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探析_第1页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探析_第2页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探析_第3页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探析_第4页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版: 编辑出版 (专业代码:05032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 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一 1、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 和献身的精神。一 2、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 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所从事的研究方 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 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编辑出版学 三、培养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为3-4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最长不 超过8年),分为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三大环节。 博士生在其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具体制订其本人的博士 生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原则上必须在第一个学年内完成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 课程学习要求。 博士生进入具体科学研究工作前,

3、须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必须 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 博士生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总学分 27学分 分项说明 课程学习 环节 8学分 必 修 课 公共必修课 政治理论课程2学分 外国语课程4学分 方法类课程 2学分 (跨)学科前沿课程 2学分 专业基础课程 2学分 专业课程 2学分 选修课 4学分 补修硕士牛课程 科研训练 环节 9学分 社会实践 相关单位作访问研究,计1学分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活动,计1学分 须填写,附3000-5000字的实践报告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计1学分 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计 1学分 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计1学分 参考

4、疋 开题报告 计2学分,参见 综合考试 计2学分,参见 科学研究 按照通过的开题报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1年。 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工作的各项规定。 四、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暂行规定,本专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 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对博士生学习的指导和检查,每两周至少一次;在以科学研究、 论文工作为主的阶段,应拟订周密的指导计划,及时研究和解决博士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定期填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记录单,此记录单可从该网址下载。 五、课程设置及相关要

5、求 1、 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 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和补修硕士生课程等共 7类,具体见课程设置附表。 2、选课要求 第一外国语必修语种应与博士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 公共必修课、方法类课程、(跨)学科前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必修。 博士生应必修所学研究方向指定的专业课。 同等学力的博士生必须补修2门以上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或指定研究 方向课程)。 3、课程学习要求 具体参见、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博士生课程教学的补充说明。 六、综合考试 博士研究生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环节,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的任意

6、 1-2 章后,须参加综合考试。具体规定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暂行办法。 七、科学研究及相关要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 100 册(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50 册(篇)。 。 。 。 。 。 。 博士生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 论文研究方案、 预期达到的目标、 预期的研 究成果、 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评审不通过者, 应限期重新 开题, 由原评审小组组织重新评审; 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开题报告通过后,若学位论文课 题有重大变动, 应重新作开题报告, 具体规定见 中国传

7、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 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 。 。 。 2、实践环节 博士生实践环节可以是教学实践或专业实践。 教学实践可安排本科生或硕士生授课 (课 程部分内容)、辅导、指导生产实习、协助指导硕士生相关研究等;专业实践可从科研中选 定,也可安排田野调查工作。博士生须填写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考核表,并提 交不少于 3000-5000 字的实践报告。 。 。 。 3、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本学科领域内的各类学术报告会、 研讨会, 并就个人研读学 术著作(论文)、 学位论文进展与取得的成果等情况,在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作 一次报告(不含开题报告)。

8、。 。 。 。 。 4、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要求 相关要求参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1、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应在导师 (组) 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其撰写过程是对博士生 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进行系统训练与培养的重要重要手段,是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继 续 博士生应就开题报告应确定的选题,运用概念、判断、测试、试验、推理、证明或反驳 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本人在科学研究环节中所取得的创新性理论科研成果或重要科研 成果;并将在科学研究阶段观测和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情况、信息进行整理与加工,撰写 出符合规范性的具有科学性、创新

9、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可读性的学位论文。 相关要求见中 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摘要的编写格式和要求和中国传媒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实施 细则。 2、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的评阅及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的规定、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程序和其他 相关规定。 九、学位审核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组)同意后,按国家 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和程序,向校 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文学博士学位。 十、附件 课程设置附表 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表10版 课程 类别 学分

10、与 学分分 配 序 号 课程 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周 学 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周次 开课 学院 任课教师/ 主持教师 上课 地点 考核 方式 必 修 课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1 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社会思潮 2 32 4 1 1-8 政治 与法 律学 院 张晓峰、荆 学民(主持) 考试 2 外语语言基础 4 64 4 1 外国 语学 院 考试 专 业 必 修 课 方法类课程 2学分 3 社会科学研究 方法 2 32 4 1 9-16 传播 研究 院 陈卫星 (主持) 考试 4 定量方法研究 专题讲座 4 1 电视 与新 闻学 院 沈浩 (主讲) 考试 5 信息资源利用 4 1 图书 馆

11、南玉霞 (组织) 考试 (跨)学科 前沿课程 2学分 6 美学前沿 2 32 4 1 1-16 (单 周) 艺术 研究 院 张晶(主持) 考试 7 语言学前沿 2 32 4 1 9-16 学科 建设 办 云贵彬 (主持) 考试 8 经济学与管理 学前沿 2 32 4 2 1-16 (单 周) 媒体 管理 学院 李怀亮 (主持) 考试 9 社会科学前沿 2 32 4 2 1-16 (双 周 政治 与法 律学 院 张晓峰、荆 学民(主持) 考试 专业基础课 程2学分 10 新闻传播学研 究专题讲座 2 32 4 1 1-16 (双 周) 校办 丁俊杰 (主持) 考试 专业课程 2学分 11 编辑岀

12、版学 2 32 2 2 1-16 岀版 总 署、 校出 版社 柳斌杰、阎 晓宏、蔡翔 考试 学术训练 (不计学 分) 12 2 导师组安排 考查 选修课 4学分 13 人文科学研究 方法 2 32 4 2 1-8 艺术 研究 院 苗棣 考查 14 系统科学(暂 停) 2 32 2 考查 15 基础统计学 2 32 4 1 1-8 电视 与新 闻学 院 柯惠新 (主讲) 考查 16 广播电视艺术 学研究专题讲 座 2 32 4 1 1-8 文科 科研 处 胡智锋 (主持) 考查 17 电影学研究专 题讲座 2 32 4 1 9-16 影视 艺术 学院 胡克 (主持) 考查 18 戏剧戏曲学研 究专题讲座 2 32 4 2 9-16 艺术 研究 院 周华斌 (主持) 考查 19 艺术学研究专 题讲座 2 32 4 1 9-16 艺术 研究 院 施旭升 (主持) 考查 20 广播电视语言 传播 2 32 4 1 1-8 播音 主持 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