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多义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一、文化的多义性,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她的文化,这个民族必然逐渐消亡!,中国传统文化在哪里?她既不是飘浮在天空,也不是悬挂在树梢,它存在于我们的言行举止上、我们的观念里、我们的血液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孔颖达(574-648)在周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文化” 源出于拉丁文cultura,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人造自然物”。 自古罗马哲
2、学家西塞罗提出“哲学是心灵耕种的产物”以来,人类的精神产品就被纳入了文化范畴。 德文、法文、俄文皆从英文演化而来,基本涵义包括教养、陶冶、栽培、养育、耕作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19世纪中后期,由英国人类学先驱泰勒(1832-1917)给它下了一个定义, “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上所学得的复合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中国传统文化概述,7,凡是与自然状态、天然状态相对立的都属于文化现象。“文化”与“自然”相对。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3、是指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际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和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概述,8,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书认为: “文化就是在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的整体,也就是非先天遗传的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迈尔百科辞典认为: “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亦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0,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 “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
4、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这个术语从较狭义的意义来看,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1,日本学者使用的“文化”术语是从英文和德文等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翻译过来的,他们认为: “文化是社会(集团)成员所掌握、共有而又作为社会性遗产而代代相承的生活方式。是集团成员作为行为相通的依据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2,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2005.6: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
5、,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3,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第二,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第三,文化是共有的。 第四,文化具有传递性。 第五,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4,文化划可分为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制度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 行为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 心态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
6、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深层次的內容。,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5,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6,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土壤: 地理环境: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暖温带大陆而非海洋国家; 生产方式:一个以农业为主干成分的经济结构而非发达的游牧业、工商业经济; 社会组织:一个在社会组织上不同于中世纪亚欧等级制度和印度种姓制的血缘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7,中国文化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孕育和发生,中经夏商周曲折多致的演变,到春秋战国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留存下来的许多历史传说和文化遗址,到所拥有的大量文字记录和礼乐制度,以及诸子百家学说的竞起
7、,表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在这一时期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格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8,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古文明历史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明。农业种植的主要谷物品种,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是粟米,而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则是稻谷,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早期农业文明。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家畜饲养业和畜牧业,从而开始了人类的全面进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9,为了适应农业耕种和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发展起来,劳动工具更为精细,类型分明,便于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水平得到提高;陶器的制作也兴盛发达起来,形式多种多样,有炊具、饮食器和生产工具等,标志着
8、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0,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原始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剩余产品的产生,为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可能,私有财产开始出现,社会组织的发展在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后,氏族公社呈现崩溃趋势。从当时的墓葬遗址中可以发现,贫富差别和等级分化十分明显地存在,甚至还有殉葬的奴隶。在有的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大型祭坛、女神庙、方形广场的石砌墙等,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产生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1,彭头山文化 ( 前7500年 前6100年 )、 裴李岗文化 ( 前7000年 前5000年 )、 后李文化 ( 前6500年 前5500年 )、兴隆洼文化
9、 ( 前6200年 前5400年 )、磁山文化 ( 前6000年 前5500年 )、大地湾文化 ( 前5800年 前5400年 )、新乐文化 ( 前5500年 前4800年 )、赵宝沟文化 ( 前5400年 前450年 )、北辛文化 ( 前5300年 前4100年 )、河姆渡文化 ( 前5000年 前4500年 )、大溪文化 ( 前5000年 前3000年 )、马家浜文化 ( 前5000年 前3000年 )、仰韶文化 ( 前5000年 前3000年 )、红山文化 ( 前4700年 前2900年 )、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 前2600年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 前2250年 )、马
10、家窑文化 ( 前3800年 前2700年 )、屈家岭文化 ( 前3100年 前2700年 )、龙山文化 ( 前3000年 前2000年 )、宝墩文化 ( 前2800年 前2000年 )、石家河文化 ( 前2500年 前2000年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2,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发现的有7000多处。其中著名的文化遗址 在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山东、河南)等, 在长江中下游的南方地区有良渚文化、马家滨文化、龙山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等, 在燕山为中心的燕辽地区有红山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3,仰韶文化 前5000至3000年,中国传统
11、文化概述,24,红山文化 前4700至2900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5,大汶口文化 前4100至2600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6,良渚文化 前3400至2250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7,屈家岭文化 前3100至2700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8,龙山文化 前3000至2000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9,随着各个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斗争和融合,使不同文化之间出现了汇聚与交融。 到国家形成以前,在黄河与长江流域主要有三大集团:黄河中游为华夏集团,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为东夷集团,江汉流域及长江以南为苗蛮集团。 在这在这三大集团的连续征战中,最终华夏集团取胜,从而确立了华夏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
