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止和运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他们对什么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理解参照物的含义,明白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3.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变生活。科学价值观: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

2、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教学准备教师: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出示课题(修改意图: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真实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本科铺设了良好的感情基调。)1.课堂伊始,播放校园内学生课外活动图片,这些图片与学生亲身相关,激发探究兴趣,调动积极性。师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画面中同学们的各种活动,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观察图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又如何描述呢?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

3、究“静止和运动”。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学科学活动一:运动的定义(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继续观察)(修改意图:通过图片继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性之中。)师问:刚才同学们也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些运动与静止的物体,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运动的物体,并说明这个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活动二:参照物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个小朋友正坐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乘凉,此时一辆公共汽车从他身旁经过,车内的售票员正在走向车门。(修改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动

4、态画面的感官刺激,学生积极性高涨。)教师提问:行驶的车内,谁是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讨论:“内的乘客都在运动”、“车内只有一人在运动”、教师总结:我们在判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时,事先都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最后做出了判断。这个事先被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活动三: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再对刚才“公共汽车”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如果选择路旁的大树或树下乘凉的小男孩为参照物,那么公共汽车内那些人是运动 的?学生交流、讨论:乘客、售票员和司机都是运动的。教师提问:选择车内的座位为参照物,会

5、怎样?选择乘凉的大树作为参照物,会怎样?如果选择其他物体为参照,又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应该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情况。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的讨论,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描述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时,首先需要选好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来验证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活动四:实验演练(修改意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会了原理,就要用自己的实践去验证,从而形成由内而外的自发的认知。)实验: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教师提问: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6、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橡皮为参照物,书本是静止的,课桌和旁边的同学都是运动的;以课桌为参照物,书本和橡皮都是运动的,桌旁的同学是静止、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活动五:寻找参照物(多媒体出示)(修改意图:学生真的懂得了静止与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了吗?通过习题的设计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用直线把下列物体运动与对应的参照物联系起来: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 火车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穿行 地面飞式货车中的旅客说:“树木、房屋正向后退。”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某处 云音乐激发

7、,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播放闪闪红星主题曲。(修改意图:音乐,是人类最好的、无可抗拒的朋友。学生一听到音乐,立马换了一种心境,对于下面教学的展开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所听的歌曲中有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边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请大家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一句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第二句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课件出示:毛泽东诗词中,其中一句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教师提示:地球一天自转一圈,而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所以刚好是八万里。)(修改意图: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顺其自然的导出“运动是绝

8、对的,静止时相对的”这一观点,何乐而不为呢?)教师总结: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三、拓展延伸,课后思考(修改意图: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以致用”,因此课后拓展延伸,通过课后思考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强调了科学这一学科的实践性。)多媒体课件出示“空中加油”图片,提问:为什么飞机可以在空中加油?(运用所学的静止与运动原理解释)附:板书设计(修改意图:新的板书设计更加简洁明了,更加突出本课的重难点,更加强化学生的记忆。) 静止和运动相对运动 相对静止 参照物 (不同)结果不同静止与运动教学反思我执教了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静止与运动一课。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

9、努力做到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评价等方面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努力做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一、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兴趣出发。课堂伊始,播放校园内学生课外活动图片,这些图片与学生亲身相关,激发探究兴趣,调动积极性。提出了:孩子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画面中同学们的各种活动,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观察图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地了解他们的认知状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

10、提出的相关问题故意不做解答,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授人以渔”,同时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二、扎扎实实地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科学教学的调控者。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学科学”,我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学习探究者的位置上。鼓励学生勇于和教师争论,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整堂课中我也始终以商讨的语气和学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并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同学给与表扬和鼓励。如我所期望的一样,在这堂公开课教学中,学生勇于对教科书和教师的观点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惑;同学之间激烈争论,积极探讨;老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三、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 课

11、前根据教科书上呈现的活动情景制成了课件,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不但直观形象还激发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态画面,播放闪闪红星音频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感官上给学生以直接冲击。通过课件的播放,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只有用同一参照物进行分析,才有统一的结论。在本堂课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四、课堂评价语言和现代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放的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以及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对科学探究的欲望都日益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所了解的科学知识面还过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点拨和引导。另外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较少,没有很好地结合教材,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熟练等,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亟需提高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