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质量控制_第1页
沉井施工质量控制_第2页
沉井施工质量控制_第3页
沉井施工质量控制_第4页
沉井施工质量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沉井下沉质量控制 单 位 名 称: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QC小组 QC小组名称:安徽电建一公司海南项目部循环水泵房 2014 年 10 月 01 日 、课题概况 、小组概况 选题理由 四、 现状调查 五、 目标设定 六、 原因分析 七、 要因确认 八、 制定对策 九、 对策实施 十、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十二、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 12 13 13 、课题概况 1座。泵房下部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 海南国电西南部电厂机组新建工程,供水系统设计循环水泵房 沉井结构尺寸长 35.4m,宽25.5m,高度20.1m,沉井分三次制作、一次下沉,三次制作共计浇筑砼方量

2、 6200m3,总重量达15500t。沉井采取不排水下沉,借助水力机械抽砂下沉的方案。由于沉井下沉难度大, QC小组全体成员齐心尽力、共 容易产生偏移,为保证沉井下沉任务顺利完成,展现公司品牌形象,要求 同研究,确保循环水泵房沉井圆满就位。 沉井剖面图 二、小组概况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小组名称 海南项目部循环水泵房 QC小组 课题名称 沉井下沉质量控制 课题类型 问题解决型 小组人数 8人 成立时间 2014年10月01日 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12月 注册日期 2014年10月01日 注册号 AEP C1-2014-31 活动次数 8次 培训时间 24课时 制

3、表人:刘钊 2014.10.01 4沁创站与 序号 L 姓名 r 性别 1 文化职称 行政职务 组内分工 1 胡兵 r 男 本科/高级工程师 总工 (组员)技术指导 2 韦小超 男 本科/助理工程师 专业科长 (副组长)技术指导 3 刘钊 男 本科/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组长)方案制定组织协调 4 毛克松 男 本科/助理工程师 主任工程师 (组员)现场实施 5 J 刘春生 男 本科/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组员)现场实施 6 谢牧原 男 本科/技工 技术员 (组员)现场实施 7 黄国君 1 男 大专/技工 施工员 (组员)现场实施 8 施丰华 男 大专/技工 资料员 (组员)资料整理 制表人:刘

4、钊 2014.10.01 三、选题理由 小组选题理由分为以下 4点: 1、小组成员对目前已建成的多个沉井项目进行调研发现,下沉质量普遍不甚理想,有很大改进空间。 2、海南国电西南部电厂工程循环水泵房下部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工艺,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显示, 沉井下方土质主要为砂性土,并且泵房地处海边,西邻北部湾,地下水丰富,给沉井下沉带来一定困难, 下沉过程中极易造成偏差。 3、就以往沉井施工行业信息中均没有此类海边砂性土质环境沉井下沉施工技术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 4、公司要求:海西项目循环水泵房沉井顺利下沉就位。 综合所述,海南循环水泵房沉井QC小组确定本次活动的课题为: 四、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沉

5、井下沉纠偏措施情况,项目部组织小组成员对已建成的华朔定远电厂雨水泵房、皖能马鞍 30个沉井项目,根据 11次,因沉井井壁侧 山一电厂循环水泵房进行调查,并查阅其他相关沉井施工记录。小组成员随机抽取 施工记录,对造成沉井偏移的因素进行统计,其中因沉井刃脚正面阻力不均造成的 压力不均2次,因沉井突沉造成的 10次,因沉井纠偏不及时造成的7次。针对调查出的问题,小组进行 了统计分析,得出如下调查表。 :比J必汴必血订无比 项目 频数 J 累计频数 1 累积频率 沉井刃脚正面阻力不均 11 11 37% 沉井突沉 10 21 70% 沉井纠偏不及时 7 28 93% 沉井井壁侧压力不均 2 30 10

