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_第1页
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_第2页
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_第3页
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_第4页
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了事故报告及现场紧急处置。要求学员熟悉事故 报告的方法和现场紧急处置,重点掌握各种井下灾害伤员的现场急 救。教学进度计划日期章节名称学时4月23日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一节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2学时4月30日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二节自救器的使用2学时4月30日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三节现场急救1学时5月5日化学氧自救器实操2学时5月7日创伤急救实操练习2学时授课课题:第一节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需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事故报告形式 和现场处置方法。教学重点: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教学难点:撤离灾区时应遵守的行动原则课型:

2、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电脑学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看新闻、多去图书馆查看资料。教学过程:附记 案例新课引入:由案例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第一节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板书课题: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一节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板书: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要遵循以下行动原则 一.及时报告灾情讲解:(由案例引出):(1)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直观感觉和经验,观察和分析判断事故性质.地.灾害程度,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2) 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3) 只汇报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音,感觉到的异常 冲击.汇报时不能凭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领

3、导作出错误决策.(5)不能不汇报而自行处理灾变.板书:二.积极抢救讲解:(1)根据现场灾情和条件,现场人员及时利用现场的设 备.材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全力抢险.(2) 抢险时要保持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或单一行动.(3) 严禁冒险蛮干,并要注意灾区条件变化,特别是气体和顶板情况.板书:三.安全撤离讲解:(1)沉着冷静.(2) 认真组织.(3) 团结互助,照顾好伤员和老弱者.(4) 选择正确的避灾路线.(5) 加强安全防护.板书:四.妥善避灾讲解:在避难硐室内避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 以便救护队发现。(2) 、待救时应保持安静,

4、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 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体。、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 撤退时使用。(4) 、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5) 、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6) 、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水被排走露出棚顶 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一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中毒(7) 、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血管破裂。课后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要遵循的 行动原则,使学员掌握其要点,减少事故的发生。课后作业: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是什么?板书设计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一节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煤

5、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要遵循 以下行动原则:一. 及时报告灾情二. 积极抢救三. 安全撤离四. 安全撤离撤离时应遵循的原则:(1) 沉着冷静.(2) 认真组织.(3) 团结互助,照顾好伤员和老弱者(4) 选择止确的避灾路线.(5) 加强安全防护.在避难硐室内避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 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 发现。(2) 、待救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 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 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毒气 体。(3) 、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 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4) 、间断敲打铁器或岩石等发出呼救 信号。(

6、5) 、全体避灾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 信心。(6) 、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 探望。水被排走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 于出来以防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中 毒(7) 、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 以防血管破裂。作业: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是什么?教学反思:我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和与学员的交流,体会到作为一名职教 教师不仅要自身业务要精通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教学场 地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实操内容过少, 不能做到安全与技能相结合。通 过教学反思使我对以后的教学方法有很大提高。授课课题:第二节 自救器的使用需2学时教学目的(1) 了解自救器的工作原理。(2) 熟练掌握自救器的佩带方法。教学重点

7、: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教学难点:化学氧自救器的工作原理课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电脑学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看新闻、多去图书馆查看资料。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由煤矿井下事故案例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第二节自救器的使用板书课题:第二节 自救器的使用讲解: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 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 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隔离式自救器分为化学氧自 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板书:一.过滤式自救器

8、讲解:它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 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 气体,适用于灾区内空气中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 %。板书:二隔离式自救器板书:1.化学氧自救器讲解:它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 险用的呼吸保护器。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有有毒气体的 条件下。板书:使用方法:讲解:(1)、揭开保护罩,撑开封口条。(2)、拉开封口带装置. 、揭开上外壳扔掉.、取出呼吸保护器.(5)、拔出口具塞 整理气囊.(6)、启动氧烛装置。(7)、咬口具(8)、上鼻夹.(9)、 戴头带.(10)、戴好矿帽撤离危险区.板

9、书:2、注意事项:(案例)板书:3自救器的选用原则讲解: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如测风员、瓦斯检查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其他情况下,一般可选用过滤式自救器。课后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化学氧自救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员正确掌握自救器的佩带方法,减少煤矿伤亡事故。课后作业:1. 化学氧自救器的佩带方法?2. 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板书设计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二节自救器的使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 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1.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 两类一.过滤式自救器讲解:它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 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 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 保护器。仅

10、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 气体,适用于灾区内空气中氧浓 度不低于18%和 氧化碳浓度不 高于1.5 %。二隔离式自救器1.化学氧自救器讲解:它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 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 险用的呼吸保护器。用于灾区环 境大气中缺氧或存有有毒气体的 条件下。1.化学氧自救器板书:使用方法:(1)、揭开 保护罩,撑开封口条。(2) 、拉开封口带装置.(3) 、揭开上外壳扔掉.(4) 、取出呼吸保护器.(5) 、拔出口具塞整理气囊.(6)、 启动氧烛装置。、咬口具(8)、上鼻夹.(9)、 戴头带.(10)、戴好矿帽撤离危 险区.三课堂练习:1. 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2. 化学氧自救器的佩带方法?教学反

