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_第1页
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_第2页
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_第3页
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_第4页
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土地功能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 ,景观功能,土地的资产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3.根据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有综合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 。5.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分为: ,指标控制模式,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和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有:规划目标和内容都单一,规划方法手段多

2、样, 。8.预测作为一个系统,包含预测对象、预测者和 三个主要组成元素。9.耕地田间灌排渠道的组合形式:灌排相邻布置; ;和灌排合渠。10.形成耗散结构必须能满足四个条件:第一是远离平衡态;第二是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第三是系统各部分存在反馈耦合;第四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提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中国2、某县城1996年城区面积为7.2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建城区规划区规划控制区用地区3、划定基地农田保护区,这是对内部规划。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4、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未

3、利用土地已利用土地水面农用地5、在报酬递减规律中,生产要素合理投入阶段是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边际报酬小于0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且大于06、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产品的中心消费区原材料产区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7、根据中心地理论大城市的商品种类多少中间无关系8、根据中心地理论的市场原则,中心地系列为1,2,61,3,121,6,421,2,89、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河流一般用的颜色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10、城市规划法,颁布是在1999年1989年1986年1954年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土地开发 2

4、土地复垦 3土地生产潜力 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5耕地规划单元 6土地利用 7土地整理 8土地利用方式 9土地利用率 10基本农田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6分)1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开发规划及其内容?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对其进行评价? 3如何对果园内部进行规划?4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的程序和方法?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分区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五、计算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地区土地总面积2660公顷,其中耕地1200公顷,园地350公顷,林地32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40公顷,交通用地15公顷,水域20公顷,未利用土地15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0公顷。

5、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土地复恳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建设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耕地复种指数? 2有一农户,欲在12亩土地上种植A、B和C三种作物,并可为此提供20个金币资金进行生产。已知A作物每亩需1个金币资金,B和C二种作物每亩需2个金币资金,又知A、B和C三种作物每亩可得净收益分别为5、8和6个金币资金,问该农户种植A、B和C三种作物各多少亩可使收益达到最大,最高收益为多少。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B卷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 土地特性有:土地是自然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 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的生态学特点。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和任务不

6、同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 。3.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有准备阶段, ,编制阶段规划和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分为: ,指标控制模式,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和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5. 按深度、广度和类型不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组织形式有: , 按行政区组织,按部门组织。6. 森林的分类有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和特种用途林五类。7.区分基质和斑块有三条标准,即 、连接度和动态控制作用。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规划内容和目标都单一; ;规划具体、实施性强、见效快。9. 形成耗散结构必须能满足四个条件:第一是远离平衡态;第二是系统和外界有

7、物质和能量交换;第三是系统各部分存在反馈耦合;第四是 。10.生产或技术集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由工厂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其二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提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中国2、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未利用土地已利用土地水面农用地3、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产品的中心消费区原材料产区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耕地的7580

8、8590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基本农田保护区 2. 土地用途管制 3.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4.土地 5.土地利用潜力 6.土地整理 7.建设用地率 8.土地利用结构 9.国土 10.耗散结构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6分)1简述项目开发规划及其内容? 2简述耕地内部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指标模式及对其进行评价? 5中心地理论内容及对其评价?五、计算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乡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人口预测,数据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基期年) 2275 2335 2388 2438 248

9、0 2530 2570 2601 2627 2653 (人)规划期5年,预测规划目标年人口数量。相关系数检验表:n-2 6 7 8 9 10 1% 0.834 0.798 0.765 0.735 0.7082简述层次分析法步骤,若给定各层次指标相对分值,判定给定分值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计算各因素指标的权重及总排序因子指标权重。 评价目标目标次 因素层 自然因素 生态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因子层 土层厚度 土壤养分 水源 质地 水土流失 覆盖率 土壤污染 层次结构 比较判断矩阵为: 自然因素 生态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水土流失 覆盖率 土壤污染 自然因素 1 4 2 水土流失 1 2 5 生态因素

10、1/4 1 1/2 覆盖率 1/2 1 3 社会经济因素 1/2 2 1 土壤污染 1/5 1/3 1 土层厚度 土壤养分 水源 质地 土层厚度 1 4 3 7 土壤养分 1/4 1 1 2 水源 1/3 1 1 3 质地 1/7 1/2 1/3 1 附 表 各 阶 矩 阵 的 RI 值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 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2002级土地利用规划A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提供生产资料功能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3.管理型 4.动态平衡原则5.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6.

