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 目录 介绍医院感染相关情况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遵守规章制度 树立标准预防概念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手卫生 保证职业安全 医院感染 全世界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它既影响了发达国家也影响了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卫生保全世界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它既影响了发达国家也影响了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卫生保 健机构中获得感染是住院病人死亡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这给病人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的健机构中获得感染是住院病人死亡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这给病人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沉重的 负担负担。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 出
2、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 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021-4-275 WHO病人安全联盟提出: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 ! 清洁的医疗是更安全的医疗清洁的医疗是更安全的医疗! ! 2021-4-276 “5 5个清洁”即“5 5个C C” Clean hands (手) Clean practices (操作) Clean products (产品) Clean environment (环境) Clean equipment (医器设备) 2021-4-277 2021-4-278 2021-4-279 2
3、021-4-2710 2021-4-2711 具有重大影响的院感事件-2008年 2008年9月西安交大新生儿医院感染死亡事件。9人发病,8人 死亡 某妇幼保健院陆续发生新生儿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事件, 其中死亡的1名患儿与治愈出院的1名患儿均检出,5名在院新 生儿有疑似感染症状 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病房8名患者陆续发生鲍曼不动杆 菌感染 2009年 山西省2所医院共20名患者血液透析感染丙肝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6名新生儿感染发生败血症,5名死亡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随机采样结果 某医务人员 手部菌落24 小时 培养结果 医务人员责任重大
4、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如果他们发生了疾病,则又存 在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接触人员的危险中。 西班牙一名麻醉医师使217217名病人感染HCVHCV。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提高治疗与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床位周转率 减轻医疗护理工作负担与国家和个人经 济负担 为什么要接受培训 了解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意义 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 积极参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医院感染可控制,怎样控制? 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及时正确诊断院感病例 认真做好消毒与灭菌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遵守相关规章
5、制度 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1) 2021-4-27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2)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规范GB50333-2002 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2009年)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
6、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3)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遵守所在科室的相关制度 严格遵守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产科分娩室、移植病房、隔离病区、血透室、口腔科等、消毒供应室、新生儿室、内镜室、 各病房的治疗室和处置室等。 及时正确诊断 院感病例 我院的相关规定 发生医院感染时,主管医生应在24小时内报院感科 不能按规定
7、进行报告者,将对科室主任、科室监控医生和责任者本人分别处以50、100、200元的罚款, 并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在全院 医院感染的特点 (1) 入院前不存在,入院后获得; (2) 住院过程中获得,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病; (3) 与诊疗操作相关; (4) 与医务人员、医疗设施、医院环境中的病 原体同源; (5) 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医院感染诊断依据 1 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 2 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 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 易感因素 5 流行病学资料 6 入院至发病时间 7 该感染平均潜伏期 下列属于医院感染 时间 1.入院 发病 具有明显潜伏期者平均潜伏期 无明显潜伏期
8、者48小时 2.诊疗操作所致病原体扩散,如阑尾炎切除术所致皮 肤软组织感染 3.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如:输血相关感染、手术切口 感染 4.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病原体或新的部位感染, 如肺炎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曲菌感染 5.分娩过程或出生后发生的感染 下述不属于医院感染 非生物因子所致感染表现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 病原体自然扩散(如肝脓肿穿孔所致膈下脓肿) 脓毒血症的迁延病灶 新生儿在宫内发生的感染 过敏性疾病所致的感染表现 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发热 致病菌与污染菌 细菌与病毒 导管相关感染 脂肪液化 输液反应 腹泻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医院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医院感染的常见临床类型 下呼吸道感染(H
9、AP VAP) 泌尿道感染(UTI) 手术部位感染(SSI ) 胃肠道感染 血液感染 (BSI) 下呼吸道感染:初步诊断 咳嗽、咳痰或原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明显咳嗽、咳痰或原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明显 加重或痰液性状显著改变,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加重或痰液性状显著改变,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1. 1.发热发热 2.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3.痰呈脓性痰呈脓性 4.4.肺部罗音或与入院时比,有明显恶化肺部罗音或与入院时比,有明显恶化 5.X5.X线显示肺部有炎症性病变或与入院时比较出现新病变线显示肺部有炎症性病变或与入院时
10、比较出现新病变, , 并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并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确定诊断确定诊断 初步诊断基础上初步诊断基础上,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 1. 1.经筛选痰液(鳞状上皮细胞经筛选痰液(鳞状上皮细胞 10 25/LF,WBC 25个个/LF/LF或二者比或二者比 1:2.538,局部有疼 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 迹象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器
11、官器官( (或腔隙或腔隙) )感染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无植入物手术后30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 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但涉及手术切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但涉及手术切 口以外的任何器官或腔隙感染口以外的任何器官或腔隙感染 初步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初步诊断:符合上述界定, ,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 2.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X X线检查发现涉及器官线检查发现涉及器官( (或腔隙或腔隙) )感染的迹象感染的迹象 3.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 (或腔隙或腔隙) )
12、感染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说明: 1.1.临床显示典型手术部位感染,即使培养阴性亦可确诊;临床显示典型手术部位感染,即使培养阴性亦可确诊; 2.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深部感染;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深部感染; 3.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 (或腔隙或腔隙) )感染但毋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并发症,感染但毋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并发症, 仅需报深部切口感染仅需报深部切口感染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菌血症菌血症 初步诊断:至少有下列体征或症状中的两项: 1.发烧(
