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_第1页
浅谈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_第2页
浅谈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_第3页
浅谈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_第4页
浅谈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 一、石浦渔港古城消防概况 被誉为全国四大渔港之一、渔业第一镇的石浦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渔港古镇,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的记载,唐宋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和海防要塞。作为石浦镇渔港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石浦渔港古城建成已有600多年历史,景区年旅游客流量达30万人次。其中,由原交通枢纽古河道改建而成的 古城中街,是保留最完整、最古老、最繁华的商贸街,短短250米的街区布列了100余号商铺。 对比杜克宗古城,从建筑特点分析,与杜克宗古城相似,石浦渔港古城的建筑80%是木结构,以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为主。区域基本布局复杂,房屋老旧,含水量低、极为干

2、燥。从人员结构分析,区域内共有常住居民约4000余户,人口万余人,绝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成份复杂,再加上随着景区旅游的开发和大量居民的外迁,古城区域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比例增大,居民消防意识普遍淡薄,逃生自救能力较弱。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观光人数逐年增多,2013年已经突破30万人次(平均每天近1000人次)。这点与杜克宗古城主要以外地商人和游客为主的情况也相近。从水源情况分析,古城区域内除了少量的生活用水井外,水源缺乏,自来水管网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用水,消火栓不少是解放初期建成(部分更是解放前就存在)的,数量少、压力小、稳定性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点相

3、比杜克宗古城,情况更为恶劣。从气候条件分析,渔港古城临近海洋,常年有风(风力大于4级的时间占一半以上),一旦发生火灾,扩散快、火势大、难控制。值得庆幸的是当地的气温条件,笔者对近五年来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每年低于零摄氏度的时间少于10天,且受风力等因素影响,水源管网基本不会结冰。从历史防火措施分析,渔港古城在新中国建国前后也曾发生过大火,烧毁了大量宝贵的古建筑。受此教训,在随后仿建的建筑群中,当地采取了一些基本的防火措施,如江南一带常见的“风火墙”(骑马墙)等以阻碍火势蔓延;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设置大水缸,并且由打更者定期提醒“防火防盗”等。但是这些由教训换来的防火措施,随着岁月的推移,

4、被后人逐渐淡忘。 二、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问题 近年来,石浦渔港古城多次发生火灾,因为处置及时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2013年02月02日,古城城东路37号民房着火,虽然火势不大,但对周边的建筑造成了不小的威胁;2013年10月27日,吉城路一居民住宅发生火灾,因救援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一起起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若不加以重视,石浦渔港古城很有可能会引发类似于香格里拉古城的火灾,损失无法预计。 (一)整体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 因多番扩建和改建,古城建筑整体布局很不合理,道路狭长曲折且呈阶梯状,主要干道周边500米范围内,消防车辆无法驶入。多数建筑在布局上进深长、面积大

5、,结构紧凑,院与院之间,廊与廊之间的弄道宽度不足,有的干脆没有防火间距。部分弄堂、出口还被违章建筑堵塞,人员疏散困难。古城建筑群多为一层或二层的穿架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其构件受自然侵蚀年份较长,水分含量更低,极易燃烧。侍郎府、关帝庙等古建筑组群布置、殿堂相连、廊道相接、屋顶严实紧密,一旦发生火灾,烟热聚集,不易排散,燃烧时产生的高热和可燃物中分解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使古建筑极易发生轰燃和倒塌,并容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火烧连营之势。 (二)区域情况较复杂,火灾危险性较大 从消防安全的角度看,古城区域内呈现“四多”:老年人和外来务工等复杂人群多、电气线路和电器设备陈旧老化多、使用明火多、路障阻

6、碍多。首先是“留守老年人”均为弱势群体,且都喜欢用煤炉烧饭、烧水,再加上原有一家一户或聚族而居的大院,目前已形成了几家甚至十几家住户的大杂院,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其次是居民住户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谈簿,电气线路乱拉乱接,生活用火、用电管理混乱,人员复杂,人为致灾因素增多,火灾危险性增大。据调查,古城及周边的居民区的电器线路,均没有集中改造,有的直接沿木质楼梯蜿蜒铺设,危险性极大。最后是古城外围原可通行车辆的道路或改为步行街,或改建扩建为建筑设施,出入口设置了路障,部分可通行消防车的道路被封堵,影响消防车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无法就近快速到达火场。同时,近几年渔港古城的观光游客大量增

