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_第1页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_第2页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_第3页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_第4页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 年度年度*市市*县县*镇省级农业综合镇省级农业综合 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 (定稿定稿) )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二一一年五月年五月 项目名称:2010 年度*镇省级农业综合 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审定: 审查: 校核: 设计及编写人员: 目目 录录 1 项目提要项目提要.1 1.1 项目名称.1 1.2 项目建设地点和范围.1 1.3 开发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1 1.4 项目总投资.2 1.5 主要效益指标.2 1.6 编制依据.3 2 项目区现状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现状与项目建

2、设的必要性.5 2.1 治理范围.5 2.2 社会经济状况.5 2.3 基础设施状况.6 2.4 农业生产状况.10 2.5 水资源状况.10 2.6 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 3 项目规划设计及其可行性项目规划设计及其可行性.27 3.1 开发任务.27 3.2 总体建设目标.27 3.3 工程规划设计.27 3.4 工程布局.44 3.5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44 4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5 4.1 投资概算.45 4.2 资金筹措方案.49 5 综合效益分析综合效益分析.51 5.1 经济效益.51 5.2 社会效益.55 5.3 农业生产

3、基本条件及生态效益.55 5.4 节水效益.56 6 实施措施实施措施.59 6.1 实行项目法人制,建立项目的实施管理机构.59 6.2 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59 6.3 确保资金的落实.60 6.4 财务、资金管理措施.60 6.5 项目实施的时间安排.60 6.6 工程建后管护措施.60 1 项目提要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2009 年度*镇省级农业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属新建项 目。 1.2 项目建设地点和范围项目建设地点和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全镇辖区总面积 102 平方公里, 下辖 14 个村委会、1 个居委会,总户数 6500 户,总人口

4、32000 人。 现有耕地总面积 17534 亩,其中水田 14807 亩,旱地 2704 亩,山地 10.5 万亩。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申报 2010 年度省级农业 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通知(粤财农综20107 号)(以下简称 “通知 ”)的精神和要求,*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决定,把上镇礤下村、培群村、榄子围村连片的 4500 亩(水田 4250 亩,旱田 250 亩)耕地作为 2009 年度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 目区,项目区连片的 4500 亩耕地位于曾田河两岸的 1km 范围内。 1.3 开发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开发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3.1 开发

5、任务开发任务 项目计划在*镇培群片改造中低产田面积 4500 亩(水田 4250 亩,旱田 250 亩),通过实施水利、农业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3.2 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包括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具体如下: 水利措施包括渠道工程及渠系建筑物等,渠道工程中衬砌渠道 11.671km(干渠 4.030km、支渠 3.133km、农渠 4.508km),新建、加 固水陂共 2 座,加固、重建水闸共 8 座,新建过路涵 8 座、加固渡 槽 1 座,新建公示牌 1 座。 农业措施包括修建机耕道路 5.100km。 建设规模:完成*镇

6、培群片改造中低产田面积 4500 亩。 1.4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 430 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 316.18 万元,占项 目总投资的 73.5%;农业投资 77.47 万元,占总投资的 18.0%;项目 管理费 14.7 万元,占总投资的 3.4%。另外,项目勘测设计费 13.78 万元,工程监理费 7.87 万元,已纳入上述各项工程成本。 资金筹措方案采取省级财政资金与市、县级财政资金、农民自 筹资金四个方面相结合,其中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 350 万元,*市 市级财政配套资金 35 万元,*县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35 万元,农民 自筹资金 10 万元,合计 430 万元。

7、1.5 主要效益指标主要效益指标 项目实施后,为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节水、优质、高效标 准农田奠定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预 计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85 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 144.50 万元, 农民年纯收入总额增加 144.50 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 212.03 元;改 善灌溉面积 4500 亩,改善治涝面积 4500 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4500 亩,年均节约水量 88.95 万 m3。 1.6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本规划设计与实施初步方案的主要编制依据有: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 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 广东省农

8、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指南 ;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申报 2009 年度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的通知(粤财农综200984 号) ;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 *县 2009 年度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材料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财政局,2009 年 9 月 30 日); *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 ; 相关的工程建设设计规范; 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 2 项目区现状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现状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治理范围治理范围 2009 年度*镇培群片土地治理项目区位于*镇,涉 及*5

