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虞世南书法地位的确立_第1页
论虞世南书法地位的确立_第2页
论虞世南书法地位的确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虞世南书法地位的确立摘 要: 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大家,但是对二人书法地位的评价 却有着高下之别, “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这种抑欧扬虞现象,不仅和中国传 统的儒家中和审美思想密切相关, 更重要的原因是: 在初唐社会的南朝化背景下, 唐太宗李世民对南朝文化的偏爱, 因此使出身于南方世家大族的虞世南成为 之友”,其地位超越于欧阳询之上,从而独步书坛。关键词: 南朝化倾向;唐太宗;虞世南 欧阳询、 虞世南同为初唐时期的著名书家, 欧阳询仅仅大虞世南一岁, 两人同时 经陈入隋, 又同时从窦建德的东夏王朝归降李世民, 并且一道参加太宗时期设立 的弘文馆任书学教师。 在李世民麾下二人既是同

2、僚, 又是好友。 然而,尽管欧阳 询“比肩智永,雄峙一时”,最终其名逊于虞世南。尤其是张怀瓘如下评论:“欧之于虞,可谓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邠也。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 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一语成定论,以此为由,朱长文曰: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 ?故其为书,气 秀色润,意和笔调,然人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渎,如其为人;虽欧、虞 同称,德义乃出询右也。” 梁巘曰:“?欧阳询险劲遒刻, 锋骨凛凛, 特辟门径,独步一时,然无永师之韵, 永兴之和,又其次也。” 这些言语则更为尖刻, 在他们的影响下,“抑欧扬虞”

3、 的观点遂成为时风之所向。生活在相同时代环境下的两位书家, 他们的书法地位却迥然不同。 虞世南之所以 独在贞观年间琅琅成名,不仅其书法“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响其地位差异的原因与初唐时期的社会制度、 思想观念乃至帝王的喜好、 审美情 趣甚至封建君臣之间的私人关系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初唐社会南朝化倾向 唐代上承隋、 北周、西魏等北朝王朝系统, 唐初的统治核心也是属于前当权者宇 文泰主导下所形成的所谓 “关陇集团” (陈寅恪语 ) ,而唐代的变化却具有 “南朝 化”倾向。唐长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中有这样的观点:“ ?唐代经济、 政治、军事乃至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4、,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 但是这些变化, 或者说这些变化中的最主要的部分, 乃 是东晋南朝的继承,我们姑且称之为南朝化”。实际上在隋唐两朝建立之初,制度文化中的南朝因素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只不过随着唐代社会的发 展、变化,南朝化的倾向愈加明显而已。 从文学艺术方面看, 早自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江左文风即为北方所崇尚。魏、齐间最负盛名的魏收、邢邵,即分别模 仿梁朝的任昉、沈约。西魏破江陵后,以梁末徐陵、庾信为代表的南方文体,风靡北方文坛,史称从“朝廷之人”到“闾阎之士”,竞相效仿。入隋后,流行的 依然是被指斥为 “轻薄” 、“浮华”的南朝后期文体。 颜师古大业拾遗记 称

5、, 隋废后梁、平陈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这些北迁的文士中, 不少人受到隋唐两朝君王的优遇。唐前期,“文章承徐、庾遗风,天下祖尚”, 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正是“江左余风”的代表人 物,他们以模仿南朝文体而蜚声文坛,也因为“轻薄为文”而受到后人的批评。初唐社会的南朝化倾向, 突出表现在文化艺术之上,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书学, 并 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看作是初唐南朝化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二、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仰慕 王羲之书法代表了南朝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太宗对南朝文化的仰慕, 进而酷爱 王羲之书法, 也就毫不奇怪了。 首先太宗对王羲之的墨迹尽力搜

6、求, “备集王书, 圣鉴旁启”。太宗尝谓 : “学书者,先须知有王右军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论; 行书,兰亭;草书,十七帖。”然后意会王羲之书法精髓,达到神形兼备。其 次,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论, 并最终确立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 地 位,这在封建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 汉末至魏晋, 今体书法迅速发展, 群贤备出, 南朝书论力倡魏晋以来新字体 (楷、行、草),逐步确立了钟、 张、二王新体“四 贤”的突出地位,虞和重子敬,梁武帝尊钟繇,谁为至尊,并无定论。唐初论前 人书必定绕不开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唐太宗王羲之传论论及张芝、师宜官、钟繇、二王,兼及萧子云等书家,除了王羲之以外的其余书家,皆有

