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_第1页
再谈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_第2页
再谈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_第3页
再谈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_第4页
再谈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再谈毛诗序和关于毛诗序的争论 夏传才 汉代诗经题解 汉代传诗,汉书艺文志总括曰:“凡诗六家”。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六家者,鲁、齐、韩、后氏、孙氏、毛氏也。”王先谦汉书补注于后氏传注曰:“后氏,后苍也,辕固再传弟子。盖后氏弟子从受其学而为之传。”王应麟汉书考证于齐孙氏传注曰:“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孙氏未详其名.”后氏、孙氏都属于齐诗系统,故汉志著录,实则四家。 又,汉书楚元王传曰:“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楚元王刘交和他的儿子刘郢,曾先后与鲁诗创始者申培(申公)同受业于荀子弟子浮丘伯,申培先后在他们属下任中大夫,申培是刘交父子的同学和宾卿,元

2、王诗当属于鲁 诗系统,是鲁诗的旁支。汉志之所以未著录,因为没有广为流传,难予入录。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今文诗经残简170余片。经考释文字,不全同于今文三家,也异1。阜于古文毛诗,我认为就是失传的元王诗诗各篇有序,这再一次以实物证明:汉代传诗的各家也有序。既然各家有序,那么,毛诗序只是其中的一种。三家诗后来失传,经过由宋至清几代学2。汉书三家序说还是保存下来不少儒林传者辑佚,曰:“(韩诗)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这是说三家大同小异。艺文志又总评曰:三家“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这是说三家序说多未切中诗旨。我们把三家遗说与毛诗序作比较:从总

3、体而言,它们都是封建经学的产物,通过对诗旨诗义的疏解为封建教化服务,因而都具有比附书史、穿凿曲解的毛病,都向今天的我们散发腐朽的封建思想的气味,这也是大同;而在与封建教化不相牴牾之处,也各有一些贴近诗旨或可供参考的内容,这也是小异。 毛诗独传,固然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多种因素,而毛诗文本、训诂、义疏、序说,在长期被压抑的 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提高,终于优于三家。以毛诗序来说,与之相配合的郑玄诗谱,标举各篇的时代、世次,就标志着这一套题解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完成。当然,序标举的时代、世次和依傍的史事不完全可靠,但在那个时代,是超出其他序说的。 毛诗独传而使毛诗序这一套题解盛行于世,由于它的完整性、系

4、统性和内容适合封建教化,曾经被作为诗经义疏的中心,从而造成了它的权威性。但是,它的权威性并不是绝对的,在整个封建时代,历代都有人对他提出批评。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得到以下共识: 一、我们不承认它的权威性,但可以承认它是汉代的几种诗经题解中的一种,而且是其中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相对来说是较好的一种。 二、它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地打上封建经学的印记,要求我们以历史的观点来审视。们曾经着重地批判它,因为它的影响最大,摧毁封建诗说的义疏中心,才能为民主的、学的诗经学廓清道路。 三、作为汉代诗经题解中较好的一种,它仍然可以保存,对于其中可以吸取、参考的部分加以借鉴。 尊序和废序之争的回顾 毛诗在整个西汉时代

5、被压抑,为了争取存在的权利和学术地位的上升,毛诗学者经过二百多年的努力,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中,不断地改进、充实、提高其训诂、义疏、序说的质量、到东汉中期才压倒今文三家诗。郑笺再采取三家诗说而实现今、古文的合流,毛诗终于代替了三家诗的地位。据隋书经籍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而无传(于南宋亦亡),毛诗独传。从魏晋的郑学和王学之争、南北朝的南学和北学之争,到刘炫取南学、北学之长而著毛诗述议和诗序注,毛诗的序疏仍处于发展过程。唐初统一经学,敕命撰述五经正义颁行天下,其他义疏序说一律废除。毛诗正义,对总结东汉以来几百年的研究成果,对推进文化教育以及实施科举考试,都有积极意义。但是,

6、把它定为国家的标准本,从而宣告了汉学体系诗经研究的终结,只能用这一种传本,这一种义疏,这一种题解,毛诗的义疏序说再不能革新和提高。毛诗序被作为唯一的题解并依之解诗,毛诗序的被尊崇是和诗经研究的僵化同步迸行 的。这样的尊序,当然对学术发展有百弊而无一利。 宋代兴起思辨学风,是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宋学反汉学,是文化学术的进步。在破坏旧经学、建立新经学的历史必然运动中,宋代掀起声势浩大的废序斗争。宋学学者们敢于疑经,勇于挑战,笔锋犀利,向僵化的传统展开火力猛烈的进攻。先是北宋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经集传、王安石诗经新义开其风,他们对诗序或指摘其谬误(欧),或予以删汰(苏),或自作新说(王),从而动摇了