11、蓝图模式 7. 规划具体、实施性强、见效快8. 预测手段 9. 灌排相间布置 10. 非线形二、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行政、经济、技术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2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3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4土地利用专项

12、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5耕地规划单元:耕作田块是以田间道路、护田林带、末级固定沟渠所围成的地段,是进行田间耕作、生产管理、轮作倒茬和平整土地的基本单位。 6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动,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7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它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生产环境的改善及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或土地整理一般指农村地区土地管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

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8土地利用方式: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劳力、地权关系的不同所划分的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方式是比土地利用大类描述或规定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种类。9土地利用率:它是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是表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10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不得占用的

14、耕地;或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6分)1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开发规划及其内容?综合开发规划是对区域内土地开发的全面系统的部署。它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发指标为依据,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开发的技术、资金条件等,拟定区域土地开发的规模、地点、开发的先后次序,确定待开发土地的用途。 一般来说,综合开发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待开发土地的调查和评价。 2、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3、确定土地开发目标。 4、确定待开发土地的利用结构和

15、布局。 5、确定土地开发模式。 6、确定开发次序和速度。 7、制定土地开发资金计划及实施措施。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对其进行评价?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勃(Alfred Weber)。1909年韦勃发表了区位原理一书的第一部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一)韦勃区位理论的若干假设为了理论演绎的需要,与屠能一样,韦勃首先作了如下假设:1、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在此范围内假定该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和政策、民族及技术发展均相同,只讨论其经济因素。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地点,生产条件和埋藏状况不变;消费地点为已知点,需求

16、量不变;劳动供应地为已知点,供给情况不变,工资固定。3、生产与销售均就同一产品进行讨论。4、运输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即运费与载运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运输方式为铁路。(二)韦勃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韦勃区理论的核心,是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企业成本和运费最低,于是,工厂就要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约的地点。1、区位因素及其体系: 韦勃在推导工业区位理论时,主要考虑的是一般区位因素,包括运输费用、矿产资源、劳动费用及其集聚等因素。2、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工厂企业的位置选择,要使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输费用最小,即要使工业生产成本最低,首先要寻求吨公里总和的最低点。因为运输费用与吨公里总和成

17、正比,运输费用差异的产生,除了运输距离外,就是原材料的性质,而后者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决定性的意义。工业原料包括常见性原料和稀有性原料。(1)常见性原料: (2)稀有性原料:指只在某些固定地点贮存或开采的原料。它对工业区位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稀有性原料可分为纯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进入制成品中)和失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有一部分重量损失)。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特性,韦勃设计了原材料系数公式:韦勃就此公式阐明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 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运出工厂产品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输费用计,工厂应设在产品的中心消费区。第二,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运出工厂

18、产品的总量,为节省运输费用计,工厂应设在稀有原材料产区。第三,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 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与运出的产品重量相等,工厂应选择在工厂和原材料产地之间的某一地点。3、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韦勃为分析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提出了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和劳动系数的概念。劳动成本指数是指制造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劳动工资;地域重量是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总量;劳动系数则是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例。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劳动系数大,表示劳动成本高、运输成本低的,其工厂厂址的选择,应离开运输成本最低点偏向劳动成本较低点,最终使产品成本下降。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与其他

19、地区比较,可能节省的劳动费用较高,这样对各种制造业,特别是劳动系数较大制造业吸引也较强。4、集聚与分散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1)集聚因素;(2)分散因素集聚与分散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对因素。一般而言,某一地区集聚程度愈高,分散因素影响愈大。所以,在某一地点的工业集聚程度正是集中与分散两方面力量正负相抵销的结果。韦氏确定合理工业区位的过程:根据运输指向来确定工厂的运费最小点;根据劳动指向修改上述结果,造成工业区位的第一次形变;根据集聚(集中和分散)因素指向修改上述结果,造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形变,得出合理的区位。 韦勃的工业区位论研究的是工业企业的选址问题,亦即一定区域土地上的工业企业布点问题

