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家校共育工作案例_第1页
单亲家庭家校共育工作案例_第2页
单亲家庭家校共育工作案例_第3页
单亲家庭家校共育工作案例_第4页
单亲家庭家校共育工作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亲家庭家校共育工作案例案例背景、“我的爸爸不要我了!”这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伴着些许无助、带有一丝颤抖的呐喊,来自于我班上的一位孩子X。这个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自小与爸爸、爷爷、奶奶一同生活,虽然自小缺乏母亲的关爱,但家中老人与爸爸的陪伴也让孩子逐渐长成为一个大大咧咧,有些调皮的阳光小男孩。在过去三年的小学生活中,他经常与同学们嬉嬉笑笑,看似与其他孩子无二。可是,自四年级初始,我却慢慢发现X脸上的笑容正在逐渐减少,相比过往,更多的时间他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即便是在他原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课上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一边,看着别的孩子嬉笑玩耍,而与他相伴的更多的则是沉默。更有甚者,X频繁地出现不完成

2、作业、撒谎等现象。作为任课老师的我每每发现X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便批评起X来,而这时候他有别于过往的急于为自己辩解,只是默默地站在我的面前,低头接受着批评。我原以为对X的批评似乎见到了一些成效,毕竟他已不再执念于自己的想法,已经能够接受批评了,可不曾想,我逐渐发现我的这种常规式的批评难以改变X的作业情况,反之,X一日日地愈加显得沉默了,脸上的笑容也渐行渐远。终于在一个周四的早晨,X又一次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当我耐下性子来询问他为什么几天来都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时,他先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可当我不断追问他“爸爸最近有没有检查过你的作业?”时,X不再沉默,而是近乎歇斯底里地哭诉,“我的爸爸不要我了

3、!”当我回顾X这一阶段的表现,加之他那一声哭诉,我逐渐开始发现,X异样的表现显然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我自认为惯常的批评方式自然在他的身上是无法起到较大的成效的,反而只是让他把更多的心事愈发地压抑在心中,把自己闭锁起来。而与此同时,我也逐步了解到,在X爸爸的家庭教育中,打骂即是教育,每每X犯错或者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的时候,X的爸爸通常会以“棍棒”的形式展开教育。因而,当这个孩子后续又出现各种情况,诸如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尝试着改变“批评”的方式,试图走进X为自己营造的“闭锁圈”,把X逐渐摆脱他内心的阴霾,让这微弱的光逐步重放光彩。同时,我也尝试着走近X爸爸,让他也能够走出教育的误区,尝试放下“棍

4、棒”的传统教育模式。问题描述其实,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难免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批评孩子,甚至是严厉地批评,这其中老师往往会强烈地指责孩子身上的问题,而部分家长会选择体罚孩子。诚然,批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可以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而惯常可见的批评无非是把孩子出现的错误数落一番,或者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孩子默默接受这些批评后尝试改正自身的错误。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呢?是否通过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家中的体罚真的可以把问题根治呢?恰如在X的身上,我看到了家庭因素让一个原本阳光、大大咧咧的男孩的性格在短

5、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时候作为教师与家长,面对由于家庭的情况发生行为变化的孩子,如果我们继续采用惯常的“批评”方式,可能只会把孩子继续推到深渊中,让孩子不断地用一些外在的方式,例如沉默来掩盖内心的真正想法。因此,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许严肃的批评可以掩盖问题的表面,但终究只是问题的一个遮罩,那么如何走入孩子的心中,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让“批评”成为一味良药而非手段,让慢慢变弱的光芒重新绽放光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过程指导走近家庭,了解问题的背后伴随着X一天天变得沉默,我已然发现他的问题早已不是学习的单方面问题,但我并不明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变化。显然,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两种选择,

6、或把X严肃地批评一通,严厉指出他作业中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改正措施;或者选择和X平心静气地交流,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再试图结合原因帮助小杨。面对着X的变化,我反复思考,担心批评只会让X愈发沉默,不若尝试着了解X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我选择了后者,选择走近X和他的家庭。面对X的这种情况,我放下了作为学科老师对于学习所设置的第一地位,更多的是撇开了学习,与X话起了家常,从衣食住行,到周末的娱乐活动,从每日上学路上的见闻到夜间所做的梦,事无巨细几乎都囊括其中,尤其是当我们聊到美食的时候,交谈的气氛愈加浓厚,X的脸上也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偶有淡淡的笑容。虽然回过头来看,我与X每一次交流的内容似乎都

7、与学习无关,“批评”的味道似乎完全没有体现,但恰是在这样轻松的对话中,X逐渐放松下来,不再保持沉默。我也在这若干个课间的交谈中逐渐了解到,以前X爸爸还是很关心他的,只是每次只要X犯错,亦或是作业完成不好,爸爸就会抄起手边的木棍对X痛打。可如今X爸爸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并且也正在重新组织家庭,加之爸爸新家庭中小弟弟的诞生,爸爸更是无暇顾及X,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只能由家中的老人一手包办。虽然生活得到了保障,衣食无忧,但是原本就无法获得圆满的父母之爱的X,在这个月似乎也渐渐与唯一的爱之稻草父爱渐行渐远了。在若干次的交谈后,X也终于开口告诉我他心底的秘密,“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她一个人去了外

