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1页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2页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3页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4页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 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汽车产业通过近3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可持续 发展的走向。 探索市场可持续发展。 探索开发研制技术可持续发展。 探索解决能源、交通、环境、安全等问题,逐 步形成与社会、自然和谐并存的可持续发展道 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一、新发展面临的新压力一、新发展面临的新压力 二、解决途径二、解决途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一、新发展面临的新压力一、新发展

2、面临的新压力 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方式造 成的结构性压力,二是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对节能 减排的压力。 目前,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 在工业内部,要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能耗、 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 能过剩行业调整。 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的比重仍然偏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 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 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 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 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 率因素,中国

3、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阶段性、转移 性因素。 阶段性因素,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 加速的历史时期。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耗强度在较长 时期保持较高水平。 转移性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 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 ,加大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同国家在不同的 发展阶段,转变增长方式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美英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 型。 日韩强调发挥市场、政府合力的市场增进型。 前苏东地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主导 型。 国家

4、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中国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 ,又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 系,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 税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转变增长方式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促进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相互 促进。 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快速的增长,燃油消费大幅 度增加,燃料进口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从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考虑,必须解决能源、交通、环境、安全 和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加快一系列汽车产业节能 减排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步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二、解决途径二、解

5、决途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马凯主任指出,在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努力做到 “六个依靠”:第一,依靠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 的根本途径。第二,依靠技术进步,是节能减排的 关键所在。第三依靠加强管理,抑制产能过热是节 能减排的重要保证。第四,依靠强化法制,是节能 减排的重要保障。第五,依靠深化改革,是节能减 排的内在动力。第六,依靠全民参与,是节能减排 的社会基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一)结构调整初见端倪 (二)技术进步效果显著 (三)加强行业管理的保障作用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五)继续促进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六)依靠全民参与 国家发展和改革

6、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一)结构调整初见端倪 针对汽车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 委2006年12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 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控制新建整车项目 ,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 汽车和自主品牌产品,推进联合重组,支持零部件 加快发展等项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各类企业重新洗牌已经展开。 摩托车行业,行业散乱状况得到显著改变;企业 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产品的 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 ;竞争秩序明显好转;行业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经 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客

7、车行业,已形成以河南宇通、厦门大金龙、 小金龙、苏州金龙、丹东黄海为标志的“三龙通海 ”的第一方阵,以及河南少林、山东聊城等后来居 上的客车生产企业。 载货汽车产品,一汽集团、重型汽车公司、陕 西汽车公司、福田汽车公司和江淮汽车公司等企业 加大产品技术升级的调整力度,载货汽车新一轮竞 争和洗牌的格局即将出现。专家认为,重型载货汽 车的规模门槛已达2万辆以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专用汽车产业,已有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游 刃有余的中集集团,具有鲜明特色的中联重科、三 一重工公司、东莞永强公司等企业分别完成了从国 有到股份制,从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机制的转变; 从小规模或街头作坊向工业

8、化制造的转变;从单一 市场向与国际强手合资生产世界尖端性产品的转变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二)技术进步效果显著 一是实施严格的节能措施。国家发改委在2006 年10月以公告方式发布了第一批34户企业生产 的409种车型的油耗检测结果。2007年7月发布了第 二批95户企业生产的2818种车型的油耗检测结果, 其中有444种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从公告中撤 消,停止生产和销售。标准实施后国内乘用车新此 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对普通消费者起到了积 极的导向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二是创造条件确保汽车排放标准的实施。根据 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007年月1月1日

9、和7月1日 起,在全国范围内新定型的3.5吨以上的重型车和 3.5吨以下的轻型车将分别开始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 动车污染物排放指标(相当于欧洲III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三)加强行业管理的保障作用 2002年底,原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公布并实施了摩托 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及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实施细 则,经过2年多的时间,完成对公告内所有的摩托车 企业进行了生产准入考核。 2006年我委下发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量客车底盘 生产资格的通知,通过制定准入条件,进行严格的考核程 序,使得厦门大金龙、小金龙、河南少林、山东聊城等一批 优质企业取得整车生产的资质,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10、,加快了 客车生产企业结构的调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200 6年5月发布关于规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管理有 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的生产规模提出 最低限定要求,提高准入管理门槛。 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 规则。 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技术成熟程度、不同的 技术阶段明确定义;组织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以判断新能 源汽车产品的技术状况和检验评价体系;对新能源汽车生产 企业的生产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产 品销售服务及自制底盘等做出具体规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已完成 起草工

11、作,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另外 ,关于汽车整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定、改装类汽车企 业生产专用底盘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电动摩托车生 产准入管理规定也都在起草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实施,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国务院以令 的方式确定了500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道 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是其中一项。确 立了公告以法律的地位。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 通知提出45项具体措施,其中有9项措施涉及汽车 产业和产品,占有五分之一的篇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

12、准,具体是: 汽车燃料消耗标准和公示制度。汽车燃料消耗标准和公示制度。 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措施。 修改完善汽车产品的报废标准修改完善汽车产品的报废标准。 积极稳妥地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作。 做好车辆的回收利用工作的前期论证。做好车辆的回收利用工作的前期论证。 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管理以 来,已制定并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97项,按品种分 ,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75项,摩托车22项。按属 性分,主动安全26项,被动安全24项,一般安全25 项,环保和节能22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五)继续促进价格、

13、财税、金融 等方面的改革 2005年我委将节能、新能源和小排量经济型轿 车列入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 类目录,并将三轮汽车、低速汽车等农用汽车列入 限制类目录之中。 200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 组织的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中对鼓励发展经济型汽车的政策做了专项研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从2006年4月新的消费税开始实施后的汽 车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分析,轿车的销售量 均有明显上升。由此可见以税率杠杆,对汽 车消费进行导向的作用极其明显。 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出发,应对涉及车 辆的购置税、消费税、燃油税等全面进行研 究并提出改革方案,对采用新能源、新技术 的应给予优惠,对耗能产品要加大税费的征 收力度,做到奖惩并举。同时要考虑消费税 、购置税等与节能、环保指标联动调整的改 革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 业政策司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