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常青藤学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1页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常青藤学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2页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常青藤学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3页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常青藤学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年江苏省泰州市常青藤学校联考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 小题,共 16.0 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B.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等制作叶脉书签C. 从大豆油中提取油脂D. 煤的干馏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 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食醋除水垢3.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陶瓷有机玻璃铝合金塑料钢材玻璃钢碳纤维A. B. C. D.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垃圾分类回收,不乱扔电池B. 禁止

2、使用化肥农药,避免污染水体C. 使用新能源,减少燃烧煤、石油D. 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5. 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以下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X=31B. 镓原子核外有4 个电子层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D. 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镁元素相似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第1页,共 20页A.B.C.D.稀释浓硫酸添加酒精氧气验满称氢氧化钠固体7.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变蓝B.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冒白烟C. 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白色沉淀D.

3、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出现红色的沉淀8. 下列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Zn+2HCl=ZnCl 2+H 2B.C. 3CO+Fe2O3=2Fe+3CO 2D.Al+H 2SO4=AlSO 4+H 2 CaCO3+BaCl 2 =BaCO3 +CaCl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 生成盐和水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 碱中一定含氢和氧元素;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 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会提高肥效10.如表中知识的归纳错误的一组是()A环保B 燃料焚烧法处理废弃垃圾

4、开发“可燃冰”作为未来燃料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燃料C性质D 化工氧气有助燃性化工生产要减少污染或实现零排放氢气有可燃性少用煤直接作燃料,尽量综合利用A. AB. BC. CD. D1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锈钢和氧化铁都属于合金B. 锰、钛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第2页,共 20页C. 水、水银都是化合物D. 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12.对于化学反应A+B=C+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 C、 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若 A 、B 、 C、 D 都是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 若 A 为碱

5、溶液, B 为盐溶液,则 C 和 D 可能是两种沉淀D. 若 C、 D 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 pH 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4.0 分)1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 蒸发溶剂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 将 t1 55g 甲

6、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的饱和溶液,需加甲的质量为7.5gC. 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D. 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 =丙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第3页,共 20页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CuFe稀硫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CO2H 2O浓硫酸洗气CCaCO3Na 2CO3稀盐酸溶解、过滤DKNO 3 晶体NaCl水溶解、蒸发结晶A. AB. BC. CD. D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6.0 分)1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用4.9% 的稀 H2SO4,测

7、定一瓶标签破损的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欲配制 100g4.9%的稀硫酸溶液,需用 98%的浓硫酸 _g 。( 2)取 10g NaOH 溶液样品与 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 溶液中 pH 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稀硫酸质量小于20g 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_(填化学式)。( 3)求 NaOH 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7.0 分)17. A、B 、C、D 、E、H 等是初中化学中常用到的几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其中 A 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 D 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作出推断:( 1) A_ 、 D_(均用化学式

8、表示)。(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 _(写名称),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 3) BF 的化学方程式 _。( 4) GH 基本反应类型是 _。( 5) C 的用途是 _。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8.0 分)18.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碱溶液中的阴离子_;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 2)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_ (填字母序号)。A导电性 B 导热性 C有金属光泽 D延展性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盖锅盖的方法灭火,此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_。铁锅的硬度较纯铁_(填大或小),为了防止铁锅生锈,你给他的建议是_。第4页,共 2

9、0页用铁锅烹饪食物时,会有少量铁屑在胃部 (胃酸为盐酸) 转化为可被吸收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人体补充铁元素,可预防_症。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19.0 分)19.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 _。(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和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填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 装置相对于B 的优点有 _。( 3)实验制得的 CO2 中常含有少量 H2O 和 HCl ,通过如图( F-G )装置可获得纯净、干燥的 CO2其中 F 装置中放入 _可除去 HCl ,G 装置中放入 _试剂可除去水蒸气。检验 H 装置中

