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含义资料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6/cfc79057-ab51-404f-8671-8df0dd61bcc6/cfc79057-ab51-404f-8671-8df0dd61bcc61.gif)
![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含义资料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6/cfc79057-ab51-404f-8671-8df0dd61bcc6/cfc79057-ab51-404f-8671-8df0dd61bcc62.gif)
![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含义资料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6/cfc79057-ab51-404f-8671-8df0dd61bcc6/cfc79057-ab51-404f-8671-8df0dd61bcc6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含义 郭健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还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 (即内丹术)的“丹经” ,这在文坛 上至今虽仍知之甚少,但对于道教内丹研究者来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不少研究者都公认: 西游记是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来阐述“金丹大道”的。但作者具体是 怎样把取经故事和“金丹大道”融为一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其中很重 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是借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来指代内丹术语,因此比一般丹经更复杂、 更隐晦,更难看懂。 在西游记中,有的角色或物品的内丹学含义作者有明确提示,如“孙悟空”这个角色主要是指代 “人心”的,如书中第 7回
2、提示:“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而对于有的角色或物品,作 者的提示就显得较为含糊,如第 31 回书中对“真经”的提示: “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的元神” 从这一提示中我们虽可看出故事中的“佛”是指内丹术中的“元神”,但却看不出所谓的“经”有什么具 体含义:什么是“修行之总径”呢? 仔细考察佛教史我们发现, 西游记中唐僧(玄奘)所取的“真经”与历史上唐僧所取的“真经” 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据佛史记载,在唐朝以前,中国早已有了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经;唐太宗时期,唐玄 奘历时十七年,又从印度带回大小乘经律共 657部。而西游记则称唐僧取经前中国还没有大乘佛经, 后来唐僧经历了 14年零 8
3、天(5048天),才从西天取得大乘真经共 5048卷,并称这正合“一藏之数” ,是 “大藏真经”“ 5048”这个“一藏之数”实际上是唐玄宗时期和尚智升撰的开元释教录中所记 录的汉文 “大藏经” 的卷数(宋朝也沿用这一数字) 。“大藏经” 是佛教典籍的总称, 5048卷汉文“大藏经” 绝不仅仅是唐僧所取回的佛经,而是指唐玄宗时期中国所收藏的汉文佛经,它包括汉代以来传人中国的大 小乘经建论及圣贤集传共 1076 部,合 5048卷。可以肯定,历史上唐僧所取回的佛经绝不可能是“一藏之 数” 5048 卷。 那么西游记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他不懂佛教常识而随意编造么?并非如此,这我们从书中作者对原 唐太宗
4、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的改动即可看出。西游记第 100 回作者引用了唐太宗所作的大唐 三藏圣教序 ,但却把原文中的“十有七年”改为“十有四年” ,把“八藏三箧”改为“一藏百箧” ,把“总 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改为“总得大乘妙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这种明显的有意篡 改表明,西游记作者对历史上有关唐僧取经的基本事实是清楚的。但作者为什么还是要故意强调唐僧 取经所经历的时间是“ 5048”天,所取得的都是“大乘”真经,其数目也正好是一部“大藏经”之数 “5048”卷呢?这个问题我们仅从佛教和历史的角度去考察是无法知道答案的,但如果我们看过道教内丹 家吕洞宾所作的一首内丹诗,便可从中得到
5、圆满的答复,这首内丹诗名为真经歌,全文如下: 真经歌,真经歌,不识真经尽着魔,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者多。 持经咒,念法科,排定纸上望超脱,若是这般超生死,遍地释子成佛罗。 得真经,出洪波,不得真经莫奈何,要知真经端的处,先天造化别无他。 顺则死,逆来活,往往教君寻不着,真经原来无一字,能度众生出大罗。 要真经,度自己,除非同类两相和,生天生地与生人,岂离阴阳造化窝。 说真经,不脱空,西川涧底产黄金,五千四十归黄道,正合一部大藏经。 日满足,气候通,地应潮兮天应星,初祖达摩亲口授,大乘妙法莲华经。 初三日,震出庚,曲江上,月华莹,花蕊初开含珠露,虎穴龙潭探浊清。 水生二,药真正,若待其三不
6、可进。壬水初来癸未来,须当急采定浮沉。 金鼎炼,玉炉烹,温温文火暖烘烘,真经一射玄关透,恰似准箭中红心。 遍体热,似蒸笼,回光返照入中庭,一得真经如酒醉,呼吸百脉尽归根。 精入气,气入神,混沌七日又还魂,这般造化真消息,料得世上少人论。 活中死,死中活,自古仙佛赖此经,这般造化能收得,度尽阎浮世上人。 大道端居太极先,本于父母未生前,度人须要真经度,若问真经癸是铅。 了解道教内丹学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首诗是借“真经”来指代内丹修炼中的“元气”(“铅”)。这 其中的“五千四十”应为“五千零四十八” ,因为这才符合一部“大藏经”之数;而所谓“五千四十归黄 道,正合一部大藏经。日满足,气候通,地应潮兮
7、天应星”其实是借用佛经和天象来比喻丹道,表示修炼 内丹时,元气数量充足,能满足元神的需要。如内丹家付金铨对此诗所作的注:“惟此真经,非如佛法之 谈空,乃有凭有据之事 一部大藏经,五千四十八卷,人身亦然,五千四十八日而黄道始。黄道者,日 月所行之道也,不独藏经五千四十八,即如道德经五千言,金刚经五千言,皆合一藏之数日数未足, 则气候不通,满足者,谓五千四十八日,至此而气候始通。气候不通,则天地隔绝,气候既通,则天地相 应,潮应于地,屋应于天。此天地之理即道之理,天地之机即道之机也。” 通过对比真经歌中的“真经”和西游记中的“真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二者有着 惊人的相似: 一、二者都产在“
