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9.麻杏石甘汤【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 常用方剂歌诀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解表剂第一章 10.柴葛解肌汤【功用】解肌清热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辛温解表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麻黄汤1.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 外感风寒。【主治】 扶正解表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11.败毒散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功用】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 桂枝汤2.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功用】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外感风寒。
2、【主治】 12.参苏饮【功用】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九味羌活汤3.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主治】13.再造散【功用】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香薷饮4.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主治】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14.加减葳蕤汤 【功用】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3、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5.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 泻下剂第二章 外寒里饮证。 【主治】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寒下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大承气汤15. 峻下热结【功用】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5.止嗽散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外感咳嗽 主治 鞕痞满泻热良,去硝名曰小承气,便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大黄牡丹汤16. 【
4、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辛凉解表 【主治】肠痈初起。 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银翘散7.【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温脾汤17.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功用】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主治】 脾阳不足。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桑菊饮8.风温初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 【功用】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润下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麻子仁丸18.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肠胃燥热,津液不足。 【主治】
5、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调和寒热 26.半夏泻心汤 攻补兼施 19.黄龙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当 组成: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甘草 人参 归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表里双解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27.大柴胡汤 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 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黑,脉虚。28.防风通圣散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
6、攻补兼施效力强。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逐水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十枣汤20.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29.葛根黄芩黄连汤(芩连葛根汤) 和解剂 第三章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和解少阳 第四章 清热剂 小柴胡汤21. 【主治】伤寒少阳证。【功用】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清气分热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30.白虎汤 22.蒿芩清胆汤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
7、津。 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31.竹叶石膏汤 调和肝脾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23.四逆散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清营凉血 32.清营汤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 24.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33.犀角地黄汤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25.痛泻要方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功效】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脾虚肝旺之痛泻。 【主治】 痛泻要方
8、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清热解毒 - 2 - 34.黄连解毒汤 47清暑益气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35.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清虚热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48.青蒿鳖甲汤 36.凉膈散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49.当归六黄汤 仙方活命饮37.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9、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第五章 温里剂 清脏腑热 导赤散38.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温中散热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50.小建中汤 39.龙胆泻肝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51.理中丸 左金丸40.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52.吴茱萸汤 41.泻白散(泻肺散)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
10、能保。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回阳救逆 42.苇茎汤53.四逆汤 苇茎汤出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仁,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43.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温经散寒 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54.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玉女煎44. 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芍药汤45.55.黄芪桂枝五物汤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 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46.
11、白头翁汤56.阳和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攻效奇。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清热祛暑第六章 补益剂 - 3 -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补气68.大补阴丸 57.四君子汤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 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69.炙甘草汤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 参苓白术散58.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70.一贯煎
12、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 补中益气汤59.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71.百合固金汤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 90.玉屏风散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补阳 61.生脉散72.肾气丸 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 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73.右归丸 补血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四物汤62.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
13、此方魁。 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 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阴阳双补 63.当归补血汤74.地黄饮子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补气生血功独显,血虚发热用之宜。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归脾汤64.第七章 固涩剂 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 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固表止汗 75.牡蛎散 气血双补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 泰山磐石散65.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涩见效奇。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涩肠固脱 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76.真人养脏汤 补阴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 66.六味
14、地黄丸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涩精止遗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77.金锁固精丸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 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67.左归丸 - 4 - 78.桑螵蛸散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 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灵。87.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固崩止带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固冲汤79.88.四磨汤 固冲补气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四磨饮子七
15、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80.固经丸89.瓜蒌薤白白酒汤 固经丸用龟版君,黄柏椿皮香附群,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 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安神剂第八章 90.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重镇安神91.枳实消痞丸 81.朱砂安神丸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92.厚朴温中汤 补养安神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 82.天王
16、补心丹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93.天台乌药散 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 酸枣仁汤83.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94.暖肝煎 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 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开窍剂第九章 95.加味乌药汤 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 凉开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84.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降气 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96.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温开苏杏黄
17、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 85.苏合香丸97.旋复代赭汤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随, 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98.第十章橘皮竹茹汤理气剂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行气99.苏子降气汤 86.越鞠丸 - 5 -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疏散外风 理血剂第十一章111.川穹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活血化瘀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100.桃核承气汤112.独活寄生汤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独活寄
18、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101.血府逐瘀汤113.大秦艽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补阳还五汤102.114.消风散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103.复元活血汤平息内风 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115.羚角钩藤汤 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 104.温经汤贝草竹茹同芍
