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_第1页
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_第2页
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_第3页
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_第4页
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以及省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实施 细则,推进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公务用 车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 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办发 2015 45 号)精 神,结合某地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改革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厉行节约反对 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创新公务交通分类 提供方式, 合理配置公务用车资源, 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

2、型机关和节约 型社会建设。(二)基本原则 1制度创新、突出实效。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 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 保障的公务用车。2统筹兼顾,协调配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处 理改革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配 套政策,增强可行性和协调性,确保新旧机制平稳转换,合 理衔接。3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坚持先易后难,率先在党政 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 革,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务用车制 度改革按国家和省上统一部署进行。(三)总体目标 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3、工作自省上批复本方案之日起 组织实施。先行启动市直党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 业单位(以下简称市直参改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同时 部署县(市、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市直参改单位和各县 (市、区)依据批复后的本方案编制本单位或本级公务用车 制度改革实施细则,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各县(市、区)参改单位依据市车改领导小组批复的本级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编制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 施细则, 报本县 (市、 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20XX 年 6 月底基本完成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通过 改革,建立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 理规范透明、监管

4、问责科学有效、基本符合某地情的新型公 务用车制度。二、改革范围(一)机构范围。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 (包括党委、 人大、 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二)人员范围。按国家政策规定确定为参改单位的全 市各级党政机关地厅级及以下在编在岗公务员、参公管理人 员及机关工勤人员。其他事业编制人员和国有企业管理岗位 人员待国家、省上相关政策出台后,按规定执行。(三)车辆范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 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调研接待用车和符合规定 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三、改革任务(一)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 1改革

5、普通公务出行方式。市直参改单位及区参 改人员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为某地区城区(含 区)、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镇、镇、镇、 镇政府所在地和村、村、村、村、 村。在此区域的公务出行, 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公交、 出租、 自驾车等社会交通工具,按标准发放交通补贴,不再报销交 通费用。其他县、市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保 障范围。2适量保留工作用车。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全市党 政机关严格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合理确定保留公务用车的 数量。全市一般公务用车留用车辆在确保节支率 7% 的基础 上按不超过现有一般公务用车总数的 46% 原则保留公务用 车,各乡(镇)保留工作用车 1 辆,用于机要通信、应

6、急等 工作。市直执法执勤部门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不得超过执法 执勤用车编制数的 60% ,县(市、区)执法执勤部门保留的 执法执勤用车不得超过执法执勤用车编制数的 70% 。执法执 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市、县(市、 区)执法执勤部门必须按照某地执法执勤用车制度改革办 法严格管理执法执勤用车,核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 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后勤岗位及所 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经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核定后保留。接 待用车车型以中巴车为主,纳入公务用车服务平台管理,主 要用于市、县(市、区)的重要接待、大型会议、领导干部 调研、重点

7、建设项目观摩等活动。各驻外机构的工作用车由 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车改办根据工作任务核定。鼓励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参加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并按相应标准发放公务用车补贴,确因环 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保留公务用车的,不再领取交通补贴。乡 (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车改,不再保留实物用车。3建立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和执法执勤用车综合服务平 台。利用市、县(市、区)改革后的留用车辆,用于组建区 域性公务用车服务平台,统一管理使用,在社会化交通方式 提供不足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也可用于保障各部门跨区域 出差、基层调研等公务出行需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制 定市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公务出行管理使用

8、办法,并建立 市级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利用中央、省上已明确的部分执法 执勤部门的执法执勤车辆与市、县(市、区)行政部门的部 分一般公务用车分别组建市、县(市、区)级机关跨部门执 法执勤用车综合服务平台,全部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用。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制定市级机关综合执法用车管理使 用办法, 并建立市级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综合服务平台。 同时, 建立统一的车辆预约服务制度、预约车辆信息向各部门公 开。两个平台的车辆应当实行标识化和专用号段管理,并由 车辆管理机构向社会公示。两个平台所需人员、编制从现有人员、编制中划转,不 足人员在现有聘用人员中优先选聘。其中司勤机动人员和平 台管理人员编制由市机关事

9、务管理局与市编办协调研究决 定。公共服务平台车型按轿车和越野车各 50% 留用,执法平 台车型由财政局和机关事务管理局按高效节俭的原则选留。两个平台的组建费、机构运转费用、人员工资、车辆保 险、维护等基本费用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由市财政核拨。 平台车辆实行有偿服务,使用费标准由财政部门以不营利为 原则测算核定。公务用车使用费由财政部门以改革前各单位 车辆运行费用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测算,提出保障标准,经 市政府同意后预算到各部门、各单位,市本级预算经费由机 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并提取 3% 的统筹费后,各部门按 各自定额使用,预算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公务用车使用费结 余可跨年度滚动使用。市法院、

