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_第1页
×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_第2页
×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_第3页
×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_第4页
×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概 况项 目 名 称:清源高新科技园“农家乐”旅游项目项 目 单 位:凉州区旅游局项目建设单位:凉州区清源镇人民政府一、旅游概况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四凉古都”之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金盆养鱼”之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旅游业以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围绕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总体目标,坚持走先导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

2、萄酒的故乡”、“xx归属祖国见证地”等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性行业。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特殊,形成了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探险、滑翔、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有可供游览观光和研究的古建筑群、古遗址等文物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汉简、

3、汉代木雕、铜奔马、西夏碑、西夏文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百塔寺、天梯山、文庙、雷台、海藏寺、古钟楼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近年来,以感受大漠风光、戈壁绿洲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渠路林田、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相配套的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已逐步替代城镇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新的旅游景观。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生活丰富。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2xxx年上半年投资5535、25万元,开发建设了众多的旅游景点,使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大大改

4、善,现已开放南城门楼、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等旅游景点16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增强,全区现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3家,定点饭店30多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6家,旅游定点商店4家,医院7家,风味小吃市场4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二、项目概况凉州是一个农业大区,自古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围绕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河西志中曾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记载。汉代开辟河西四郡后,推行了“徙民实边”和屯田制,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片草原牧场变成了肥沃良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一度出现了“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的繁荣景象。魏晋

5、时期,凉州出产的葡萄、皇献梨已成为贡品。隋唐时期,由于开通了西域商道,中外商旅往返跋涉于沟通中西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上,商业的发达、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书记载“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明清时期,由于采取了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措施,使农业经济重新起步,为今后凉州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凉州区清源镇位于城东13公里,南临东河乡、武南镇,西接清水乡,北部毗邻双树乡,东与长城乡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凉古公路横贯全境。水、电、热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王庄村已定为全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并

6、列为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景点之一。清源镇占地面积168、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生态示范园区1、5万亩,荒滩地2400亩。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765户,2、38万人,人均收入2775元。2xxx年,园区内共修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2座,玉米制种600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40%,建立无公害辣椒地膜高垄栽培示范面积50亩,小麦新品种展示面积25亩,观赏加工型金盏花面积100亩,黑小麦面积1亩。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140户,暖棚养殖圈舍80个,牛存栏2700头,羊存栏1、2万只。有沙枣、梭梭、花棒、柠条、红柳、国槐、杨、芍药、丁香等40多种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10多种花卉品种。支柱产

7、业以制种、苗木、日光温棚、规模养殖为主,逐步建成了高科技生态农业、酿酒葡萄种植、林木育苗、肉类蔬菜供应、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小城镇。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狼墩滩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延寿寺,旅游景点2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漠公园,为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慎密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拟选址在清源镇东侧王庄、蔡寨、发展、清泉、新地等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三、项目的必要性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回归自然,走近农家生活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有的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一处体验

8、农家生活、返朴归真的旅游场所,还能更好地展示凉州农业、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清源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x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5元。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乡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受到乡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清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是清源镇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清源镇作为全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旅游资源之一

9、,目前,农业生产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再利用现有设施农业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既能够解决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还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项目。四、项目的可行性1、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地理位置优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变的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对旅游的认识也从赏玩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转向绿色消费、健康旅游,并逐步趋向于频繁,特别是城市近郊范围,已成为城镇居民首选的旅游地。在农村做一天农民,忙农活、吃农饭、习农事,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

10、、当地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条件基本具备。清源镇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兴起,正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况且当地居民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切合当地实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项目开发完全可行。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凉古公路旅游线趋于成熟,旅游客源较为丰富。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有旅游景区(点)35处,其中凉古公路旅游线上如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延寿寺、张清古槐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凉州旅游中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每年都有大量旅游者慕名而来,具有一定旅游客源市场。该项目开发建

11、设后,必然会充实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以互补形式成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不可缺少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第三章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一、景区划分原则1)根据景区资源特色及功能要求划分。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3)集中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充分抓住经济效益。二、景区规划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约168、8平方公里,根据地理特点及功能作用,划分为八个功能区。即:中心服务区、花卉苗木观赏区、旅游购物区、时令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葡萄种植区、治沙成果展示区、民俗饮食区。(一)中心服务区中心服务区以王庄村小康住宅为主,它应具备优美的环境,

12、较完善的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地形平坦,易于建设等特点。近期主要工作:(1)将王庄村新建的小康住宅挑选30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其中按比例设有旅馆、商店、餐厅、舞厅等。(2)王庄村西北角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3)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n=pnmnpn本项目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po本项目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mn本项目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mo本项目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a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b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sn本项目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2)预测发展指标根据xx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2xxx2xxx年

13、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15%18%和8%10%,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12%15%和6%9%;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34%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项目规划期间(2xxx年2xxx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确定为11%。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4、7%,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2xxx年2xxx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确定为

14、10%。二、经济效益分析(1)旅游收入项目2xxx年5月建成,当年即产生效益,按平均每天接待150人,平均接待天数180天计算,旅游者可发生以下消费,预计年收入可达106万元。a、餐饮娱乐收入,按每人25元计算,150人180天25元67、5万元;b、自采花卉、蔬菜,习农等活动,按每人每次5元计算,150人180天5元13、5万元;c、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现场出售,预计收入10万元;d、旅游商品、农家小吃出售,预计收入15万元;(2)成本费用,共计60万元。固定成本27万元:a、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年费用5、3万元;b、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固定资产92、6万元计)3、7万元。折旧匀限25年;c

15、、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10万元;d、年利息按8%计算,年利息8万元。可变成本33万元:a、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0.8万元计,除去经营者本人,雇佣人工10人,年费用8万元;b、其他日用低值易耗品、原材料成本费,年费用25万元。(3)营业税参考服务行业税率6%计征,年交税6、36万元。(4)营业利润年均为39、万元。(5)投资利润率为39、。(6)投资利税率46、。(7)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27/(106336、36)100=40.52以上是2xxx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40.52时,该项目产生效益。(8)、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531、86/85、94=4、63(年)项目规划期间效益估算表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该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收期短,产生效益快。三、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凉州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六章综合评价及结论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xx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