19、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116.镇肝熄风汤 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 生化汤105.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117.天麻钩藤饮 消瘀活血功独擅,止痛温经效亦彰。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 止血剂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106.咳血方118.大定风珠 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粉山栀共瓜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 青黛泻肝凉血热,咳嗽痰血此方投。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07.小蓟饮子第十三章 治燥剂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
20、结服之良。清宣外燥 槐花散108. 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119.杏苏散 杏苏散内陈夏前,枳桔苓草枣姜研, 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清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黄土汤109.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120.桑杏汤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干咳鼻燥右脉大,辛凉甘润燥能医。 110.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121.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第十二章治风剂 - 6 - 133.防己黄芪汤 滋阴润燥防己黄芪金匱方,白术甘草枣
21、生姜, 122.麦门冬汤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温化水湿 养阴清肺汤123.134.苓桂术甘汤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增液汤124.135.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功。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136.真武汤 第十四章 祛湿剂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化湿和胃137.实脾散
22、 平胃散125.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燥湿运脾除胀满,调味和中此方宜。祛湿化浊 藿香正气散126.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138.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乌药益智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清热祛湿139.完带汤 茵陈蒿汤127.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128.八正散第十五章 祛痰剂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23、。燥湿化痰 129.三仁汤140.二陈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甘露消毒丹130.141.温胆汤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利水渗湿清热化痰 五苓散131.142.清气化痰丸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猪苓汤132.143.小陷胸汤 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陷胸汤连夏
24、蒌,宽胸开结涤痰优, 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 7 - 润燥化痰 147.保和丸 144.贝母瓜蒌散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莱菔加, 贝母瓜蒌花粉研,橘红桔梗茯苓添,炊饼为丸白汤下,方中亦可加麦芽, 呛咳咽干痰难出,润燥化痰病自安。148.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温化寒痰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145.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健脾消食 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149.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 化痰熄风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 半夏白术天麻汤146. 半夏白术天麻汤
25、,苓草橘红大枣姜,第十七章 祛虫剂 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150.乌梅丸 消食剂第十六章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消食化积 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内经条文精选(条)44.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相傅之官也,肺者,神明出焉;心者,1.君主之官也,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官,决断出焉;膳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伎巧出焉;受盛之官,作强之官
26、,化物出焉;肾者,肠者,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能出矣。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寒则气收,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怒则气上2.,恐则气下,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炅则气泄,惊则气乱諸痉项强,皆属于湿。 寒气合而为痹。风寒湿三气杂至,风气胜者为行痹,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 8 -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54)心下痞,按之濡,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其脉
27、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诸病(月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 (155)心下痞,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炙甘草汤主之.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论条文精选(27条)(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更莫复服. (215)阳明病脉阴阳,谵语,有
28、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名为伤寒。俱紧者, .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13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 之。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63)少阳之为病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口苦,咽干,目眩也.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 麻黄汤主之。,必胸下结鞕. ,无汗而喘者(277)自利,不渴者,属
29、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身疼痛,脉浮紧太阳中风,38()发热恶寒不汗出而,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大青龙汤主之。烦躁者, (281)乾呕发热而咳,心下有水气)40(伤寒表不解,,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或渴、. (301)或喘者, ,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 小青龙汤主之。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96(. 嘿嘿,(303),或渴,或胸中烦而不呕,心烦喜呕,不欲饮食或腹中痛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或胁,不得卧,黄连阿 - 9 - 胶汤主之. 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主之。 6.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30、,(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主之. 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下之利不止. 食则吐蛔食,7. ,脉细欲绝者.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当归四逆汤主之(351)手足厥寒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又下利厥逆而恶内拘急(353)大汗出,热不去,四肢疼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寒者,四逆汤主之. 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 和,其脉微数。 金匮要略条文精选(59条
31、)8.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脉证第二痉湿暍 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9.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2.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0. 病历节不可屈伸,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疼痛,乌头汤主之。 3.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以火攻之。11.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4.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32、于汗出当风,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1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 汤。,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防己黄芪汤主之。, 汗出恶风者身重脉浮、风湿,5. , 小建中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6. 13. 若其人大便桂枝附子汤主之;脉浮虚而涩者,不呕不渴,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 10 - 14.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2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5.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时出浊唾腥臭咽干不渴,久 15.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26.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
33、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 汤主之。 肾气丸亦主之。不闻香 鼻塞清涕出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16. 27. 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臭酸辛,咳逆上气,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八28. 胸痹之病,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短气喘息咳唾,胸背痛,寸口脉沉而迟,17.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关上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29. 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18.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34、皮水,其19.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20.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 ,21. 脾胃虚寒30. 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出见有头足皮起,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 ,22. 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乃愈。 31.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
35、二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32.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23.大热,越婢汤主之。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 33.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动聂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34. 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 11 - 35.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在脐上者,为癥痼
36、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50.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假令脉浮,宜以汗解之,,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但利其小便。36. 诸病黄家,者。有妊娠下血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51. 妇人怀妊,腹中绞痛,37.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 38.52.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39.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故大便难。 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53. 产后腹中绞痛, ,40.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际设备租赁合同(4)管理资料
- 2025年电梯媒体广告发布合同
- 2024年医用X射线增强电视系统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涂布助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全包装修合同样本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范本协议书格式
- 2025基础设施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学校食堂肉类采购合同
- 2025林场转让合同范文
- 2025江西省采购合同示范文本
- 于丹--庄子心得
- 2023年供货方案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四篇)
-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
- GB/T 3728-1991工业乙酸乙酯
- GB/T 34949-2017实时数据库C语言接口规范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GB/T 23641-2018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2023年国际焊接工程师考试IWE结构试题
- 精华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课件
-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