20、。他没有考虑变形对区位论的影响,使某些地方应用有缺陷。 3如何对果园内部进行规划?一、果园用地和树种的选择 (一)果园用地的选择 (二)果园树种的选择1、适地适树。2、应考虑市场要求,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栽培。3、种植规模和树种类型要适当。 4、注意品种搭配。 5、与土地规划其它项目,如绿化、水土保持等项目结合进行,充分发挥果园的效益。(三)授粉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二、果园小区设计 果园小区通常指是被道路、灌排渠道或防护林所分割的地段,是果园生产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果园小区,一般只种一种果树。划分果园小区,要让同一小区内的地形、土壤、小气候相近。小区的面积、形状、方向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21、地确定。 果园小区设计内容: 1、小区的面积。 2、小区的形状。 3、小区的长度。 4、小区的宽度。5、小区的方向。三、果园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一)果园防护林网 (二)果园内道路网 (三)果园水源及灌、排渠系规划 (四)果园附属设施的配置 果园附属设施包括给水站、作业站、库房(工具、肥料、农药)、果品库房等。这些建筑的布置应有利于田间作业,便于管理,故应选择在位置适中,对内、对外交通方便地方。四、果树的种植方式 果树的种植方式主要指果树种植的株行距、密度及其排列形式。株行距决定于果园小区的形状、方向、坡度、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各种果树树冠的大小和所需营养面积。果树的排列方式通常有正方形、长方形、棋

22、盘形和双行式等几种。4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的程序和方法?土地利用地域与国土规划、农业综合区划中的“区域”在概念上相似,其划分方法也相仿,而用地区与这些“区域”则有严格的区别。下面主要讲述划分用地区的基本方法。划分用地区一般按下列程序、方法进行:(一)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拟定分区方案和收集、整理分区所需的依据资料与图件两方面的准备。在分区方案中,应对分区的依据、结构、类型、方法等做明确的规定。方案要符合实际需要,且要经过论证。(二)拟定分区技术指标(三)分区划线(四)用地区面积的量算(五)用地分区与拟定用地指标初步结果的对照与修正(六)拟定各用地区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七)用地区的核实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23、土地利用分区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的中心内容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将规划地区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并配合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方针和土地管理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措施。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的方案编制过程的突出特点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土地质量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和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特征等有关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上面,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把土地资源利用由外延研究转向内涵研究,并把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24、。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是规划的主要成果,一般编制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控制分区图供实施之用。此外,还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针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作为宏观控制的依据。通过分区和各区土地利用方针进行宏观调控而予以实施。 本模式规划重点是对宏观的土地利用活动进行控制,对保证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协调、组织与监督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保证现阶段土地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缺乏对部门微观土地利用活动的控制能力,因为靠土地利用基本方针很难控制具体的土地利用活动,如果土地利用微观活动的某种倾向发展到

25、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宏观上实际失控的结果。五、计算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地区土地总面积2660公顷,其中耕地1200公顷,园地350公顷,林地32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40公顷,交通用地15公顷,水域20公顷,未利用土地15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0公顷。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土地复恳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建设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耕地复种指数? 2有一农户,欲在12亩土地上种植A、B和C三种作物,并可为此提供20个金币资金进行生产。已知A作物每亩需1个金币资金,B和C二种作物每亩需2个金币资金,又知A、B和C三种作物每亩可得净收益分别为5、8和6个金币资金,问该农户种植A、B和C

26、三种作物各多少亩可使收益达到最大,最高收益为多少。2002级土地规划B试卷答案一、填空题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调查研究分析阶段总体蓝图模式 按自然或经济区域组织 薪炭林 相对面积规划方法手段多样 非线形 同一工业部门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二、选择题三、概念题1.基本农田保护区: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据法定程序确定的特殊保护区域。2.土地用途管制:就是国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作出对土地使用上的限制和对土地用途转变的许可、限制或不许可的规定,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实施的强制性措施。3.土地利用内部规划:是微观土地规划,在单位内部的土

27、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而进行的规划,或在土地划拨、调整或重划若干个土地使用之间的土地权属界定,或为某一个项目做出规划设计。4.土地: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5.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以土地的适应性、限制性、保护、改造的措施来划分土地等级.6.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它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生产环境的改善及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7.建设用地率:指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

28、映建设用地占地情况。8.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一定区域内的组成比例,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和空间布局结构。一般指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用地比例。9.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及其下层和上空10.耗散结构:把那种处在开放条件下,又远离平衡态的体系,同时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通过能量的耗散过程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宏观的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四.简答题1. 简述项目开发规划及其内容项目开发规划是对具体地块、区段土地开发的规划设计。它应根据综合开发