7、序的权威地位。南宋程大昌著诗论(又名毛诗辨正)废小序而依左传说诗;郑樵著诗辨妄专指毛、郑之妄,斥序为“村野妄人”之作;王质著诗总闻去序言诗;理学领袖朱熹曾自述曰:“熹向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间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尽去小序,便可自通,于是尽滌荡旧说,诗意方活。”他批评“诗序害诗)”,乃“山东学究”“妄诞其说”(语类)。他著诗序辨说,论序有妄生美刺、随文生义、穿凿附会三弊,其传世名著诗集传废序不录。诗集传影响很大,后来定为官书,习读诗经必读,一般读者就见不到诗序 了。 废序之论也受到顽强的反抗。北宋以程颐为代表。程氏曰:“

8、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南宋范处义著诗补传,吕祖谦著吕氏家塾读诗记、陈傅良著诗解诂、严聚著诗缉、段昌武著毛诗集解、林岊著毛诗讲义或尊崇诗序,力辨郑、朱之非,或依序解诗,笃信谨守,不为废序潮流所左右,吕氏著作亦成为宋代汉学派的一代名著。 宋代尊序和反序的斗争,推动了诗经学的大发展。它打破了汉学的僵化,开启了自由研究、大胆怀疑、讲求实证、勇于反对传统的学风,其影响不仅仅在诗经研究这一个领域。废序派摆脱束缚探求诗义,取得一定的成绩,对诗的认识也较前人有所进步,其代表著诗集传的总体水平,确实高出了以前的传本。即使尊序派,在斗争中也不得不致力于本身的提高,训诂注疏力求扎实和

9、完善,吕祖谦名著积三十年功力,训疏质量超过过去的汉学传本,而且在依序解诗时遇到窒碍难通的地方,他也去序另说。争论的双方都在进步。 宋学是中古的封建经学的学派,他们不可能越出封 建诗教的范围,历史尚未对他们提出这样的任务并准备这样的条件;“自由”历来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范围之内。研究需要材料,他们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以及他们所能发掘出来的材料,也必然限制他们的认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废序派的郑樵,不失为敢于反传统、立新说的闯将,由于认识和材料的缺乏,流入偏激、武断和虚妄;王质“覃精研思三十年沙,然其“冥思研索、务造幽深,穿凿者固多,悬解者亦复不少。”(四库提要)朱熹提出了一些正确和接

10、近正确的认识,然以理学观念说诗,对有些诗篇的阐释,只能是以新的谬误代替旧的谬误,这不仅我们看出他某些诗说的错误,当时和后来的汉学家也不服。 元、明学术基本是独尊宋学和朱熹,宋明理学终于发展到它的反面。清初汉学复兴,主要是古文经学的复兴,我们称之为新汉学。在诗经学领域,如崔述所云:诗序复出,见者“辄据以为奇货秘籍”(读风偶识诗序通论),从而尊序和废序的斗争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下去。先是新汉学反宋学,接着是今文经学反古文经学。从清代的几部名著来看,我们会得到一些启发。 陈启源毛诗稽古篇悉本小序注疏,力主诗 序不可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古文经学为本,录序而力驳朱说,他吸取汉以来、尤其是乾嘉考据学

11、成果,大大提高训诂义疏的学术质量,为求实也兼采三家诗说,为今、古文通学。胡承珙毛诗后笺主传、序为古义,精于考据训释,又兼取两宋诗说,为汉、宋通学。陈灸诗毛氏传疏专主古文毛诗一家之学,疏毛传,传诗序,其自序曰:“读诗不读序,无本之教也。”他笃守诗序说诗,集清代汉学之大成而成一家之言。 这些名著,或专主古文毛氏一家,或兼采今文,或兼采两宋,都依序说诗,反对废序。他们精研训诂义疏,精于考据,驳朱集传之非。他们著作的影响压倒了朱集传,诗序复兴,又成为说诗的依据。 魏源是近古的思想家,维新运动的思想先驱。他治经学,是继承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复古为解放”,所以他推许三大家着眼于

