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考试资料_第1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考试资料_第2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考试资料_第3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考试资料_第4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随心编辑,值得下载拥有! =1 LOGO beikezhang YOUR COMPANY NAME IS HERE 专业I专注I精心I卓越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导论 考试资料 苏州园林概况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 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的美称。苏州 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 ,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 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公元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 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

2、、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 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 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 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 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 于记载的是东晋 (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 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 0余处,当下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且因此使苏州素

3、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 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 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 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 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 12711368年)、明_(公元 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

4、 “四 大名园”。 园林文化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 想文化的载体。 表当下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 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 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 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仍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 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 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 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

5、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 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 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 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 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景、隔景等种种手法 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 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 创造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

6、楹联、书画、雕刻、 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 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 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 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 (英文名称: The Classical Garde nsof Suzhou )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 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 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

7、细琢的设计,折射 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 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遗产登录过程】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 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 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遗产登录标准】 因为满足世界文化遗产下列评定标准而登录: (1)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 能在

8、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 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 人类历史发展中某一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5) 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 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列入世界遗产的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留园且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 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修建。现存

9、 园貌多为清末时(公元20世纪初)所形成,占地面积达 62亩。拙政园的布局主题 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 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 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 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 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 艺术和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 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

10、部 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仍有五百名贤祠、见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 亭等建筑和之衬映。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 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 故名“狮子林” c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 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 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留园 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 清代时称“寒 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

11、亩,中部以山水为主, 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 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 之冠。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 “渔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 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 濯缨水阁、见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 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

12、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艺圃 艺圃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名园。最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 归文征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药 圃”。明亡后,在清初为明崇祯进士姜埰(号敬亭)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其 子姜实节更名“艺圃”。至道光年间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江苏吴江同里镇东溪街,为古镇的主要风景点,由清任兰先罢官归乡 所建,含“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 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 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

13、幽静之感。退思园简朴淡雅,水面过 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的贴水园建筑。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 此园本是五代吴越 钱氏金谷园旧址,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 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耦园 在江苏省苏州市内小新港巷,因有东、西二园,故名。东园始建于清初,原名涉 园,后扩建而成目前局面。住宅大门在南,经门厅、轿厅,至大厅前西墙小门,即可 进入西园。园中主厅为织帘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东北隅有藏书楼, 和住宅相通,是书室和庭院结合较好的范例。

14、自住宅大厅往东,经小院二重和小客厅, 即达东园。东园面积较西园约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东南为水池。北端主厅城曲草 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三间,上为重楼复道,和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 堂前的黄石假山堆叠手艺高超。分为东西俩部:东部较大,有石级可登临池石壁,气 势峭伟;西部较小,逐渐下降,俩山间为“邃谷”,宽仅一米余。 借景的造园手法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见点便是借景和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 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和西方园林的最 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 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

15、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 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 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 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 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 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 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 且仍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见到园外的北寺塔; 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叶圣陶先生的 一文中,领略园

16、林的魅力。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和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 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 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俩者在规模、布局、体 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 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 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 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

17、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 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和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 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 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 世纪初)江南民 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 南城市的建筑格调, 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 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 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

18、成就。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的载体。表当下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 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 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 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仍有借助古典 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 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 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

19、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 是了解和研究 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 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尽管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 子俩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且没有被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反而增加了景 致的层次和深度。 皿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 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 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 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

20、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k m ;最短的一尺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 宽仅0.7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 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_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当下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 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 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另忧这胡同从外表上见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

21、城西部 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 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仍 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 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 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 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 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

22、里没有车水马 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 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 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 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圭寸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 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四合院的院门,大都采用木板大门。厚厚的木板制成的大门一端,上下都放在轴心里, 左右旋转,能够

23、关开闭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 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东西俩侧,为东西厢房。东西厢房, 一般都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和北房相对应。整个 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采用对称的办法建筑成。当然,在南北、东西房 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种耳房,有的用来储存粮食,成为粮库及其它库房,也 有的做厨房, 仍有一个角落, 一般是西南角为厕所,而东南角,则大都是院子的大门, 这种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县城及其附近的农村是较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方的 院落,大门是开在南向中央的。 有些家庭,为了把院落装饰点缀一番,仍在院落一进门处

24、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 壁,也即是一堵砖墙。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 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 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 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 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 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 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俩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 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

25、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 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俩侧俩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 成为一明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俩侧 多做卧室。 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和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 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俩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俩侧为卧室。 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后罩房一一中型之上的四合院仍 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正

26、房 旁有时仍有东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联接,可避风雨。 北京的胡同一般是东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为主,胡同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 院子的东南角,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西边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区典型的民 居形式。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 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_ 门,垂花门内有影壁, 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既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 院子的左边。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老北京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

27、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 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和“丧”同音,四合 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 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 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 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 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 积约2 0 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 备缸饲养金鱼, 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

28、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 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仍可盆 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 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 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 头”,能够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 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四合院

29、的典型特征是 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 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和郊处的普通农民 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 进院、书屋、住宅等,俩侧有 厢房,各房有 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且 发展下去。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 合院就和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 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

30、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 落中仍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 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 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 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 上的吉辞祥语, 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 采

31、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 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从外面见,它四面都是墙,只有一个院门通向外界,俩扇 大门平时仍关闭着,一对门钹仿佛告诫人们不可擅自闯入。四合院内一大家人能够安 安静静、和和美美、和世无争地生活。院内的房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面向院 子中间开放和集中。高大宽敞的北房,冬暖夏凉,由长辈居住,长辈一旦有什么不适, 哪怕刮风、下雨、下雪,儿孙们也能够沿着游廊到正房去问安。这种房屋布局,充分 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家庭观念。 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和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

32、 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 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仍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 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 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和整个古 城环境相得益彰。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 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 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 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

33、化名城。 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 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 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 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 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 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 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

34、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 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 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 一、登高揽胜,你可见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 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 便。 二、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 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 生机。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 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

35、,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和自 然的美好和谐。 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 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 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 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 形如龟状, 城门六座, 南北各一, 东西各二。 城池南门为龟头, 门外俩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 北城门为龟尾, 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 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 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

36、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 这个见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 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 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仍有 72 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 口 3 千个,传说它是孔子 3 千弟子、 72 贤人的象征。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 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 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 古代居民群落。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 糅合了儒、 道、 法等各

37、家思想, 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 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和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和 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 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 )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 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 )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 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

38、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 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 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 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 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 )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 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 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和自 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 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 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 )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 地,尽量少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