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MC维修技术培训课程一级自学教程空调系统基础课程编码:JMC1108更新日期:2007年9月空调系统基础目录安全注意事项下面给出一些进行汽车维护作业时必须遵守的一般性警告:l 佩戴安全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l 按操作步骤要求在举升的车辆下进行工作时,应在车下使用安全支架。l 确保点火开关始终处于OFF位置,除非操作步骤另有要求。l 在车上工作时,应施加驻车制动。如果是自动变速器车辆,应将选档杆置于PARK(驻车)档,除非特定操作要求置于其他档位。如果是手动变速器车辆,应将档位置于倒档(发动机关闭时)或空挡(发动机运转时),除非特定操作要求置于其他档位。l 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发动机的维修工
2、作,以防一氧化碳中毒。l 在发动机运转时,身体部位及衣服应远离转动的部件,尤其是风扇和皮带。l 为防止严重烫伤,应避免接触高温金属部件,例如散热器、排气歧管、尾管、催化转换器和消声器。l 在车上工作时不得吸烟。l 为避免受伤,在开始工作前应摘掉戒指、手表、项链,脱去宽松的衣服。长头发应挽起固定于脑后。l 双手及其他物体不得接触风扇叶片。电动冷却扇随时会因发动机温度升高而运转。因此,必须确保电动冷却扇的电源完全断开后,才能在冷却风扇附近进行操作。警告:许多制动器摩擦片含有石棉纤维。在对制动器部件进行维修时,应避免吸入其粉尘。吸入石棉粉尘有害健康,可能导致癌症。当用压缩空气或干刷方式清洁车辆时,从
3、车轮制动器和离合器总成处扬起的粉尘或污垢可能含有有害健康的石棉纤维。车轮制动器总成和离合器面应使用推荐的石棉纤维专用吸尘器进行清洁。粉尘和污垢应使用可防止粉尘暴扬的方法进行处置,例如使用密封袋。密封袋必须标有国家职业安全和卫生部门的使用说明,并将袋中所装内容通知垃圾承运人。如果手边没有用于盛装石棉的真空袋,清洁工作必须在水湿状态下进行。如果粉尘仍然产生,技术人员应戴上经政府认可的有毒粉尘过滤净化口罩。i空调系统基础目录目录目录1第1课 空调系统原理31.1 概述31.2 结构图31.2.1 制冷系统31.2.2 空气分配与通风系统41.2.3 电气系统41.3 基础理论51.3.1 热能51.
4、3.2 温度51.3.3 热量51.3.4 湿度61.3.5 热量的传递61.3.6 物态71.3.7 潜热71.3.8 压力与沸点8第2课 制冷系统92.1 概述92.1.1 制冷剂92.1.2 制冷剂处理102.2 部件112.2.1 制冷系统部件112.3 工作原理142.3.1 制冷循环142.3.2 制冷压缩机162.3.3 润滑油162.3.4 加热系统17第3课 空气分配系统183.1 概述183.1.1 空气分配系统183.1.2 通风系统183.2 部件193.2.1 温度混风门193.2.2 除霜风门193.2.3 仪表板出风口风门193.3 空气分配控制203.3.1 拉
5、线控制203.3.2 真空马达控制203.3.3 电子执行器控制21第4课 电气控制系统224.1 结构图224.2 部件224.2.1 鼓风机开关224.2.2 鼓风电机224.2.3 空调压缩机离合器控制234.2.4 温度控制开关234.2.5 压力循环开关234.2.6 高低压力开关244.2.7 冷凝器调温风扇控制244.2.8 空调电控制器2425空调系统基础第1课 空调原理第1课 空调系统原理1.1 概述空调系统旨在为司机和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空调系统一方面将车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宜人的范围内,一方面还要提供新鲜的清洁空气进行通风。车内保持舒适的温度有助于使司机精神集中。空调制冷(
6、A/C)系统与采暖系统合在一起称为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HVAC系统控制温度同时去除潮气。HVAC系统利用一个由管道、出风口和风门组成的空气分配系统将外界空气或经过调节的空气引到汽车客厢内。通过一套电气系统实现操纵者对HVAC系统的控制。汽车的HVAC系统由四个密切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制冷系统;加热系统;空气分配和通风系统;电控系统。1.2 结构图1.2.1 制冷系统空调部件1.压缩机2.压缩机离合器3.冷凝器4.制冷系统软管5.膨胀阀/节流孔管6.贮液接收/干燥器7.蒸发器1.2.2 空气分配与通风系统空气分配系统部件1.除霜器出风口2.空气分配出风口3.车外通风口4.脸部出风口5