10、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纪委(监 察局)等单位按规定比例留用的执法执勤用车由本单位管理 使用。4设定车改使用过渡期。为确保车改期间正常公务出 行不受影响,在两个用车服务平台建立运行前,临时设定 2 个月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间,每个参改单位公务出行用车按 原有车辆的 30% 留用(执法执勤车辆按编制的 60%留用, 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按编制数留用) ,按比例不足 1 辆的按 1 辆留用,加油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其他费用在机 关事务局统一报销。过渡期结束后,车辆全部缴回市机关事 务管理局。各县(市、区)参照市上的做法,建立本级机关公务用 车保障和执法执勤车辆综合服务平台。(二)合理确定

11、公务交通补贴标准1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车辆支出费用 总额。综合考虑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自然地 理环境、实际工作职责、公务出行次数及范围、距离等各种 因素,按照保证公务、节约成本、便于操作的要求,我市公 务交通补贴标准按不超过国家标准的 150% 执行。全市各级 党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交 通补贴分为厅级、处级、科级、科以下人员 4 级,补贴标准 为厅级1950元/人月、处级1200元/人月、科级750元/ 人月、科以下人员500元/人月。2为解决单位内部岗位之间公务出行差异问题,全市 各参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从公务交通补贴 中划出一

12、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补充因设立高 出行岗位增加的费用,统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本单位交通补 贴总额的 10% 。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 具体办法由各参 改单位自行制定。设立的高出行岗位名单和数量报上一级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3全市各级参改单位按照要求,认真核对本单位参改 人员信息,汇总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各职级人数,提出 参改申请,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分别报市、县(市、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核。4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用于保障公务人员 普通公务出行,所需经费纳入市、县(市、区)级财政预算, 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不计征个人

13、所得税。补贴标准 按中央和省上部署适时调整。5本实施方案印发后,全市各级参改部门和单位按要 求完成车辆封存工作。车辆封存后,由市、县(市、区)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确定公务交通补贴计发时间。未按 规定时间封存车辆的,暂不发放,计发时间另行确定,不予 补发。(三)妥善安置司勤人员1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 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现有在编司 勤人员中,采用综合竞聘、择优选用等方式确定留岗人员。2其他在编司勤人员的安置。对其他在编司勤人员, 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做好思想政 治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单位内部消化为主,通过转岗、开辟 新的就业

14、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也可通过遴 选,调入公务用车服务平台或其他需要司勤人员的参改单 位。不得简单将其推向社会。3处理好单位自行聘用、劳务派遣、签订劳动合同的 司勤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维护 好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对依法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司勤人 员,做好经济补偿工作,所需支出由参改单位按原有经费供 给渠道解决。市、县(市、 区)人社部门统筹协调人员安置分流工作, 具体按照某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勤人员安置实施办法 执行。(四)规范处置公务用车 党政机关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市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制定 统一的处置办法,招标确定评估、拍卖机构,委托中介机构 进行资产评估,以

15、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采取公开拍卖等 方式进行公开处置,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车辆处置要防止 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处置的市级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 缴市级国库;处置的县(市、区)级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 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县(市、区)级国库。(五)节支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改革后,全市党政机关公务交通总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 公务交通总支出,节支率不低于 7%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市、县(市、区)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核定定向 化保障公务用车的编制和标准,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要根据 各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合理确定,车辆更新时优先选用新能源 汽车,确保购买新

16、能源汽车达到一定比例,强化日常管理, 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二)严格财务管理市、县(市、区)各参改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在编在岗公务人员人数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规范 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或提高补贴 标准。对未参改的单位和人员,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三)加强公务用车纪律检查和审计严肃公务用车纪律,市、县(市、区)各参改部门、单 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 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 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 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 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

17、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 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 检监察机关及时受理群众举报,纠正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审计机关对保留的一般公务用 车和执法执勤用车、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取消的 公务用车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四)完善公务出行的保障条件鼓励公务出行利用公共交通服务。各市、县(市、区) 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发展健全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探索培育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 通服务方式,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有效保障改革后公务出 行。五、加强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参改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

18、视公务用车制度改 革、切实加强领导、 严格工作纪律。 市上成立由市长任组长、 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 调推进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下 设的办公室负责。各县(市、区)也要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 革领导小组,市直各参改部门和单位根据本单位车改工作实 际需要,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对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二)明确细化责任 为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办公室成立 5 个小组,市发改委牵头成立综合组,负责上下 沟通衔接汇报和综合协调工作;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成立 公务出行保障组,研究提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公务交通的 保障措施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按要求组建公务用车服务平 台和综合执法执勤用车服务平台;市财政局牵头组织市机关 事务管理局、市交警支队等单位成立补贴政策和车辆审核 组,提出建立统筹资金的指导意见、执法执勤及特种专业用 车的确认标准,核对车辆信息、接纳并处置车辆、发放补贴 等;市人社局牵头成立安置政策组,提出安置政策、负责司 勤人员的安置;市编办牵头成立机构人员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