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1 前言 .1 1.1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国外研究现状 .3 2 方案的确定 .4 3 螺旋榨油机的工作原理 .4 3.1 整体结构 .4 3.2 工作过程 .5 3.3 螺旋挤压力的形成 .5 3.4 榨螺轴的受力分析 .6 4 结构设计与分析 .7 4.1 传动装置设计 .7 4.2 喂料装置设计 .8 4.3 压榨装置设计 .9 4.3.1 电动机的选取 .9 4.3.2 螺旋榨油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10 4.3.3 榨螺轴的确定 .11 4.3.4 榨螺轴强度校核 .12 4.4 压力调节结构设计 .14 4.5 榨笼的
2、设计 .14 5 齿轮传动部分设计 .15 5.1 齿轮的选用 .15 5.1.1 齿轮齿数的选择 .15 5.1.2 确定大、小齿轮的齿形参数 .20 5.2 轴的计算校核 .21 5.2.1 选材及表面预处理 .21 5.2.2 轴的结构设计 .21 6 皮带轮的设计计算 .23 7 各轴承及键的选择及有关校核 .24 7.1 键的选择 .24 7.2 键的校核计算 .24 7.3 轴承的设计 .25 8 结论 .26 参考文献.26 致谢.27 小型茶油果榨油机设计小型茶油果榨油机设计 摘 要:为了适应一些高油份油料的压榨,设计了一种双螺杆榨油机。本文在广泛参考国内 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设
3、计的双螺杆榨油机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并校核了有关关键部件。该机 结构紧凑,适合于家庭作坊及一些中小型工厂。 关键词:榨油机;双螺杆;设计;校核; design of small type mill for oil-tea camellia seed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some high oil oilseed squeezing, the present paper mainly is to design a twin-screw type oil expeller.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extensive
4、 and intensive literature references, we have designed and analyzed the twin screw oil press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checked the relevant key compon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is exquisite, and suitable for family workshops and small or medium sized factories. key words: oil pres
5、s;double screw;design;check; 1 前言 1.1 选题意义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食用油的品质和种类的选择有了更大 的选择空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茶油和橄榄油进行的对比研 究表明,茶油与橄榄油的成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 榄油,也优于其它任何油脂。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 75%90%,茶油中的不饱和脂 肪酸则高达 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1。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 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 油三脂的升高,对抑制癌细胞也有明显的功效。世界植物
6、油料加工业发展迅速,油料 脱皮(壳)低温压榨或常温压榨(冷榨)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植物油料脱皮 (壳)低温压榨和冷榨制油是当今世界先进的制油技术,应用与发展这种新型制油工 艺,不仅产品质量好,满足人民需求,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企业经济 效益好,是一种典型的低碳经济。 自从 1900 年美国的 v.d. anderson 发明第一台连续式螺旋榨油机以来,螺旋榨 油机已被广泛地用于从油料中提取油脂的最主要的制油设备。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榨 油机主要是单螺杆榨油机,其原因在于单螺杆榨油机原理和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可用于不同种类油料的连续压榨加工,基本满足不同制油工艺的要求。但是,