12、的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0,与原始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原始精神文化亦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其主要存在的形态是原始宗教和艺术,为后世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1,原始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曾普遍流行。当时人们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等。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早形态,崇拜的主要对象有日、月、山、石、火、水、天、地、星辰以及自然现象的风、雨、雷、电等。 图腾崇拜是比自然崇拜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崇拜的主要对象有熊、鸟、鱼、蛙、龟、蛇、虎、狼等实际动物,及后来人们运用抽象概括性思维创造出来的虚拟动物,
13、如龙、凤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2,在母系社会盛行的是女性祖先崇拜,女娲是主要的崇拜对象。 在父系社会里则男性祖先备受崇拜,盘古、伏羲和炎黄二帝便是父系时代的崇拜对象,表现了人类对自身敷衍的关注和对创造生命的祖先的崇敬,以及重视生命的庄严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3,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建立起来,中国文化进入了勃发阶段。 在夏商西周时期,从文字的发明到青铜器具的普及,从宗法、礼乐制度的创建到人本精神的确立,使中国文化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为以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4,汉字早期的形态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代表。它是刻契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是用以
14、记录占卜,所涉内容有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字型结构已经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和用字方法,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其中有许多单字形体接近今天的汉字,读音也基本上是一字一音。 甲骨文也已具有方块字这种汉字独特的书写形式,其行文方法与后来汉字的行文方法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竖列书写。,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5,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 一是汉武帝末年“古文经书”的大发现、 二是西晋初年汲冢竹书的大发现、 三是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四是1899年敦煌宝藏的大发现, 无一不是惊心动魄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6
15、,金文也是汉字早期的形态之一。金文即青铜铭文,它是铸在青铜礼器上的文字,在商代后期就已产生,到西周时期兴盛发达起来,记载内容多为国家政令、贵族功德和铸造原因等。 商代也由此成为“有册有典”的时代,从而标志着古代中国已跨人文明社会的门槛。,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7,公元前1 6世纪,商灭夏,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奴隶制社会进入强盛时期。公元前1 1世纪,周取商而代之。从周朝建立到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西周时期。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周统治者一方面因袭商代种族血缘统治方法,并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制度;另一方面承袭商人的天神观念,提出天命神权的思想,将上帝与周王的关系比
16、作天与天子的关系,用“德”的概念进行限制,强调上帝也要“惟德是辅”。 周人的人本思想和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是肇端于此。,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8,西周文化的另一特征为“尊礼文化”。周代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干”,礼乐制成为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此后,周人的冠、婚、丧、祭以及视、听、言、动,都用礼乐加以规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尊卑等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述,39,西周时期还出现了最初的阴阳、五行思想,西周初年的易经,已经蕴涵着“阴”和“阳”的意思,并试图以代表两种不同性质原理的符号,以及排列组合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和人
17、类社会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0,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到洛邑,史称东周,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帷幕。 这一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中国社会开始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大变革的局面,诸子百家学说竞起,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学术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1,中国文化类型的确定是从秦汉建立大一统文化开始,中经魏晋、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明时期得到强化,时间跨度很大,延续了近2000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2,从清王朝建立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时期。 与延续了近二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相比而言,时间比较短暂,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
18、史上,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革时代,通过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变化和交锋,中国文化走过了从传统向近现代化转变的艰难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3,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先秦法家学说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宗教、中医中药、中国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民俗文化几个方面作一个挂一漏万的、大致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4,1、儒家文化: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的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乃至风俗
19、习惯上,儒家思想的印痕无处不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指导中国人的思想逾两干余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5,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儒学(主要代表人物董仲舒), 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开山”,张载和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奠基,南宋朱熹集大成的理学唯心主义体系,从及与之抗衡的陆王心学:陆九渊和王守仁, 现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第一代是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第二代有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钱穆、方东美、冯友兰、贺麟等人,第三代有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等)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6,礼:三纲(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五常(曰仁义 礼
20、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十义(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著作主要是“四书五经”或“十三经”:易、书、诗、“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7,季羡林先生说: “陈寅恪教授曾经说过的白虎通当中的 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什么叫三纲呢? 就是君臣、父子、夫妇。(中略)六纪,一是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姊妹;二是兄弟;三是族人;四是诸舅,就是母亲家的人;五是师长;六是朋友。 (中略)白虎通的三纲六纪,把当时社会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规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21、48,2、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以其抽象思辨哲学的人文魅力,逍遥洒脱人生的精神资源,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它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状态、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都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道家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重要补充,它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概述,49,3、先秦法家学说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是儒、道、墨、法。秦汉以后,四家只剩三家。 在二干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里,儒家对国人的道德生活和精神生活影响最大;道家对艺术、科学的影响最大,法家而对于政治生活,尤其是现实的政治运作影响最大。当然,这种影响是以“阳儒而阴法”的形式存在的。法家学说以及儒法并存