7、.仪表1.2.3 电气系统电控系统部件1.风机转速控制旋钮2.空气分配控制旋钮3.加热与制冷温度控制旋钮1.3 基础理论1.3.1 热能空调就是对热的控制。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不能消灭,但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形式。空调系统利用来自汽车发动机的能量来去除车内多余的热量。用火加热装有水的容器是能量转换的一个例子。火的热量使水温升高,导致水沸腾。沸水膨胀的气体即蒸汽可以用来产生机械运动,这又是一种能量形态。与热与热能概念相关的还有冷的概念。热传递1.饼铛2.手柄3.热源热的测定冷只是热量散失的结果。把热都去掉,剩下的就是冷。热量总是要传向冷的地方。例如,放在火炉上的一个饼铛。铛底的热量传向冷的手
8、柄。热的测量比较容易,热量的运动方式是可预测并可控制的。汽车空调系统在车内形成一个冷点,给热量提供了一个传入的区域。1.3.2 温度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或热强度。 由于人感到舒适的范围约是21 - 27,因而热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温度超过或低于这一范围,乘客就会感到不舒服。温度计1.人的舒适范围2.水的冰点3.水的沸点1.3.3 热量热量的计量单位是卡。使1克水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为1卡。一根典型的木制火柴可产生251卡热量。1升汽油大约含有2千8百万卡热量。热能可以通过发动机转变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HVAC系统也须将热量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在车内外进行传送。HVAC系统的容量也用卡
9、来表示。设计人员在设计HVAC系统时需要考虑汽车的大小、乘客数量和可能的热源等因素。热量用卡衡量1.3.4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所含水气的量度。空气湿度可以有不同的值,从很干燥的0%到很潮湿的100%。在同样的温度下,如果湿度大,会让人感到更冷。如果空气又湿又热,人体通过出汗蒸发自我冷却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与温度一样,湿度过大也会使人感到不舒服。过大的湿度还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负荷。汽车空调在运行时不仅要冷却汽车内部,还要除去进入客厢的空气中的水分。1.3.5 热量的传递HVAC系统可以把热量从不需要它的地方转移的需要它的地方。热传递遵从几条物理定律。热量是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转移的能量。冷就是缺少热
10、量。热量转移的速率主要取决于热部位与冷部位的温差。温差大时热量转移的速度比温差小时快。热流倾向于让热的地方变冷,冷的地方变热。如果不加干预,最终两处会变为同一温度。在冷却很热车辆时,蒸发器在车内形成一个冷区,让多余的热量可以转移到这里来。热量移到冷区后便被除掉,排入车外的大气。汽车发动机和HVAC系统使这种热量转移成为一个相当简单的过程。热量的传递有三种途径:传导、对流与辐射。热传导传导是最简单的传热方式。加热铁丝的一端是热传导的一个例子。加在铁丝一端的热量通过铁丝传到另一端,直至两端都变热为止。钢、铜与铝等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木材、塑料之类都是不良导热体,称为隔热体。热传导1.热由中心传至两
11、端 2.金属杆3.热源 4.冷端热对流对流是另一种传热形式。当发动机之类的物体将热量传给汽车的冷却系统时便发生了对流现象。发动机通过燃烧过程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与热能后,必须将热量排走。冷却系统中的液体在水泵的作用下流经发动机,发动机的热量通过对流过程传给液体。冷却系统随后将经过加热的冷却液送至散热器。金属散热器利用传导的方式将冷却液所带的热量传至散热片。散热片随后将散热器的热量传给流经散热器的气流。热对流1.来自发动机的热量2.加热器芯热辐射辐射也是一种热量传递的形式。当热射线由一个位置进到另一个位置同时并未加热途中所经过的材料或空气时即发生了热辐射现象。例如,在一个有阳光的冷天中放在