9、个村委会。根据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县农 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把*镇礤下村、培群村、榄子 围村连片的 4500 亩(水田 4250 亩,旱田 250 亩)耕地作为 2009 年度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项目区连片的 4500 亩耕地位于 曾田河两岸的 1km 范围内,本项目属新建项目。 2.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偏东、东江中游,介于东经 114 1911522、北纬 23322415之间。全县区域面积 4070 平方公 里,耕地面积 30.97 万亩。 *镇位于*县东部,东江中上游,距*县县城 56km,是省定的 中心镇之一,辖 22 村委会,2

10、个居委会。全镇总面积 196.5km2,耕 地面积 2.5 万亩。 *镇培群片项目区涉及培群村、地运村、榄子围村、礤下村、 新光村 5 个村委会,共 1000 多户,6815 人,农业人口 6801 人,农 业劳动力 3053 人。项目区内连片的 4500 亩耕地属 3 个村委会(培群 村、榄子围村、礤下村),其中,水田面积 4250 亩,旱地面积 250 亩。 2008 年*县财政收入连续增长,全县完成本级财政收入 20166 万元,对比上年增长 28.4%,工商税收 35943 万元,同比增长 21.3%。上级转移支付 2.2 亿元,合计可支配财力达到 5 亿元。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10531.65 元,同比增长 10.5%,农村居民人均 现金收入 5214.82 元,同比增长 4.5%。2008 年*镇农民人均纯收 入 4500 元。 2.3 基础设施状况基础设施状况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镇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引水等水利工程,为当地的农业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镇属东江流域,东江水系,水量充沛。* 镇现有小型水库 10 座、山塘 94 座,总库容 825.0 万 m3,设计灌溉 面积 1.327 万亩。100 亩以上的引水工程(水陂)37 座,设计灌溉面积 0.84 万亩。 项目区没有水库,仅在古洞片有 1 座小山塘,库容约为 3 万 m3;现

12、有水陂 2 座,分别为马腰磔水陂与神下水陂,马腰磔水陂集 雨面积为 83.52km2,多年平均来水量为 7516.8 万 m3,神下水陂集 雨面积为 2.01km2,多年平均来水量为 180.9 万 m3,2 座水陂的多年 平均来水量共为 7697.7 万 m3。 项目区连片的 4500 亩耕地位于曾田河两岸的 1km 范围内,曾 田河两岸未建防洪工程。 2.3.2 田间工程现状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主要灌排渠道 11km,其中已衬砌的渠道仅约 2km, 约占需衬砌的 18%;另外,渠道建筑物主要有水闸、渡槽、涵洞等 10 座,渠道及渠道建筑物配套率 36%;村道长约 8km。 田间工程分布

13、不平衡,部分农田缺乏骨干灌排渠道,渠道建筑 物配套不完善,一些渠道及渠道建筑物年久失修,部分农田存在串 灌串排现象,浪费水资源严重,灌排效率低。田间道路极不完善, 只有一条村道贯穿项目区。 项目区主要依靠引水灌溉,现状神下水陂的设计标准偏低,加 上年久失修,引水灌溉的水源不保证。 多年来,*镇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中低产田进行了改 造、整治,农业生产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每年投入资金有 限,整治面积不大,农田水利设施仍较薄弱。 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状况见表 2-1“灌溉工程现状表”和表 2- 2“排水工程现状表” 。 2.3.3 交通与电力交通与电力 国道 205 线、梅河高速、京九铁路

14、、广梅汕铁路横穿*镇境内, 东江从东北流向西南,可通行 250 吨船只,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 错的水陆交通网。 *镇现有水电站 10 座,装机容量 17660 千瓦。供电设施齐全, 可满足项目区农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表 2-1 项项 目目 区区 灌灌 溉溉 系系 统统 现现 状状 表表 灌溉泵站灌溉渠系工程 支 渠 田间渠系 (斗农渠系) 序号单元 灌溉 面积 (亩) 可供 水量 (万 m3) 抗旱 天数 (天) 合计 (kw/台/座) 可利用 (kw/台/座) 水库、山 塘 (万 m3) 堰坝 (万 m3) 长度 (km) 已衬砌长 度(km) 长度 (km) 已衬砌长 度(km)

