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
2、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
3、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4、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
5、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
6、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
7、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
8、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
9、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
10、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
11、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
12、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
13、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
14、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
15、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16、。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
17、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
18、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棋小学 钱国胜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
19、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 “ 生活化 ” 。所谓 “ 生活化 ” ,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 “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 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 “ 生活化 ” 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
20、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 4 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 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 “ 半个 ” 吗 ? 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 ( 分数 ) 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
21、相连,课堂教学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 “ 再创造 ” 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 “ 165-97=165-100+3 ” ,学生对减 100 时要加上 3 ,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 165 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 97 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
22、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 ( 应把 165 元减去 100 元 ) ,营业员找回 3 元 ( 应加上 3 元 ) 。所以,多减去的 3 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 “ 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 ” 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公开课 “ 组合图形的面积 ” 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 “ 猜、量、折、算 ” 等方法,求出了队旗的面积。通过这一学习,让我欣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多种多样,看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 三、统计教学的生活化 统计训练 “ 生活化 ” 是指把统
23、计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上完 “ 统计 ” 这一课时,我布置了一个作业, “ 统计一下我校共有多少人 ? ” 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去问班主任每个班有多少人再加起来就可以了;还有学生说去问教导主任;还有学生说到学校的校长办公室直接查电脑就行了不用算。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
24、学。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譬如为上好 “ 归一应用题 ”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有的深入到工厂, 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的深入到公园,了解公园一周内游客划船的次数;有的深入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并且在教学归一应用题解法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
25、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 “ 本领 ” ,使他们认识到 “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 ,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 ? 多高呀 ? 身体有多重 ? 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可以问学生: “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是长方形的 ” ?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适时地问: “ 你认为
26、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 ? 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便知晓它的特征。还有,对于 “ 土地面积单位 1 公顷的大小 ” ,学生不是很清楚,只是模糊的知道, 1 公顷 =10000 千方米,那 10000 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 为此,在教学中,我特意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领略 1 公顷的大小,同时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当然,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的 “ 求平均数的问题 ” 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 5 种不同
27、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 ? 哪种牌子的最便宜 ? 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 ?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 生活数学 ” 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28、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 “ 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 ” ,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培根说语文使人善辩,数学使人精密。可见数学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和文化价值。当今社会让儿童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巴
29、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探究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比如在教圆周率一课时,让学生自己量一量三个不同直径的圆滚动一周的距离,他们会发现圆的周长相当于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而学生心里就会想,3倍多到底是3倍多多少?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又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们带学生沿着篮球场走一周,再用皮尺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让学生汇报测算结果并列式计算。学生通过走一圈,获得感悟,列出了以下三种式子:长+宽+长+宽,长x2+宽x2,(长+宽)x2。最后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联系身边事物并亲身实践,培养
30、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交流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这既有利于实现学习互补,又有利于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首先要注意讨论形式,决不可围于一种形式。在学习小组的组合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组织能力的强弱、兴趣爱好的异同,尽可能鼓励自由组合。其次要讲求合作、探索的实效性,要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既好又快地完成任务。另外要在教学中增强实践内容,使讨论成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长
31、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后,很多学生对在什么情况下是求周长、什么情况下是求面积经常弄不明白。为加深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就能通过讨论、举例说明:g篮球场走一圈的距离,建造围墙用铁丝挽一个正方形,求铁丝的长度等,都是求周长。而求书本封面的大小,窗户玻璃和操场、教室的大小等,是求面积。合作讨论时,同学们会举出许多他们熟悉的例子,认识会透彻得多。 3、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才是目的。有人说得好,能运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拥有的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
32、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等。也可让学生动手做个长方体的纸盒,但他们会发现如果照书上计算的裁剪材料,纸盒是糊不起来的,懂得了实际上做一个纸盒比计算的长方体表面积要多出粘贴的边。在学过百分数后,让学生算算自己的压岁钱存人银行比上一年增值多少。学习了求平均数后,让学生用计算器算算数学测验的班级平均分。总之,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体会到,在新课标的贯彻执行中,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发掘运用生活化的数学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者:卢世岐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时间
33、:2010-6-28 8:55:00 点击:摘要:据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而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教师应运用生活中的原型、利用生活中的经验、选择生活中的模型、发掘生活中的情境,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联系 兴趣 教学笔者曾阅读过一篇调查报告,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2000多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一半!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
34、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一、运用生活中的原型,激发求
35、知欲望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
36、件引入,像学生调查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 “位置与方向”时,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二、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获得数学知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
37、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总结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教师指着讲台问学生:“如果让你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到了右边又走回左边,这样不断地走下去,你
38、能走完吗?”学生都哈哈大笑:“怎么可能走完!”教师接着又说:“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从前有座山”这时,有的学生笑着说他也会讲,大家都觉得既有趣又搞笑,“不就是重复了,循环了吗?”教师就顺势引出“循环”二字的含义,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就被学生消化了。而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
39、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三、选择生活中的模型,树立表象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形状制作,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兴趣盎然。四、发掘
40、生活中的情境,营造实效课堂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
41、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而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设计一个“上街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家长,有50元人民币,到街上应怎样购买物品?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购买呢?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发现了生活中的交通,物品的品牌、价格等,也考虑到家中的实际需要等。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
42、寻找身边的数学因素,把数学教学回归于实践、回归于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地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贵州省瓮安县永和中学 邓 婷 邮编 550407 你看见过北京宏伟的“鸟巢”和魔幻般的“水立方”了吗?你看到我国的“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平安返回地球了吗?在你与世界各地的国民共同赞叹它们的神奇之余,有没有想到过设计建设、制造它们时,科学家们运用了多少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呀?你有去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你有与你的同伴分享物品的经历吗?这时,你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数学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这种教学情境加以相应的学习活动,给他带来的新的体验深深地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如我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就用如下生活中的例子:椅子或凳子坏了,木匠师傅常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教材 安全麻醉三阶梯管理规范技术
- 股权质押协议模板三篇
- 院前急救医生岗位职责
- 环保监测软件维护方案
- 文化中心隔断设计与施工方案
- 信息技术行业作风建设总结报告
- 农民工工资支付及保障协议书
- 部门主管工作总结范文
- 盾构机安装调试计划
- 2025年小区物业工作计划
- GA 479-2004耐火电缆槽盒
- 其它课程光面爆破技术课件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五年级上册四小数混合运算 问题解决 省赛获奖
-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与进化复习必背)
- 《网络心理学》第七课 网络与记忆 何凌南 13-11-8课件
- 冷食加工流程图3.2.1
- 集训营quite a number of things have been done一、破冰方案
- 园林绿化苗木、种子进场报验表
- 北京科技大学第二批非教学科研岗位招考聘用(必考题)模拟卷
- 竣工决算审计服务方案
-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2铁钉生锈了》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