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运用_第1页
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运用_第2页
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运用_第3页
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运用_第4页
信息技术在学科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件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安徽省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校课 题 实 验 指 南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课题组一、课题实验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学

2、校办学水平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了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探究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型模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DHA)于2009年4月设立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子课题,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原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承担该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席、国家督学兰宏生同志为该子课题负责人。二、课题实验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3、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推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课题实验目标选择一批“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以理论研究与学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学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四、实验学校实验任务1、按照本课题实验的要

4、求,为课题实验创造基本的信息技术环境。(1)配备新课程教与学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学校可直接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的新课程资源体系,支持课程资源二次开发整合。以满足课题实验对教师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问题,有效组织课堂交互活动等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2)支持课题实验构建学校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包含在线备课、网上教研、教学测评、网络学案、检测反馈、互动讨论、作业提示和统计评估等功能模块,以满足基于网络的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前课后学习指导、课堂互动反馈、研究性学习等凸显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的需要。2、按课题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下),选择实验研究任务:(1)新课程多媒体资源

5、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学校新课程资源中心的建设与应用研究(3)网络平台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每个学校至少承担一个学科的课题实验研究任务,在研究内容上,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参考如下任务模式选择一项或多项内容开展研究;并保证按计划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如:物理学科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政治学科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学学科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学校

6、新课程资源中心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语文学科在网络平台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语文学科在网络平台下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英语学科在网络平台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数学学科在网络平台下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物理、化学学科在网络平台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网络平台下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网络平台下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等等3、每学年总结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并报省课题组办公室。4、参加课题组的研讨、培训及成果交流活动。5、积极宣传和推广课题成果,在本地区学校发挥教学科研示范作用。附件1: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简介1、课题概况总课题名称: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批准单位:全国

7、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总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总课题负责人:曹志祥、夏锦文、刘军总课题承担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子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子课题承担单位: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各地实验校(区)2、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与各地“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校(区)”共同建立适合本地教育教学需要的新课程资源保障体系和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研究,探索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各地中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提

8、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方法和可复制的教学示范模型,深化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改革的进程。3、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主流教材为线索,研究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的方法,探索如何建立学校新课程资源保障体系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保护、开发及共享应用机制,建立适合学校(地区)本地化需求的动态课程资源中心,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建设问题。(2)构建基于网络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等不同网络环境下,依托本地化课程资源中心的新课程教学支撑平台,探索在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条件下

9、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方式,全方位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等日常教学行为,为全面、具体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可操作手段。(3)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条件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主探究和互动学习、课后复习、作业、讨论等学习方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思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开展对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测试的研究,及时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反馈。(4)开展学生人手一机(每个学生配备便携笔记本电脑)的新课程互动教学实验,以微型便携笔记本电脑为学习工具,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媒体化、课堂教学的差异化和个别化

10、,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可随时随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得到即时教学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通过培训和课题实验,研究如何在开展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更加深入领会课改要求,引导教师学会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优化日常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探索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过程评价和管理方法。附件2:课题组织机构“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课题组织机构课题领导小组曹志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兰宏生 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席、国家督学李水平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材处处长赵海波 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

11、常务副院长课题负责人兰宏生 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席、国家督学课题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春雷副主任:代晓东胡见阳 胡映霞成员:李长文 李江红 席跃翔 俞明星课题指导专家委员会陈春雷 全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物理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树声 地理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顾德希 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光英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正宪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邓新元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严宣申 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张饴慈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王尚志 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课标组专家苏培

12、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意青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孟雁君 英语特级教师 课标组专家林培英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课标组专家白一宇 教授 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秘书长 王建民 数学特级教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级教练裘伯川 生物特级教师、全国生物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涂克昌 物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张玲棣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孙家镇 教授 北京教育学院地理系原主任李 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员黄儒兰 化学特级教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娄致武 北京市西城区化学教研室原主任宋 葵 青少年教育专家、原北

13、京大学附属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徐锡祺 教授 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原主任林镜仁 生物特级教师冷洪恩 副教授 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主编赵景瑞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代晓东 副研究员 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附件3:实验校申报环境建设指南实验校申报环境建设指南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课题组的要求,规范“实验校”的申报建设工作,特制定“实验校的申报建设指南”。一、实验校的遴选原则1、教育部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选择一批“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以理论研究与学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探索

