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账户与复试记账课件_第1页
第四章 账户与复试记账课件_第2页
第四章 账户与复试记账课件_第3页
第四章 账户与复试记账课件_第4页
第四章 账户与复试记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本章学习目的 帐户设置的相关内容 复式记账的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借贷记账法的应用,2,一、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节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以会计要素为基础,对会计业务进行的具体分类,并作为开设帐户的基础。,3,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4,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 2、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 3、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5,三、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P54-55 1、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内容。 2

2、、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应简明、适用。,6,四、会计科目的级次 (1)总分类科目或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 定义: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 等)。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提供总括指标。 一般由会计制度统一制定。 P55表4-1“会计科目表” 每个会计科目对应一个编号。,7,(2)明细分类科目 定义: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 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企业核算需要设置。 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 总之,

3、一级科目是最高层次的科目,控制着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是对一级科目的补充说明。,8,第二节 帐户,一、会计账户的含义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格式; 主要作用: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 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9,1.会计账户的设置方法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 根据本企业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置。,10,2.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相互联系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11,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核算方法会计账户则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12,(2)相互区别 外表形式不

4、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 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 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13,二、账户的结构 1、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 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即账户设置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具体反映什么内容。,14,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般划为左右两方,每一方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次,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其会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一级增减变动的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P60表4-3,15

5、,2、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16,3、会计账户能够提供的金额指标,17,第三节 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1.基本含义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18,单式记账:对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登记的方法。,19,2.基本特征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1)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2)对所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的反映。 (3)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起码两个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4)可以对一定时期会计账户的记录进行综合试算

6、。,20,3.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 复式记账法以价值运动和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的有关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作相联系的登记,即用复试记账法记账。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即各种业务的发生,起码会引起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要素中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体现了如下规律: 运用会计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21,22,4.复式记账的优点(作用),(1)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对业务内容的了解和监督。 (3

7、)能够运用平衡关系检验账户记录有无差错。,23,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是目前我国各行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记账方法。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24,1.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 与增加、减少没有直接 的联系。,注意,25,“借”“贷”二字将账户划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期末余额又在哪方,需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以及账户的基本性质(属于哪个会计要素)以及该会计

8、要素处于等式的哪一边来决定。,2.账户结构,26,(1)资产类账户 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方程式中,资产位于方程式的左侧,所以,资产类账户左方,即借方应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资产类账户的右方,即贷方登记减少额;余额在借方。,27,资产类账户结构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28,(2)负债类账户 负债要素在会计方程式的右方,所以在负债类账户右方,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要素在会计方程式的右方,因此,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右方,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29,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结构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30,4.收入类

9、账户 收入要素在会计方程式的右方,所以在收入类账户右方,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 5.费用类账户 费用位于方程式的左侧,所以,费用类账户左方,即借方应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 这两类帐户期末将其内容全部结转至利润帐户,因此,期末无余额。,31,收入类账户结构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32,费用类账户结构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33,各类账户借、贷方记录的经济内容归纳如下:,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34,3.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在借贷记账法下,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P66 P66-68例题4-14-8,35,三.会计

10、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按复式记账要求,分别列示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也叫记账公式,它能够明确规定一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借或贷)及入账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会计分录的书写:上借下贷,借贷错开。,36,37,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引起了哪些帐户内容发生变动 2.分析这些帐户属于哪些会计要素 3.分析这些帐户变动的方向 4.根据帐户所属的会计要素及该要素类帐户的结构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5.检查分录借贷方帐户是否正确,金额是否相等 P6669例4-14-8,38,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800 00

11、0,800 000,39,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简单分录:借贷方都只记录一个科目的发生额 复合分录:借方或贷方记录一个以上科目的发生额。 复合分录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分录,40,例1:某企业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8,000元,这项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上例中的会计分录是一种简单分录,它只同时涉及两个账户形成借贷的对应关系。,41,例2:如果企业与供货商协商后,先以银行存款支付一半货款,另一半暂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作成复合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8,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应付账款 4,000,42,任何复合分录都可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分录,上例就可以分解成两个简单分录: 借: 原材料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借:原材料 4,000 贷: 应付账款 4,000 复合分录 有利于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全貌,全面地说明企业资金流动的来龙去脉。,43,四.借贷记账的试算平衡P70,所谓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通过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与完整性的过程。,44,试算平衡的基本方法 发生额平衡法 发生额即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平衡公式:,45,平衡原理: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