12、外面的汽车。当车的门窗关闭时,车内温度会高于外界气温。这是由于日光穿过空气照射到汽车的外表和内部。此时光能变为热能使汽车升温。光线所穿过的车外冷空气未被加热。热辐射1.3.6 物态物质有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冰块是固态,受到加热时会变成液体。继续给液体加热(至100),就会变为气体。空调系统所用的工作介质叫做制冷剂。在一个起作用的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总是不断地从液态变为气态然后又回到液态。物态的转变1.冰块2.液体3.水蒸气4.热源1.3.7 潜热潜热指液体改变物态所需增加或去掉的热量。所以叫做潜热是因为不能拿温度计来测量它。例如,在海平面将453克水加热至100后,还需至少加237,000
13、卡的热量才能将它转变为蒸汽。当你给水补充这些热量时,水的温度并无变化。所补充的热量叫做潜热,是使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所需的热量。潜热的转移1.补充热量2.蒸气3.液体4.散热5.固体蒸发潜热蒸发潜热1.无潜热生成1克热水2.有潜热生成1克蒸汽在空调系统中,蒸发潜热发生在蒸发器内部。当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它吸收车内热量开始沸腾。随着热量的进一步吸收,制冷剂从低压液体变成低压蒸气。凝结潜热凝结潜热1.有潜热生成1克蒸汽2.无潜热生成1克热水在空调系统中,凝结潜热发生在冷凝器内部。冷凝器将制冷剂的热量放入大气。随着温度下降,制冷剂从蒸气变为液体。1.3.8 压力与沸点改变液体的压力可以改变沸点。增加压
14、力会使沸点提高,降低压力会使沸点下降。空调系统排除车内热量时也利用了这一原理。在海平面上,水的沸点为100。而在高山上,气压较低,水可能在86就会沸腾。制冷剂的沸点必须很低。有些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沸点可能低至零下22。压力温度kpapsi0021210013.82218103.427.64224106.841.46230110.155.28236113.46910242116.882.712248120.196.514254123.4110.316260126.8压力/温度关系表空调系统基础第2课 制冷系统第2课 制冷系统2.1 概述2.1.1 制冷剂R-12氯对臭氧层的影响1.
15、R-12释放的氯原子2.臭氧空洞汽车空调系统一般使用的制冷剂名称是R-134a。老式汽车使用R-12制冷剂,但这种制冷剂已退出生产。R代表制冷剂。两种制冷剂沸点都很低,因而都适于作空调制冷剂。R-12与R-134a虽有很多共同点,但对环境的影响不同。R-12是二氯二氟甲烷-12(CFC-12)的俗名,1990年以前大多数制冷系统都使用这种制冷剂。R-12中一个碳原子由两个氟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环绕。CFC-12的分子式为CC2 F 2。R-12具有优异的吸热能力,很适宜用作制冷剂。8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氟氯化碳(CFC)对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而大气中的
16、CFC主要来自空调系统工作期间泄漏到大气的R-12。1987年,许多国家签订了一个国际协定,要求逐步淘汰CFC。于是,新的汽车空调中逐步停止使用R-12。很多国家还在法律上规定空调技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制冷剂提取和回收的培训才能上岗。HFC134a(R-134a)由于R-12对环境有损害,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称为R-134a的替代制冷剂。近年来生产的汽车大多使用R-134a作为空调制冷剂。与R-12不同,R-134a不含CFC。含有对臭氧层无害的HFC。与R-12一样,R-134a也具有适于作制冷剂的化学性质,包括:低沸点,海平面-26沸点温度易随压力变化而改变R-134a具有R-12的大多数优点同时
17、对大气没有损害作用。R-134a中不含氯使它对环境无害,但R-134a在一定的压力和浓度下易燃。R12分子结构1.氟原子2.碳原子3.碳/氯原子R-134a分子结构1.氢/氟原子2.碳原子3.氟原子制冷剂混用空调系统不能混合使用不同的制冷剂。例如,使用R-12的老式空调系统不能加注R-134a制冷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同一系统中混用R-12和R-134a。混用制冷剂被称作是交叉污染,可以造成空调系统严重损坏。此外,在常规诊断中还很难识别制冷剂是否受到污染。R-12R-134a容器颜色:白色容器颜色:浅蓝容器标志:R-12容器标志:R-134a容器管接头规格:7/16-20容器管接头规格:1/