12、民生和社会改革的诗说。他的诗古微是清今文学派的重要著作,书中列举三家诗说和毛诗序比较异同得失,驳述国风中毛诗序所作题解谬诗他根据三家歪曲本义。论证其穿凿附会,误十八处, 说,发挥微言大义,附会引申,宣传社会改良主张。但是,三家诗说这个酒瓶子,实在装不新酒,因而又不得不辑录其他古籍的古论来补允;要宣传社会改革,毛诗序不行,三家诗说也不行。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朋友龚自珍就比他清楚。龚氏己亥杂诗自注曰:“予说诗以涵咏经文为主,于古文毛、今文三家,无所尊,无所废。”龚氏也是维新运动的思想先驱,一生积极宣传社会改革,他也治经,但能发挥时则发挥,却不穿凿附会把新思想硬塞进去,而另行立题目写文章。 能够超出尊

13、序和废序之争的,清代还有尽位学者,我们称之为独立思考派。康熙时代的姚际恒著诗经通论,既批评序“虽不无一二宛合,而固滞、胶结、宽泛、填凑,诸弊丛集”,又批评朱传“之失在于妄”。自云他说诗“惟是涵咏篇章,寻绎文义,辨其前说,以从其是而黜其非。”(自序)乾嘉时代的崔述受姚氏影响,其读风偶识自序曰:惟知体会经文,即词以求其意,如读唐宋人诗然者,了然绝无新旧汉、宋之念在于胸中,惟合于诗意者则从之,不合者则违之。”同治时代的方玉润著诗经原始,即“推原诗人始意”,“不顾序,不顾传,亦不顾论,惟其是者从而非者止。”(自序)依据诗篇本身的 文义来探求诗意,对以往各家序说加以辨析,从其是而黜其非,破除成见,自由立

14、论,这种治诗方法是可取的。他们的诗说,论诗旨也各有创获,不乏精当独到之处。 如历代废序派对毛诗序的批评,它的各篇小序,即为305篇诗所作的题解,确实有许多比附书史、穿凿附会,为宣扬封建教化而曲解诗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从古到今,有过无数论证其谬误的文字。这样性质的谬误,在三家诗说、朱传和宋人其他诗说、清人各派的诗说,以及我们称为独立思考派的诗说,也都存在,只是多寡不等、程度不同,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而已。封建社会的学者不可能摆脱封建诗教的影啊,他们的立足点,以及限于从前代继承下来的材料,他们的认识和发现,只能达到一定的程度。似苏轼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15、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另一面来看,各家序说又都有切中诗旨、贴近诗义或比较接近诗义之处,各家各派的著述都有正确或接近正确的题解。从总体看,认识处于发展提高的过程,毛诗序是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的题解,它保留的古序较多,距离诗经时代较近,有一些也言中诗旨、 诗篇时代背景或作诗缘起,为后代的学者所承袭。以废序最力的朱熹而论,清代独立思考派的姚际恒曾批评朱氏:“时复阳违序而阴从之”(诗经通论自序),崔述也指出朱传“从序说者尚不少”(读风偶识自序)。今人莫砺锋曾统计:朱传全采小序说的82篇,与小序大同小异的89篇,与小3根据这个统计,全袭8篇。序说不同的126篇,存疑和基本相同的共171篇,占诗经305篇

16、的约近57,这证明朱熹实际上认为序一多半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废序派并没有完全废序。独立思考派三家主张无所尊、无所废,惟涵咏篇章,寻绎文义,辨别前说,从其是而黜其非,他们寻绎辨析的结果,也袭用了一部分小序。上述情况说明,历代各家说诗者,包括废序派在内,还没有完全撇开小序的,可见其中有些题解尚有可取。 “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整个封建文化发动冲击,摧枯拉朽,横扫千军如卷席,反对“尊孔读经”,是当时建立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历史要求。封建文化教育长期把诗经这部古老的诗集作为封建政治伦理教科书,是通过对它的序疏实现的,而各家各派的序疏,仍以毛诗序影响最大,尤其小序乃是各种封建义 疏的中心,不能不对它集中火

17、力。这次反序,与历史上的废序斗争已有本质的不同,学者们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拨开掩盖诗经真面目的封建迷雾,以其对封建思想的尖锐深刻的批判,启发人们用新思想和新方法重新探求诗义。在诗经学史上,这次批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待经研究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革命的暴风雨之后,胜利的战士总要清理战场,检点战利品,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诗经研究的多年实践,我们发现毛诗序中被称为大序的那一部分,是一篇有价值的文学理论的文献;而且那些一直被斥为比附书史、穿凿附会、歪曲诗义的小序,如前所述,其中有一些在提示诗篇时代、背景、作诗缘起等方面,仍有可以利用或参考的价值。 “诗序不可废”我同意这个论点,因为它有