7、所不足,即 使钟繇,亦是“论其尽善,或有所憾”, “尽善尽美”唯有王羲之一人,确立了王羲之书法至尊的地位。 而虞世南作为王羲之七世孙的嫡传, 自然是深得王羲之 书法精髓,关于虞书的师承,见于史料记载的主要是智永,宣和书谱记载释智永善书, 得王羲之法, 世南往师焉, 于是专心不懈, 妙得其体, 晚年正书, 遂与王羲之相先后”。旧唐书-本传:“世南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 正是说明了自唐以后, 确立了王羲之书法的正统地位, 而虞世南得智永真传, 自 然受太宗推崇。虞世南入唐之后,笔力虽然渐加遒劲雅正,然而,仅从书作 来看,相比欧阳询乃是王书积习深久,未见改易,所“恭守无舍”

8、者仍然是智永 制度。虞世南的楷书,笔圆而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无一点雕饰与火气,风神潇洒,自开面貌,尽得右军笔法。太宗以虞世南为书法老师, 君臣二人在书法理论上相互唱和, 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事实正是如此, 史载虞世 南碑文书成进呈墨本后, 太宗特赐王羲之所佩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黄银印, 以 示褒奖。世南死后太宗“尝叹无与论书”,也很好的说明太宗对虞世南的推崇。三、唐太宗与虞世南“为君友”之君臣关系 虞世南受知于李世民, 起初为秦王府参军事, 后转为六品记室。 是时,李世民“乃 锐意经籍,于秦府开文学馆, 广引文学之士,下召以府属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 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

9、更直宿于阁下。”“每军国务静,参谒归休,即便引 见,讨论坟籍,商略前载。”文学馆初置,虞世南以记室充任学士,成为著名 的十八学士之一。他“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的文才 更受到李世民的器重。从此君臣一体,成为一代名臣。“虞永兴之从建德 ? . 盖 大渴不能择泉而饮, 大暑不能择阴而息耳, 非不识其饮憩之所。 及文皇帝揭三辰 而烛天下,群贤雾集,人知所奉,方得跃鳞天池,擅价春山,为一代之至宝,则 所托之势异也”。前文提到,李世民独尊王羲之,使王书盛极一时,确立了王 羲之“书圣”、“书法至尊”的崇高地位。诚可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 作为王羲之书法的嫡传虞世南, 也因此与太宗的

10、关系更加亲密。 贞观政要 载:“贞观初, 太宗引虞世南为上客, 因开文学馆, 馆中号为多士, 咸推世南为文学 之宗,授记室。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累拜秘书监, 太宗重其博物, 每机务之隙, 独引世南与之谈论, 共观史籍。 一尝临朝称世南一人遂兼五绝; 一曰博闻, 二曰 德行,三曰书翰,四曰词藻,五曰忠直。有一于此,足谓名臣也,而世南兼之, 宁非绝类也。寻卒。太宗悼之,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丧事官给,赐以东园秘 器,手敕魏王泰曰: 世南与我, 犹一体也, 拾遗补阙, 无日暂忘, 实当代名臣, 人伦准的也,吾有小善,必顺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云其亡,石 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

11、言邪?未几,太宗为诗一篇,追思往古治 乱之道.既而叹曰 : 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之此篇,将何所示 ?因令起 居郎褚遂良,诣其灵帐,读讫而焚之。其见重也如此。” 虞世南辞世后,太宗痛心地说: “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不仅如此,他还更把他和虞世南之间的关系比作俞伯牙和钟子期。伯牙死,钟子期不复鼓 琴,世南死, 太宗诗作无复有人能解, 虞世南是唐太宗身边的良臣, 又被太宗视 为文学知音。 自古臣与帝王的关系以 “为君友”为最难, 而虞世南和唐太宗之间 的关系则达到了这一点,这不是其他人所能比的。四、结论 虞世南“常祖述徐陵, 陵亦言世南得已之愈, 又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 世南 师焉,妙得其体” ,他在初唐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 和当时的文化大背景及唐 太宗的个人因素是分不开的。从虞世南的南方文化大族出身及其为学渊源来看, 将他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