18、4 喇叭口1/2-16ACME学名:二氯二氟甲烷学名:四氟已烷沸点:-29.70沸点:-25.15蒸发潜热:9,071卡,0蒸发潜热:11,843卡,02.1.2 制冷剂处理技师在维修空调系统时常常要从系统中放出制冷剂。按照制冷剂放出后的处理方式,可将其分为复用、回收或提取三类。复用制冷剂复用制冷剂要经过清理以去除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如将非车用系统或建筑用空调系统的复用制冷剂用在车上,有可能污染复用的汽车空调制冷剂。再生制冷剂再生制冷剂经过加工处理达到了新制冷剂的标准和纯度。这种再生加工需要用昂贵的设备,一般经销商的维修部门不具备这样的设备。再生与复用的制冷剂可以在所有车用空调系
19、统中正常使用。提取制冷剂提取制冷剂只是将制冷剂排出存到认可的容器中。在维修制冷系统时,如需要将制冷剂排出并贮存,即可使用这种处理方法。制冷剂提取与再生装置制冷剂的贮存R-12与R-134a在室温下都是气体,如贮存不当则可能会有危险。新制冷剂保存在正确加注的原装容器内一般不会有危险。但回收的制冷剂如果保存的容器不当或充加得过满就可能造成危险。在处理回收的制冷剂时为了防止发生事故一定要遵循以下规则:废弃的制冷剂容器不能保留再用。要倒掉剩余的制冷剂并妥善处理容器。只使用认可的制冷剂容器。填充量不要超过容器容积的60%。制冷剂容器要避免受到阳光直射或热源烘烤。高温会使气体膨胀,增加容器内的压力导致容器
20、爆裂。气体受热膨胀1.60%填充量2.100%填充量3.爆裂制冷管接头通过制冷管接头可以检查系统工作压力是否正常,需要时还可以通过管接头充加制冷剂。为了防止R-134a与R-12等不同类型的制冷剂交叉污染,制冷系统使用了不同型式的管接头。R-134a与R-12的制冷管接头有几点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R-134a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联接管,这种联接管在R-12系统上不能使用。R-134a的新型管接头可以减少制冷剂向大气的泄漏。R-134a制冷管接头型式1.R-134a低压管接头2.R-134a高压管接头R-12制冷管接头型式1.R-12高压管接头2.R-12低压管接头2.2 部件2.2.1 制冷系统部
21、件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一样,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负责吸收、运送和释放热量。为此,空调系统使用了很多传递热量的部件。蒸发器蒸发器位于靠近车厢的地方。蒸发器从客厢吸收热量传给制冷剂。制冷剂以低压低温雾状液体进入蒸发器,通过蒸发器的管片循环,很像冷却液在发动机散热器中循环的情况。在电动风机的作用下,车厢内的热空气流过蒸发器表面。制冷剂吸收热量同时从液体变为气体。之后离开蒸发器,以低压气体的形式运送热量。蒸发器工作原理冷凝器冷凝器位于散热器的前面。冷凝器接收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并将热量传给外界空气。与蒸发器一样,制冷剂也通过一系列管片在冷凝器中循环。风扇将外界空气吸入流过冷凝器的表面,制
22、冷剂就可以将所带的热量传给空气。随着温度下降,制冷剂从高压气体变为高压液体。冷凝器的效率对于空调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外界空气必须吸收车内积存的热量外加由气体压缩产生的附加热量。冷凝器传送的热量越多,蒸发器的冷却效果越好。大容量冷凝器加上高效风扇可以显著降低车内温度。冷凝器的工作情况1.高压高温蒸气2.高压高温液体3.高压中温液体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系统冷凝器的泵。压缩机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与发动机曲轴相接,获得运行的动力。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中温蒸气,然后使蒸气的压力和温度急速升高。接着将蒸气送入冷凝器。压缩机只能压缩气态制冷剂。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可能造成压缩机损坏。压缩机的工作情况1.活
23、塞上行2.排气阀3.至冷凝器的高压蒸气4.活塞下行5.自蒸发器的低压蒸气接收/干燥器位于空调系统高压侧冷凝器出口附近,接收/干燥器与膨胀阀配合可以过滤液体制冷剂中的水分和异物并作为制冷剂的一个存储区。接收/干燥器上可能带有电控装置和供系统运行与检修用的维修端口。接收/干燥器部件1.至蒸发器管路2.自冷凝器管路3.压力开关4.高压检修端口蓄液器蓄液器用于节流孔管式空调系统。蓄液器位于空调系统低压侧蒸发器之后、压缩机之前。蓄液器的功能与膨胀阀式空调系统中的接收/干燥器非常相似。蓄液器1.制冷剂管2.过滤介质膨胀阀膨胀阀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为了得到最大的制冷潜力,液体制冷剂在进入蒸发器前必须