7、多,消防意识淡薄者乱丢烟蒂等现象屡见不鲜,安全隐患增多。 (三)消防基础设施缺乏,灭火条件比较恶劣 由于古城发展呈现“阶梯型”,近年来旅游区域不断拓展,在整体规划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虑,消防基础设施的设置总量和分布根本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古城目前消防水源严重匮乏,经实地核查,整个古城仅有室外消火栓9个,完好率不足50%。虽经消防部门多次提出,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消火栓等设施建设缓慢,更新速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由于依山而建,多数建筑在半山坡上,周围没有可供使用的天然水源,如果发生大火,必须从数公里远的海边接力供水。多数重点建筑除配有灭火器和消防水缸外,没有消防自动报警和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8、。居民住宅的消防设施就更是捉襟见肘(只有部分区域配备了少量的灭火器),一些老建筑避雷设施还不符合安全要求。 (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救援力量十分薄弱 渔港古城所在的石浦镇位于象山半岛的最南部,距离象山城区30余公里,辖区内仅有的公安消防队伍石浦消防中队到达时间约10分钟。增援力量距离远,最近的公安消防队象山中队增援到达的时间为45分钟,最近的政府消防专职队定山专职队和新桥专职队增援到达的时间为30分钟。而古城自身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经费保障渠道少,消防装备量少质弱。消防组织方面,虽然成立了主要由24名保安兼任的义务消防队,但是由于流动频繁,经正规消防培训的骨干难以保留,多数队员缺乏基本的火灾扑救

9、能力,只能是凑凑人数。从近几次火灾的处置情况看,这支队伍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救生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形同虚设。 三、石浦渔港古城消防安全防控对策 笔者认为,受古城自身消防基础设置严重缺乏、区域地形复杂等因素影响,要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需要系统的规划和长期的努力。当前最紧迫的是切实吸取“1.11”古城火灾的深刻教训,以“死防死守”的决心,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尽可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避免又一起悲剧的发生。 (一)着眼于“防”,强化火灾隐患排查和安全巡查 一是要全面摸清实情。要借助“1.11”古城火灾的影响,专题向当地党委

10、政府作出汇报,提请政府部门抽调专人,按照“清剿火患”模式,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力度组成专项工作组对古城消防安全进行逐片、逐路(弄)、逐户的排查,重点为两个部分:一是建筑内部,包括风火墙保护、安全出口、电气线路、电器设备、消防器材配置和人员居住等情况;另一方面是建筑外部消防安全情况,包括违章搭建、防火间距、消防通道、消防取水口等。二是要因地制宜整治隐患。对于排摸出的问题,能当场整改的必须整改;因历史原因暂时无法整改的,要逐一制定对策,以“死防死守”的态度确保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古城管委会、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要根据职责范围,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值班巡查制度,巡查主要是以发

11、现隐患和提醒防范为主。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指导义务消防队并亲自参加重点时段的巡查、巡防工作。 (二)立足于“灭”,加强消防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古城自身的消防队力量。考虑到古城的实际情况,提议古城管委会建立专职消防队,并增配各类消防器材装备,相应提高队员待遇和福利,充分调动队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公安消防部队要加强对古城消防队伍的培训、指导和督察,提高其初战控火能力。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安全隐患。职能部门要针对各景点、各民房实际情况,采取“政府、单位、家庭”分摊费用等方式,对电气线路进行穿管和集中管理,杜绝乱拉乱接等现象,并在显眼位置增配灭火器、水带等器材,并确保在

12、事故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置。最后,要加强消防车道和水源的管理。要通过推动政府召开协调会,使各部门能按照职能分工以超常的举措确保消防车道的畅通和水源的充足。城建部门要在能停靠消防车的水源、消防栓旁为消防车停泊设置位置,并对道路、弄道所设置的车辆行驶路障和违章建筑、构件及时拆除,以保障消防供水;供水部门要对古城现有的消火栓、地下水源管网进行维护保养、水压检测,在水压能达到正常标准的现有管网上增设消火栓。 (三)寄托于“宣”,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笔者认为,古城人员结构和历史问题导致的众多隐患,靠一时的强力整治,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因此,加强消防宣传,切实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对象上,要牢牢抓住“老年人”、“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