29、规划的要求编制。未制定综合开发规划的,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规划的要求。项目开发规划包括开发用途:为农林牧渔用地的项目开发规划和用于城镇建设的项目开发规划,后者又可分为旧城改造开发规划和新建开发区规划。项目开发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待开发地段的勘测、评价及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土地开发的目标和方向。 开发区的总体布局。 土地开发的技术方法及资金筹集方式。 土地开发的实施计划。2.简述耕地内部规划 耕地地规划单元的大小和形状 确定单元大小要涉及三个问题,即长度、宽度以及面积。 长度:单元长度通常要求根据机械作业、土地平整、农田灌溉和排水等的要求来确定。

30、单元宽度:确定单元宽度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田间机械作业的幅宽、末级固定渠道的间距和林带防风的距离。 单元的形状:为了适应田间机械作业的要求,单元理想的形状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其次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要求单元的两个长边相互平行,避免机械作业时留下狭长楔形地段而难以处理。在地形变化的地区,单元的两长边可以设计成相互平行的折线,但其曲折度不宜大于30 。在靠近自然边界(如河流、深沟、山麓等)的耕地内,由于自然边界的曲折,应将自然边界设计在单元的短边上,并利用自然边界的实际曲线,这样设计既不影响机械作业,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在单元的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减少三角形地块,也不应有多角形。总之在设计单元时,要尽

31、量使单元形状规整,避免或减少三角形的单元。田间工程的配置 (一)田间灌排渠道的配置 固定灌排渠道的组合形式:灌溉渠系的田间工程主要指灌渠系的斗农两级。根据沟渠的作用和相对位置的不同,在平原区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灌排相邻布置。 (2)灌排相间布置。 (3)灌排合渠。 临时渠道的布置形式 (1)纵向布置(平行布置)。 (2)横向布置(垂直布置)。这种布置形式一般适用于较窄的灌水地段。 (二)防护林带布置 农田防护林主要是保护土地不受风、水、砂及气候的影响与危害,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生物措施,起着保证农田稳产高产的作用。农田防护林一般应与其他工程相配合规划布局。 林带方向。 林带间距。 林带

32、的结构:所谓林带结构,就是林带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主要指林带的宽度、树种组成、种植密度和断面形式。一般分为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种形式。 林带宽度:防护林带的宽度应能保证树种生物学的稳定性和更好的生长,同时又能保证有足够的防风效果。一般说来确定林带的宽度,应根据治理地区环境条件及防风要求确定。 (三)田间道路规划 农村道路按其作用和标准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村间路,路面宽度要在69米;二级路为村内交通路,路面宽度不小于6米;三级路是供直接下地用的田间路,均沿生产田块一端布置,路面宽度4米左右。 (四)沟渠路林结合的配置形式 田间路和林带,一般沿斗、农级沟渠结合布置,其优点在于道路与

33、渠岸一侧结合,节约用地。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一)准备阶段:班子、经费、业务培训、工作计划、工作方案。(二)调查研究分析阶段: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文字、图件)、补测核查,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三)编制规划阶段:调整结构,提出方案,送交报告和规划图。(四)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上交上级批准,然后按规划具体落实。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指标模式及对其进行评价指标控制模式指标控制模式在我国出现较蓝图模式晚,在我国土地依法,统一、全面、科学管理刚刚起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起一定的宏观控制作用。指标控制模式仅限于制定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农业

34、用地控制指标和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指标控制模式采取宏观土地利用指标层层分解的办法,把具体的土地利用控制、协调、组织职能下达给有关的职能部门去完成,因而可以发挥部门的积极性。且规划编制需要人员少,内容简单,较易完成。它是通过指标来实施规划。但是这种模式的弱点是容易造成土地利用的实际失控现象。指标控制模式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易于为土地管理部门接受和掌握。但是指标控制模式导致规划失控,不容易落实在地块上。5.中心地理论内容及对其评价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克里斯塔勒指出,他的理论是根据屠能、韦勃的“孤立国”方法而建立的。提出了若干假设条

35、件:(1)对同一产品而言,所有厂商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2)所有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函数是相同的。(3)只要有正利润存在,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最终的均衡使得所有厂商都取得最低的利润。(4)只要这些居民的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那么,距厂商越远的居民,需求就越少。(5)以厂商为中心的市场半径越大,到该厂商处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就越多。基本内容: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克里斯塔勒形象地概括为区域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1)六边形市场区:在一个均质的平原上,让所有的人都由一个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超额利润的存在,必然吸引其他中心地的厂商加入进来。为了避免相互竞争所引起的销售额下降,第二个中心地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