24、降低压力。降低压力后,制冷剂的温度和沸点下降,在通过蒸发器时就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蒸发器上的一个感温泡通过一根毛细管发送有关蒸发器温度的信息。该毛细管与膨胀阀上的膜片相连。如果蒸发器温度过低,膜片就会把轴针向上拉,将阀关闭,限制制冷剂流量。随着蒸发器温度上升,膜片下压轴针,使阀开启,让更多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膜片2.毛细管3.感温泡4.阀5.轴针节流孔管与膨胀阀一样,节流孔管也是空调系统高低压侧的分界。节流孔管设有一个固定的量孔。通过该量孔的制冷剂流量由压缩机循环决定。节流孔管部件1.制冷管路2.自冷凝器的高压液体管3.滤网4.量孔5.至蒸发器的低压液体2.3 工作原理2.3.1 制冷循环
25、膨胀阀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汽车空调系统利用了传热学的基本原理。汽车空调系统分为节流孔管型与膨胀阀型两种。空调系统分为高压侧与低压侧两部分。制冷剂在低压侧沸腾或蒸发,在高压侧冷凝。制冷剂在一个完整循环中经历两次压力和状态改变。还可以如图将空调系统划分为四个部分。图中的横线将循环分为高压侧与低压侧两部分,上面是高压侧,下面是低压侧。高压侧起始于压缩机出口,途经冷凝器和接收/干燥器,止于膨胀阀。制冷剂离开膨胀阀时压力下降,进入低压侧。低压侧包括蒸发器一直到压缩机进气口。图中的竖线标示的是制冷剂状态改变处。其左边管路中的制冷剂为蒸气,其右边为液体。制冷循环1.压缩机2.冷凝器3.接收/干燥器4.膨胀阀
26、5.热量6蒸发器制冷循环(压缩机)制冷循环始于压缩机。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压蒸气(大约206千帕 30PSI),然后将它压缩到1207千帕压力( 175PSI)。发动机上的皮带驱动压缩机皮带轮,当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接合时便带动压缩机转动。系统随时监测制冷剂压力,在需要时会接通压缩机。压缩机迫使蒸气通过出气口进到冷凝器。膨胀阀有如电路中的一个插头,使系统的高压侧能够建立压力。高温高压蒸气带有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压缩过程中附加的热量。此时制冷剂的温度可能达到54。制冷剂的流动1.压缩机2.冷凝器3.接收/干燥器4.膨胀阀5蒸发器制冷循环(冷凝器)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以大约120
27、6千帕( 175磅/平方英寸)的高压进入冷凝器,由于压力高,制冷剂的沸点也提高了。加上外界空气和制冷剂的温差大,于是制冷剂迅速将热量传给通过冷凝器表面的气流。温度约为54( 130)的热蒸气迅速降温,达到其高沸点以下。蒸气凝结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称为凝结潜热。汽车不动时或走走停停时通过冷凝器的气流会减小。为了加以补偿,大多数空调系统设有一个电动风扇在必要时提供附加气流。制冷剂的流动1.压缩机2.冷凝器3.接收/干燥器4.膨胀阀5.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接收/干燥器)制冷剂流经接收/干燥器,清除水分和污物后进入膨胀阀。膨胀阀限制制冷剂的流量,只允许少量通过进入蒸发器。在膨胀阀高压侧的制冷剂压力可高达
28、1723千帕( 250磅/平方英寸)以上。膨胀阀使低压侧的压力降到约206千帕( 30磅/平方英寸)。在此低压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由54( 130)左右降到大约零下1( 30),沸点也相应下降。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时被雾化,变为很细的雾状液体。这一过程增加了制冷剂的表面积,使它通过蒸发器时很容易吸引热量。制冷剂的流动1.压缩机2.冷凝器3.接收/干燥器4.膨胀阀5.蒸发器制冷循环(蒸发器)制冷剂流入蒸发器时是低温低压雾状液体。制冷剂在此低温下(大约- 1 30),很容易吸收客厢的热量。车内的热空气被电动风机抽向蒸发器,放出热量后变为冷风送回客厢。由于制冷剂的沸点较低,它很快就变成气体,以蒸发潜热的