15、合13306.5082 说明:1、单元划分:以项目区的村委会(居委会)为单元,若项目由两个以上的镇组成的,则以项目镇为单元。 2、可供水量:指抗旱时水工程分配给灌区的水量(或流量),再由灌区分配给项目区的水量(或流量);利用河 网水源的可按选用灌溉泵站在抗旱时能提供给项目区的水量或流量。 3、水库、山塘及堰坝供水是指抗旱期间可供给项目区的引水量(或流量)。 表 2-2 项项 目目 区区 排排 水水 系系 统统 现现 状状 表表 排涝闸排涝泵站渍害田情况容泄区情况 序号单元 汇水面 积 (km2) 现有排 水流量 (m3/s) 排水达到 的标准 (年) 合计 m3/s

16、孔/座 可利用 m3/s 孔/座 合计 m3/s kw/台 可利用 m3/s kw/台 排水 渠系 (km) 面积 (亩) 地下水 位深(米) 排水干道 河流位置 水位 (米) 合计13.01.72109.641曾田河 说明:1、单元划分:自流水排入河道或干道以一个出口处为单元,机埠抽排以泵站(座)为单元。 2、汇水面积:暴雨经流汇入项目区的集水面积(包括项目区自身面积和客水面积)。 3、现有排水流量:项目区现有排水工程能排出的水流量。 4、排水达到的标准:项目区现有达到的排涝标准。 5、河流位置指河流属哪一级支流或干流,水位指排水干道或河流的最高、正常、最低水位,容泄区指与项目区排水有关联

17、的排水干道、河流、(不一定在项目区范围内也要填写说明)。排水渠系一般指排水的支、斗、农渠系。 2.4 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2.4.1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镇培群片连片的 4500 亩耕地,其中 4250 亩为水田,种植水 稻,250 亩为旱地,土地利用率较高但标准农田不多,亟待治理。 2008 年,该片耕地平均亩产 600 公斤,亩产值约为 1000 元。 2.4.2 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水平 *镇总耕地面积为 2.5 万亩,其中水稻 1.8 万亩、花生 0.3 万 亩、蔬菜 0.4 万亩。2008 年水稻平均亩产 750 公斤,花生平均亩产 300 公斤,蔬菜平均亩产 2000

18、 公斤,农产品商品率 60%。 *镇培群片项目区 3 个行政村农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水平有 了一定的提高。近年来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耕地种植水稻、山 坡丘陵种植花生。 2.3.3 农业机械及农业服务设施农业机械及农业服务设施 目前,*镇农业机械总动力 2456 千瓦,中小型拖拉机 95 台、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88 台、机动脱粒机动 63 台;农用运输车 24 辆、 渔用机动船 12 艘。全镇年机耕面积 1.1 万亩,机收面积 0.5 万亩, 有 1 个农机修理点。 2.5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 2.5.1 水资源概述水资源概述 项目区地处丘陵山区,引水工程(水陂)是项目区的主要水利骨干 工

19、程,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水陂主要从项目区的曾田河及其 支流引水;此外,项目区范围内的曾田河右岸的 1 座山塘也可作为 灌溉水源的补充。 2.5.2 需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 项目区需水量主要来自人畜生活需水及农田灌溉需水。 1人畜生活需水量 项目区有居民 6815 人。 人畜生活需水量:查广东省农村用水指标统计表(2000 年),* 县农村居民用水指标为 89 升/人日,大牲畜用水指标 108 升/头日, 小牲畜用水指标 47 升/头日,牲畜用水按居民用水总量的 20%计算, 计算得项目区人畜用水年需水量为 26.20 万 m3。 2农田灌溉需水量 项目区内治理农田 4500 亩,其中 425

20、0 亩为水田,种植水稻, 250 亩为旱田。 水稻设计灌溉制度采用“薄、浅、湿、晒”节水型水稻灌溉制 度进行设计。 、设计灌溉定额 项目区属东江上游丘陵山地农业区,参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 计规范(gb50288-99)及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 ,根据就近原 则及项目区能利用水资源相对不丰富的实际情况,选用*站点一年 三熟、保证率为 80%、土质为壤土的年净灌溉定额为 671m3/亩。 、灌溉需水量 三亩旱地折合成 1 亩水田,项目区内 4250 亩水稻及 250 亩旱地 的灌溉保证率为 80%时年净灌溉需水量为 290.77 万 m3,灌溉水利用 系数取 0.76,则年毛灌溉需水量为 382.5

