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基础及发展历程_第1页
监护仪基础及发展历程_第2页
监护仪基础及发展历程_第3页
监护仪基础及发展历程_第4页
监护仪基础及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监护仪的发展历史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级医院基本设备配置的监护仪正被广泛应用于医院 的ICU、CCU、麻醉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它可向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生命体征的重 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的病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监护仪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监护系统的发展,可追溯至1962年,北美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 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 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CCU/ICU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目 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

2、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 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现有监护产品的分类: 1 按产品性能和使用功能分为多参数固化式监护仪、便携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和中 央站监护仪。 2 .按监测参数方法可分为无创生命参数监测,有创参数监测及特殊测试参数的监测(血 气、生化分析监测、除颤及特殊麻醉气体的监测)。 一. ECG监测的发展历史: 最早,医务人员对ECG的监测和需求,是从危重病人抢救开始的。 1. 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 结和判断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 2. 1943年

3、:Claude Beek 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 ECG的监测和临床应 用。 3. 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 监护,使病人得以康复; 4. 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 5. 1960年:Kauwenhoven 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 6. 1960s :持续床边ECG监测,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 ECG状况,使得心脏病 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的心电情况做出 连续的分析和判断; 7. 1970s : 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出现及临床

4、应用,将血流动力学监测(有 创压、心排量等)弓I入临床,监测功能更加多,医务人员获取的客观监测信息更加 丰富,从而大大促进医疗水平和科研; 8. 1970s :临床开始应用持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 二、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技术也是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直到80年代中期还没 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较早应用的是单纯SPO2的监护仪及单纯的心电的监护仪。由于 微处理机和快速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监护参数ECG、SPO2、NIBP、TEMP等集于一体 的监护仪越来越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应用与广泛的临床应用; 二代监护的发展 在随后的发展中,心输出量和 EtCO2 监护仪也作为床边监护仪在临床得以发展

5、和使用,特 别在 ICU 、CCU 、麻醉科应用非常广泛。 1 、显示与参数: 监护仪最初只是作为适时地监测病人的主要生命参数,ECG、 NIBP 和 SPO2 ,由最早 LED 显示, CRT 显示,发展 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在使用中, 能够保证长期 的数字显示,发展到数字和波形同屏显示。 在监护仪的屏幕显示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由最初的 到液晶显示,直至目前更为先进的彩色 TFT 显示,即能保证很 消除视角问题, 在任何角度都能完整地观察病人监护参数和波形。 高清晰、高亮度的视觉效果。 2 、 分析联网功能: 随着电路的高度集成化, 监护仪的体积越来越趋于小巧, 功能也更加齐全,

6、在可以监测 ECG、 NIBP、 SPO2、 TEMP 等基本参数的同时,也可以连续监测有创血压、心输出量、 特殊麻醉气体等参数。 在此基础上, 监护仪逐渐发展到有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 如心律失常 分析、起搏分析、 ST 段分析等, 并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监测信息回顾,包括趋势图、 表的信息存储功能,存储时间长,信息量大。 随着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 单台监护仪监测病人, 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病人信息的处理和 监测,通过中央网络信息系统, 将医院多台监护仪联网,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特别是在夜间, 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也能同时监测多个病人, 通过智能分析报警, 使每个病人都能得到 及时的监护和治疗

7、。 中央监护系统通过与医院网络系统联网, 将医院其他科室病人的相关资 料进行汇总存储, 使得病人在医院的所有检查、 病情等资料都能存储到中央信息系统, 便于 更好的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3 、操作方式: 为了能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尽快地掌握仪器的使用, 目前销往中国的监护仪操作菜单也由 以往的纯英文发展成中 /英文菜单可选。 最初医院应用的监护仪监测功能简单, 但操作为按键方式, 操作也比较繁琐, 监护仪体积也 比较大。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现在的操作方式已由原先的按键方式,发展到触摸式,及 目前最为流行的旋转鼠标钮的操作方式,方便快捷,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4 、监护仪外型结构: 根据不同科室的

