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中参与的基本教育活动,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2.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中“生活化”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3.新课程标
2、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说明: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
3、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三、有关概念的界定、“数学教学生活” :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
4、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素养” :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数学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有关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的理论,数学课程标准及散见于各类教育报刊的有关“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和案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从学校条件来看:学校领导重视科研,倡导科研强校,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的现有条件有利于实验的开展。3.从实验教师来看:实验教师均为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并取
5、得一定的成果。4.从学生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智力发育正常,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了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题研究现状 11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已将生活化数学纳入常规教学范畴,由于没有相应的数学生活化教材和现成的资源,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指标,教师们对数学生活化没有深刻的理解。老师们都把数学生活化当成一般的数学课上了,数学生活化几乎没有开展,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也可想而知。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大量自学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准备:第一,向名校名师请教,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对“数学生活化”的内含及上课方式有了概括的了解;第二,加强校本教研,蓄
6、备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在学校教学论坛上作专题发言,就生活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六、课题理论基础1.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
7、”、“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所谓 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8、-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七、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切领会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改善;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过程。2.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
9、、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八、研究内容1.促进学生课堂生活化的策略;2.尝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九、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进知识的自然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2.主动性原则: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感,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3.活动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积极拓展教学时空
10、和恰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资源。4.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的观念指导数学教学,把课内课外融为一体,让学生从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不断获得数学知识。十、研究策略1.教学内容结构重组。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主要是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和拓宽学生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 2.教学环节弹性控制。做到提出弹性问题;留下弹性时空。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选择“开放式”
11、、“民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法。4.教学评价多样结合。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5.教师预想更多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资源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适时敏锐地捕捉,并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地处理。设计更多的“可能”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有效策略。6.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智慧。主要是:能对生成的信息进行选择;能对学生生成的信息进行整合;能对学生生成的信息进行提炼。十一、研究对象当年三、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十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
12、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3.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
13、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有目
14、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以实践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
15、7.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一方面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和实及其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是开展模型教学与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求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实现问题解决 ,最后又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十三、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
16、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了数学的价值,针对现实问题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7、十四、课题组织网络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十五、研究步骤本实验自,为期二年 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有关“数学生活化”的理论文章。(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3)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课题研究,以学习、讨论、开课、研究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2)设计有关案例、教案。(3)在有关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 (1)对研究所获材料、数据进行分析。(2)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有关成果。十六、成果形式1.课题实验报告;2.汇编教学典型课例及教学设计专辑;3.学生数学日记汇编。 十七、研究成果本课题经过了两
18、年的实践与研究,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独特魅力。课题组的几位教师从自身的岗位出发,从自身所任教的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实践,促进了学生数学习惯与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较有个性且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活化”教学观与教学模式,推动了课题组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成果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分析(见附件1);成果二:实验学生生活化数学日记选编(见附件2);成果三:实验教师优秀教学案例选编(见附件3);成果四:实验教师优秀教学论文选编(见附件4)。十八、讨论与思考在课题研究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中,引发了我们广泛而深入的思考,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问题有待进一
19、步的深入研究。1.如何处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探究生活化活动之间的矛盾?在研究活动中,学生进入角色后有些时候我为了急于完成预设的进程,在学生竞犹未尽时只好停止研究活动,这样就制约了探究的深入开展。2.变革应用题呈现方式,对我本人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只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3.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由于有的时候我不能充分考虑,无法全面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对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完全满足。这样对教师驾驭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学生层次不整齐,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的影响,阻碍课题的某些方面的顺利实施。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使得课题的
20、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走向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并不是要丢开文本,而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文章。敢于挑战教材,活用教材。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才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5.本课题的研究已经结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即使通过专家验收,给予结题。但是,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还在不断更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相关理念和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以趋更加完美。所以,课题组认为,课题即使结题,但对课题更深一步的研究不能就此终结,还要不断丰富和创新。6.在当前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较低的情况下,教师认真组
21、织小学数学生活化,无疑是自我加重工作负担。所以如何调动和保持教师持之以恒地开展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待更充分地发掘教师甘于清贫而乐于奉献的精神。主要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郑毓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生活化、个性化、社会化取向,教育研究,2003,(6)92-93 “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组附件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分析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不管是在学生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取得了很大收获。首先,促进了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课
22、堂,利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第二,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动态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学生在吸取他人好的方法的同时,结合自我的认识,生成新的意见和见解。因此,课堂中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结合自己的研究提炼补充别人的发言,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一,培养了表达能
23、力和反思能力。我们的课堂资源,除了教材、教师、外有媒介等,还有一个很中的部分就是来自于学生本身。而这些学生所创造的资源的取得及效果如何,表达得清晰、生动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都说得很清楚、明白而且生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地表达,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目的。第二,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学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
24、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改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把生活中的信息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把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数学问题也将随着提供信息的不同而灵活变化,正是这一循环、滚动的方式使学生信息量大增,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第五、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25、所掌握的知识,减少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和大量单一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数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有益于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第六,教会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做好数学手抄报,记录生活中数学 。“日记”、“积累笔记”向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但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发现很多数学实例富有情趣,学生乐此不疲,主动把这些内容记入了日记。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让学生写数学
26、日记、做数学笔记,让学生记录他们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问题,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不少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在实际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还把自己写的数学日记做成一张张充满生活气息、洋溢数学之美的数学手抄报,我校学生的风采在这里得到展现。学生把所学到的新知识及学习的心得、学习的过程、数学的乐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也可以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