18、可以利用和参考的部分,实际上近年的多种诗经注疏本和译注本的题解序疏仍在利用和参考。 “诗序不可尊”我也同意这个论点,因为它毕竟有许多谬误,决不能按序说诗,对其封建思想和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必须加以批判。 我赞同独立思考派的意见:对古人的各种序说,无所尊,无所废,寻绎文意,考察背景,加以辨析,从其是 而黜其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概而论。 作者向题的来龙去脉 毛诗序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从汉代到现代,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还在“商讨”、“考辨”。本世纪初期,胡朴安诗经学归列十三家之说,到中叶,张西堂诗经六论归列十六家之说。记得见过一个石印本诗序的作者孟子,1932年出版,没有流传开。如果算上这一类一

19、面世便不被承认的议论,那就不止十六家了。过去的诗经著述,大多都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从各家提出的作者名单中撇开“村野妄人”、“山东老学究”之类的偏激之说,大致可开列为孔子、卜商、孟子、国史、诗人自作、毛亨、卫宏以及汉儒在二三百年传诗过程中摭拾旧说又陆续增续而成,非一时一人之作。 本文不拟再征引过去各家繁杂重叠的考辨,不再一一复迷各家的论点论据,而换一个角度,回顾一下争论的来龙去脉。 汉代传诗,毛诗较今文三家晚出。鲁诗、韩诗在文帝时立为官学,齐诗在景帝时立为官 学,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聘毛亨的传人毛苌为博士设馆传授毛诗,才将古文毛诗献于朝廷请立官学。这时,今文学派已处于垄断性的地位,所以坚决反对。终

20、西汉各世,毛诗只能以私学在民间传授。在汉代,某派经说立为官学,就取得某派某经的学术统治地位,传授者也由朝廷任命为博士,相当于高级文官,兼具朝廷顾问资格。所以今文经学派坚决反对古文学派的毛诗。毛诗创始人毛亨是荀子的学生,自称荀子得自孔子弟子卜商(子夏),所以毛诗序最初署名“卜商序”,或称“毛亨得自孔子、卜商嫡传”。事关学派的兴衰荣辱和个人利禄,今文学派攻击古文毛诗不是先秦传下来的真经,斥责它盗名欺世。一方面自称是孔子、子夏作,一方面坚决反对,说是“小人伪托”,双方斗争势不两立。 在二、三百年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斗争中,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和学术的发展,今文经学日趋繁琐和妄诞,逐渐丧失作为上层建筑的

21、作用,古文毛诗经过几代学者努力,训诂序疏不断充实提高,终于取代三家诗的地位。 毛诗的传和序原来是分别成书的。毛传署毛亨传,序署卜商序,另成一卷。传多依序 解诗。序的完整性、系统性为解诗提供了依据,其内容又适合封建教化的需要,这是毛诗得以独传的原因之一。为了维护毛诗和这些序说的权威地位,以之作为封建义疏的中心,汉代及其以后的汉学家都认同卜商作序之说。如郑玄为毛传作笺,并依小序的世次作诗谱,完成了三百篇时代世次的完整体系。小雅常棣疏引郑玄曰:“此序子夏所为,亲受圣人。”魏晋时期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曰:“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也。”(孔子家语注)他们不仅肯定子夏作序,而且进一步指出是孔子删诗授子夏,如

22、晋陆玑疏曰:“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经师们进而以为序不但是孔子嫡传,一部分内容也是孔子作的。 在毛诗传授过程中,学者们逐渐发现序繁杂反复,诗篇时代世次也多有与书传不合,六朝学者以为决非全是圣人所传,不应把错谬加给圣贤,他们把序分出大、小,即把首篇关雎的序文中总论全经的一大段长文称为大序,把各篇的题解称为小序,如北齐大儒沈重曰:“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经典释文引)其实诗谱并无这个内容,郑玄时代也无大、小序之分,这只 是沈重个人的认识。把序分为大、小,作者不同,自六朝始,这个分法就把序中的错谬与圣贤分开。这个分法,对后世很有影响,但是也把序的绝对权威性动摇了。

