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学案_第1页
(新版本)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学案_第2页
(新版本)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学案_第3页
(新版本)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学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人教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教学目标】1、 了解调查报告、科普作品特点2、 掌握调查报告、科普作品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重点难点:掌握调查报告、科普作品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知识准备】( 一 ) 调查报告的定义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二 ) 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1)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

2、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2)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件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纵式结构。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 从属、主

3、次关系。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来写。(3)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三)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 传播科学的知识才是其目的,所以,科学小品是文艺性说明文。它短小精炼,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科学融

4、于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典题引路】(创新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天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调查结果。在对四国共 7 300 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中国高中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最低, 日本高中生感受来自社会的竞争力最低;中国父母对子女表扬最少、与子女沟通最差。其中, 中国高中生对韩国人评价最高,而韩国高中生对中国人评价最低等问题,大大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调查显示, 在自我意识和幸福感上,美国高中生对自己最满意,其次是中国;而韩国和日本学生对自己不太满意。在生活态度上,韩国高中生首选“不管别人怎么想,自己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而

5、中国学生更具有集体主义倾向,对待生活的自主意识不如其他三国学生。报告显示,中国学生对于金钱和打工的意识最低,仅有45.8 ;日本最高,为70.7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中国高中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去打工、花钱,中国的父母怕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 不忍心让他们过早分担经济压力,以及缺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和理财意识有关。在对待高学历问题上,中国高中生77.5 希望读到大学本科以上。相比之下,高等教育普及率高的日本高中生对本科学历的追求只有52.5 ,许多人认为大专也很好。在高中年龄段,同伴关系均被认为很重要。而中国高中生在回答“朋友是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首选“能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最多(66.9

6、 ),其次是“兴趣相同”、“可以互相诉说”、“可以依靠”、“体贴关照”。而美韩两国学生首选“一起打闹”(分别是93.1 和 77.5 ),日本学生也把此项列为第二选择。中国高中生与朋友一起谈论学习的人数( 73.4 )远高于其他三国(韩58.9 、日47.9 、美 37.8 ),而相互间谈论异性朋友,中国高中生最少(中国45.9 、美国 81.6 、韩国 67.8、日本65.1 )。此次调查令研究人员感到意外的是,在回答来自父母的压力问题上,韩国高中生感到来自父亲的压力最大,为70.3 ;日本高中生感到来自母亲的压力最大,为75.6 。相比之下,中国父母给高中生的压力感较小,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

7、四位。这一结果与人们日常感受到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压力不相符。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雷雳博士对此差异的解释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压力的确很大,但是, 即使孩子考不上大学,中国的家庭仍会继续接受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直至他们能够自立为止。 日前逐渐多见的 “啃老族” 就是佐证。 而美国以及向欧美文化靠拢的日韩等国,推崇的是独立人格,18 岁以后,孩子就要独立于家庭,自己谋生。因此,这3 国的高中生会感到来自家庭的压力更大。面对研究报告,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中国高中生对韩国人评价最高和韩国高中生对中国人评价最低的调查数据,深刻反映出两国文化交流及宣传上的差别。1. 这是一篇新闻调查报道,为文段拟出引

8、标题和主标题_2. 调查结果显示,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学生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感是怎样的?研究人员认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_3. 根据本文,请你写出要做好新闻(社会)调查的重要步骤或环节。_【合作探究】(一)“调查报告”的阅读方法1. 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1) 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2) 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3) 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 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 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 整合文中的信息、 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 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2. 注意调查报告中

9、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调查报告的观点是在叙述中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3. 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1)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 必须认真梳理, 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 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 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2)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高考考查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国

10、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的,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3)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 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 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了。4. 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11、”“不同的角度” 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 当事人的角度、 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不同的层面” 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 浅层、实用层面、 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为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2)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 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3)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思维的

12、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二)“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1. 研究语段话题任何语段, 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2.寻找中心语句有的语段有较为概括的中心句, 或提取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我们可抓住这个句子,顺藤摸瓜找到关键词。3. 分析构段特点每个语段的构成都有自身的特点, 或总分, 或分总, 或并列, 或偏正, 或解证, 或承接,等等。 不同的构成, 就意味着关键词的位置不同。 比如,并列语段的关键词就常常分布在并列的各个层次中,而偏正语段的关键词一般是在正句之中,即 “但” 等转折连词所领起的后半部分。4. 关注层次(标点)

13、的变化语段内层次的变化, 在一些短小的段落中有时不是十分明显。 碰到这种情况, 我们可看看各个句子的主语有什么变化, 整个语段有几个句末符号等。 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变化的痕迹。5.注意用词频率有时,词语出现的频率也可作为我们答题的一个参考依据,因为有些时候, 作者要对重要的内容或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这就必然导致相关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另外,抓主语明叙述对象、抓谓语知核心内容、抓状语辨具体条件、抓定语悟精细内涵等,对文章中相对较长且较有难度的句子细致地进行结构分析,清楚地领会句子主干及各限定成分的准确内涵,也是理解文章最有效也最迅速的方法。【训练提升】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14、目。进入 21 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 1972 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 ,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物竞天择, 适者

15、生存” 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 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后,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 不承认突然绝灭。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