10、集气瓶里CO2 已集满的方法是_。( 4)实验室里在A 装置中利用KClO 3 和 MnO 2 制备 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较反应前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5)实验室用块状电石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_;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称为“氧炔焰”,可用来切割和焊接金属。故为了防止乙炔气体在点燃时发爆炸,点燃前一定要进行_ 操作。20.实验室里NaOH 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之一是(用方程式表示)_;现实验室里有一包白色Na

11、OH 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这样品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了下列探究。( 1)【猜想】 依据所学知识, 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没有变质,全是 NaOH ;可能完全变质,全是 Na2CO3;你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 _。( 2)【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做了下面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里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实验二: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3)【结论】由上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分析得到下面结论。结论一:由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白色粉末是NaOH 你认为该结论_(填“正确”或“不正确”)。综合分析上述两个实验,你得到的结论

12、是:_( 4)【继续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和研究了上述实验及实验结论后,为了确认白色粉末的成分,查阅资料并做了下面的实验三: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里滴加过量的 BaCl 2 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BaCl 2=BaCO3 +2NaCl) 你认为滴加过量BaCl2 试液的目的是 _; 如何判断BaCl2 试液已经过量?_;你认为还应继续加_,若 _,则说明原NaOH 固体已经完全变质。第5页,共 20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C【解析】解:A 、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 过程中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3、。C、从大豆油中提取油脂的 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 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2.【答案】 B【解析】解: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吸水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吸附性属于物理性 质;故选项正确;C、小苏打用于治 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 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 质;故

14、选项错误;D、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食醋的酸性,属于化学性 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质叫化学性 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本考点考 查了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 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生石灰、活性炭、小第6页,共 20页苏打、食醋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 D【解析】解: 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

15、料;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故选:D。根据已有的材料的 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 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 识进行。4.【答案】 B【解析】解:A 、垃圾分类回收,不乱扔电池能保护环境;B、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 农药,错误;C、使用新能源,减少燃烧煤、石油的使用能保 护环境;D、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 污染能保护环境;故选:B。根据已有的化学与 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 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 识进行。5.【答案】 D【解析】解:A 、

16、X=2+8+18+3=31,该选项说 法正确;B、镓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该选项说 法正确;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72,该选项说 法正确;第7页,共 20页D、镓元素的最外 层电子数是 3,镁元素最外 层电子数是 2,因此镓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学性 质不相似,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故选:D。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 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单位不是 g;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失去 电子,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 电子

17、,等于 4 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 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 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 层时,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 稳定结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6.【答案】 BC【解析】解:A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 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 时要注意 “两 查、两禁、一不可”,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时,可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但不能乡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验氧气是否集 满时,应将

18、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 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C。A 、根据浓硫酸的稀 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第8页,共 20页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两 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 码 ”的原 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 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 类试题的关键。7.【答案】 D【解析】解:A 淀粉遇碘变

19、蓝色,而加碘食盐溶液中不含碘,向加碘食 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 时,瓶口冒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C鸡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 质,加入浓硝酸,微热后,出现黄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新配制的 氢氧化铜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 热到沸腾,生成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会观察到产生红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 根据淀粉的性 质来分析;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C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葡萄糖的性 质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的化学性 质、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淀粉的检验方法、盐酸的挥发性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 实验现

20、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8.【答案】 A【解析】第9页,共 20页解:A、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 ZnCl2+H2,故A 正确;B、铝和硫酸反 应生成硫酸 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3H 2SO4 Al2(SO4)3+3H2,故B 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 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为:3CO+Fe2O32Fe+3CO2,故 C 错误;D、盐和盐的反应必须都是可溶的,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 应中原子个数和元素的种 类不变,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还应注意化学反 应要符

21、合客 观事实。本题考查学生利用 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 误,学生应注意利用守恒 规律来解答,同时注意遵循事 实。9.【答案】 C【解析】解:A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 显碱性的盐,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 A 错;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 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 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 应生成碳酸,故 B 错;C、碱中一定含氢和氧元素;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 氯化铵中不含有金属元素,属于 盐,故 C 正确;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