13、38) 2.低体温(36) 3.寒颤 4.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 过5.3KPa(40mmHg) 5.有临床医师认定的诊断 确定诊断:一次或一次以上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感染(CR-BSI) 初步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或渗出物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延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发烧38,无其他原因解释 确定诊断:确定诊断:管尖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 病原微生物 导管败血症 标准之一:导管定量或半定
14、量培养阳性,同时在其他部位静脉抽取的血液培养分离到相同病原体,并且病人有 血液感染的临床表现而无明显的其他感染来源 标准之二:对继续留置导管的病人,经导管采取的血液,定量培养其细菌浓度是从其他部位采取静脉血同种细 菌浓度5倍以上 预防CR-BSI措施: 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 毒; 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
15、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建议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 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预防CR-BSI措施: 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 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输液管更换不
16、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消化系统和腹部医院感染消化系统和腹部医院感染 一一. . 胃肠炎胃肠炎 二二. . 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感染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感染 三三.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四四. . 肝炎肝炎 五五. . 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六六. . 腹水感染腹水感染 抗菌药
17、物相关性腹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初步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而出现腹初步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而出现腹 泻泻 (4 4次次/24h/24h)大便性状改变(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大便性状改变(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 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 ,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 1.发热发热 3838;2.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3.周围血白细胞升周围血白细胞升 高;高;4.4.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和非感染性原因所致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和非感染性原因所致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确定诊断:
18、初步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 1. 1.大便涂片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大便涂片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2.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mm- 20mm20mm灰黄灰黄( (白白) )色斑块伪膜色斑块伪膜 认真做好消毒与隔 离 需要掌握的概念 u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方法 包括:热力灭菌、电力辐射灭菌、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u高水平消毒法: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对细菌芽孢 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包括:热力、电力辐射、紫外线、含氯、 二氧
19、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含溴消毒剂、二溴海因。 u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方 法。方法包括:碘类消毒剂、醇类、酚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 季铵盐类复方。 u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 的的方法。方法包括:通风换气、冲洗、单链季铵盐(本扎溴铵等)、双 胍类(氯已定)、金属离子。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及消毒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指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 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 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注射的药 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
20、血液制品、膀胱镜、腹腔镜、脏器 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必须选用灭菌的方法处理!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及消毒方法 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 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呼吸机管道、胃镜、肠镜、气管镜、麻醉剂管道、压舌 板、喉镜、体温表等。 可选择中、高水平消毒法!常用方法有:紫外线、含氯、二氧 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含溴消毒剂、碘类消毒剂、 醇类、酚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复方。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及消毒方法 低度危险性物品:指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 类物
21、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物损的皮肤接触。 例如:病人 生活用品、病区物体表面、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 应清洁处理,必要时消毒。 特殊病原体的管理措施 检测出主要经接触传播的特殊耐药病原体如:多重耐药铜绿假 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广谱 -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经接触传播的病原 体时,应立即报告院感科,并下“接触隔离”医嘱,同时在病 历夹和患者的床头张贴相应的警示标识。 如检出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如H5N1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应下“呼吸道隔离”和/或“飞沫隔离”医嘱,同时在病历夹和 患者的床头张贴相应的警示标识。 几种隔离标识几种隔离标识 卫生部相关
22、文件和规范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9年12月1日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实施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区域和无菌物品被污染 的操作技术。 外科换药操作要点外科换药操作要点 概述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 件,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 关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换药按清洁污染感染程序进行 换药前准备 换药室应
23、提早做好室内各种清洁工作,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换药前必须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感 染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 或临时忙乱。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者应戴好口罩、帽子,在为每一位患者换药前 均应洗手,对 换药后须重新洗手,再继续换药。 换药顺序: 清洁伤口 感染伤口 隔离伤口。 注:当日有清洁手术时,术前不宜给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注:当日有清洁手术时,术前不宜给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换药步骤 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须用消毒镊子取下。 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酒精或碘伏棉球传递给右手的镊子,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
24、洗。清洁伤口先由创 缘向外擦洗,化脓创口,由外向创缘擦试。不得用已用过的棉球再蘸洗创面。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正确处理伤口引流物和伤口的肉芽组织; 按照正常的顺序换药; 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耐药菌等特殊感染,应予以隔离,换下的敷料应放在医疗垃圾袋中处理; 每次换药前后均应进行洗手。 1 1应有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制度、计划、培训应有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制度、计划、培训 记录记录 2 2医、护、技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无菌技术操作,医、护、技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无菌技术操作, 如换药、穿刺、拆线、手术、输液、留置导管等如换药、穿刺、拆线、手术、输液、留置导管等 有不对的地方吗?
