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2、技能目标: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4、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 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一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

2、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二、知识链接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

3、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等。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4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5背景资料: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

4、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三、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5、。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学生齐读课文。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

6、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教师引申: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

7、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教师板书:山水比兴引陋室-德馨 3提问: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居住的环境是多么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教师点拨: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

8、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主人喜悦之情。教师板书:对偶拟人写景-幽雅明确(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说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这是写陋室的人物,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教师点拨: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师板书:对偶衬托写人-高雅明确(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教师点拨

9、: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师板书:虚实正反写事-有趣教师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4提问: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明确:“南

10、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教师点拨: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似乎还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教师板书:类比隐含立志-高远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

11、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教师板书:引经据典表态-高洁6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五、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明确:性格、志趣的产生与时代是密切相关的。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

12、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权;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惟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高洁的人格,特立独行,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至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的意义”这个问题,学生可肯定,也可否定。教师不可规定统一答案,学生思有所获就是创新。六、课堂小结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在学生背诵

13、声中结束学习。七、布置作业1预习爱莲说。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陋室铭刘禹锡山水比兴引陋室-德馨对偶拟人写景-幽雅对偶衬托写人-高雅虚实正反写事-有趣类比隐含立志-高远引经据典表态-高洁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莲子也是我们建宁的特产之一。大家都听说过“出淤泥而不染,青而不妖”这句话吗?殊不知,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吧。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

14、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周敦颐三、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蕃 濯 谓 隐逸 君子 噫 鲜 宜乎 者也四、赏析课文(一)、分析第一段。1.女同学读第一段。2、教师讲解。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

15、不同爱好。提问: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明确:三种。提问:哪些人分别爱何种花?明确:爱菊之人有陶渊明;爱牡丹之人世人都爱之;我只爱莲花。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提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归纳: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归纳: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

16、,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3、背诵第一段。 (二)、分析第二段。 1.男同学读第二段。 2.教师讲解。 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提问: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学生明确: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提问:作者对“爱菊”、

17、“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三种花: 菊、牡丹、莲三种人: 隐士、 富贵者、君子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3.集体默诵、背诵第二段。四、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五、课堂练习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18、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举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任选几位同学交流。课后做到摘抄本上。六、布置作业默写两篇文章。课 外 赏 析1赏花读诗情趣浓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头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洒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千般态冬月水仙凌波开腊月腊梅报春来2“荷”态万千入诗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杨万里的小池,这是初夏的荷态。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体悟,借荷传递出了初夏的气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样出自杨万里之手的这两句诗,描述的是盛夏荷的风貌:千顷荷叶一直连到天边,绿得无穷无尽;朵朵荷花映着旭日,更是红得娇艳。“西风初入小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