22、使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 D 错。故选:C。A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根据中和反应和氧第10 页,共 20页化反应考虑;C、根据碱的组成,盐的组成考虑;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酸碱 盐的定义,知道中和反应和氧化反 应的特点。10.【答案】 A【解析】解:A 焚烧法处理废弃垃圾会造成空气 污染;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均不正确,符合题意;B 开发“可燃冰 ”作 为未来燃料; 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燃料,均正确,不合题意;C 氧气有助燃性; 氢气有可燃性,均正确,不合题意;D 化工生产要减少污染或实现零排

23、放; 少用煤直接作燃料,尽量 综合利用,均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A 根据环境保护的知识来分析;B根据能源的开 发与利用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绿色化学的要求以及煤炭的综合利用来分析。本题是一道多点知 识考查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 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 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答案】 D【解析】解:A 、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不是合金,故选项说 法错误 。B、锰:Mn ,钛:Ti ,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银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烧碱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都可以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

24、正确。第11 页,共 20页故选:D。A 、根据合金的特点进行分析;B、根据金属的元素符号 进行分析;C、根据溶液导电的原因进行分析;D、根据常用的干燥剂来分析。物质的分类最基础的化学知 识之一,但却是学生学 习的难点。学习时应正确理解概念,了解概念 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12.【答案】 C【解析】解:A 、生成盐和水的反 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 应,如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复分解反 应。故错误;B、A 、B、C、D 都是化合物,A 与 B 反应时不一定是交 换成分的反 应,所以不一定是复分解反 应,故错误;C、若 A 为碱溶液,B 为盐溶液,则 C 和 D 可能是两种沉淀,如 氢

25、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反 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正确;D、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化合物的反 应,若C、D分别为单质 和化合物,则该 反应 不一定是置 换 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 铁 ,故错误。故选:C。A+B C+D 为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 质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化合物的反 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 换成分生成两种性的化合物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不变。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反 应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定义进行。第12 页,共 20页13.【答案】

26、 D【解析】解:A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 PH 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 总是大于 7,不会小于 7,该选项不合题意;BMg+2HCl=MgCl 2+H2,MgO+2HCl=MgCl 2+H2O,观察二者的方程式可知,Mg MgCl 2MgO ;由此分析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的稀 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氯化镁更多,即图象错误;故选项不合题意;C横坐标是金属的 质量,因此等质量的锌和铁,应该是铁产生的氢气多,表现为斜率大,故选项不合错误;D向硫酸和硫酸 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 应,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会立即出现沉淀,当硫

27、酸铜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A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化学反 应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 质来分析;D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来分析。该题为图 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 选项考查不同的知 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 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14.【答案】 AB【解析】解:A 、蒸发溶剂可使丙的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项正确;B、将 t155g 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的饱和溶液,溶剂是 50g 不变,需加甲的质量 =12.5g

28、-5g=7.5g正确;故选项正确;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 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错误;故选第13 页,共 20页C、Na2CO3 和项错误;D、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 别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乙甲 =丙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B。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 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 、蒸发溶剂可使丙的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将t1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的饱和溶液,需加甲的质量为 7.5g 正确;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

29、可能相同 错误;D、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 别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大小 顺序为乙甲 =丙错误;本考点考 查了溶解度曲 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 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 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 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 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答案】 AB【解析】解:A 、Fe 能与稀硫酸反 应生成硫酸 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 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 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二氧化碳反 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 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

30、确。CaCO3 均能与稀 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错误。D、KNO 3 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 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 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 KNO 3 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错误 。第14 页,共 20页故选:AB。根据原物 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 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 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

31、离与除 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 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 ,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 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答案】 5Na 2SO4 和 NaOH【解析】解:(1)欲配制100g4.9%的稀硫酸溶液,根据稀 释过程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需用 98%的浓硫酸=5g。(2)取10g NaOH 溶液样品与 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中pH 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 2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 应,所以当加入稀硫酸 质量小于 20g 时,此时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所以混合溶液中的溶 质为生成的 Na2SO4 和剩余的 NaOH。(3)设 NaOH 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