8、需求, 监护仪外型的选购也不同。 一般在临床应用中, 多选择固化式监 护仪,监护的参数包括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插件式监护仪则主要 应用ICU、ecu、麻醉科等,插件式监护仪的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病情的病人,选择相应 的功能模块,对病人进行有选择地参数监测。这些科室所监护病人的病情复杂,病种多,对 监测参数的需求也不同, 模块化设计的插件式监护仪, 可以灵活方便地组合监测参数, 对于 常用的监测功能模块, 可以每台仪器配备, 对于特殊的功能模块, 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有选择 的配备。 这种设计方式, 既可满足临床监测各种特殊病例的需求, 又能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 资金投入,使各种功

9、能模块均能得到充分、合理地使用。 先进的医疗仪器装备, 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业务项目的开展, 如社区服务、 现场紧急救护 等,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便携式监护仪也应运而生,轻巧方便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 急救以及危重病人的转运。 目前,监护仪的发展非常迅速,展望监护仪未来的发展趋势,监护仪本身的监护功能只 是众多功能的一个方面,监护仪代表了高新技术在医疗电子产品的集中体现, 通过远程会诊, 可以将病人的信息资料快速传递,可以使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更快、更准确地反馈到疑 难病人的治疗中,使病人尽快地康复。 监护仪的基本结构 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参数,具有很重要

10、 的临床使用价值。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病人监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1、 监护参数不断增多,由过去的单参数监护逐步发展为多参数监护, 包括心电、呼吸、 无创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心输出量、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2、功能不断加强,由过去的简单监护,发展到对异常波形的自动记录与分析,由单一 床旁监护,发展到监护仪的网络监护。 3、监护仪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减小,外观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4、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由过去主要用于手术室和 ICU病房,扩大到所有的临床科室。 一、监护仪的物理结构 监护仪一般由传感器、前置放大器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各种生理信号由传感器转换成电 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处理

11、后送入计算机进行结果的显示、存储、打印和管理等。按其物 理结构可分为如下三种: a .单参数监护仪,如血压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等。 b .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同时监护心电、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参数。这类 监护仪一般是为满足普通临床科室的需要而设计的。 C.插件式监护仪,由各种可拆卸的生理参数模块和一台监护仪主机构成,可根据不同 的临床监护参数需要,选购不同的插件模块来组成一个适合自己特殊要求的监护仪。这类监 护仪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采用国际标准接口,即插即用,可灵活方便的组合临床监护参数, 满足不同监护病人的需要。 二、监护仪的显示技术 监护仪所采用的显示技术主要有以下

12、四种: a .数码管(LED显示):只能显示数字结果,不能显示波形信息,主要用于早期的单 参数监仪。 b . 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这是一种较普遍、较成熟的显示器。优点是分辨率高、 价格低廉,尤其是单绿色显示器,可减低眼睛的疲劳度,很受医生的欢迎。缺点是体积大, 整机不易小型化,而且有高压辐射,容易发热。 C . LCD显示:即液晶显示,优点是体积小、功耗小、价格低、无辐射,缺点是亮度低、 视角小、寿命短。90年代中期,彩色TFT技术的问世,克服了单色LCD的固有缺点,尽 管其成本高,但由于彩色显示令人赏心悦目,体积又小,因此很快被各厂家采用。TFT的优 点是彩色、分辨率高、体积小 、无

13、辐射、无发热,缺点是 d . EL显示(电致发光显示):EL显示器在TFT显示器出现之前,曾一度用于高档的 监护仪,它除了具有LCD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亮度高、视角大的优点,缺点是成本很高。 因此,随着TFT的发展,EL显示器在监护领域的应用将逐步被 TFT所取代。 不同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 1、心电(ECG)的监护 心电图的形成 心脏每时每刻按着一定的速率和节律跳动, 心脏每次跳动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电激动始 于窦房结,并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下传,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执行泵血功能。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 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产生一系列的电位改变,并被记录 下来形成心电图。心

14、电图反映的是心脏兴奋的产生、 传播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是心 脏各部分的许多心肌细胞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的综合表现,不是由于心脏的机械收缩所产 生。 心电导联的概念 为了记录心电,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 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常用导联的种类 标准肢体导联:1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左臂和右臂; n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右臂和左腿; m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左臂和左腿;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 L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 I 1_ 1 1 卩 -二 1 厂 t *斗 - F |.k I -IlL - I