23、南朝宋的范晔著后汉书儒林传、正式提出汉儒作序,卫宏传曰:“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此说一出,信从者不少。但是学者们从序本身文字的繁简、杂讹、重复或不相联贯,又看出显然不出于一人之手,认为不会是卫宏一人之作,而经过不同的人续修。隋书经籍志便说:“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卫宏字敬仲)又加润益。”这是说序由子夏相传又经过毛亨、卫宏的补充润饰。这时的学者,已经承认汉儒参与作序汉濡将子夏传下来的序陆续加以补充修订。这时,虽然还没有剥夺子夏的“著述权”,孔颖达正义已录以上各说并存,问题是前进了一大步 唐成伯玙毛诗指说开始指出子夏序

24、说很少,其小序辨曰:“子夏惟裁初句耳,至也字而止,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知此 之类是也;以下皆大毛公自以诗中之意而系其辞也。”首句外都是毛亨作,此说也不完全符合实际,因为毛传从序虽多,也有不从序的,如宛丘、出其东门、羔羊、君子偕老、狼跋等篇。 4,否认序唐韩愈已经提出“子夏不序诗” 是圣贤的著述,在汉学僵化统治的唐代,还不能被学术界接受。宋代宋学反汉学,欧阳修诗本义首开议序之风,并提出“诗之序非子夏之作”。欲破除序的旧说而作新题解,就要把序与孔子、子夏分开,王安石说序是诗人自作,苏辙说是毛氏之学而由卫宏集录,郑樵说是村野妄人作,朱熹则认为小序据后汉书说是卫宏作,但“亦不是卫宏一人作

25、,多是两三手合成一序”,“皆是后人杜撰,先后增益凑合而成”(语类)。废序各家的论点虽然还各有一些出入,如对大序的看法不同,或认小序首句保留古义,但都认为小序即各篇题解不是孔子、卜商所作,而经毛亨及其后学以及卫宏及其他汉儒陆续增益。即使是尊崇诗序的学者,面对上述考辨,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符合事理的部分而修改传统的观点,如程颐曰:“大序,孔子所为,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 所能言也。小序,国史所为,非后世所能知也。”(二程遗书卷十八)他对“圣贤之作”的捍卫已经退让,只想保留大序这一小块地方了。尊序说诗最坚决的汉学派领袖吕祖谦,也承认苏辙所云非一人之说的观点,其读诗记鹊巢疏说:“说诗者非一人,其时先后也不同

26、。以毛传考之,有毛氏已见其说者,时在先也;有毛氏不见其说者,其在后也后之为毛学者,如卫宏之徒附益之耳。”他比程颐退得还多,并不坚持孔子或子夏作序,只说毛传接受了先秦传下来的旧说,在毛传以后,还有一些卫宏这样的毛诗学者陆续增益。由尊序派领袖人物说出这样的论断,说明宋人对序的作者的认识,已经取得不少共识,至于毛亨接受以前的诗说是什么人作的,如大序是不是孔子作或子夏作;小序首句是不是子夏作或国史作或诗人自作,可以另作讨论了。 朱传独尊以后,序被废,清代古文经学复兴,学者们才能普遍见到序。在反朱传的潮流中,尊序之说复兴,学者们就汉、宋诸家之说进行了大量考辨。我们不再列举他们对以前汉、宋诸说的重复申说,

27、也不再引录其中细微的出入,而注意他们关于这个. 问题的新论证和新论据 清人值得注意的论证有以下三项: 一、唐书艺文志著录韩诗署卜商序韩婴注,可证韩诗序亦自称为子夏作。四库总目诗序提要引述:“蔡邕本治鲁诗,而所作独断,载周颂三十一篇之序,皆只有首二句,与毛序文有详略,而大旨略同。”考诗传授源流,卜商五传而至荀子,毛诗始传者毛亨、鲁诗多始传者申培的老师浮丘伯,都受诗于荀子,他们源出于一,所以有的题解相同或接近,这可以证明311篇小序各自的前两句,其中有一部分是子夏传下来的,毛亨见到了这一部分。 二、诗原有311篇,汉初复出时亡六篇,序仍保留这六篇的题解。又如前面的引述,清代多家比较序、传,证明有一部分诗篇传序不相应,这都证明序在毛氏之前,不是毛氏所作,而是他利用了他见到的部分,传与序不同的部分,只能是来自秦汉之际及以后经师的传授,或后人的增补了。 三、考证新序、说苑、列女传等汉人著述,颇有与序相合者,尤其是其穿凿附会的谬误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