32、量分数为 x2NaOH+H2SO4=Na2SO4+2H2O809810gx20g4.9%=x=8%故答案为:(1)5。(2)Na2SO4 和 NaOH。(3)8%。根据图可知 10g 氢氧化钠溶液与 20g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 应,据此结合第15 页,共 20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NaOH 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 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7.【答案】 CaONa2CO3碳酸钙CaCO3CaO+CO 2;CO2+C2CO置换反应改良酸性土壤等【解析】解:根据框图,贝壳的成分是碳酸 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 钙和二氧化碳,A

33、 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所以 A 是氧化钙,B 是二氧化碳,那 C 就是氢氧化钙,又 D 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故 D 是碳酸钠,E 为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 应生成一氧化碳,故 F 为一氧化碳,在 G 为铜,H 为硝酸铜。(1)A 是氧化钙,D 碳酸钠,化学式:CaO,Na2CO3;(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 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 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 为:CaCO3CaO+CO2;(3)B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 为:CO2+C2CO;(4)G 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物和生成物均 为单质和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5

34、)C 是氢氧化钙,常用的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等。故答案为:(1)CaO;Na2CO3;(2)碳酸钙;CaCO3CaO+CO2;(3)CO2+C2CO;(4)置换反应;第16 页,共 20页(5)改良酸性土壤等。根据框图,从贝壳的成分是碳酸 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 钙和二氧化碳, A 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所以A 是氧化钙,B 是二氧化碳,那 C 就是氢氧化钙,又D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故 D 是碳酸钠,E 为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 应生成一氧化碳,故 F 为一氧化碳,在 G 为铜,H 为硝酸铜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依据题干叙述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

35、后结合题干叙述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 质的化学式。18.【答案】 OH-大用后擦干涂植物H4 Cl B 隔绝氧气油 Fe+2HCl=FeCl 2+H 2 贫血【解析】解:(1) 碱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可以表示 为OH-; 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可以表示为H4Cl。故填:OH-;H4Cl 。(2) 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导热性。故填:B。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盖 锅盖的方法 灭火,此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 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铁锅的硬度较纯铁大,为了防止铁锅生锈,建议是用后擦干涂植物油,保持环境干燥等。故填:大;用后擦干涂植物

36、油。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Fe+2HCl FeCl +H ,人体补充铁元素,可预防贫血症。22故填:Fe+2HClFeCl2+H2;贫血。碱溶液中都含有 氢氧根离子,氯化铵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3;第17 页,共 20页金属具有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破坏燃 烧条件可以达到 灭火目的;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 锈;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 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 结论。19.322 +H2能使反应随时进【答案】 分液漏斗 BE 或

37、CE CaCO +2HCl=CaCl+COO行或停止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 CO2 已集满 2KClO 32KCl+3O 2 变大 B验纯【解析】解:(1)仪器 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2)实验室常用稀 盐酸与大理石反 应来制取和收集 CO2,可选用的装置 组合是 BE 或 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aCO +2HCl=CaCl2+CO +HO;C 装置322相对于 B 的优点是能使反 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

38、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BE 或 CE;CaCO+2HCl=CaCl+CO应时进行或停行。故填:2+HO;能使反 随322止;(3)碳酸氢钠溶液能与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F 装置中放入饱和 NaHCO3 溶液可除去 HCl ,G 装置中放入 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 检验 H装置中集气瓶里CO2 已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处,若木条熄灭,说明 CO2 已集满 。故填: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处,若木条熄灭,说明 CO2 已集满;(4)实验室里在 A 装置中利用 KClO 3 和 MnO 2制备 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KCl+3O 应锰质量不变质2 ;反 前后二氧化,固体 量减小,因第18 页,共 20页此二氧化 锰在固体混合物中 质量分数变大。故填:2KClO 32K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