14、学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实验校的遴选按照省、地市、县(区)分布进行,各市直属同类学校不超过两所,各县(区)同类学校不超过一所。二、实验校的申请条件1、实验学校领导教学理念先进,对课程标准理解准确,重视信息化建设,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并对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有强烈意愿。2、实验学校必须具备开展本课题实验研究所需的条件:可正常连续运转的校园网络,网络覆盖到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学校有不少于2个标准的网络教室;教室有投影机等必要的教学设施。3、实验学校必须由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本课题的实验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教师配

15、合课题组在学校课程资源持续开发管理和应用培训方面的工作。4、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影响力,愿意为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5、按照本课题实验的要求,为课题实验创造基本的信息技术环境。(1)配合课题组配备学校新课程教与学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以满足课题实验对教师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问题,有效组织课堂交互活动等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2)构建学校可直接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的新课程资源体系,支持课程资源二次开发、整合与应用。可直接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的新课程资源体系,支持学校特色课程资源中心的建设与整合。(3)支持课题组构建学校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包含在线备课

16、、网上教研、教学测评、学前指导、检测反馈、互动讨论、作业提示、统计评估和研究性学习等功能模块,以满足基于网络的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前课后学习指导、课堂互动反馈、研究性学习等凸显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的需要。三、实验校的环境建设建议申请“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校”的学校必须具备开展“新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的实验环境。如果学校已有完全满足要求的实验环境,可直接申请参加课题实验校。如果学校没有完全满足实验要求的实验环境,建议各校按照以下要求完善实验环境建设。(1)结合学校教材使用版本,配备和建设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体系,资源体系应根据教材章、节、页、栏目各级内容,系统恰当地组织备课教学所需要

17、的各类多媒体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料,从而全面地支持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备课活动;同时,应把教学素材与教材全文内容进行知识链接、无逢整合,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像翻教材一样简便,支持教师轻松进行多媒体教学备课活动。在多媒体资源选型上,重点配备以各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主题为单位,满足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需求和组织课堂交互活动的需求,可以拿来即用的一组一组的教学动画资源;类型上应包括科学建模动画、模拟演示动画、动态图表、交互练习、多媒体题解、感悟动画、诵读动画等。参见配置方案一。配置方案一:新课程资源应用实验环境序号子项名称参数规格备注1新课程动画教具以各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主题为单位,满足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和组

18、织课堂交互活动的需求,可以拿来即用的一组一组的教学动画。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本来面目,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目前全学科共有5000多个动画。根据老师日常教学的需要,为每个动画准备了教学应用建议,帮助老师熟练使用。对于数学、地理、历史特色学科,提供动画生成工具,老师可随心所欲制作自己需要的动画,从而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所有动画可进行打包,形成exe文件,支持脱网使用。必选2微格课例库由各学科专家针对本学科学生难以轻松理解的知识点,运用科学建模的工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而形成的教学视频片段。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及其综合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

19、学科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必选3人教社新课标电子教材人教社新课标教材完全数字化,每册教材与各种教学资源配套到章节和教材页面中,可实现原版显示,在线浏览或打印,文字或图像内容复制、粘贴和编辑,页面标注、超链接等功能。配备各种基础特色教学资源。按学校选用教材版本配备4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简称TTMED)是针对中小学多媒体教学需要,分别按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主流教材的知识体系,系统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资源库,其中包括各学科教学必需的各种文本、图片、图形图表、音频、视频、课件、案例、题卷、文献资料等各种教学素材。所有素材都经各学科专家审定,

20、为学生新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科学的学习资源。可选5电子专题教参库由学科一线教师和教研专家从上千种中小学专业期刊和报纸中精心编选,深度加工的优质文献。帮助学生学深、学透各学科课程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开阔师生思路,引导学生学深、学透,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改变被动低效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定式,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通过阅读本丛书,既可对其尚有疑惑或不太清楚的问题找到解答的方法,也可对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钻研,以达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可选6教学案例库收录了近年来全国各地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案例,主要来源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重

21、点课题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学会近几年“全国优质课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9个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教学案例,对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加深理解,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提供了实际教学情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选7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CN)收录了广大一线教师优质的日常教学成果,包括实录、素材等,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大了学生学习所需的参考资料范围,满足学生的对学习资源科学性的要求。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学科综合10个学科出版,双月刊。可选(2)进行学校个性化课程资源中心的建设与整合,构建可持