7、单螺杆 榨油机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技术落后、压榨工艺性能较差等;对于植物油料脱 皮(壳)低温压榨或冷榨制油新工艺不全不能适应;油料轴向推进能力差,总的理论 压缩比小;在压榨高含油率的油料时,容易出现油料输送不顺畅、滑膛的现象。针对 单螺杆榨油机在压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内外同行开始研究双螺杆榨油机。因 为双螺杆榨油机尽管存在结构较复杂、设计制造和维修成本较高等问题,但双螺杆榨 油机克服了单螺杆榨油机存在的很多问题,它的优势如:压榨油料范围更加广泛,入 榨油料可不经轧坯和蒸炒等预处理工序,特别适合于易挥发的特种油的制取;正向输 送特性好,低纤维含量的油料压榨也顺畅;榨料在榨笼内能够得到充
8、分破碎和混合, 能有效的疏通油路;油脂和饼粕的质量更高;特别对脱皮(壳)后的油料能够低温压 榨或冷榨。因此,国内外许多油脂加工企业逐步加大了对双螺杆榨油机的研究投入2。 目前,国内许多生产厂家也设计制造出具有双螺杆结构的榨油机,这些双螺杆榨 油机与传统的单螺杆榨油机相比,尽管功能上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榨膛 内油料仍产生滑膛,实际生产能力比名义生产能力低 40%到 50%;双螺杆榨油机的出 油率和干饼残油率等技术指标与单螺旋榨油机相比改善不明显;对于含油率特别高的 一些特种油料低温压榨起来还是十分困难。因此,研究一种机械和工艺性能良好、既 能适合冷榨和热榨又能压榨高含油率油料的小型螺旋
9、榨油机就非常有必要。 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现代榨油机的发展已五十多年,从传统的榨油设备,到现在先进的榨油 机器,中国榨油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上食用油品种的增多,榨油机的 种类也在增加,压榨方式也有所不同,物理压榨、化学压榨,还有两者结合压榨。回 首过去,榨油的行业在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小逐渐强大的过程,现在市面上食用油分 成浸出油和压榨油两种。浸出油是用化学溶剂浸泡油料再经过复杂的工艺提炼而成, 提炼过程中流失营养成分,而且有化学溶剂的有毒物质残留,所以大众逐渐远离。随 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众已经不是以前那样只解决温饱了,吃 出营养,吃出健康才是现代人的
10、追求,所以对榨油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 年,李 文林等人为了解决双底油菜籽脱皮后低温压榨制油的难题研制出了双螺旋冷榨机,生 产试验得到了冷榨油接近三级菜籽压榨油国家标准,冷榨饼残油率在 15%左右,获得 了较好的出油率。由此而知设计研究一种专用制取茶油的榨油机-双螺旋茶油专用榨 油机已成为当务之急3。 近几年,国内许多企业像湖北的东方红粮食机械有限公司,武汉新概念农业机械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也着力于对双螺杆榨油机的研制和开发。2003 年,武汉良龙机械 制造有限公司的顾强华等人设计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syz 系列双螺杆榨油 机。该机双螺杆采用异向旋转和喂料段完全啮合而主压榨段完
11、全分离的双阶布置的结 构形式。另外,榨膛采用双阶结构能够得到很大的压缩比和强大的径向压力,这样油 料就会得到更充分更彻底的压榨。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该机的干饼残油率比单螺杆 榨油机低 2%左右,出油率更高。2005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李文林 等人为了解决双低菜籽脱皮后低温压榨制油的难题研制出一种双螺杆冷榨机,生产试 验得到的冷榨油接近菜籽三级压榨油国家标准,冷榨饼残油率在 15%左右,获得了较 好的冷榨油效率。2007 年 9 月,山西省太原市帅克一埃克斯特榨油设备有限公司通过 吸收消化乌克兰埃克斯特鲁得尔科研生产企业的技术,设计研发出 6yis 一 751200 型双螺杆榨油