15、1:| J , f 血-T 尸 I* =” p波,最早出现,幅度最小,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P-R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反映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 间隔,正常为0?120?20秒。 QRS波群,是心电图中幅度最大的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正常为0?060?16 秒。 S-T段,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 T波,QRS波群后向上或向下的一个圆钝波,为心室复极波。 Q-T间期,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是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 正常人ST段光滑,凹面向上,轻度上抬或下移 0?5- 1mm,V1V3导联可上抬 23mm 。引起ST段偏移的原因为:心肌

16、缺血、心室肥厚及劳损、药物及生理因素所致。 ST段抬高常见于: 1斜坡型上抬:见于超急性期心肌梗塞、变异型心绞痛等; 2凹面型向上抬:见于急性心包炎、少数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等; 3弓背型抬高:见于心肌梗塞急性期、变异性心绞痛等; ST段压低的原因: 1生理性连接点型ST段下降 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记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继发性 ST段改变:见于心室肥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 过速等; 4.洋地黄中毒; (5)心电(ECG)监测的临床意义 心电监测分为心律(节律)监测和心率(速率)监测。所谓心律,是指心跳的规律性, 即每一次心跳与下一次心跳的周期间隔是否相等;所谓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7、心律和心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危重病人ECG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情况、电解 质紊乱等。 速率监测: 弓I起心率增快的原因: 1 )缺氧2)发热3)血压早期下降4)失血5 )疼痛6)药物7)异位节律等; 引起心率减少的原因: 1 )极度缺氧2 )心肌缺血3)心脏抑制药物中毒4 )危重情况5)室颤 f停搏死亡 6)传导阻滞7)电解质高钾情况下 心率和脉率的关系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率为每分钟心脏有效搏动产生脉搏的次数。正常情 况下心率等于脉率,在心脏功能不好或心律紊乱的情况下(如房颤病人),脉率

18、可小于心率。 (7)心率的正常值: 成人60100次/分 23岁小儿100120次/分 1岁以下小儿110130次/分 140次/分 新生儿120 影响心电信号的因素: 外科电设备干扰; 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过滤; 没有外接地线; 心电电极片没有安置好; 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安置电极片部位皮肤未清洁或皮屑、毛发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监护仪一般都可监护多导或12导联ECG,并可以对ECG波形作进一步分析,如心律 失常分析、起搏分析、ST段分析。 监护ECG并不能完全替代标准心电图机,目前监护的 ECG波形一般还不能提供心电 波形更细微的结构,而且两种仪器在测量电路中的带宽也不同。 心

19、电信号是一种相对微弱的电信号,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 肌电干扰。当粘贴心电电极下的肌肉收缩时,会产生肌电,肌电信号对心电信号也会 产生干扰。而且这类干扰具有与ECG信号相同的频谱带宽,不能简单地用滤波器加以消除。 运动干扰。病人身体的运动将会引起 ECG信号的变化,其影响程度,要视这种运动 的幅度和频率,如果在心电放大器带宽之内,监护仪也是很难克服的。 电极接触干扰。从人体到ECG放大器电信号通路上的任何干扰都会造成强烈的噪声, 可能会使ECG波形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噪声常常是由于电极与皮肤的接触不良所致。这类 干扰的防止主要从使用方法上加以克服, 仪器的可靠接地,不仅对抗干扰有好处,

20、还可保护 病人和操作者的安全。 高频电刀的干扰。当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时,加在人体上的电能量所产生的电信 号幅值远远大于心电信号,而且频率成份十分丰富,从而使心电放大器达到饱和状态, 而无 法观察到正常的ECG波形。监护仪的抗高频电刀功能是指在高频电刀撤消后5秒内,监护 仪迅速恢复正常监护状态。 Ptrt 2.无创血压(NIBP )监护: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在心脏的每一次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血流对血管壁的 压力也随之变化,分别以收缩压和舒张压表示。动脉血压是一个易变的生理参数, 它与人的 心理状态、情绪状态以及测量时的姿态和体位有很大关系,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 动脉血压是估计心血管功