6、0% 制表人:施丰华 2014.10.05 UI1砌汴必遐盘刖ra洌出 频数f次) S计频率辄) 35 30 93% 100 87, 5 25 - 70% 75 0 20 62. 5 115 50 0 10 - 37.5 25.0 12 5 沉井刃脚 正面阻力沉井突沉 不均 沉井纠偏 不及时 沉#井琴 侧压力不 均 制图人:刘钊2014.10.05 3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造成沉井下沉偏差的主要原因有 1、沉井刃脚正面阻力不均; 2、沉井突沉; 3、沉井纠偏不及时。 五、目标设定 针对造成沉井下沉偏差的原因调查分析,以及海南循环水泵房沉井施工图纸,要求沉井平面中心线的 水平位移不得超过 100

7、mm沉井四角任何两角的刃脚踏面高差不得超过100mm小组成员希望通过 QC活 动将:沉井平面中心线的水平位移不得超过80mm沉井四角任何两角的刃脚踏面高差不得超过80mm 六、原因分析 小组对造成沉井沉井刃脚正面阻力不均、沉井突沉、 终找出末端原因,关联图如下: 沉井纠偏不及时 3大因素,展开了全面讨论,最 未舸Mr降 层凿隠质序 侧彼 刃脚卞土 沂井劉偏 不 f 刃脚下土 土质不同 俸坍塌 :;3锅底帮 井林为汗 缠結鞫 曲结 构不均 、 M并刃应, 阻力不均 沉井夹沉 刃脚下 同步俺底敏土七I /kjjmMy /T 对席 jgg 一y 仓底取土不 七、要因确认 L 序 号 r 1 末端因素

8、 1 确认方法 L 末端因素分析 r 是否要因 刃脚下土体 土质不同 根据地质勘测报告及施工图纸显示,井体下沉依次经过 1 现场调查 中粗砂层、粉细砂层、粉土层及粉质粘土层,土层过渡 非要因 分明,同一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大小相同,可解决 2 土体中有石 块或其他物 体 现场调查 沉井地处海边, 土质以砂性土为主,且地下土质为原始 土层,未经扰动, 没有石块或其他杂物存在,可解决 非要因 3 取土不对称 现场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对比以往工程,发现沉井下沉设备未对称 布设,造成提高沉井下沉偏差 要因 4 交底不彻底 现场调查 技术员可以很好的做好方案技术交底工作,并且交底内 容详细有针对性,可解决 非

9、要因 5 取土不同步 现场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对比以往工程,认为通过取土设备同步施 工,来提高沉井下沉质量 要因 6 未对称凿除 砖胎膜、垫 层 现场调查 沉井砖胎膜、垫层凿除前,已根据沉井结构画岀砖胎膜 及垫层对称凿除先后顺序,对称凿除,可解决 非要因 7 掏挖刃脚下 土体 现场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对比以往工程,发现掏挖刃脚下土体,造 成刃脚悬空,导致沉井下沉系数突然增大而突沉 要因 8 测量时间间 隔过长 现场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对比以往工程,认为通过缩短测量间隔时 间可及时发现沉井偏差,利于尽早纠偏 要因 9 沉井锅底深 度过大 现场调查 仓内锅底直径控制在 2.5m,锅底深度控制在 1m以内

10、, 可有效控制土方坍塌对沉井质量影响 非要因 井内外水压 过大 沉井下沉采取排水下沉法与不排水下沉法相结合,随着 10 现场调查 沉井下沉深度增加,根据井内涌水量大小及时变更下沉 非要因 方法,可解决 11 井体为不规 则结构 现场调查 沉井为规则的井室结构,重量均匀,对沉井下沉不会造 成影响 非要因 八、制定对策 小组成员根据影响沉井下沉偏差的 4个主要末端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对策指定表。 序 号 LJ 主要 原因 对策 实施措施 J 最终目标 1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 1 取土不 对称 对称取 土 在井内对称布设取土设备,沉井共计20仓, 首先从中间6仓开始取土,待沉井中间锅底 形成后,

11、再以锅底为中心向四周层层扩散 保证沉井 均匀稳定 下沉 2014.11.30 刘钊 刘春生 谢牧原 2 取土不 同步 各仓同 步取土 布设于各仓内的取土设备, 取土要同步,同 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套设备的 保证沉井 均匀稳定 2014.11.30 刘钊 刘春生 出土速率,保证各仓每套设备出土量相当 下沉 黄国君 3 掏挖刃 脚下土 体 明确取 土部位 在冲刷刃脚边的土体时,应注意离刃脚边保 持宽度1.0m左右的土堤,确保刃脚下土体 稳定 沉井靠自 重挤土下 、_t 沉 2014.11.30 刘钊 毛克松 谢牧原 4 测量时 间间隔 过长 加强观 测 初沉阶段需加强观测,每 30分钟做