22、续发展和教师可直接使用的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彻底解决校本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在配置和建设了方便教师直接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资源的统一管理,落实学校个性化资源再开发与资源动态更新问题,实现基础资源、数字化教材、校本生成资源和外部优质资源的整合,保证教材与资源按教材的章、节或页配套链接,方便教师教学对资源的直接调用和学校特色资源的生成与保护。参见配置方案二。配置方案二:新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实验环境序号子项名称参数规格备注1新课程资源整合管理平台(含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解决学校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构建可持续发展和教师可直接使用的课程资源体系,实现外部资源、日常教学

23、生成资源和教师个人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课程资源管理、整合和使用等资源整合建设的有力工具,是教师能够直接使用教学资源进行新课程创新教学的理想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统一管理、资源整合、教师在线备课等。(含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简称TTMED)是针对中小学多媒体教学需要,分别按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主流教材的知识体系,系统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资源库,其中包括各学科教学必需的各种文本、图片、图形图表、音频、视频、课件、案例、题卷、文献资料等各种教学素材。所有素材都经各学科专家审定,为学生新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科学的学习资源。必选2新课程动画教具以各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主题为单位,满足突

24、破教学重点、难点和组织课堂交互活动的需求,可以拿来即用的一组一组的教学动画。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本来面目,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目前全学科共有5000多个动画。根据老师日常教学的需要,为每个动画准备了教学应用建议,帮助老师熟练使用。对于数学、地理、历史特色学科,提供动画生成工具,老师可随心所欲制作自己需要的动画,从而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所有动画可进行打包,形成exe文件,支持脱网使用。必选3微格课例库由各学科专家针对本学科学生难以轻松理解的知识点,运用科学建模的工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而形成的教学视频片段。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及其综合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

25、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科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必选4人教社新课标电子教材人教社新课标教材完全数字化,每册教材与各种教学资源配套到章节和教材页面中,可实现原版显示,在线浏览或打印,文字或图像内容复制、粘贴和编辑,页面标注、超链接等功能。配备各种基础特色教学资源。按学校选用教材版本配备5电子专题教参库由学科一线教师和教研专家从上千种中小学专业期刊和报纸中精心编选,深度加工的优质文献。帮助学生学深、学透各学科课程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开阔师生思路,引导学生学深、学透,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改变被动低效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定式,从根本上帮

26、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通过阅读本丛书,既可对其尚有疑惑或不太清楚的问题找到解答的方法,也可对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钻研,以达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可选6教学案例库收录了近年来全国各地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案例,主要来源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学会近几年“全国优质课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9个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教学案例,对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加深理解,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提供了实际教学情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选7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CN)收录了广大一线教师优质的日常教

27、学成果,包括实录、素材等,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大了学生学习所需的参考资料范围,满足学生的对学习资源科学性的要求。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学科综合10个学科出版,双月刊。可选(3)进行教学创新支撑环境的建设,构建新课程的创新教学体系,满足教师在线备课、网上教研,日常教学测试评价,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程信息化教学,开展学前指导、测试反馈、网络考试、在线判卷、试题管理和试卷管理、互动讨论、作业提示和研究性学习等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支持人手一机教学模式。参见配置方案三配置方案三:新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环境序号子项名称参数规格备注1新课程创新教

28、学支撑平台与学校课程资源中心集成链接,支持新课程教学,功能包括教师在线备课、网络学案、互动讨论、测试反馈、作业提示、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估等。必选2新课程资源整合管理平台(含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解决学校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构建可持续发展和教师可直接使用的课程资源体系,实现外部资源、日常教学生成资源和教师个人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课程资源管理、整合和使用等资源整合建设的有力工具,是教师能够直接使用教学资源进行新课程创新教学的理想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统一管理、资源整合、教师在线备课等。(含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简称TTMED)是针对中小学多媒体教学需要,分别按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主流教材的知识体系,系统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资源库,其中包括各学科教学必需的各种文本、图片、图形图表、音频、视频、课件、案例、题卷、文献资料等各种教学素材。所有素材都经各学科专家审定,为学生新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科学的学习资源。必选3新课程动画教具以各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主题为单位,满足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和组织课堂交互活动的需求,可以拿来即用的一组一组的教学动画。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本来面目,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目前全学科共有5000多个动画。根据老师日常教学的需要,为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