21、9 万 m3。 3年总需水量 保证率为 80%时,人畜生活需水量与农田灌溉需水量两项共计 408.79 万 m3。 2.5.3 可供水量分析可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及人畜生活用水量主要从曾田河及其支 流引水,水量充足。 根据黄田雨量站的降雨资料,结合广东省水文图集可知: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18mm,变差系数为 0.19,r 为 2;多年 平均径流深为 900mm,变差系数为 0.35,偏差系数 cs2cv0.70,p80%的模比系数 kp0.701,设计年径流深 rp=80%630.9mm。 下面分别计算各水陂可供水量。 1、马腰磔水陂 马腰磔水陂位于曾田河上,水陂以上集雨

22、面积为 83.52km2,水 陂来水量按径流深乘以集雨面积推算,频率为 80%的年来水总量为 5269.28 万 m3。另外,在曾田河上游的曾田镇石大村建有小(1)型水 库,总库容为 120 万 m3,对下游的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神下水陂 神下水陂位于曾田河的支流上,水陂以上集雨面积为 2.01km2, 水陂来水量按径流深乘以集雨面积推算,频率为 80%的年来水总量 为 126.81 万 m3。 3、古洞水陂 古洞水陂(本次新建)位于曾田河的支流上,水陂以上集雨面积 为 5.17km2,水陂来水量按径流深乘以集雨面积推算,频率为 80%的 年来水总量为 326.18 万 m3。 4、

23、山塘 山塘位于 2#支渠下游的左侧,可与 2#支渠连接共同灌溉山塘下 游的农田,山塘集雨面积为 0.10km2,库容约为 3 万 m3,对古洞片 的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山塘来水量按径流深乘以集雨面积推 算,频率为 80%的年来水总量为 6.31 万 m3。 5、区间来水 马腰磔干渠可利用的区间集雨面积为 0.54km2,区间来水量按径 流深乘以集雨面积推算,频率为 80%的年来水总量为 34.07 万 m3;2#支渠可利用的区间集雨面积为 2.37km2(不含山塘),区间来水 量按径流深乘以集雨面积推算,频率为 80%的年来水总量为 149.52 万 m3。 保证率为 80%时,以上各水利

24、工程可供水量合计 5912.16 万 m3。 2.5.4 供需平衡分析供需平衡分析 保证率为 80%时,项目区年总需水量为 408.79 万 m3,各水利工 程可供水量合计 5912.16 万 m3,从水资源总量来看,可满足项目区 农业用水的要求。由于库区没有径流资料,故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 由降雨资料推求。以附近黄田雨量站为参考站,雨量资料见表 2-3, 统计得 19571998 年各月降雨量,根据历年降雨量频率计算结果 (见图 2-1),选取与频率为 80%时相应的年降雨量(1439.7mm)相近的 年份为典型年,根据典型年降雨量的年内分配推求设计年径流年内 分配。 表 2-3 黄田雨量站各

25、月降雨量表 年份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全年 195763.2543.4310.3141.3150.3324.281.99.62388.3114.5107.21957.2 195897154.5312.7140.197.2153.942.8011.24.3367.3117.61498.6 1959218.5203.7771.9254.7284.8242.64.2030.618.10185.82214.9 1960129.5305.2283.1147.9466.2130.625.434.615.12082.6158.81799 1961202180.8197.634

26、3.5292.6341.90122.922.48.770111.91894.3 1962102.4328.7526.3116.1180.9163.458.237.108.924.6601606.6 196312.346.4255.3271.1139173.9112.284.839.29734.491.71357.3 196455.9285.5349.181.6193.3185.9126.400.315.652.8561402.4 1965272321.6162.1180.376.7157110.57815.612103.7140.71630.2 1966291.6148.8839.3217.4

27、164.580.726.6515.742.1101.7114.32047.7 1967293.9376.2166.684.3256.178.870.5513142.81711595.2 196828334.51171.6141.5205.727.78.52.545.7204661422377.7 196975303158161105843922371501017 1970103213166254206295575473521151417 19711541473511341321255401273156131324 1972202416242205250714656928511581734 19