12、机,该机采用双螺杆同向旋转和螺旋完全啮合的结构形式,可一次性热 榨,能省去脱皮、粉碎、轧坯、蒸炒和油脂净化等工艺过程,经过一次压榨和自然沉 淀就能获得优质绿色食用油,这大大降低了生产周期和劳动强度。不过,这种榨油机 在压榨过程中对油料水分的变化较为敏感。当油料的水分含量在 7以下或 10以上 时,电机功率就要加大,出油率也会降低4。 1.3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生产双螺旋榨油机的公司很多,并且由于国外比较早就开始研究榨油 技术,所以国外的技术一般都比国内的要先进。国外比较有名的公司有日本 suehiro epm 公司。1992 年,由 isobe s5等人开发了一种部分啮合异向旋转的平行双
13、螺杆压榨 机,主要用于葵花籽仁等脱皮(壳)油料的冷热榨, 该机采用异向旋转的双螺杆结 构,预压榨段完全啮合,主压榨段完全分离。1999 年,dufaure 等人也利用改造的 clextralbca5 型实验挤压机进行油料的压榨实验,对影响油脂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机筒结构、螺杆分布、喂料速度、螺杆转速、油料成分和压榨温度进行了深入地研 究,并对饼的质量做了检测和分析。2002 年,johnston 在传统的双螺杆榨油机的基础 上发明了一种反向旋转的带中断螺棱的平行双螺杆榨油机6,这种榨油机继承了传统 单螺杆榨油机产量大和能耗少以及吸取了双螺杆榨油机的正向输送能力强优点,螺杆 结构和单螺杆榨油机一
14、样,主要用于含水物料的脱水。总之,国外对双螺杆榨油机在 双螺杆轴的旋向、双螺旋轴的布置形式和榨笼内孔结构形式等均进行了应用与研究7。 2 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技术参数:电机功率3kw,作业效率:0.5t/h。针对单螺杆榨油机在茶籽 脱皮压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双螺杆榨油机,设计方案为: 1)针对目前单螺杆榨油机油料输送轴向推进能力较弱的缺陷以及现行的单螺杆榨 油机以热榨为主,基本上不适合冷榨,而采用双螺杆原理极大提高了输送螺轴的推进 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脱皮山茶籽仁易滑膛的问题。 2)根据传统的 zx10 型、zx18 型单螺杆榨油机进行了脱皮茶籽仁的压榨试验, 结果表明油料在榨膛内难以推进、饼粕
15、不成型、出油很少或不出油。分析原因可能有: 首先,茶籽脱皮后仁中含油上升到 45%左右,粗纤维含量大幅减少至 3%5%,使得榨 料的物理特性,如密度、摩擦因素、弹性模量等,与未脱皮的茶油籽有明显不同,尤 其是榨料粒子间、榨料与榨笼内壁的摩擦系数大为减小,使得油料在榨膛内输送困难, 因而在整个压榨过程中压力难以建立;其次,脱皮后的茶籽仁在压榨时,入机油料未 经过轧坯和蒸炒等预处理,油料细胞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脂类体与蛋白质的亲合力仍 很强,要有更大的压力才能将油脂压榨出来。因此,传统的单螺杆榨油机难以实现油 茶籽脱壳后的压榨。分析目前国内生产的单螺杆榨油机的结构,对于茶籽脱壳冷榨, 存在榨膛长径比
16、过小,总的理论压缩比偏小,送料螺旋覆盖长度过短,输送能力弱等 问题。因此,要实现油菜籽脱壳后的压榨,必须增强榨油机的物料输送螺旋的推进能 力,增大压榨力和延长压榨时间。针对单螺杆榨油机榨螺长径比和总理论压缩比偏小 的缺陷,在设计原理和结构上,增加榨螺轴总长;在主压榨段,榨螺根径沿榨轴纵向 逐渐增大的同时,榨螺螺旋齿顶到齿根的深度逐渐减小,实现物料的薄料层压榨:使 排油路程缩短,有利于提高出油率。榨笼采用圆孔排油。榨笼和榨螺轴共同形成双螺 杆榨油机的榨膛。榨油机榨膛为两段直径不同的榨笼,即所谓二阶压榨式8,第一段 榨膛螺杆外径比第二段螺杆外径大,在榨膛的两段内,螺距由大变小。 3)榨油机采用端部
17、出饼方式,调饼头与榨螺轴尾轴既同步旋转,又可实现轴向位 移。出饼厚度的调节,由螺杆、锁紧螺母、调饼头和方轴等组成的调节装置完成。 3 螺旋榨油机的工作原理 3.1 整体结构 双螺旋榨油机由机架、喂料装置、传动装置、双螺旋压榨装置、出饼装置组成,见图 1。 1 v 带;2 减速器;3、5、6 联轴器;4 扭矩分配器;7 进料斗;8 榨笼;9 调饼头;10 止推轴 承;11 出料板;12 机架;13 集油板;14 榨轴;15 电机 图 1 双螺杆榨油机结构 fig1 structure of double screw oil press 3.2 工作过程 首先启动电机,动力经 v 带传动,并经减速