11、思:我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和与学员的交流,体会到作为一名职 教教师不仅要自身业务要精通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教学 场地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实操内容过少,不能做到安全与技能相结合。 通过教学反思使我对以后的教学方法有很大提高。授课课题:第三节现场急救需1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现场创伤急救技术2、人工呼吸3、心脏复苏4、止血5、创伤包扎6、伤员搬运7、骨折临时固定教学重点:现场创伤急救的技术措施教学难点:各种现场急救的操作方法课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电脑学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看新闻、多去图书馆查看资料。教案用纸教案用纸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由煤矿井下

12、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如何避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第三节现场急救板书课题:第三节现场急救板书:一、现场急救基本原则讲解: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 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板书:二.现场急救的关键讲解:现场急救的关键在及时.板书:三.现场急救方法讲解: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 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板书:(一)、人工呼吸讲解: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 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 大都能通

13、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 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板书1 .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1416次)2 .仰卧压胸法3 .俯卧压背法板书:(二)、心脏复苏1. 心前区叩击术2. 胸外心脏按压术板书:(三)、止血法讲解:止血方法很多,常用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1 .指压止血法2 .加垫屈肢止血法3 .止血带止血法讲解:1)、止血带的使用方法讲解:2)、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讲解:4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适用于静脉出血的止血。板书:(四)、创伤包扎讲解: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加 压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 继发损伤,也便于

14、运送医院。讲解:包扎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布条包扎法2. 毛巾包扎法讲解:包扎时应注意事项:板书:(五)、骨折临时固定板书:(六)、伤员搬运板书:四.对不同伤员的现场急救板书:1.对触电者的急救:讲解:(1)、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2) 、迅速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 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 挤压。(4) 、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作相 应的急救处理。板书:2.对溺水者的急救讲解:(1)转送:(2) 检查:(3) 控水:(4) 上述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既做俯卧

15、压背法人工呼吸或口 对口气。板书:3.对外伤人员的急救板书:4.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讲解:(1)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 并安置在顶 板完好、无淋水和通风正常的地点。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黏液、血块和碎煤(岩)除去,并解开上 衣和腰带,脱掉胶靴。(3) 用衣物覆盖伤员身体以保暖。依心跳、呼吸、瞳孔以及伤员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员伤情轻 重。对呼吸困难或停止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对心脏停止跳动的 伤员(心音、脉搏、血压消失,瞳孔散大)进行心脏按压急救。(5) 如果伤员出现眼红肿、流泪、畏光、喉痛、咳嗽和胸闷等现象, 说明是S02中毒所致。当伤员出现流泪、喉痛和手指、头发呈黄 褐色时,说明

16、是NO中毒所致。对这两类伤员不能做口对口人工 呼吸,只能做压胸或压背人工呼吸。否则将加重伤情。(6) 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以伤员恢复正常呼吸或死亡为止救护队 到来后应由他们用苏生器急救。板书:5.对长期被困在井下的人员急救讲解:(1)严禁用矿灯照射遇险者的眼睛,应用毛巾,衣服片, 纸张等蒙住其眼睛。(2) 用棉花或纸张等堵住双(3) 注意保温。(4) 搬运时要轻抬轻放,注意伤情变化。课后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现场创伤急救技术、人工呼吸、胸外 心脏挤压、止血、包扎、骨折的临时固定和伤员的搬运,以及现 场急救方法。课后作业:1.人员受伤后,()内进行急救的成功可达 70%A.2min B.4 5

17、mi n C.15mi n2. 利用人工呼吸法抢救伤员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A.14 16 次 B.16 18 次 C. 18 24 次3. 对触电人员如何进行急救?板书设计第六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第二节现见场急救一、现场急救基本原则三课堂练习: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二先二后”的1.人员受伤后,()内进行急救的原则:成功可达70%二.现场急救的关键A.2min B.4 5mi n C.15mi n二.现场急救方法2.利用人工呼吸法抢救伤员时,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A.14 16 次 B.16 18 次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C. 1824次

18、四.对不同伤员的现场急救3.对触电人员如何进行急救?1.对触电者的急救:2.对溺水者的急救教学反思:我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和与学员的交流,体会到作为一名职 教教师不仅要自身业务要精通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 教学场地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实操内容过少,不能做到安全与技能 相结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注重理论要与实操相结合, 多多深入现场来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自救器实操练习 自救器实操目的 : 使学员熟练掌握自救器的使用佩带方法,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单独的佩带。 自救器实操意义 : 提高学员的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与互救能力,减少煤 矿井下伤亡事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9、: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的原理 :分类: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隔离式自救器分为化学 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由上、下外壳和前、 后封口及佩带、 鼻夹、呼吸口具、气囊生氧罐、初期生氧器等部件构成。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所示。7佩带涉4 V4琨貝丄 JUL H ,1 k-2 KOH +1 Sit J 小 ft 茁 7IUJIQi打 Ml,聲湛网it 气 mum嘱烈吒需钏期生博器生董峰/隔热带-ir J匸谑尘单”一“:!同疋卡止窗基臺下稱格同 卜丙達治使用时人体呼吸系统与自救器构成往复式闭路循环呼吸气路, 并 与外界完全隔绝。呼气从口具经自救器药层通过,就能使药层发