8、西”方: 真经歌:“说真经,不脱空,西川涧底产黄金” 。 西游记第 59 回: “三藏道:哪方无火? ,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哪方 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 在丹经中,常用“西”来指代元气。因为内丹家认为元气五行属“金”,而“金”所对应的方位 是“西”,如悟真篇:“若问真铅何处是,赡光终日照西川。”“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挡。 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 ” 二、二者本来都没有字: 真经歌 : “真经本来无一字,能度众生出大罗。 ” 西游记第 99 回中,唐僧一开始所取到的“真经”也没有字,如来佛这样点明:“白本者,乃无字 真经
9、,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真经”就是元气,本来当然没有字。至于真经歌和西游记后来又把“无字真经”换成 所谓的“大藏经”或“大乘妙法莲华经” ,则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点明“真经”的内丹学含义 (见下面分析) 。 三、二者都是一部“大藏经” ,都有“ 5048”卷。 原因见前面付金铨的真经歌注。 四、二者都是“大乘”佛经: 真经歌 : “初祖达摩亲口授,大乘妙法莲华经。 ” 西游记第 100 回:“得大乘妙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 唐宋以来的内丹家常以丹道解释佛教,他们认为佛教中唯有“不立文字”的禅宗与丹道宗旨相吻 合,因此他们称禅宗为佛教中的大乘” (或“最
10、上一乘” ),其他教派称为“中小乘” ,而这与佛教自己所 说的“三乘”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如张伯端在悟真篇后序中言:“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 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 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小之见,亦非伯端咎矣。” 五、二者都与“造化”有关: 真经歌 : “要知真经端的处,先天造化别无他。 ” 西游记:“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 “造化”是典型的内丹学术语,意为“创造化育” ,而所谓“先天造化”与“夺天地造化之功”其实 是同一意思,都是指对自
11、然规律的逆转,如道教内丹“先天派”(又称“中派” )宗师李道纯所言: “炼丹 者,全天夺天地造化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功圆神备,凡脱为仙,谓之丹成也。”(11) 六、二者都不仅能度人成“佛”,更能度人成“仙” 真经歌:“自古仙佛赖此经” 。 西游记第98回如来佛对唐僧说:“此经功德,不可称量,虽为我们之龟鉴,实乃三教之源流 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 唐宋以来的内丹家都倡“三教合一” ,他们认为儒释道中的所谓“圣” 、“佛”、“仙”其实并无差别, 都是人通过修炼内丹而成,如刘海蟾曰:“真个佛法便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12)张伯端曰:“教虽分三, 道乃归一。”(13) 综上
12、所述,我们应可断定: 西游记中的“真经”实是脱胎于真经歌中的“真经”,其实质就是 内丹学中的“真金”元气。 这一来我们便会明白,为什么西游记称“经乃修行之总径”因为总的说来,内丹修炼过程其 实就是让元神与元气相交从而成为“阳神”的过程(14),因此元气确实可以说是内丹修炼的根本,如张伯端 所说:“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15)“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元篇,其中简易无多语, 只是教人炼汞铅。”(16)再如王重阳所说:“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命是修行之根本。”(17)这些 话与西游记中的“经乃修行之总径”和真经歌中的:“得真经,出洪波,不得真经莫奈何自 古仙佛赖此经度人须要真经度
13、”等语实是同出一辙。 注: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时也指代元气,因书中有时又称之为“金公一一在丹经中,“金公” 即“铅”,都是指元气。 见郭朋隋唐佛教,齐鲁书社,1982年出版,第412页。 见西游记第 98回。 原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见全唐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第119 120页。 见藏外道书第七册,第 121页。也有传说此诗为宋朝石泰著,但无论是吕洞宾著还是石泰著, 此诗均应比西游记出现早得多。 诗中的“癸”指“元精” ,“铅”指“元气” ,“元精”、“元气”和“元神”被称为修炼内丹的“三宝” 。 而不少丹家更认为, “元精”与“元气”是不可分的,二者只不过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炼功阶段的不同称呼 而已,所以吕洞宾这里说“癸是铅” 。再如许逊石函记云: “元精无形,寓于元气之中,若受外感而动, 与元气分判,则成凡精。 ”(见藏外道书第 6册,第 296 页)因此,许多内丹家在总结内丹修炼原理时 都只指“元神” 、“元气”而不提“元精” ,如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 :“仙道简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143B-生命科学试剂-MCE
- 2-Fluoro-4-iodobenzonitril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标准回迁房屋买卖合同
- 办公软件操作入门指南手册
- 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解读
- 对外投资合作协议
- 物业委托协议书委托物业协议书
- 矿山园林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秦皇岛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安徒生童话的温暖世界读后感
- 湿地环境生态工程
- GB/T 7251.2-20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 第五讲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比较文学概论)课件
- 四川省地图模板含市县图课件
- 现金调拨系统操作手册教学课件
- 学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方案995
- 荔枝依旧年年红
-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三(2019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