18、器、联轴器传至扭矩分配器的第一和 第二齿轮轴的输出端,再经联轴器将动力传递至双螺旋轴。其次打开喂料闸板,料斗 中的油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快速进入双螺旋轴的输送段,在榨螺、榨笼的综合作用 下,油料不断被压缩挤压、剪切。物料在榨膛内经过输送段的预榨和高压段的连续压 榨下使油液不断流出,同时榨料中的残油愈来愈少,残渣最后经压力调节装置形成瓦 片状饼排出机外。 3.3 螺旋挤压力的形成 本设计采用啮合式与非啮合式组合型方案,即第一段螺杆轴相互啮合,即一根螺 杆的螺棱插到另一根螺杆的螺槽内,周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能产生强大的物料轴向 推进能力;第二段螺杆榨螺外径相离,即所谓非啮合式,这不仅能产生较大的物
19、料轴 向推进能力,而且在结构上容易实现物料压缩与松驰及薄料层压榨。由于榨螺轴螺旋 导程逐渐缩小,榨膛内容积即空余体积逐渐缩小,压缩比不断增大,榨膛内产生的压 力不断增大。同时调节出饼装置的锁紧螺母也可以调节榨膛内压力,一旦榨膛压力超 过物料所能承载的出油压力时,油料中的油脂就被挤压出来。 3.4 榨螺轴的受力分析 图 2 榨螺轴上法向力分解图 fig2 the normal force diagram squeezer shaft 此处省略 nnnnnnnnnnnn 字。如需要完整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等.请联系 扣扣: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 另提供全套机械毕业设 计下载!该论文已经通过答辩 图 3
20、截面图 fig3 sectional drawing 4)榨螺空腔容积计算 已知: 1 d-榨笼外径 1 d= 2 d +40=280mm 2 d -榨螺内径 2 d =240mm 3 d -榨螺底径 3 d =60mm t-螺距 t=100mm 榨笼的容积: 2 1 1 4 d vt =61544100 3 mm=6.1544l 榨笼内装满的容积: 榨螺实心部分容积 2 v 2 3 2 4 d vt =0.2826l 螺纹的平均直径 23 2 cp dd d =150mm 从螺纹的断面上,以平均直径展开的螺纹平均长度: cpcp ld=471mm 螺纹的总长度: 22 cp ltl=481.
21、5mm 4 结构设计与分析 4.1 传动装置设计 双螺杆榨油机的传动装置主要由电机、皮带轮、减速器、扭矩分配器及联轴器组成, 它是双螺杆榨油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查阅农业机械设计手册知,对于一般小型榨油机采用快速薄饼,其转速 n=60100r/min。随着电机转速的升高,压榨时间会随之减短,但是这个过程中不会 出现直线变化,而是呈曲线变化的,在转速较低时,转速对压榨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当转速较高时,油料作物与榨膛内的零部件的摩擦非常大,转速对压榨的效率也就减 小了很多。在参考国内外榨轴转速设计中,本文选择榨轴转速 n=60 r/min。 图 4 两箱两轴式示意图 fig4 two cases
22、 of two shaft general sketch 如图 4 所示,传动装置采用两箱两轴式传动系统,传动比 624 135 zzz i zzz ,其特点是:减速 器和扭矩分配器两部分独立设计,结构较简单,二者用刚性联轴器联结8。 4.2 喂料装置设计 在螺旋榨油机的进料装置中,采用自然进料原理。该装置通过进料阀控制进料的 快慢,实现物料的平稳进料。进料筒内设有倾斜板,实现物料的多级翻滚,防止物料 的堵塞并控制喂入速度。与强制进料原理相比,该装置加工简单,费用便宜,且不需 消耗额外的动力。 1、进料斗;2 喂料阀;3、挡料板 图 5 喂料装置 fig5 feeding device 4.3
23、 压榨装置设计 4.3.1 电动机的选取 根据以往经验所设计榨轴的转速 n=60r/min,双螺旋茶油榨油机的榨螺轴工作 阻力由实验数据大概得到 f=41kn,从而得到 1000 w fv p =2.46kw,符合中小型机器 10 w p=24kw。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 1-7 查得:带传动的效率为 1 =0.96,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效 率为 2 =0.96,刚性联轴器的效率为 3 =0.99,球轴承的效率为 4 =0.99(一对) 。由公 式: 29 c1234w pp (2) 其中: c p为电机功率, w p为榨螺轴所需功率,求得: c p=2.98kw。 故选电机型号 y-132s-6
24、9,额定功率 e p 3kw,额定转速 n=960r/min; max n t t =(最大转矩)/(额定转矩) = 2.0 ; 总传动比 i=16 4.3.2 螺旋榨油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1) 榨膛容积比 j v ch v (3) 由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册10,表 23- 4-2 坯压缩比 p =2.30; 实际压缩比 n =3.92 本次设计的螺旋榨油机对象是茶油果,其总压缩比107.514 ,取 10 2) 进料端榨膛容积的计算 根据设计能力等参数,按下式计算: 60 m j fem qb v k kn (4) 将数据代入公式(2)得: j v =(500kg/h0.851000)/(600