21、能的最常用方法, 与心排除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有直接关系, 及 时和准确的监测动脉血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保障危重病人的安全具 有重要的意义。 血压的监测分为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 震荡法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创伤性 动脉血压测量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袖带充气到一定压力时完全阻断动脉血流,随着袖带 压力的减小,动脉血管将呈现由完全阻闭-逐渐开放-完全开放的过程,动脉血管壁的搏动 将在袖带内的气体中产生气体震荡波, 气体震荡波信号最强处就是被测部位动脉的平均动脉 压,再由平均动脉压计算出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震荡法测量无创血压消除了人为因素, 因此其测量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重

22、复性; 如果保 证测量条件,其测量结果也有很高的一致性。 震荡法测量无创血压的前提是要寻找到规则的动脉压力脉动。 如果测量的条件使这种检 波方式发生困难的情况下, 测量值就可能变得不可靠, 测量的时间也会增加, 甚至测量不出 来。如在测量过程中, 由于病人的运动或外界干扰影响到袖带内的压力变化时, 仪器无法测 到规则的动脉压力脉动,可能导致测量失败。 1)、无创血压监护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测试条件,同时还要注意袖带尺 寸的选择、安放的位置及捆绑的松紧程度。 2)、无创血压监测影响因素: 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袖带和测量模式; 袖带不能绑在太厚的衣服上(尤其是棉毛衣服)进行测量; 测量部位应

23、与心脏保持水平; 袖套松紧应合适; 测量过程中手臂不可有挤压、放松袖套的动作; 过于频繁的测量会影响测量准确度。 3)、血压值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收缩压为 90130伽Hg,舒张压为6090伽Hg,脉压差为30 40伽Hg,平均压为舒张压+ 1/3 (收缩压舒张压);小儿的收缩压为(年龄 X2)+ 80 伽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31/2 ;小于1岁小儿的收缩压为68 +(月龄X2 )伽Hg。 无创血压测量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的收缩压低于5060伽Hg 时;而且自动测压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 的危重病人, 无创血压测量显然不够理想,

24、特别是不能及时反映血压骤降的病情变化, 此时 需改用有创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公司现行的 NIBP 袖套规格为: 1新生儿无创血压袖套 HP M1870A/ SIZE 5.810.9CM; 2婴儿无创血压袖套 CM1201 1019CM; 3小儿无创血压袖套 CM1202 1826CM; CM1203 2535CM ; 5大号成人无创血压袖套 CM1204 2535CM; 6大腿无创血压袖套 CM1205 4666CM; 3. 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 )监护 氧在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血液中的氧是通过与还原血红蛋白( Hb )结合后形成 氧合血红蛋白( HbO2 )而被输

25、送到全身组织中。 动脉血氧饱和度是用来表示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比例的参数, 即 HbO2/(HbO2+Hb ),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为早期发现病人有无低氧血症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无创动脉血氧饱 和度的测量是在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技术, 它是根据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 血红蛋白对红光和红外光的吸收光谱不同, 该方法仅能测量动脉血中的血氧饱和度, 测量的 前提条件是要有脉动的动脉血流。 监测部位:常用监测部位有手指、脚趾、额头、耳垂等。 SPO2 探头类型:成人型、儿童多功能型。 如果在测量过程中病人肢体的被测部位出现剧烈运动时, 将会影响到这种规则脉动信号 的提取,从而使测量无

26、法进行。当病人的末梢循环严重不畅时,如休克病人,将会导致被测 部位动脉血流减小, 使测量不准或无法测量。 当外界有强光照射到血氧探头上时, 可能会使 光电接收器件的工作偏离正常范围, 导致测量的不准确, 因此血氧探头应尽量避免强光照射。 指甲涂指甲油或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都会导致血氧饱和度测量困难。 4成人无创血压袖套 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 传感器位置安置不到位; 指甲过长, 涂指甲油影响信号检 测;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 休克病人, 皮肤温度过低; 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 影响脉冲, 导致测量困难。 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699 %。 4. 呼吸( Resp )监护 监护仪中的呼吸测量

