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之一 现代气象观测系统概论 20150319_第1页
大气科学概论之一 现代气象观测系统概论 20150319_第2页
大气科学概论之一 现代气象观测系统概论 20150319_第3页
大气科学概论之一 现代气象观测系统概论 20150319_第4页
大气科学概论之一 现代气象观测系统概论 201503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气象观测系统概论,内容,引言大气 气象观测系统现状 观测系统重点任务兼谈对人才的知识需求 思考题,最基本的气象参数,气压、温度、湿度、风(风向、风速) 降水、辐射、云、能见度、天气现象,不同高度 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时空变化,气压从地面到高空,标准大气分层与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大气成分,气象观测需求:系统全面了解气象,、,平流层,大气综合探测技术,我国气象观测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形成地基、空基、天基观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保障有力、基本满足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科学完善国家气候观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区域气象观测网和专业气象观测网,为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

2、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奠定基础。,风云气象卫星系统 近200部新一代天气雷达 近120个探空站 30多部风廓线雷达 近250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自动站 近29000个区域自动站 近百个辐射站 近500个GPS/MET站 近500个雷电监测站 30多个大气成分观测站 (4个本底站) 300多个酸雨观测站 近70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全国多部门共建有4000多个有人气象台站,一、气象观测系统现状,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FY-1、FY-3 静止气象卫星FY-2 5个国家级卫星资料接收站 2000多个卫星资料接收利用站 高可靠、长寿命、业务化 应用领域广、效益高

3、 参与全球资源共享,业务气象卫星两大家族,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静止卫星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极轨卫星,风云静止卫星:中国天气的哨兵 风云极轨卫星:世界天气的巡逻兵,20150317 13:00卫星图像,南京大雨,20150317 11:00卫星图像,南京多云,天气雷达近200部,约16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数十部数字化雷达 波长:3cm、5cm、10cm 每6分钟一次“体扫” 联网覆盖全国,20150318 11:00全国雷达拼图,南京阴天,20150317 11:50全国雷达拼图,南京大雨,19900830 21:39:05 (北京),飑线回波带长300km以上,宽约10km,中心

4、强度为55-60dBZ;飑线对应回波带的前沿有强辐合区,16-23m/s的大风区位于雷达站的东南方(箭头所指区域)。,南京气象学院雷达看飑线天气,近250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自动站 地面基本气象要素观测自动化 每10分钟观测一次,观测时空密度大大提高 所有观测资料实时汇集和共享 区域自动站近30000个,自动气象站全国已建成3万多个,近120个L波段探空系统高空站 30多部风廓线雷达 近500个GPS/MET站 卫星大气温湿廓线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各类移动观测系统近200套 观测仪器: 天气雷达、地面、高空、风廓线、环境气象等 与固定观测系统优势互补,提升了对突发强天气和其它相关事件的应急服务能

5、力和水平,移动观测,专业气象观测(站数仅供参考),425个雷电观测站 100个太阳辐射观测站 160个强风观测站 400个风能观测铁塔 29个沙尘暴观测站 28个大气成分观测站 337个酸雨观测站 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 1504个土壤墒情观测站 170个海岛/海岸自动气象站 16个浮标气象观测站 5个船舶气象观测站,二、观测系统重点任务兼谈人才的知识需求,观测站网的科学设计 观测资料质量评估和控制 观测系统运行、维护和保障 气象观测自动化和集约化 气象观测产品的开发 气象观测新产品的实验性应用,气象观测站设置在哪里? 气象观测站网如何布局?,1. 观测站网的科学设计,夏季整层水汽输送,冷空气

6、,暖湿空气,雨区,科学需求,1) 强对流局地性天气易发区 2) 雪灾、沙尘暴灾害区 3)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区 4) 南海和东海台风路径及影响关键区 5) 干旱、雪灾、冰雹、雾等灾害易发区,社会需求,测站稀少地区: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海洋、高山),站网设计及其对人才的知识需求,国家级观测站网布局 省级观测站网布局 大型科学试验观测设计 城市气象、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专业观测网设计,需要掌握大气探测学、气候学和天气学知识,2. 观测资料质量评估和控制,观测数据正确吗(正确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何评价数据质量并进行标记?,站址迁移对温度观测的影响实例,河南许昌站原站址在市区,1982年1月向南迁移了