20、生化 学反应,立即生氧,保证佩戴者正常呼吸。呼气时,呼出气流经呼吸口具(降温网)-上网格板-药品(生氧 剂KQ),此时,借助呼出气流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与快速生氧药品发 生下列化学反应:2KQ+ H2O2KOH +1.5QJ + 热量2KOH + CQ K2CO3 +H0 + 热量生成的高浓度化学氧,经网格板气囊,进行储存。吸气时,由于人的肺部形成负压,使储存在气囊内的高浓度氧气, 沿呼气的逆向气路进行流动,如此反复进行呼吸,使其构成往复式闭 路循环呼吸系统。气囊袋上装有排气调节阀,当气囊内压力增高时,排气阀自动打 开,排出多余气体;压力降低时,自动关闭,保证了呼吸时的正常压 力。初期生氧器是自

21、救器的辅助装置。 在开启后释放的氧气,可增加 佩戴者初期供氧量。自救器实操的活动方式:教师拿着自救器边讲解边操作:(1) 揭开保护罩。(2) 用拇指搬起红色扳手,拉开封口带装置。(3) 揭开上外壳扔掉。(4) 取出呼吸保护器。(5) 拉动起动绳,启动氧烛起动装置。(6) 拔出口具塞整理气囊.(7) 口含呼吸口具咬口,夹好鼻夹用口呼吸。(7) 戴头带。(8) 戴好矿帽撤离危险区。教师强调指出注意事项:(1) 佩戴时,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戴好自救器,第一口气向自救 器内呼气,然后夹鼻夹,作快速.短促地呼吸.(2) 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以 稍快或稍慢,但不要过分急

22、跑.(3) 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不漏气,绝不可以 从口中拔下口具说话.(4) 吸气时会比外界正常大气干热,这表明自救器在正常工作.对 人无害,千万不要拔下口具说话.(5) 当发现自救器气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这表明自救器的 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自救器实操的活动过程和结果:首先由教师讲述自救器的工作原理和佩带方法, 然后在由学员在 课堂上分组练习,最后由学员一个个现场实操考核。 通过自救器实操 考核,使学员找出了自己在佩带过程中的不足,增强了操作水平。创伤急救训练 创伤急救训练的目的 :创伤急救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现场急救水平,减少人员伤亡。 创伤急救训练的意义 :

23、通过现场创伤急救的训练,使学员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 能正确进行现场创伤急救,减少人员的伤亡。 创伤急救的原理 矿工互救“三先三后”原则:(1) 窒息( 呼吸道完全堵塞 ) 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 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2) 对出血性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 对骨折性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活动方式 教师先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学员相互结合,分别进行 1人现场复苏操作、 2 人现场复训操作,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教师在一边指导。 活动过程 教师边讲解边操作:1. 人工呼吸1) 口对口吹气法操作前使伤员仰卧, 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 一只手托起伤员

24、下颌, 并尽量使 其头部后仰, 另一只手将其鼻孔捏住, 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 救护者深吸一口 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造成伤员吸气,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手压其胸 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16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2) 仰卧压胸法让伤员仰卧, 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 两手拇指向内, 其余四指向外伸 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 借半身重力压伤员 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 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 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 1620次。此法不适

25、用于胸部外伤或 SO2、 NO2 气体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 时进行。3) 俯卧压背法此法与仰卧压胸法操作大致相同, 只是伤员俯卧, 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 侧。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对溺水者急救较为适合。2. 心脏复苏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心前区叩击术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 35 次,并观 察脉搏、心音。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 术。操作时,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 背上轻叩。胸外心脏按压术首先使伤员仰卧在木板上或地上, 解开其上衣和腰带, 脱掉其胶鞋。

26、 救护者 位于伤员左侧, 手掌面与前臂垂直, 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 使双手重叠置 于伤员胸骨 l 3 处(其下方为心脏 ) ,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冲击式地向 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4 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按压后, 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 以利于心脏的舒张。 按压次数, 以每分钟 6080 次为宜。 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 低,效果也不好。3. 现场心肺复苏训练练习: 此项训练是让学员熟练掌握操作基本要领。 操作时,首先进行气 道放开然后进行先口吹气或胸外按压都可以, 操作正确与否有数码显示及语音提 示。当显示顺计时

27、到 250 位时,停机,可按打印按钮, 即打印出训练成绩报告单、 日期、姓名、学号、序号及按压、吹气正确或错误次数,以备参考。单人考核: 此项属考核学员单人操作, 所以要按抢救程序进行操作, 首先将 模拟人气道放开,人工口对口正确吹气 2 次。然后,按单人国际抢救标准比例 30:2(胸外按压 30次,口对口吹气 2 次。即胸外按压 30 次必须全部按压正确, 不包括在按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次数在内。 )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要求在 规定的时间 250 秒间,连续操作 5个循环, 即可成功完成单人操作过程, 考核标 准设定时时间内连续操作完成 30:2 的 5 个循环,最后按压次数显示共计 150 次,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