22、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中国时有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0,4、中国古代宗教: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流传过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灵魂崇拜),佛教(自汉代传人我国,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道教、基督教、回教等,宗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1,季羡林先生说: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中略)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事实正是这个样子。(中略)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
23、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2,5、中医中药: 神农尝百草是中医中药的源头,黄帝内经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3,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也称汉医。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
24、国传统文化概述,54,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5,6、中国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可分为宫学和私学两大类。汉书记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夏、商代就有了学校教育。西周始,国家的教育渐成系统。春秋时期,孔子的私学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就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直至清代私塾。隋唐时期,设立了官学机构“国子监”。宋代开始,书院兴盛
25、,宋代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6,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包括: 春秋战国的养士制度、 两汉的察举征辟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 隋唐元明清的科举制度。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科举制之先,光绪三十年(1905年)。科举废止,历时一千二百余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7,7、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宽广的领域,若以朝代和体裁来分: 先秦有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汉代及以后有汉赋、汉乐府、六朝文、唐诗、宋词、元曲、元杂剧、明清小说等, 为后人提供了思想上、艺术上用之不绝的文化遗产和创作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26、58,8、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形式、独特的风格、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正如世界著名艺术理论家里德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享有如此丰硕的艺术财富;从全面考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相媲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59,源远流长: 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在18000年前原始人类就已经产生了审美意识。北方的原始岩画,更透出10000年至3000年前就有了艺术观念。从6000年至2000年前,原始彩陶、青铜纹饰的出现和发展,表明中国远古艺术已经有了较高的成就。到了魏
27、晋时期,艺术从附庸走向了自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走向成熟,基本确立了各自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0,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被誉为是世界古代三大戏剧流派。目前所知,全国各地方剧种有360多种以上。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最优秀的代表,被称为“国剧”,它主要源于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又吸收了流行于北京的梆子、昆曲、京腔,融会了北京的语言,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京剧有自己非常丰富的剧目,达200多种。 在音乐唱腔上,以唱“皮簧戏”为主,辅助以昆腔、吹腔、拨子、南锣,成为一个既完整统一又多姿多彩的体系; 在语言音韵上,以湖广音、中州韵为主,并融合了语调活泼、流利的北京语言,显示出独
28、特的韵味; 在舞台表演上,主要有唱、念、做、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精致细腻,具有很高的表演技巧和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1,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享有世界性的魅力,西周是集古乐之大成的时代,乐器达到了近70种。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战国早期的乐器,它由能奏出各种不同音高的65件乐器组成,分三层排列,总音域达五个八度之广,十二个半音齐全,可以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2,中国古代绘画按照题材内容,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画科; 按照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工写(小写意)画三种形式; 按照画面形式,可以分为壁画、屏障、手卷
29、、立轴、横批、册页、扇面等; 按照它们的用途,可以分为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宗教绘画、民间绘画。,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3,书法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密切相关。 中国书法有篆、隶、楷、草、行五种类型的书体,每一类都有自己的风貌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4,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在农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学四大科学方面有突出成就,在陶瓷、建筑、纺织三大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更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极大
30、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一百多个方面,并且认为世界的许多古老发明都起源于中国,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6,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容极为丰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7,礼仪民俗 中华民族为礼仪之邦,礼是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如左传中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 在人际交往中,在父子、兄弟、闺媛、夫妻、婆媳之间,长幼、平辈之间都有礼仪规范。要长幼有序、礼尚往来、进退有度、律已敬人,要举止庄重、仪容可观、执事谨敬、文质彬彬。 表现在服饰、容貌、方位、步趋、揖拜、称谓、雅言、坐立、书信等各个方面。 就人的一生而言,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与丧礼。,中国传统文化概述,68,节令民俗 岁时节令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类型繁多,有农事节日(二十四节气)、祭祀节日、庆祝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其来源也各不相同,呈多元化特征。 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以汉族为例,一年中的主要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学期《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课件
- 评估标准的科学制定与应用计划
- 金融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计划
- 生物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计划
- 麻醉科医师的年终总结与计划
- 怎做课程表课件
- 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试题
- 成品油增值税培训课件
- 轴承清洁度对性能影响的研究报告
- 战略管理 第3版 第13章 实施过程控制 教案【第三版】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 JJF 1603-2016(0.1~2.5)THz太赫兹光谱仪校准规范
- 医药卫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知识与技能比武竞赛题库
-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编-案例分析,解读-3
- 膜片钳常见问题汇总(人人都会膜片钳)
- 讲故事技能培训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工作面防飞矸封闭式管理规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财务人员廉政谈话记录 财务个人谈话记录3篇
- 沪教牛津版小学三至六年级英语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