25、 换药盘放置的位 置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 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 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
26、罩或者医用 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标准预防内容标准预防内容洗手 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正确洗手正确洗手 重视手卫生 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2009年4月:卫生部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
27、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WHO关于手卫生的六个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 2、摘除手套后 3、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 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 6、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 疗器械)后 清除手部污秽的唯一方法 花费少 普通皂液和水比其它抗菌产品对手部皮肤刺激少 人员依从性差 手皮肤刺激 比酒精擦手效果差 花费时间长 需要肥皂、水和干燥毛巾 其他问题如滴水等 维护: 洗, 干燥, 反覆装瓶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
28、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在酒精中添加好的润肤剂成本高:非常重要 宗教信仰限制酒精使用 易燃 可能与一些洗液和抗菌洗手产品不能配伍 酒精缺乏持久稳固的活性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物品后 接触病人前 摘除手套后 个人卫生 标准预防内容标准预防内容手套手套 戴手套的要求戴手套的要求 u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u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 u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u手部皮肤已有破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戴
29、双层手套;手部皮肤已有破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u戴手套执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戴手套执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不能戴着手套直接洗手,因为洗过的手套通透性增加,细菌更容易进入手套内;不能戴着手套直接洗手,因为洗过的手套通透性增加,细菌更容易进入手套内; 对同一患者进行多项操作时,应按污染程度从轻到重进行,否则要更换手套后方可进对同一患者进行多项操作时,应按污染程度从轻到重进行,否则要更换手套后方可进 行另一项操作行另一项操作( (如:更换床单后进行静脉抽血就需更换手套如:更换床单后进行静脉抽血就需更换手套) ) 使用后的
30、一次性手套按使用后的一次性手套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处置。 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当接触血液,血液制品,分泌物,排泄物(汗水除外),粘膜和不完整皮肤时,手套形成 有效的保护膜,防止手部被污染。 保护病人:保护病人: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其它会接触病人不完整皮肤或粘膜的护理活动时,手套可以减少微 生物从医护人员的手上传给病人。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 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口罩); 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 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 标准预防内容口罩口罩 正 确 的 佩 戴 口
31、罩 标准预防内容标准预防内容面罩、护目镜面罩、护目镜 标准预防内容标准预防内容面罩、护目镜面罩、护目镜 面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 膜。 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操作必须使用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等 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 标准预防内容标准预防内容隔离衣隔离衣 n 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喷溅物等污染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喷溅物等污染 n 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 n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32、。 u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 的主要策略。的主要策略。 u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健康投资。健康投资。 不同区域的防护级别及防护措施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及病房工作人员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及病房工作人员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工作人员)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工作人员)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人员)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人员) 三级防护(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人员)三级防护(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及病房工作人员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及病房
33、工作人员 戴口罩戴口罩 穿工作服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工作人员)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工作人员) 穿工作服穿工作服 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乳胶手套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人员)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人员)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戴手套戴手套 穿鞋套穿鞋套 戴护目镜戴护目镜 / /防护面罩防护面罩 穿工作服 保证职业安全保证职业安全 防止职业暴露防止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
34、HBV 6-30%, HCV3-10%,HIV0.2-0.5% 4、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国内职业暴露案例 武汉:635名医务人员599人有过刺伤经历,占92.3% 广州:87.9%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 我院:2004.5-2008.4间共发生锐器伤153例次,发生率为11.2%,人员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护 士、医生、洗衣工、检验人员、废物收集人员;锐器伤发生后能够进行正确处理的工作人员仅占31.2%。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术刀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
35、、粘膜 针刺伤的主要危害 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 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一般是由医疗锐器引起 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操作中(掰安瓿、抽吸药液、各种注射时、拔针时) 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丢弃过程中 处理未按要求放置的医疗废物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床边、小车顶部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应立即丢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入尖锐物收集箱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去注射器针头 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 冲洗黏膜。 如有伤
36、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 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 u报告报告带教老师或科室负责人带教老师或科室负责人 u填填写锐器伤登记写锐器伤登记表表报保健科报保健科 u进行暴露进行暴露评估评估 u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HBV、HCV、HIV u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 u观察、监测、随访、备案备案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卫生部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正确处置
37、医疗废物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 1.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 生的生活垃圾;生的生活垃圾; 3.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 4.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 5.5.废弃的血液、血清废弃的血液、血清; ; 6.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
38、械视为感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 染性废物。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特征特征: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 动物尸体等动物尸体等 1.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 织、器官等;织、器官等; 2.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特征特征: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1.医用针
39、头、缝合针;医用针头、缝合针; 2.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特征特征: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 3.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