29、形式贮存了大量的热量。制冷剂气体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后被吸入压缩机的进气端,开始另一个制冷循环。制冷剂的流动1.压缩机2.冷凝器3.接收/干燥器4.膨胀阀5.蒸发器节流孔管系统节流孔管系统与膨胀阀式空调系统类似。不过,由于节流孔管的量孔尺寸是固定的,必须淹没蒸发器才能保证在各种工况下正常工作。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大多变成气体,少量残余液体进入蓄液器。这种系统用蓄液器替代了接收/干燥器。蓄液器将制冷剂的液体与气体分离。一方面阻止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方面留着剩余液体备用从而能够承受更高的热负荷。节流孔系统部件1.压缩机2.冷凝器3.蓄液器4.节流孔管5.蒸发器2.3.2 制冷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系
30、统的制冷泵。压缩机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与发动机曲轴相接,获得运行的动力。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压中温蒸气,然后使蒸气的压力和温度急速升高。接着将蒸气送入冷凝器。压缩机只能压缩气态制冷剂。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可能造成压缩机损坏。压缩机形成吸入真空并建立压力。由活塞或压缩机其它形式的内部机件形成压力和吸入真空,使制冷剂流动。吸入口使压缩机能够吸入来自蒸发器的蒸气。压缩机将蒸气压缩,通过出气口排出,经制冷管路送到冷凝器。离合器总成利用HVAC电气控制使压缩机可以进行通断循环。安全阀防止系统制冷剂压力过大。如系统压力过高,安全阀便会开启,将制冷剂泄入大气。压缩机部件1.吸入口2.排气口3.皮带轮4.离合
31、器总成5.安全阀2.3.3 润滑油冷冻油润滑空调系统的运动件与密封件。冷冻油随制冷剂流经整个系统。冷冻油与发动机油是不同的。空调系统中切不可使用发动机油。矿物油与PAG机油空调系统所用的冷冻油类型取决于制冷剂的类型。科技人员在开发一种制冷剂的同时也开发了配合使用的润滑油。R-12空调系统使用矿物油型润滑油。R-134a系统使用聚二醇型润滑油,一般称为PAG机油。PAG机油与矿物油完全不相容,一定不要混用。冷冻油的特性冷冻油,无论是矿物型还是PAG(合成)型,都是高度精练油,没有一般发动机油中所加的添加剂和去污剂。冷冻油在很低的温度下仍可自由流动,其中含有防止空调系统起泡沫的添加剂。冷冻油易吸收
32、水分。如保存不当,可能无法再用。例如,一罐开启的PAG油在潮湿天气下放置5天就会含有2%的水分。如果在空调系统中使用这种饱含水分的润滑油,就会形成酸性物,损坏密封和其它机件。冷冻机油用后一定要封好,从运行的空调系统中放出的油不可再用。在空调2.3.4 加热系统加热系统部件1.加热器芯2.散热器3.发动机加热系统与发动机冷却系统配合工作将发动机发出的热量传到车厢内。加热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发动机、加热器软管、加热器芯、电动风机及加热关闭装置。冷却泵将热的发动机冷却液通过加热器软管泵送到加热器芯。加热器芯类似于发动机的散热器。加热器芯也带有与空调蒸发器类似的散热管片。加热器芯一般与空调蒸发器串接在一
33、起,使用同一个鼓风电机和空气分配系统。冷却液的热量传给鼓风电机送过来的气流。然后热风经空气分配系统送往车厢各处。空调系统基础第3课 空气分配系统第3课 空气分配系统3.1 概述3.1.1 空气分配系统HVAC系统是一种将加热和空调结合在一起的空调装置。加热与空调系统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客厢中提供了所要求的舒适区。由于天气情况是变化的,系统必须能够改变设定温度和仪表板出风的气流方向。操纵者可以选择加热或制冷并通过位于仪表板后的温度混风门、新鲜风门/面部风门将气流引向仪表板各出风口。空气分配气流1.除霜器2.面部出风口3地板出风口3.1.2 通风系统汽车通风系统气流通风系统给车内提供新鲜空气。在车
34、前端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穿过车内后,在车门侧柱的出风口流出。通风系统具有某种形式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空气分配系统的设定控制气流在车内的流动。通风系统利用HVAC系统向车内提供通风。有的汽车在通风系统的进气侧装有一个空气过滤器可以除去灰尘和花粉。风机风机通过新鲜风/循环风门吸入空气。风机按照空气分配系统的设定,吸入空气通过蒸发器进行制冷、加热或制冷与加热的结合。风机可以调节转速来控制气流速度。风机工作原理1.加热器芯2.蒸发器3.风机新鲜风/循环风门空气进入系统首先通过新鲜风/循环风门。系统或是利用汽车前进的动量或是借助风扇的力量将外界空气吸入空气分配系统。在正常工作时,选择新鲜风可向空调蒸发器和加