28、7344.8432.8230.3215.1223.1174.636.960.7013.261.244.91537.6 1974285.5387.734895.4208.466.1200.169.238115.895.3126.12035.6 1975310.7633.5266.8119175.2204.4144.225.754.9036.7107.92079 1976170.9204.3423.4211.5131.191.2122.50.54.841.813.530.61446.1 197744.4466.6337.5329.3207.999.933.94.184.750.921.6224.6

29、1905.4 1978264.8300.4222199.3373.322.5143.326.319.353.150.9194.21869.4 1979163238.546032.1141.5330.9021.73.328.487.2120.51627.1 1980770220.697.5376.1132.451.78.639.50.915.839.3197.21949.6 1981315.8362.4281.5314.6276293.221.380.37.20.1112.7732138.1 1982239.3271.9214.2137.7458.552.2101.9272.610314563.

30、755.52691.5 1983256.8300.2361.8166.228412128.40.312.714.712.538.61597.2 1984398427.7170.8131.5251.7108.60.585.75.522.5254.7152.22009.4 1985196.1244.8383.6346.3254174.634.46.4110290.91807.1 198658.5302.1386.5294.1106.260.844.785.4390.722.5286.81687.3 1987218668.567.922.8198.168.836.574.1017.165.8160.

31、31597.9 1988188290.251.6185.2203.3109.445.579.876.7113.314.862.91420.7 1989302.6451.2186.193.1106.2109.87.20.833.979.6105.9139.51615.9 1990380.1128.4235.815280.7291.3617.111.857.318.981.91461.3 199163.4129.9170.922188.3133.81.717.160.927.8199.4464.41578.6 1992274.9293.7193397.9134.749.902.143.939.41

32、6.916.51462.9 1993301.8292.7587.838.3168.9323.88.731.715.640.5122.354.81946.9 1994114.488.9307.4266.3250.943.62.80.215836.428.8189.41487.1 1995128.966.6234.2256375.336.761.24.510.810.154.6222.91461.8 1996133.6235.9115.7117.6399.545.401180.587.9116.71334.8 1997219147.654.5363285.7164.263.431.896.989.

33、2211.780.51807.5 1998286.2279.1351.7187.399.584.78524.714.4 图 2-1 选取 1976 年 4 月1977 年 3 月、1988 年 4 月1989 年 3 月、 1990 年 4 月1991 年 3 月、1995 年 4 月1996 年 3 月 4 个水文年 进行分析比较;根据项目区的需水量及时段分配,水库(未建或已建) 能满足完全年调节的情况下,确定各典型年径流年内分配相应的水 库的兴利库容,其中以 1995 年 4 月1996 年 3 的年内各月降雨量 分配最为不利,故选其为典型分配,计算过程见表 2-47。 表 2-4 完全年

34、调节计算表(76 年) w水库w灌溉w人畜 +- v初v末 (月)(%) (万m3) (%) (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 411.5447.1717.7067.722.180.00-22.7339.1216.39 513.6655.8615.7060.072.180.00-6.3916.3910.00 627.60112.848.7033.292.1877.370.0010.0087.37 714.1257.730.000.002.1855.550.0087.37142.92 89.0136.828.3031.752.182.880.00142.92145.8

35、0 96.4726.4421.3081.492.180.00-57.23145.8088.57 108.4634.5817.0065.042.180.00-32.6488.5755.93 110.702.861.505.742.180.00-5.0755.9350.86 120.973.974.8018.362.180.00-16.5750.8634.29 13.3313.602.509.562.181.850.0034.2936.13 21.536.242.509.562.180.00-5.5136.1330.62 32.6110.680.000.002.188.500.0030.6239.

