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1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2【答案】 (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 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 友的问候。【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 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这句诗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 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关切和慰藉。故答案为: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 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 问候。【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 内容
3、,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环 境,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A.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B. 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过五溪C. 诗中将无知的
4、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D. )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1【答案】 B )2(【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 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 。BB错误,选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 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故答案为: B 【点评】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
5、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 答。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3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澹澹”“临”与“)分别解释(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 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临:到达 【答案】 (1(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
6、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 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水何澹澹”海水多 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 自己掌中的胸襟。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临:到达 故答案为: 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 大海吞吐日月的
7、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点评】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 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4 秋思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2【答案】 (1)萧瑟(萧索)、荒凉;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 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8、)孤寂愁苦,思念家乡。(2【解析】【分析】(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由此这幅深秋晚景图的意境特点可概括为萧瑟、荒凉。二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同时“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 比,衬托出游
9、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夕阳西下:一层指的是当天的时间已近黄昏,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年纪垂暮。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晖洒上了那些似乎 孤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叹年华逝去,游子思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萧瑟(萧索)、荒凉;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 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
10、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 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 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结合画线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对朋友遥寄深情的?(1 ” 。,_“思念”之情的诗句,请再写出一句:“_)古诗词中
11、还有很多表达(2【答案】 (1)答案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分析】(1)本诗表达对友人深情的句子是最后两句,这两句运用了拟人修辞,分析修辞和感情。示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把明月拟人化,把它当做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关心传递给友人,并且陪伴友人到那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 关怀和担心。 (2)明确要求:“思念”主题,思念家乡、亲人、友人;古诗连续两句。示范:今夜月明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
12、家。 故答案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 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 , 本题考查诗句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分析修辞和感情。 【点评】 之情的。”“思念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注意内容是表达 )6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A. B.
13、 诗的颈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 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C.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D. D 【答案】 【分析】本诗体裁:五言律诗。【解析】 。故选 D 。D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7 秋思天净沙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14、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下面是对这首散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A. B.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 静。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 人。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D. (2)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D1)【答案】 (2)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 景
15、的手法,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解析】【分析】(1)D.“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 。D凄苦愁楚之情。故选 (2)这首曲的前三句中用“枯藤”、“昏鸦”、“西风”、“夕阳”来表现深秋晚景的特点。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 凄苦愁楚之情。 D故答案为: 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手法,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
16、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点评】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 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诗人往往通过“景”与“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作者通过特定的意象“枯藤”、“昏鸦”、“西风”、“夕阳”等抒 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附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17、,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 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来写?”“子规”)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1“杨花(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答案】 (1)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 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融情入景。(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表达了作者
18、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 和安慰之情。【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 的心情。(2)通过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 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心和安慰之情。故答案为: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 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融情入景。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表达
19、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 安慰之情。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注意本内容,体会意象。【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结合诗句内容,明确修辞方法,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9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_)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1(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行舟”,后写“A.首联先写“客路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
20、直流的宏天气势。B.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D.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 )潮平两岸阔1【答案】 ( )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2( D)(3(4)“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 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提取“潮平两岸阔”作为答案。“
21、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 大。(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直抒 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可答:淡淡的乡
22、思愁绪。(3)“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 。D将回到家乡”的意思。故选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并没有“(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
23、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
24、此新旧递替之、”生“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 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潮平两岸阔;故答案为: 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D“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 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
25、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 容,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 的感情。)?了诗人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
26、面的问题10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 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 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 陶醉了。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 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C1)(【答案】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507:2025 EN 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 Information preparation to enable long term use
- 【正版授权】 IEC TS 62600-100:2024 EN Marine energy - Wave,tidal and other water current converters - Part 100: Electricity producing wave energy converters - Power performance assessme
- 【正版授权】 IEC 62271-100:2001+AMD1:2002+AMD2:2006 CSV FR-D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art 100: High-voltage alternating-current circuit-breakers
- 【正版授权】 IEC 60870-5-104:2006 FR-D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 Part 5-104: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Network access for IEC 60870-5-101 using standard transport profile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34: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3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motor-compressors
- 【正版授权】 IEC 60270:2000 FR-D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 【正版授权】 IEC 60269-2-1:1998+AMD1:1999+AMD2:2002 CSV FR-D Low-voltage fuses - Part 2-1: 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s for fuses for use by authorized persons fuses mainly for industrial
- 【正版授权】 IEC 60041:1991 EN-D Field acceptance tests to determine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hydraulic turbines,storage pumps and pump-turbines
- 2025年个人工作方案
- 老师2025年度工作方案
- 第19课《十里长街送总理》 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DL-T5706-2014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 GA 1800.5-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太阳能发电企业
- 变更税务登记表doc-变更税务登记表
- 隧道保通安全专项方案
- 校园车辆出入证办理
- 糖尿病护理新进展
- 5-4地铁盾构施工技术试题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精品课件
- 钢板桩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参考
- 光学薄膜软件thin film center essential macleod v97教程及pr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