35、热器芯提供新鲜风。如果操纵人选择的是循环风,则新鲜风门便会关闭,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同时来自HVAC系统的除湿风或暖风会在车内循环。风门控制部件1.加热器芯2.蒸发器3.新鲜风/循环风门4.新鲜风门5.循环风控制3.2 部件3.2.1 温度混风门温度混风门控制流向蒸发器和加热器芯的气流。当系统设定为制冷时,温度混风门阻断所有流向加热器芯的气流。当混风门部分开启时,进入客厢的空气为热风、非热风和冷风的混合。温度混风门的工作情况1.加热器芯2.蒸发器3.温度混风门3.2.2 除霜风门除霜风门将全部气流引向风窗。当操作者选择除霜档位时,除霜风门开启,地板风门与面部风门均关闭。这一选项为风窗区域提供最大
36、暖风。除霜风门工作情况1.出风口风门关闭2.加热器芯3.蒸发器4.除霜风门3.2.3 仪表板出风口风门仪表板出风口风门将气流引向地板出风口或面部出风口。如操作者选择的是双位风,则两种出风口都会出风。仪表板出风口风门的工作情况1.出风口风门2.加热器芯3.蒸发器4.除霜风门3.3 空气分配控制空气分配部件1.地板除霜/风门操纵杆系2.功能选择拉线3.温度拉线4.地板除霜风门5.仪表板处的控制板空气分配风门可以用钢丝拉线、发动机真空或电动执行器控制。3.3.1 拉线控制拉线是空气分配风门最基本的控制形式。这种控制使用一个可绕中心转动的手动操纵杆或旋钮,在操纵杆或旋钮的另一端接有一根拉线。转动操纵杆
37、或旋钮时,拉线便拉动与所控制风门相连的一个摇臂。这种控制形式可用于任何分配风门。3.3.2 真空马达控制真空马达也由旋钮或操纵杆的位置控制。推拉操纵杆或旋钮时,真空便会克服真空马达内部橡皮膜的作用而流动。橡皮膜一侧的真空与对侧的大气压力作用于与膜片相连的一个杆件,使空气分配风门开启或关闭。真空系统风门控制1.真空管路2.真空马达3.进气道风门3.3.3 电子执行器控制电子执行器可以精确控制空气分配风门的开度并向控制电脑提供反馈。按钮、操纵杆或旋钮都可以用来操纵电子风门执行器。电子系统风门控制1.电子风门执行器电机2.温度混风门枢轴点3.执行器臂4.蒸发器空调系统基础第4课 电气控制系统第4课 电气控制系统4.1 结构图电气控制系统部件1.风机开关2.温度控制开关3.压力循环开关/高低压力开关4.电子空调模块5.空调压缩机6.鼓风电机7.电子风门执行器电气控制系统使操作人能够控制鼓风电机转速、出风温度、气流分配并为H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空调机动画灯箱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离合器中压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天翼数字生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瓷圣诞礼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如何进行有效的跨部门协调计划
- 培训学校租场地合同
- 年度工作计划的成功案例分享
- 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改善计划
- 2024年苏州市吴江区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第2章知识图谱
-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下册3单元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 恶心呕吐PPT精品课件
- 防汛物资台账参考模板范本
-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ppt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Unit 4 Journey Across a Vast Land Using Language-Listening课件(26张)
- ICD-O-3形态学编码汇总
- 第4期一文打尽xps图谱分析教程及在各领域的应用avantage操作指南
- APQP培训试习题(含答案)
-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
- IEC61400-3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