12、一次水 准测量,中沉和终沉阶段每2小时做一次水 准测量,沉井整个下沉过程每 8h做一次中 轴线测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观测, 缩短 测量时间 及时掌握沉井 下沉动态信息, 为沉井纠偏提 供数据支持 2014.11.30 刘钊 毛克松 黄国君 九、对策实施 实施1对称取土 沉井抽砂时,按照 1-4 分布情况对称布设抽砂泵,保证沉井抽砂始终对称进行, 保证沉井平稳下沉, 具体见下图: t = p - / y 2 / . . 沉井抽沙泵布置示意图 I 心L X亠 抽砂泵布设与对称抽砂 80mm以内,使沉井 效果检查一:通过采取对称取土控制措施,沉井下沉过程中刃脚高差基本控制在 下沉顺利进行。 沉井下

13、沉观测记录 实施2各仓同步取土 布设于各仓内的取土设备,做到同步取土,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套设备的出土速率, 在1.0 m以内。 保证各仓每套设备出土量相当,同时严格控制各仓格之间土体高差,必须控制 严 同步取土 效果检查二:沉井下沉至沉井就位,累计取土量18000m,通过采取同步取土控制措施,沉井下沉过 程中刃脚高差基本控制在 80mm以内,沉井下沉平稳,未产生倾斜、位移情况,效果控制良好。 实施3明确取土部位 通过计算,在沉井整个下沉过程中,下沉系数均大于 1.15,沉井能够靠自重挤土下沉,抽砂泵布设于 沉井各仓中心,在冲刷刃脚边的土体时,刃脚周边保持宽度 1.0m左右的土堤,

14、确保刃脚下土体稳定。 -V 沉井下沉系数计算表 保持刃脚周边土体稳定 80mm之内。 效果检查三:通过明确取土部位, 保持沉井刃脚四周土体稳定,沉井下沉未出现井体突沉, 倾斜情况, 沉井平面中心线的水平位移未超过80mm四角任何两角的刃脚踏面高差均控制在 d 沉井稳定下沉中 实施4加强观测 井壁四角固定水文尺,用来下沉过程中测量沉井下沉量和四角高差。于沉井外侧设置纵横轴线,便于 下沉过程中随时检查沉井垂直。初沉阶段每30分钟做一次水准测量,中沉和终沉阶段每2小时做一次水 准测量,沉井整个下沉过程每8h做一次中轴线测量,并记录数据,另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观测,缩短 测量时间。 沉井下沉测量仪器

15、F I-J t Or p -V - 一 厂 上 1/ T- X- 沉井下沉测量及数据记录 效果检查四:通过加强测量,四角高差、垂直度和中轴线控制良好,沉井下沉平稳。 十、效果检查 检查一:目标检查 f. 丨 j- J .- -.c 1 -1 :匚. r :i - 1亠可1 1 .L p)-订 -,- - -i! JI 沉井最终高差、垂直度及位移记录表 沉井下沉就位全貌 尔T宣移兀得通过 -HoOmm 一 I II -II 沉井四角任何两角 的刃脚踏面高差不 得趙过 检查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海南循环水泵房沉井下沉质量控制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公司在沉井施工方面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局 部到整体质的飞跃,历练、培养了一支包括公司劳务队在内的沉井施工团队,尤其是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 人才。 本次活动同时推动了工程成本的降低,施工中对抽砂设备数量优化设计、沉淀池土体清理措施的实施 等,累计节约成本达 20万元以上。 同时,沉井的顺利、准确下沉就位得到了业主、监理、总包各方的一致认可。 卜一、巩固措施 QC小组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参照将QC活动成果,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修改优化,编制循环水泵房 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AEPC-A03-TJ-009)作为沉井法施工样板方案。同时编制循环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