25、.40.90.760r/min)= 468.5 3 cm 其中: m b -出坯率,一般为 0.80.95,取 0.85; f k -料坯充满系数,一般与喂料及螺旋轴结构有关,取 0.40.65,对于自然 喂料选 f k =0.4 ; e k -与油料品种(含油率)有关的系数,对茶油果选 e k =0.9; 入榨料坯容重 m =0.7( 3 /kg cm ); q-榨油机台时生产能力(/kg h) ; n-榨螺轴转速(/ minr ) ,取n=60 / minr ; 出口端榨膛容积 ch v ,由公式(1)推出 j ch v v =46.85 cm。 3) 功率消耗 理论公式10 60000
26、p r q n r n (kw) (5) 式中:q榨螺每转一周所通过的榨料(kg/r) n榨螺轴的转速(r/min) 一般小型榨油机采用快速薄饼,其转速 n=60100r/min p r 单位质量的榨料压缩功(nm/kg) 4)榨膛压力 5.5 0.022 2471 n p ew (kpa) (6) -实测系数它取决于熟胚水分和温度(参考文献 8 表 23-4-3) ,取 =0.00085; w-入榨料坯水分(%) ,取 w=3.5%; n -榨料实际压缩比; 将数据代入公式(4)得: 5.5 0.022 2471 0.00085 3.25 3.5% p e =26(kpa) 4.3.3 榨螺
27、轴的确定 榨螺轴是螺旋榨油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榨螺轴的结构参数、转速、材质的选 择对形成榨膛压力、油与饼的质量,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有很大关系。 在对比已有类似产品中,本设计采用连续型变导程二级压榨型榨螺轴,如图 6 所 示: 图 6 榨螺轴 fig6 squeezer shaft 连续型榨螺轴设计11-12 当榨螺轴的支撑点未决定前,先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出根圆直径df 13 ; 3 p d =160 n w f w (7) 按扭转刚度计算时: 4130 w f w p d n (8) 其中: 1 1000 w pfv, 1 f为榨螺轴工作时阻力(n) ,设计时由实测确定 w p 为榨 螺轴所需
28、功率(kw) ,由公式(4)得 w p=2.475kw, w n为榨螺轴工作时的转速( minr) 。代入公式并圆整得 f d=60mm,由经验比例确定榨螺轴的平均直径 cp d 连续型:2.5150 cpf dd(mm) 因2 cpaf ddd,代入上式, 可以求出榨螺轴外径 2 acpf ddd=240(mm) 螺齿高为 2 af hdd=60(mm) 4.3.4 榨螺轴强度校核 1)耐磨性计算15 榨螺的磨损与螺齿工作面上的比压,榨料在螺旋面上的滑动速度,螺旋表面的粗 糙度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较详细分析,可参考文献14。设作用 在螺旋面上的轴向分力为 a f,承压面积为
29、cp d h,则其校核公式为: =0.1164 a cp f p d h (amp) p (9) 式中: p 为榨螺轴材料的许用比压 2)榨螺轴的强度校核计算15-16 榨螺轴工作时,既受轴向力 a f,又受扭矩 t 的作用,t 按螺杆实际受力情况确定。 根据压(拉)应力和剪切应力,按第四强度理论,求出危险剖面上的计算应力 ca : 2 2 22 3 4 33 16 a ca ff ft dd (amp) (10) 式中: 为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求拉伸应力 榨螺危险断面面积: 2 10 5 4 d a =1913.5 2 mm 轴向力 a f=3.289 kn 拉应力 a f a =1.72
30、(mpa) 确定扭转剪应力 抗扭转断面模数 w 2 3 162 bt dtd w d 式中:d=55mm,b=10mm,t=2.5mm。 w=32.025 3 cm 扭转力矩 tt mmm (11) 式中: t m -榨螺上圆周力的力矩 t m -榨螺上径向力产生的摩擦力矩 m=24.294(mkn ) 剪应力 max m w =0.7585 (mpa) 化简应力 22 max 3 np =2.165 (mpa) 材料 45 钢,经调质处理,淬火处理。 3)螺齿的强度计算 螺齿多发生剪切和挤压破坯。将螺旋展开,则可看作宽度为 f d的悬臂梁。设 a f力作用在 cf d 上,则危险剖面的剪应力