27、多采用阻抗法,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的胸廓运动会造成两个呼吸电极 间的阻抗值发生变化, 这种呼吸阻抗值的变化图就描述了呼吸的动态波形, 并可提取出呼吸 率参数,用于监测病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热敏法:通过测量鼻腔管道直接测量呼吸频率。 在吸气和呼气时, 气流温度会产生变化, 监护仪将这一温度变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描记出呼吸波形和呼吸次数; 这种监测比阻抗法 更加准确,几乎不受干扰。 胸廓的运动、 身体的非呼吸运动都会造成呼吸阻抗值的变化, 当这种变化频率与呼吸通 道放大器的带宽相同时, 监护仪就很难判断出哪是正常的呼吸信号, 哪是运动干扰信号。 因 此,当病人出现严重而又持续的身体运动时,呼吸率

28、的测量及波形显示可能会不准确。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 1220 次/分,新生儿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 30 50 次/ 分。 5. 体温( Temp )监护 监护仪中的体温测量一般都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 即根据热敏电 阻的阻抗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而获得温度测量。 体温监测常用于新生儿、 发热、休克 的危重病人及低温麻醉病人等。 体温测量的探头可分为体表探头和体腔探头, 分别用来监护 体表和腔内的体温。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体温探头安放于病人身体的任何部位,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具有 不同的温度, 此时监护仪所测得的温度值, 就是病人身体上安放探头部位的温度值, 该

29、温度 可能与口腔或腋下的温度值不同。 在进行体温测量时, 病人身体的被测部位与探头中的传感 器存在一个热平衡过程, 即在刚开始安放探头时, 由于传感器还没有完全与人体温度达到热 平衡,所以此时显示的温度并不是该部位的真实温度, 必须经过几分钟达到热平衡后, 才能 真正反映该部位的实际温度。 在进行体表体温测量时, 要注意保持传感器与体表的可靠接触, 如果传感器粘贴不牢或 者病人运动导致传感器与人体皮肤之间有间隙,则可能造成温度测量值偏低。 体温的正常值为:体表 36 1)、体温监测可分为: a. 体表温度(周围温度): b. 深层温度(中心温度): 响较小; C.温差(:是指中心温度与体表温度

30、的差值,主要应用于降温麻醉手术监测,重 症休克病人病情监护,小儿温箱保温控制, 2)、正常体温:直肠温度为: 口腔温度为: 腋窝温度为: 36.237 3)、体温监测部位:口腔温度;鼻腔温度; 度(肛温); 4)、影响温度因素: a. 昼夜节律性差异:一天温度有节律性波动,但不超过 1 C; b. 季节、地区影响:个体体温夏季较冬季一般约高 0.3 C; C. 性别影响: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 0.3 C ; C 37 C,腔内 36?5 C 37?7 C。 指体表层的温度,它直接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指机体深部的温度。它相对稳定而又均匀,受外界温度影 36.937.9 36.637.6 体外循环

31、心脏手术等; C; C; 食道温度(手术中应用);腋窝温度;直肠温 d. 年龄影响:儿童、青少年体温较高,老年人较低; e. 精神和体力活动影响:精神紧张,肌肉活动时体温都升高; 6.有创血压(IBP )监护 连接IBP接口 在一些心脏手术和其他重大手术时,对血压进行实时变化的监测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 值,这就需要采用有创血压监测技术来实现。 连接压力传感器连接病人测压血管 有创血压监护实物图 有创血压监护示意图 有创血压(IBP ) 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 )、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 和左房压(LAP)。其测量原理是:首先将导管通过穿刺,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的 外端直接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的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 液体传递到外部的压力传感器上, 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 通过特定的 计算方法,可获得被测部位血管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在进行有创血压测量时要注意:监测开始时,首先对换能器进行校零;监测过程中,要 随时保持压力传感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为防止导管堵塞,要不断注入肝素盐水冲洗导管, 保持测压径路的通畅;同时要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位置移动或脱出,影响有创血压的测 量。 有创血压目前已成为危重病人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和准确的监测病 人的血压变化。一般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