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_第1页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_第2页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_第3页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_第4页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一、教学模式改革方案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要, 依据我校汽车应用与维 修专业“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 研和论证。 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对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 新的 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 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 训认证相融合, 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 即以教学基本 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

2、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 本专业将 3 门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 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 并确定为 为优质核心课。 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建设, 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本 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根据岗位 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 综合能力, 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襄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 将 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 紧紧遵循 “工学 结合”

3、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 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我校汽车修理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 具有较强的汽车检 测与维修专业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 必须掌握必备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基本知识及理论,能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和维护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 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 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 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 方案;以适应技术为主旨的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基础理论和专业理 论知识以够用为

4、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 力。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将改革调整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 推进以实践教 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在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教 学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高级工考证 顶岗实习”的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如下图所示。基本能力训练专项操作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初、中、高级考证定岗实习一体化教学流程为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 将课程教学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将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到教学大纲计划与课程内 容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专业技能的培

5、训效果。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设计思路遵循了技能型人才职业能 力形成的循序渐进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 学环节分阶段、 分层次设置, 采用循序渐进目标教学法, 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 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有利于 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 与维修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把课堂搬入实训车间, 以具体汽车电路为载 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具体电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与认识,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强化职业教育实

6、践教学的特点, 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 能力和素 质结构制定实践教学标准, 我们制定出本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和综 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块, 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 将基本技能和 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验、专项实训、阶段实习、综 合训练以及项岗生产实习等几部分实践环节。其具体的做法如下表所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计划安排表。培养专业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汽车检测与维修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技能综合训练中级职业资格顶岗生产实习基础实验、实训专项技能训练、实训考证教学计划的安排有利于实践能力的训练。 灵活

7、安排教学实践各环节, 教学计 划安排主动适应企业的生产阶段与生产项目内容的安排, 注重实施的效果, 教学 计划的安排与调整必须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按照机械的、 固定的模式 去制定。实训实习安排的基本做法如下:(1)紧跟汽车维修技术发展进步,营造真实生产环境。合理安排“基础训 练校内实训毕业项岗实习” 实训项目, 使能力培养递进提高; 按照“基 地建设企业文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的原则,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 术发展进步, 选用生产型实训设备, 使实训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努力营造真实的 生产环境,广泛开展生产性实训,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各环节。 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项

8、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服务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企业 职工培训,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改革等任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强顶岗 实习效果,通过项岗实习, 强化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实践, 体验企业的真实生产 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更好地与就业工作岗位进行衔接。 不断加强与 企业的合作,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与企业共同对学生项岗实习进行评 定。并充分依托电子产品装备制造类企业,共享校企资源,形成一批具有行业、 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引领型” 教学模式,

9、 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分组教学、 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实效性。同时开 发第二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专业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 适应就业需要。 在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中, 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让学生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主动学习的甜头。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为中心、 与生产过程系统性相适应、 与工学结合的培 养模式相适应、 与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项网实习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迥异于传 统方案的课程评价体系, 突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与技能鉴 定

10、相结合”的特点。课程考核一般包括过程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 度,项目成绩等)和终结性考核。 课程考核把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地结合 起来,综合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 从而为学生学习决 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 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 被视为一个过程, 而不是结果, 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 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 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评价

11、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 学生的学习, 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实际能力,逐步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如下表所示:教学评价表名称评定方法理论课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态 度等)点总成绩的 30 60%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40% 。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的情况进行变动, 但需在课程进度计划中该比例,一经确定,则应按即定比 例执行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采取分段考核、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学生每做完一次实验,都给定当课堂的实

12、验成绩,并分别按一定比记入该课程成绩。在每次实验课后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给定一个成绩。阶段学 习完成后,向学生列出几个综合性强的实训项目,学生抽 查其中的一个项目作为考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 求考试题目给分强化,当课堂学生每完成下一步给下一步 的分。最后将每堂课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考试成 绩三者按照一定比例,作为学生本门课的最后成绩记录学 生的学籍档案。课程实训考核学习态度(占 10% ),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 40%), 实训结果和进度(现场评分,占 40% ),学生相互测评(由 学生测评组完成,占 10% )实训报告(报告评分,占 40% ),现场安装调试(现场评 综合实训考核分,占 40% ),实训小组成绩(系统运行结果占 20% )中、高级职业资格证考核由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考核,并发证。实习结束后,学生成绩由企业、学生、专业教研室成立考项岗实习成绩评定评小组评定。成绩比例如下:企业评价占 50% ,学生自评占 15% ,指导老师成绩占 35# 。6、加强教研科研认真做好本专业校本教材研发, 本专业组每学年至少要申报 1 个校级教研教 改课题,专业教师每学期听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师的课不少于 8 次,并要能提出诚 恳建议,每年至少要发表或提交 1 篇教研教改论文或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每年 召开 1 次教学教研成果表彰大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