31、为: a cp f db (mpa) (12) 危险剖面处弯曲应力 b 为: 2 6 a b b cp f l d b mpa) (13) 式中:b 为齿宽; 为螺轴材料的许用剪应力,一般 =0.6 ; b 为螺轴材料的 许用弯应力,一般 b =(1.01.2) ,l为弯曲力臂。 4)榨螺轴稳定性计算 对于长径比大的受压螺轴,当轴向力 a f 大于某一临界值时,螺杆会突然发生侧向 弯曲而失去其稳定性。稳定性与螺杆材料和柔度有关。 l i (14) 式中:为螺杆长度系数,取=0.5,l为螺杆的工作长度l=846mm; 4 f id 。不 同,则采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临界值 ca f 。 因为=10
32、5.75 p =100,所以 2 2ca ei f l (n) (15) 式中:e 为螺杆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e=2.06 5 10 mpa,i 为危险剖面的惯性矩 4 64 f d =448952.54 4 mm。 故 ca f=5.096kn 稳定性校核计算应满足的条件为: 1.55 ca sts a f nn f (16) 式中: st n为螺杆稳定性的计算安全系数; s n为螺杆稳定性安全系数。 对于螺杆轴 s n=13。 稳定性校核符合要求。 4.4 压力调节结构设计 压力调节结构用以调节出饼厚薄并相应改变榨膛压力。调节机构由出饼座、支架、 尾轴、调饼头、推力轴承、调节螺杆和锁紧螺母
33、等组成,如图 5 所示。通过拧动调节 螺杆 7,推动调饼头移动,即可实现饼块厚度的调节。出饼座与调饼头的环形间隙越 小,榨膛内压力就越大,饼块厚度越薄。 1.末端榨螺;2.出饼座;3.尾轴;4.支架;5.调饼头;6.推力轴承;7.调节螺杆;8 锁紧螺母 图 7 夹饼机构 fig7 cake clamping mechanism 4.5 榨笼的设计 榨笼与喂料装置相连接,并设计为内腔从进口到出口直径由大到小,内表面经淬 火处理,加强内表面强度;笼身开有 15 个直径为 4 的内孔作为出油孔,若出油孔直 径太小,则容易出现渣饼堵塞出油孔,造成榨膛内腔压力增大,易损坏榨膛内部机构; 若出油孔直径太大
34、,则易出现渣饼随油液流出,影响油的质量,榨膛结构如图 8 所示。 1、进料口;2、预压榨段;3 笼身;4 主压榨段;5 出油孔 图 8 榨笼 fig8 pressing cage 5 齿轮传动部分设计 5.1 齿轮的选用 1)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7 级精度17。 已知电机输出功率 c p=3kw; 主动齿轮轴转速:480minnr 传动比 1 2.83i , 2 2.83i 条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2)材料选择 i 轴上的小齿轮材料为 45#钢,硬度为 217255hbs,啮合的中齿轮材料为 qt500- 5(调质) ,硬度 147241hbs,硬度取为 200hbs。 5.
35、1.1 齿轮齿数的选择 1)确定公式18: 1 d2.32 2 1 1 3 1 e dh k tz (17) 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试选载荷系数: 1 k =1.3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距: 5 11 1 95.5 10tp n =95.5 5 10 2.822/480 =5.62 4 10 mmn .齿宽系数 a =0.5 a ba=0.5138=69,取大齿轮的齿宽 2 b =70,小齿轮的齿宽 1 b=75 .由机械设计原理,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e z =181.4 1 2 mpa .由机械设计手册按齿面硬度查得: 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lim1h = 650amp 大齿轮的
36、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lim2h = 550 amp .由公式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 60 1 nj h l = 604801( 2830010) = 1.382 9 10 .接触疲劳系数 1hn k=0.9 , 2hn k=0.87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 安全系数为 s=1, 1 h = 1hn k lim1h /s =0.9650 = 585 mpa 2 h =0.87550 = 478.5 mpa 2)计算: .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t d , 代入 h 中较小的值 2 1 1 3 1 1 2.32 e t dh k tz d (18) 经计算得 1t d=64.
