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煤级煤热解模拟过程中主要气态产物的生成动力学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煤成气藏中气体的化合物组成以及煤的人工热降解产物的化合物组成均表 明, 甲烷、低碳烃类 (C2-C4) 、二氧化碳、 水和氢气是煤化作用过程中的主要气态 产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 对这些气态产物的生成动力学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建立了三种脱挥发分模型 , 但由于煤结构的复杂性 , 对这些产物的生成机制还 有待于深入系统的理解。由于系统的煤化作用理论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煤热解产物生成机制的基础 上, 因此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气态产物的生成机制以及热解产物生成动力学与煤结 构之间的关系 , 是目前煤地质学、煤化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
2、内容之一。低煤级煤由于处于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 , 对低煤级煤热解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对整 个煤化作用阶段的了解。由沥青化作用所导致的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引起了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突变 性变化, 其实质与机制有待于从分子水平上来揭示 ,因此本文重点对镜质组反射率分别为 0.33%、0.47%、0.51%、0.62%、0.65%、0.70%和 0.81%的霍林河褐煤 (HLH)、义马褐煤(YM)、神华长焰煤(SH)、兖州(YZ)、铁法(TF)及平朔气煤(PS)和大同不 粘煤(DT)的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对热解气态产物生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期望能深入理解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分子机制。 同时,由于低煤
3、级煤含有 较为丰富的各种侧链和官能团结构 , 从煤分子工程的角度来说对其热解特征与机 制的系统理解也是发展与深化煤分子工程的基础。本文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法分析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各种 官能团的分布,而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煤的聚集态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部分煤还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实验和拉曼光谱(RAMAN实验。在对煤结构进行系统 分析的基础上,对煤进行了热重质谱联用(TG/MS)实验,研究了煤的热解特征和热 解产物的生成动力学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 对煤的 FTIR 结构参数分析表明 ,A(1703+1745)/A1618 、A(1703+1745)/A(2
4、800-3000) 、A1745/A1618 以及 Har/Hal 均在第一次煤化作用 跃变附近(镜质组反射率0.60%)最小;而A1618/A(1703+1618)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大。这就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特征和实质,为深入认识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打下了基础。2. 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发现 , 表征芳香层片 的延展度La与表征脂肪链长程度的参数 A2924/A2964线性正相关,而芳香层片的层间距 d002 与红外参数 A(700-900)/A1460 负相关。这说明在低煤级阶段脂肪侧 链具有定向性,表现在煤微晶结构的延展度La不仅与芳香
5、结构有关,而且与表征 脂肪链长程度的结构参数有关。3. 对煤的热解特征及热解产物的生成特征研究发现 , 煤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 峰温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低 , 且热解失重率在跃变点附近发生转折 , 主 热解阶段(300-600 C)的活化能在跃变点附近最大,热解CH4 CH3 C2-C4、C6H6和H2的生成峰温均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小 ,而CO2和H2O勺开始生成温度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最高。 说明煤热解特征参数及热解产物的生成特征 参数、动力学参数均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附近发生了转折。这进一步证明在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点附近煤大分子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为全面系统认识第一次煤化
6、作用跃变打下了基础。4.对热解 CH4、CH3、C2-C4、C6H6以及H2的生成速率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生成不是一个反应的结果,而应该是多种反应综合作用的体现 , 本文用分峰拟合的方法对各生成速率曲线进行 了分峰拟合 , 并结合其生成和动力学特征对各基元反应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CH4 C3H7及 H2的生成为5个反应的结果,CH3的生成为4个反应的结果,C6H6的生成为4-5个反应的结果。CH4生成机制:第一基元反应,对于HLH和YMK,存在两种反应,一是吸附甲烷的脱附 ,二是甲氧基热解生成甲烷 ;对于其它 5种煤,是以吸附或固溶体态存在的甲烷的析出;第二基元反应,含氧官能
7、团脂肪侧链热解生成甲烷和乙基 P位断裂产生甲基 ,进而生成甲烷 ;第三基元反应 ,主要发生的是长链烷烃类的二次热解生成甲基 , 并与甲苯热解生成的氢自由基结合形成甲烷 , 同时, 亚甲基桥键断 裂产生甲基和氢化芳香环的脱甲基反应也是该阶段的主要反应 ;第四基元反应 ,甲苯热解生成甲烷和脂肪链的环化和芳构化生成甲烷 ;第五基元反应为芳构化作用的结果。 (3) C6H6 生成机制 :第一基元反应 ,可能是苯环上的甲氧基热解生成甲烷,同时导致苯的生成 ;第二基元反应 ,是大分子结构裂解生成苯 ;第三基元反应,为亚甲基桥键断裂和氢化芳香环的脱甲基反应 ,产生甲烷的同时生成苯 ;第四反应是链烷烃环化或环
8、烷烃芳构化作用的结果 ; 第五基元反应 , 是缩聚反应导致 苯的生成。CO2生成机制:低温时C02勺生成是羧基热解产生 C02和甲氧基热解生成甲烷和C02两种反应的综合作用,较高温度时C02的生成可能与煤中的含氧杂 环有关,而700C以后C02勺逸出与矿物质(主要是碳酸盐物质)的分解有关。(5)H2生成机制,第一基元反应,对于HLH, YM和DT煤而言,此反应主要是链烷烃环化脱氢,而对于TF,PS,YZ和SH煤而言,此反应H2的生成是两个反应的结果,一是 甲苯热解生成苄自由基和氢自由基,氢自由基之间结合进而形成 H2,二是长链脂 肪烃二次热解会生成较为短链的脂肪类自由基 ,这些较短的脂肪类自由
9、基进一步热解生成氢自由基,进而形成H2;第二基元反应,对于HLH, YM和DT煤而言,主要是环烷烃的芳构化形成H2,对于TF, PS, YZ和SH煤,主要是氢化芳香环脱氢;第三基元反应,主要发生的是芳环之间的缩聚产生 H2;第四基元反应,此时各种热解气体基本结束生成,主要是H2大量生成的过程,是芳香体系脱氢的结果;第五 基元反应,此时其它气体均已结束生成,只有H2仍在生成,是芳香体系增大的过 程。5. 通过低煤级煤结构演化及热解气态产物生成特征与动力学的研究 , 可以发 现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在分子水平上的体现为含氧等杂原子官能团的脱除与缩聚反应相互之间竞争的结果。在镜质组反射率0.60%之前,以脱除杂原子官能团占优势,而在 0.60%左右,则缩聚反应达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波浙江宁波慈溪市人民法院招聘审判辅助人员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苏教新版选修6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粤教新版高三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打印机租赁及租赁期满资产回收合同3篇
- 2025年苏教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钢材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合同
- 2025年统编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西师新版高二数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新型环保材料窗户安装与推广合同2篇
- 多子女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
- 安踏运动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 彩票市场销售计划书
- 骨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 支付行业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
- 百词斩托福词汇excel版本
- 基础设施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 宝钢BQB 481-2023全工艺冷轧中频无取向电工钢带文件
- 车辆定损情况确认书范本
- 高中英语新课标词汇表(附词组)
- 2022年高考湖南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