36、12 合计 100.00408.79100.00 382.5926.20146.15 -146.15 天然 来水量 灌溉用 水年内 分配 月末 蓄水量 用水量 月初 蓄水量 时段 t 设计年 径流年 内分配 w来-w用 说明:死库容按 10 万 m3计算,水库所需兴利库容为 135.80 万 m3。 表 2-5 完全年调节计算表(88 年) w水库w灌溉w人畜 +- v初v末 (月)(%) (万m3) (%) (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 412.8452.8717.7067.722.180.00-17.0362.2345.20 519.4680.1215.70

37、60.072.1817.870.0045.2063.07 64.0116.508.7033.292.180.00-18.9763.0744.10 712.6652.120.000.002.1849.940.0044.1094.04 813.8356.958.3031.752.1823.010.0094.04117.05 97.7531.9121.3081.492.180.00-51.76117.0565.29 103.6114.8817.0065.042.180.00-52.3565.2910.00 115.8324.021.505.742.1816.100.0010.0026.10 125.

38、6323.204.8018.362.182.650.0026.1028.75 18.0032.952.509.562.1821.210.0028.7549.95 21.636.692.509.562.180.00-5.0649.9544.89 34.7419.520.000.002.1817.330.0044.8962.23 合计 100.00408.79100.00 382.5926.20148.11 -145.16 时段 t 设计年 径流年 内分配 天然 来水量 灌溉用 水年内 分配 用水量w来-w用 月初 蓄水量 月末 蓄水量 说明:死库容按 10 万 m3计算,水库所需兴利库容为 10

39、7.05 万 m3。 表 2-6 完全年调节计算表(90 年) w水库w灌溉w人畜 +- v初v末 (月)(%) (万m3) (%) (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 424.60101.2717.7068.242.1830.850.0033.3964.24 58.7536.0315.7060.532.180.00-26.6864.2437.56 615.5163.878.7033.542.1828.140.0037.5665.70 710.2442.150.000.002.1839.960.0065.70105.66 85.7523.668.3032.002.18

40、0.00-10.52105.6695.14 919.0178.2521.3082.122.180.00-6.0595.1489.10 101.044.3017.0065.542.180.00-63.4289.1025.67 111.747.181.505.782.180.00-0.7925.6724.89 121.415.804.8018.512.180.00-14.8924.8910.00 14.2717.602.509.642.185.780.0010.0015.78 21.867.642.509.642.180.00-4.1815.7811.60 35.8223.970.000.002.

41、1821.790.0011.6033.39 合计 100.00408.79100.00 382.5926.20126.52 -126.52 时段 t 设计年 径流年 内分配 天然 来水量 灌溉用 水年内 分配 用水量w来-w用 月初 蓄水量 月末 蓄水量 说明:死库容按 10 万 m3计算,水库所需兴利库容为 95.66 万 m3。 表 2-7 完全年调节计算表(95 年) w水库w灌溉w人畜 +- v初v末 (月)(%) (万m3) (%) (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 48.7836.1517.7068.242.180.00-34.2886.9852.71

42、54.8620.0015.7060.532.180.00-42.7152.7110.00 615.4163.438.7033.542.1827.710.0010.0037.71 716.7869.080.000.002.1866.900.0037.71104.61 824.29100.008.3032.002.1865.810.00104.61170.42 92.9812.2521.3082.122.180.00-72.05170.4298.37 104.5218.6017.0065.542.180.00-49.1298.3749.25 110.953.911.505.782.180.00-4

43、.0649.2545.20 121.355.544.8018.512.180.00-15.1545.2030.05 11.305.362.509.642.180.00-6.4630.0523.59 24.1016.892.509.642.185.070.0023.5928.66 314.7060.500.000.002.1858.320.0028.6686.98 合计 100.00408.79100.00 382.5926.20223.81 -223.81 时段 t 设计年 径流年 内分配 天然 来水量 灌溉用 水年内 分配 用水量w来-w用 月初 蓄水量 月末 蓄水量 说明:死库容按 10

44、万 m3计算,水库所需兴利库容为 160.42 万 m3。 径流总量由地下径流量和地表径流量组成,地下径流量按径流 总量的 8%计,地表径流量按典型年降雨年内分配计算,详见表 2- 8。 灌溉用水分配比采用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1999年)中的 *站枯水典型年的用水分配(一年三熟),见表2-9。 表 2-9 枯水年典型年灌溉用水年内分配表(一年三熟) 4月5月 6月7月 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3月 总和 上旬8.10506.17.57.90302.50 中旬6.26.13.7009.24.301.8000 下旬3.49.6002.24.64.81.502.500 月计

