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产生教案和说课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1 课时知识与技能 :(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 ,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和交
2、流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教具:教师:录音机 、音叉、用细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学生:橡皮筋、薄钢尺、其他一些能发声的物体。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耳濡目染,感性认识 ,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1、指导看图 ,同时播放音像声情并茂2、归纳共同点引出探究内容: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1 / 93、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观察
3、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4、引导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桌子传声固体能够传声2、空气传声:听到飞机和响声3、“真空铃”演示:实验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呢?4、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传入人耳”指导学生自学“想想议议”5、演示:液体传声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 ,还能听到响声吗?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6、几种物质的声速:认识理解 ,记住: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三、测评与小结:1、小训练、小测试 ,反馈时采用师生共同评讲2、请学生对所学内容小结,养成归纳知识的习惯。四、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附:板书设计
4、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 9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说课教案)【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 ,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
5、看 ,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快慢三个问题。为了体现 “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 ”和 “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的新课程理念 ,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过程与方法3 / 9通过探究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 “真空
6、罩中的闹钟”的实验 ,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三、本节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 ,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所以本节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
7、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终实现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法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 ,而真空不能传声。俗话说: “真理越辩越明 ”因此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 ,我采用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 ,设立悬念、激疑 ,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然后以 “信息平台 ”、“信息快递 ”等板块形式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结合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 ,肯定或者否定了
8、自己原来的想法,最后再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 ,锻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教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器材准备 】本节教学中 ,实验器材牵涉较多,要恰当合理正确地操作使用,增加直观性和可信度,创设物理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认真细致进行观察 ,让学生贴近生活 ,探索其中的奥秘。真空铃实验装置、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4 / 9【教学过
9、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1我等上课铃响后,边敲锣边走进教室。2利用 PPT 课件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这里可以在PPT 中的录制旁白里面把把这些声音录下来。(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提出问题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二、新课教学(一)声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问题启发(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
10、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思考 :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5 / 92探究实验实验 1 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 ,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开始实验1 讨论答案: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实验 2 用音叉、鼓做实验问题 ( 1) 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 一样明显吗?( 2) 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紧挨着音叉。启发学生(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
11、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呢?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实验 3 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 ,听声音。问 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问 2:假如空气在振动 ,你能看见吗?怎么办?学生实验分工 ,一人吹 ,一人观察小球 ,然后交换进行。问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归纳:气体振动可以产生。实验 4 利用水产生声音 ,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6 / 9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12、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问:去年 ,我国航天员 _驾驶的 “_”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5 天的时间 ,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听到这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好消息后,我禁不住要问大家:你们知道在宇宙中 ,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生活中的物理1在课堂上 ,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 _的传声。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
13、其中的道理吗?3在电视上 ,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实验探究演示 “真空罩中的闹钟 ”实验 ,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做这个实验时 ,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总结:7 / 9气体、固体、液体都_传声 ,而真空 _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放映水波的传播。我现在拿一张纸,它没有发出声音,问: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教师挥动手中的纸,引起纸的振动 ,纸发出了声音。问: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问:水滴使
14、水面振动 ,以水波的形式传播 ,振动的纸发出声音 ,在空气中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从而引入了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问:一根装满水的很长的钢管 ,在一端敲击一次 ,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敲击声?同学们猜想一下 ,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提示:有几种介质)(三)声速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规律总结:1常温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2常温时声音在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 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通过对声速
15、的学习 ,评议刚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一步问: 3 次敲击声分别是沿着什么物质传来的?8 / 9(四)回声现象提出问题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的多?学生讨论 ,交流意见。老师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使原来的声音得到了加强) ,这种现象叫回声。五、回顾总结和板书设计1声音的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速关键词:振动、介质、340m/s六、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为两道题 ,第一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气体、固体、液体传声以及回声的实例 ,引导和强化学生 “物理来源于生活 ”的学习意识。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题设计为实践活动题 ,让学生两个人一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函担保的合同
- 新能源储能系统研发合作项目投资合同
- 产品运输服务合作合同
- 微信在线签署合同
- 货物运输合同与货物运输合同
- 绿化苗木购销合同书
- 电子产品工程安装合同
-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合同
-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书
- 厂房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书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管业分销市场操作方案
- 《ISO 41001-2018 设施管理- 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专业解读与应用指导材料之15:“7支持-7.6 组织知识”(雷泽佳编制-2024)
- 2024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主体结构工程)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向量共线定理》同步课件
- 小学数学学习经验交流课件
- 2024年第二批政府专职消防员招录报名表
- 注塑模具基础知识
- 2024年单招考试题
-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学研究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