37、26 mm,取 1t d=65mm .计算圆周速度 v = 1t d 1 n /(601000) = 3.1465480/(601000) =1.633 m/s .齿宽与齿高之比 b/h 模数: 1 1 t t d m z = 65/18 =3.6mm 齿高: h=2.25 t m =2.253.6=8.1 mm b/h = 8.89 .载荷系数 根据 v=1.633 m/s , 7 级精度, 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动载系数 v k =1.08, 直齿轮,假设 a k f b 1 3 1 p c n =19.78mm; 取 d=25mm; 2 轴:功率 p2= 1 0.99 0.97p =2.68
38、 kw 转速 n2= i n 1 1 = 480 2.83 =169.6r/min 转矩 t2=950000 n p 2 2 =150908n/mm 最小直径 d23 2 2 n p c=27.6;取d2=30 mm; 3 轴:功率 p3=99. 097 . 0 2 p =2.57kw 转速 n3= i n 3 2 =60 r/min 转矩 t3=9550000 n p 3 3 =409058 n/mm 最小直径d3 3 3 3 n p c=38.5 mm 取d3=40 mm; 4 轴:功率 4 p=99 . 0 97. 0 3 p =2.47kw 转速n4=60r/min 转矩 t4=955
39、0000 n p 4 4 =393141.6 n/mm 轴 4 、5 材料选择为 40cr,取 c=98,所以 最小直径d43 4 4 n p c=33.8mm 取d4=35 mm; 5 轴:功率p5=99 . 0 99 . 0 4 p =2.37kw 转速n5=60r/mm 转矩t5=9550000 n p 5 5 =377225 n/mm, 取d5=35 mm 5.1.2 确定大、小齿轮的齿形参数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 1)分度圆直径 d 11 dmz=418=72 mm 22 dmz=451=204 mm 2)齿顶高 a h ha=ha m =14=4 mm 3)齿根高 f h=(
40、ha*+c*)m=(1+0.25)4=5 mm 4)齿全高 h= af hh =(2ha*+c*)m=9 mm 5)齿顶圆直径 1a d = 1 d +2ha=(z1+2ha*)m=72+24=80 mm 22 2 a ddha=( 2 z2ha*)m=20424=212 mm 6)齿根圆直径 11 2 ff ddh=( 1 z 2ha2c*)m =(182120.25)4=62 mm 222 22 ff ddhzhacm =214 mm 7)基圆直径 11cosb dd =72cos20o=67.65 mm 22cosb dd =214cos20o=202mm 8)齿距pm=4=12.56
41、mm 9)齿厚 2 m s =4/2=6.28 mm 10)齿槽宽 2 m e =6.28 mm 11)中心距 2121 + 22 ddm zz a =138 mm 12)顶隙cc m =40.25=1 mm 5.2 轴的计算校核 5.2.1 选材及表面预处理 1)材料:轴主要用碳钢,本设计从经济实用角度选用 45#钢; 2)热处理: 高频淬火,表面强化处理喷丸,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45 号钢热处理调质.轴表面淬火处 理,淬硬层深度耐磨。 3)工作条件: 载荷不大,深度 0.51.5 mm。 5.2.2 轴的结构设计 1)轴肩高度 a=(0.070.1)d(其中 d 为轴的直径) 轴环宽度 b
42、=1.4a 按扭矩强度条件计算 t t w 9.55 6 10 p/( 0.2n 3 d ) t (21) 其中 t 为扭转切应力,单位是mpa。 轴 45#钢 t =2545mpa c=118107 mm3 2)轴的直径 d n p t 2 . 0 1055. 9 6 = 3 p c n (22) 式中取 c=110 3 mm 轴传递的功率 p=2.822 kw, 轴的转速 n=480 r/min d 33 2.822 110 480 p c n =20 mm 对于直径 d100 mm 的轴,有一个键槽时,轴径应增大 5%7%,将轴径圆整为标准 直径, d=25 mm。 此处为轴 1 的校核
43、图形: 图 9 轴 1 的受力图 fig9 force diagram of shaft 总弯矩 m= 22 vh mm=474 nm 校核轴的强度,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应力 22 4 ca (23) 对于直径为 d 的圆轴,弯曲应力=m w , 扭转切应力 2 t tt ww (24) 其中,w (mm3) 为轴的抗弯截面系数, w= 22 33 9 425425 322322 25 bt dtd d =1215.7 式中 b=9,t=4,d=25 mm 则轴的弯矩合成强度条件为: 22 2 4 w t w m ca =55 mpa 1 对称循环应变力时,轴的许用弯曲应力经查表得 1 =60