45、17.7 15.78.708.321.3171.54.82.5 2.50100 项 目 灌水量 分配 比例 (%) 100 表 2-8 枯水年典型年径流分配表枯水年典型年径流分配表 4月5月 6月7月 8月9月 10月11月 12月1月 2月3月全年 128.966.6234.2256375.336.761.24.510.810.154.6222.91461.8 8.84.616.017.525.72.54.20.30.70.73.715.2100.0 0.70.70.70.70.70.70.70.70.70.70.70.78.0 8.14.214.716.123.62.33.90.30.70

46、.63.414.092.0 8.84.915.416.824.33.04.50.91.31.34.114.7100.0 地表径流分配比(%) 径流年内分配比(%) 项 目 降雨量(mm) 降雨量月分配(%) 地下径流分配比(%) 项目区的马腰磔水陂、神下水陂及区间来水共需灌溉农田 6100 亩(水田 5790 亩,旱田 310 亩),其中 3750 亩(水田 3650 亩,旱田 100 亩)农田位于项目区,其余的农田位于项目区的下游;马腰磔干 渠可通过分水闸向 1#支渠供水;保证率为 80%时,马腰磔水陂、神 下水陂及区间来水总量为 5430.16 万 m3,6100 亩农田(3 亩旱田折合

47、成 1 亩水田)需水量为 520.32 万 m3,马腰磔片水量平衡计算见表 2- 10,由表 2-10 可见,马腰磔片来水基本可满足用水要求。 表 2-10 马腰磔片水量平衡计算表 w水库w灌溉w人畜 +- (月)(%) (万m3) (%) (万m3)(万m3)(万m3)(万m3) 48.78476.7217.7092.101.90382.720.00 54.86263.8115.7081.691.90180.220.00 615.41836.598.7045.271.90789.420.00 716.78911.090.000.001.90909.190.00 824.291318.808.

48、3043.191.901273.710.00 92.98161.6221.30110.831.9048.890.00 104.52245.3517.0088.451.90155.000.00 110.9551.581.507.801.9041.870.00 121.3573.114.8024.981.9046.230.00 11.3070.722.5013.011.9055.810.00 24.10222.802.5013.011.90207.890.00 314.70797.970.000.001.90796.070.00 合计100.005430.16100.00520.3222.8348

49、87.000.00 用水量w来-w用 时段 t 设计径流 年内分配 天然 来水量 灌溉用水 年内分配 说明:人口分布按农田面积比例分配。 项目区的古洞水陂(本次新建)、山塘及区间来水共需灌溉农田 900 亩(水田 690 亩,旱田 210 亩),其中 750 亩(水田 600 亩,旱田 150 亩)农田位于项目区,其余的农田位于项目区的下游;山塘可向 2#支渠供水;保证率为 80%时,马古洞水陂、山塘及区间来水总量 为 482.01 万 m3,900 亩农田(3 亩旱田折合成 1 亩水田)需水量为 67.10 万 m3,古洞片水量平衡计算见表 2-11,由表 2-11 可见,古洞 片来水基本可

50、满足用水要求,古洞片的 1 座山塘库容有 3 万 m3,对 古洞片的径流调节起到有利的作用。 表 2-11 古洞片水量平衡计算表 w水库w灌溉w人畜 +- (月)(%) (万m3) (%) (万m3)(万m3)(万m3)(万m3) 48.7842.3217.7011.880.2830.160.00 54.8623.4215.7010.530.2812.600.00 615.4174.268.705.840.2868.140.00 716.7880.870.000.000.2880.590.00 824.29117.068.305.570.28111.210.00 92.9814.3521.30

51、14.290.280.00-0.23 104.5221.7817.0011.410.2810.090.00 110.954.581.501.010.283.290.00 121.356.494.803.220.282.990.00 11.306.282.501.680.284.320.00 24.1019.782.501.680.2817.820.00 314.7070.830.000.000.2870.550.00 合计100.00482.01100.0067.103.37411.77-0.23 用水量w来-w用 时段 t 设计径流 年内分配 天然 来水量 灌溉用水 年内分配 说明:人口分布

52、按农田面积比例分配。 项目区的水源工程包括 3 座水陂(已建或新建)、1 座山塘(已建), 从水量平衡分析来看,来水量基本可满足用水要求;但是,水量平 衡分析选取的时段为月,而项目区内没有较大的蓄水工程(水库、山 塘),故灌溉保证率相对不高;建议在项目区两侧的丘陵地带合适的 位置兴建水库,提高项目区的灌溉保证率,保证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2.6 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1 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2.6.1.1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条件差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建设

