作业的工艺、质量措施及其成品 的保护问题。1.6.3依据不同建筑及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要求,审核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施 工条件(对土建及其它配套工程要求),其中包括:设备房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室内预留、预 埋工作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基础轴线标高、强度符合设计及设备安装要求;吊具等安装设备 到位,施工通道畅通;配套动力及安全防护设施到位。

11、2、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一)线缆敷设安装工程(1)在允许焊接的金属结构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金属预埋件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焊接固定。(2) 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3) 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4) 强弱电如采用PUC管时,弱电配管宜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时,相 隔间距宜大于0.5m。(本工程采用JDC管,对屏蔽抗干扰比较好)(5) 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接地设备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设存水弯,金属软管长

12、度宜 小于2m(6) 黑色钢管与镀锌桥架之间跨接时,应在黑色钢管端焊一只铜螺栓,用4mm2的铜线与 镀锌桥架连接。(7) 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15mm(8)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9) 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10) 地面暗敷设线槽一般为3m留0.6m处设一出线口,超过6m宜加装分线盒;线槽出线 口和分线盒必须与地面平齐。(11) 弱电缆需同一线槽内敷设时,应用金属隔开,分开敷设。(12) 保护管弯成角度应大于(等于)90。(13)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明敷设,穿无铠装的电缆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 6倍,穿铠 装电缆以及埋设于

13、地下与混凝土内时, 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 陷,裂缝及明显的弯扁。(14)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15) 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线箍或打成喇叭形。(16) 智能建筑电管内有PE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与PE线相连。(17) 采用镀锌电管配管时,其跨接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18) 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保护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 15mm(19) 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20)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内壁。(21) 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做跨接

14、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明敷配管应 采用设计指定的专业接地线卡跨接;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可采用熔焊跨接;若电管不允许采用熔焊跨接,可采用穿PE线方式;若管内布有裸软PE铜线,电管可不跨接,但 PE线应与它所经过的每一只接线盒相连。(22) 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23) 般线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 Co(24) 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 6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 10倍。(25) 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 (等于)40%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于)60%(26) 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平行敷设时,其

15、间距应符 合设计规定。(27) 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控制线路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 的保护管。(28)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29) 敷设光缆前,应检查光纤;光纤应无断点,其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长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敷设长度;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杆旁1m范围内。(30) 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 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 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 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 小于8m。(31) 光缆

16、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 再进行接续。(32) 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有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 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成圈放置 在托架高处。(33) 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与 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34) 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 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35) 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

17、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 性曲线。(36) 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二)智能化接地系统安装工程(1) 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护 套和屏蔽层;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 分;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 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2) 当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取TN制式供电,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

18、干扰,且 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应采用 TN- S制式。(3) 配电屏、整流器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仍 需与PE线或PEN线相连。(4) 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 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5) 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 Q,宜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 mm2的 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6)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 于

19、4Q,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 Q。(7) 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上,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小于5m(8) 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反击和保证设备安 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9)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于控制及信号电缆应一点接地。(10) 为减少趋肤效应和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宜小于35 mn2,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11) 输入信号的电缆穿

20、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 地。(12) 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 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13) 演播室宜采取防静电接地,所处环境电磁场干扰严重时,演播室、控制室及编辑室宜 采取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可接到系统的接地装置上。(14) 接地环母线的截面,用铜箔80mm(9) 墙面安装附近有其他开关传感器时,距地高度应与之一致,其高度允许偏差为土5mm 传感器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10)检查传感器到DDC之间的连接线的规格(线径截面)是否符合设计要

21、求,对于镍传感 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3Q, 1KQ铂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Q0(11)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 内通死角的位置安装。(1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 验前进行;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 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感温段 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 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 振动较大的地方。(13)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气流流束稳定和管道的上半部位

22、置;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 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14)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 送风口,低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风口。(1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压 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3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 大的地方。(16)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 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

23、器应装在回水管侧。(17) 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管道顶部或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0夹角的范围 内;蒸汽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蒸汽压力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 近和蒸汽流动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蒸汽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18)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 0.5m;风压压差开关引出管的安装不应影响空调 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 汽放空口;空气压差开关内的薄膜应处于垂直平面位置。(19)水流开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 安装在垂直管段上。(2

24、0)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取样段大于管道口径的 1/2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样段小于管 道口径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21)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 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水管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直管段上,距弯头距 离应不小于6倍的管道内径。(22)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23)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24) 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直管段,长度L为10D(D 管径),下游段应有45倍管径的直管段。(25) 在垂直的

25、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 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26)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 志一致;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27)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并距 测压点3.55.5倍管径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 68倍管径的位置。(28)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 留有10倍管径的

26、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 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流量传感器信号的传 输线宜采用屏蔽和带有绝缘护套的电缆。(29)严防电压传感器输入端短路和电流传感器输入端开路。(30) 电量传感器裸导体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m当无法满足时, 相互间必须绝缘。(31)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风通道内。(32)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 死角的位置。(33)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沉没气体比重重的空 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

27、的下部。(34) 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允许偏差为土 1mm与其 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允许偏差为土 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 以底边高度为准;(35)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36)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37)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38)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 死角的位置。(39)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 接应固定牢固;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

28、后,风阀控 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 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 85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 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绝缘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距相匹配 并符合设计要求;当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 连时,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40)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 动阀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41)电动

29、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 管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42) 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43)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有阀位指示装置 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 雨措施。(44) 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 大关闭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

30、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 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电动调节 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其阀体部 分应安装支架和米取避振措施。(45) 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与空气处理机和新风机等设备相连的电 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 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46)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 无松动或卡涩现象。(47) 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1、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如条件许可, 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五八安全防范系统(1) 各类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根据可选用产品的特性及警戒范围要求进行安装。(2) 周界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要对准,防区要交叉。室外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 使用要求和防护范围;底座和支架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外接导线 应留有一定的余量。(3) 摄像机的安装: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安装的高度:室内距离地面不 宜低于2.5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3.5m;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

32、左侧(或右侧) 上角,并应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 摄像机在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同步等性能,在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后方可安装;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在高压 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软管保护,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 设备),安装时应灵活牢固。(4) 云台安装在支架上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 转动角度范围、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5) 解码器(箱)应安装在云

33、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有检修孔)。(6) 有线巡更信息开关或无线巡更信息钮,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各出入口或其他需要巡更的 站点上,其高度离地面宜1.31.5m处;安装应牢固、端正,户外应有防水措施。(7) 车库管理设备的读卡机(IC卡机、磁卡机、出票读卡机、验卡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 列规定: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 应考虑防水及防撞装置措施;读卡机与闸门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8) 感应线圈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埋设深度距地表面不小于0.2m、长度不小于1.6m、宽度不小于0.9m。感应线圈至机箱处 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固定

34、牢固;应埋设在车道居中位置,并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 心间距保持在0.9m左右。(9) 闸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基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 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闸门机与读卡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10) 信号指示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其底部离地面高度保持2.02.4m左右;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措施;车位引导显示 器应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引导信号;其离地面高度保持2.02.4m ;显示器的规格一般不小于长1.0m,宽0.3m。(11) 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2) 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距离, 在主要走道不宜小于1.5m,次要走道不宜小于0.8m;应竖直安装,保持平稳;台内接插件与 设备连接应牢靠;内部接线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