7、2100米至郊外。站址迁移造成该站年平均气温明显突然变低。,1982起许昌站由市区迁至郊外,河南许昌站年平均气温( ),测站环境变化对温度观测的影响实例,90年代以前,上甸子站的年平均温度一直高于通州站。90年代初起,随着通州站周围作为开发区开始建设,逐渐被建筑包围,通州站温度开始高于上甸子站。1995年通州站观测仪器移到办公楼六楼顶,通州站的温度开始显著地高于上甸子站。,仪器变更对风速观测的影响实例,1969年仪器换型,1967年既有仪器变化,也有仪器安装高度变化,1992年仪器变更,1969年仪器变更,TBM,58.8GHz,TBC,地基微波辐射计亮温观测的质量控制,地基微波辐射计亮温观测

8、的质量控制,晴空日序号,亮温度(K),TBC,TBM,57.29GHz,晴空日序号,亮温度(K),TBC,56.66GHz,TBM,晴空日序号,亮温度(K),TBC,TBM,54.94GHz,晴空日序号,亮温度(K),TBC,TBM,53.85GHz,晴空日序号,亮温度(K),资料质量控制及其对人才的知识需求,观测设备状态监控 历史资料订正 资料质量评估 遥感算法,需要掌握大气探测学、统计学和遥感学知识,3. 观测系统运行、维护和保障,加强观测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加强观测设备的标校,地面自动站故障类别,天气雷达故障分类,我国雷达故障平均持续时间MTTR超过40个小时,而美国仅为2.5个小时.,

9、运行维护保障及其对人才的知识需求,需要掌握大气探测、机械电子、遥感知识,气象观测(地面、高空、雷达) 计量检定 现场标校 仪器维护 设备维修,4. 气象观测自动化和集约化,地面气象观测 高空气象观测 特殊观测,日照时数,地面气象观测内容,雪,电线结冰,云,能见度,干土层,土壤湿度,蒸发,天气现象,冻土,地面状况,天气现象自动观测,天气现象采集,降水天气现象采集,凝结物天气现象采集,视程障碍天气现象采集,图像传感器,粒子散射特性传感器,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计算下降速度,对降水颗粒进行统计,图像传感器,露、霜、结冰、雾凇、雨凇、积雪,图像传感器,吹

10、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浮尘、雾、轻雾、冰针、龙卷、尘卷风,对天,发射激光脉冲,对地,旋转平台,34种天气现象,数字化智能气象传感器,带微处理器、兼有信息检测和处理功能的传感器。 主要功能: 自动调零、自动校准、自动标定; 通过自检,对工作状况自诊断,判断故障,发出报警 具有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数据存储和记忆功能,能随时存取数据; 具有双向通信功能,支持网络接口等多种传输方式,主要特点 高精度:通过自动调零、自动补偿、自动校准等技术,使测量精度及分辨率大幅提高 高可靠性、宽量程、自适应能力强 高性价比 超小型化、低功耗:采用CMOS电路,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系统设计,集约化的地

11、面观测,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ASOS标准配置,加拿大气候中心(CCRN)地面观测系统标准配置,观测自动化及其对人才的知识需求,需要掌握大气探测、天气学、图形图像、机电知识,地面自动遥测 地基、空基遥感 智能传感器研发 数据反演 图像识别技术,2小时累积 3小时累积 6小时累积,天气雷达产品累积降水量(mm),5. 气象观测产品的开发,飑线,暴雨回波,冰雹,龙卷,天气雷达产品灾害性天气现象识别,卫星图像产品开发,2013.11.1.10:00 黑龙江晴天 北方气旋 罗莎台风,卫星图像产品开发,2013.11.1.07:00 黑龙江晴天 北方气旋 罗莎台风,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雷达,GPS/MET

12、水汽观测,450个站点,国家级站网的平均间距达到150km。,观测产品开发及其对人才的知识需求,需要有数理基础、大气探测学、气候学、天气学等知识,直接探测要素产品 遥感反演产品研发(天气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 多设备、多要素数据综合分析、质量控制、数据融合、同化应用,6. 气象观测新产品的实验性应用,新仪器的观测资料如何表达、如何释义、如何使用? 数据越来越多,如何用于数值模式?,(探索性的工作),卫星导风 雷达测雨 大气温湿遥感,NDVI in July 1999,植被生长状态监测 植被指数,雷电监测,多种观测资料的融合与应用,气象观测新产品的实验性应用及其对人才的知识需求,需要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以及大气探测与遥感、气象学等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应用领域,新仪器观测原理与数据特点 遥感反演原理(天气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 天气预报、气候、海洋等多领域的数值模式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