53、水平低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 引水工程设计标准偏低,部分农田没有渠道,渠道建筑物不配套; 大部分引水渠道尚未实现硬底化,渠道漏水、淤积、堵塞、崩溃情 况时有发生;其次,排灌不分家,排灌能力较差;再次,路网不通, 机耕路、机耕桥不配套。 2.6.1.2 降雨量分布不均,降雨量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18mm,其变化范围在 10172691.5mm 之 间。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际和时空分布不均匀,极端天气造成农 田旱涝灾害时有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另外,项目区水资源充沛,但由于部分水利设施如水陂的工程 建设标准偏低,或年久失修,加上渠道及渠道

54、建筑物不配套,造成 部分农田缺水干旱。 2.6.1.3 中低产田面积较多,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中低产田面积较多,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镇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土质偏酸,耕层浅薄,有机质不足, 加上耕作粗放,农作物产量不高也不稳定。 *镇种植业目前以水稻为主,占全镇作物播种面积的 80%,其 次是花生、蔬菜,占作物播种面积的 20%。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未 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作物的生产结构,经济和社会效 益低下。 2.6.1.4 科技含量低,栽培管理不规范科技含量低,栽培管理不规范 *镇 95%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较小且 分散;栽培管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质

55、量普 遍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2.6.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的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的需要 根据项目区灌溉与排水系统、田间道路配套不完善,降雨量分 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 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是加强农田基本 建设,达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这 个基础上,改善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推动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长。 2.6.2.2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改

56、善农田灌排条件,推广节水灌溉,克服农田串灌漫灌、 串排漫排,不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又可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其次,实施改土、增肥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治理中低产田;再 次,提供适宜的优良品种,优化作物结构及机械化耕作条件,有效 地改进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通过对项目区的水 田路的综合治理,采取水利、农业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项目区 农业生产的基础性问题,不仅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又是实现 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 2.6.2.3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 现有的耕作方法一般以播植为主,良种覆盖率较低,作物的品 种结构均未能优化。目前以

57、水稻、花生、蔬菜为主,其中粮食占农 作物播种面积的 80%,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先 进的机械化耕作技术和耕作能力。只有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宜的优良 品种,优化作物结构及机械化耕作条件,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才 能有效地改进农作物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促进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6.2.4 加快农民脱贫奔康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的需要加快农民脱贫奔康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的需要 项目区地处农业山区镇,第二、三产业很不发达,种植业在国 民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绝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农业。 但是,目前项目区农业生产还是以粗放经营为主,农田基础设施整 体水平低,农业生

58、产力低,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农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建设该项目,加强水利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 力和改善耕作条件,使农民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更进一步挖掘潜 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土地效益,引导农 民找到一条脱贫奔康的致富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6.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6.3.1 领导重视、思想明确,农业人才和信息有保障领导重视、思想明确,农业人才和信息有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加 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农业综合 开发领导小组,配备的专门的办事机构和专职人员;将把本级

59、财政 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保证及时足额配套;召开了财政、农业、 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协调配 合,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县制定了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网 络,具有雄厚的农业技术力量。全县具有农业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 12 人,中级职称 89 人;每个村聘请一名农民技术员,共 258 人, 并由农业主管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农业技术培训;开通全县农业信息 网络,有良好的农业人才和信息保障。 2.6.3.2 村民积极,全力支持村民积极,全力支持 *镇干部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高涨,相关村民委员会积 极征求与听取农民的意见;群众反响强烈,表示全力支持

60、实施农业 综合开发。 2.6.3.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划设计合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划设计合理 针对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灌排分开,达到了明显改善农田灌排条件, 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的规划目标;安排机耕道路的配套建设,以 改善耕作条件和区内外的交通状况,使农资、农产品的运输得到充 分保障,解决内外交通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工程设计切合实 际,实用美观、结构牢固、经济适用,满足工程需要,达到国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 2.6.3.4 生态环境优越,区域位置凸显生态环境优越,区域位置凸显 *镇位于*县东部,东江中上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