44、mpa ca 1 符合强度要求. 轴所受的载荷是从轴上零件传来的。计算时,常将轴上的分布载荷简化为集中 力,其作用点取为载荷分布段的中点,作用在轴上的扭矩,一般从传动件轮毂宽度的 中点算起。通常把轴当作置于铰链支座上的梁,支反力的作用点与轴承的类型和布置 方式有关。 6 皮带轮的设计计算 三角胶带的设计 1)计算功率 c p ca pkp 其中: a k =1.2,n=960 min r 故 c p=3.6kw 2)选择皮带型号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查得,选普通 v 带传动,型号为 a 型。 3)小带轮直径 1 d=100mm 传动比 1 2 n i n 2 n=485 min r ,i=2 1
45、n =960 min r 2d = 11 2 200 960 (1)(1 0.01) 485 nd n ,根据机械设计表 8-8,圆整为 2 d =200 mm 4)验算速度 1 1 60000 dn v v=5.01m s a 型胶带最大允许范围为 25m s ,故符合要求。 5)计算中心距和胶带极限长度 d l 初定中心距 12012 0.72ddadd 所以 210 0 a600 取 0 a=560mm 2 21 0012 0 2 24 dd ladd a = 1595.5mm 由机械设计基础,表 11-2 查得: d l=1600mm 实际中心距 0 0+ 2 d ll aa 所以a=
46、562mm min 0.015 d aal 所以 min a=540mm max 0.03 d aal 所以 max a=612mm 6)核算小带轮包角 21 1 18057.3 dd a 1 =160.5120 合格 7)胶带根数 单根普通 v 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0 p=1.05 00 c l p z ppk k = 00 a l k p ppk k (25) v 带根数由公式确定,其中:k=0.92, l k =1.03, a k =1.2, 0 p=0.13 故z=3.22,取 z=4 7 各轴承及键的选择及有关校核 7.1 键的选择 键的截面尺寸 bh 由轴的直径的 d 标准中选定。
47、键的长度 l 一般可按轮毂的长度而定,即键长等于或略短于轮毂的长度。 i 轴:d=35 mm 处选用普通平键 键宽 b键高 h:bh =66. 键 1 l =25mm, 2 l =56mm, 轴深度 t=4.0 mm 7.2 键的校核计算 假定载荷在键的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普通平键连接的强度条件为 3 210 p t kld p (26) t 传递的转矩为 2 d tf=19.37 4 10 nmm 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k=0.5h=0.58=4mm l -键的工作长度,平头平键l=32mm d 轴的直径 d=35 mm 许用挤压应力 p =100120mpa 查设计手册,取 p =110m
48、pa 将数值代入公式 p =219.37 4 10 3 10 /(35635)=65.88mpa p =110mpa 符合标准。 故键的标记为:键 10832 . 7.3 轴承的设计 1)轴承寿命 6 10 60 h c l np (27) 对于滚子轴承,=3,我们计算 i 轴的滚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6008。 已知: n=480 r/min ,预期计算寿命 h l =5000h。 求比值 a r f f =1284.3/2966=0.43 h l (30) 故所选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6008 ,满足寿命要求 。 8 结论 1)在设计双螺旋榨油机的过程中,设计的对象主要是茶油果这类高油份的油料
49、作物,适用对象是中小油厂和家庭作坊,榨螺轴的成本比较高,为了提高榨油机的工 作寿命,要求配合精度高一些及制造精度高一些。 。 2)本设计采用二级减速器,提高了出油效率。在进料斗和机架的设计中,通过浏 览成品机械图片,在不改变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使机械灵便,占地面积小,采用自然 进料原理。在榨螺设计中,采用连续型变导程二级压榨型榨螺,这比传统的榨油机在 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3)本榨轴设计原理为连续型,因此出渣不能成饼状,为了降低成本,设有结渣 斗,如果为节省费用,用编织袋代替亦能满足要求。 4)榨笼腔室为“8”字形纵向大小孔径不等的双阶结构,大孔段为喂料段,小孔 段为主压榨段和出饼段。为了避免在台阶处引起压力的激剧增加,而导致油料的喂入 困难,榨笼内过渡处的台阶不能太大。榨笼滤油缝隙大小的布置既要保证油脂的尽快 溢出,又要避免漏渣过多。 参考文献 1马力,陈永忠.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04,20:93-94. 2李诗龙.双螺旋榨油机国内外进展j中国油脂.2005, 12:16-30. 3顾强华,刘协舫,谢科生,甘维睿,吴绪翔,曹国锋.双螺旋榨油机z. 国家科技成果:13-24. 4李林,周鸿翔.油料冷榨技术的研究进展j.油脂工程,2010,9:5-8. 5isobe s,zuber f,uemura k,et al noguchl a new tw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