8、地,我很想妈妈,可是她每年最多只来看我一次”、“爸爸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他根本不管我的作业,我只想爸爸陪我一起写作业,就算回来打我一顿也好!”、“爷爷奶奶经常为了我和爸爸吵架,我不想看到他们不开心!”“我爸爸只关心他的新家和小弟弟!”当X诉说这些秘密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充满忧伤的,自小失去母爱的X,早已把父亲作为唯一的稻草,而现如今,这根唯一的稻草也似乎若即若离,而这种摇摇欲坠的不安的感觉让这个孩子内心产生了极大的不安,甚至恐惧。这也许就是X发生变化的原因,他试图通过各种不正常的表现换取父亲的注意,希望父亲可以多关注自己。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X逐渐发现父亲的身影离自己越来越远,而他渴求的爱

9、也始终无法获得,他的内心愈发不安,原本开朗的性格也慢慢被隐藏起来,仿若一根原本燃烧正旺的蜡烛的烛光一点点减弱。虽然我已经了X的问题,但在走近这个家庭的时候,我还发现了孩子父亲身上的许多问题。作为单亲家庭,X的爸爸负担起了X的生活以及全部,无论是金钱的重担还是对孩子的关爱,都压抑着这个父亲。而每每遇到孩子在校出现问题,这个父亲往往会选择痛骂或者痛打X,而面对父亲的责备,X往往选择沉默。可如今,父亲就连往日的责骂、痛打都不再给予X,孩子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对爱的缺失,这才是问题的症结。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下一步选择了走近X的爸爸。在几番沟通后得知,X的爸爸目前是一位清洁工人,每天早晨X点多便起床了,工

10、作辛苦但也并非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经过一番沟通后,X爸爸也在沟通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关爱:“老师,我一个人带儿子,有时候真的是忙不过来,谢谢你告诉我儿子的这些情况。”“老师,我的儿子什么脾气性格我知道,有时候我就是太气了才会那么打儿子的!”“我以为小孩子不懂,现在我知道了,我会尽量改改我的脾气。”“我最近是关心的比较少,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我会注意的。”诸如此类的对话仍有很多,从X爸爸的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儿子的歉意和无奈,与此同时我也愈发地发现,X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父亲的暴力教育,一方面也来自于近期无法感受到父爱,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在X爸爸一方面,其依然对孩子是充满了爱的,只是这位

11、爸爸一贯不善于表达爱以及表达爱的方式有些偏激,加之家庭的变化,就更加让X缺失了父爱。携手家长,解开心灵的锁扣自我了解到了X出现问题的本因,X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父亲之于X的重要性。因此我与X爸爸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面对面交谈,不再把交谈仅仅停留在微信上,告知他孩子近期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成因。在这次交谈的末尾,X的爸爸沉思了许久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这一声感叹,“我还是关心地太少了,太少了”,从他的言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并不是一个对孩子无爱的爸爸,也感受到他在得知孩子表现后的愧疚,而这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为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依然存在。在与X爸爸的沟

12、通后,我把X的爸爸邀请到了学校,与过往的“请家长”不同,我没有在X爸爸面前数落孩子的过错,而是告诉X爸爸孩子近期有进步的地方,在那一刻,X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讶。而与此同时,X爸爸的眼中也掠过了一丝欣慰。随后,我给予了父子俩近X分钟接触的时候,起初X爸爸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依然是浓厚的。在此之后,我请X直接表述想要对爸爸说的话,许久没有见到爸爸的X起初一言不发,只是一味地看着地面,而当一阵风刮来,X爸爸下意识地为孩子扣上了衣扣,询问他“冷不冷?”的时候,X才低声说了一句,“爸爸,我就想你多陪陪我。”X爸爸看着孩子,发出了长长的嗟叹声,点头

13、表示同意。当X爸爸点头表示同意的时候,我看到了X的脸上露出了羞涩、久违而又真实的笑容。与此同时,我私下与X爸爸进行了数次的交流,当谈及过往的教育方法的时候,X爸爸显然表现得有些羞愧:“我也不想打儿子,就是恨铁不成钢。我对我的儿子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X爸爸的回答其实是在我意料之内的,诚然,每个家长教育的孩子的初衷无非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但是X爸爸的做法让X不敢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故而即便X的爸爸近期频频不回家,X也不敢把真实的想法告诉爸爸。在X与爸爸进行了几次深入交谈之后,X爸爸也多次发给了我这样的信息:“老师,我家X最近怎么样?”“老师,今天X校内的作业没完成,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没做

14、好的原因,X也知道自己时间浪费了很多,你看我这样和孩子沟通行吗?”“老师,我家X今天和同学好像有点矛盾,我想让孩子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看怎么样?”之后的几天,X竟然完成了全部的作业,并且自豪地告诉我,他的爸爸昨天检查了他的作业,并且还和他一起看了动画片,今晚还打算一起出去吃火锅呢!在X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幸福,这份幸福来自于父亲的关爱,而在这一个月中幸福感的瞬间降低也恰是X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本因,亦或者说,这就是X心灵的锁扣。走进孩子,叩开问题的大门X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爸爸的关心本就不多,虽然X爸爸的承诺暂时打开了孩子的心门,但伴随着爸爸重组家庭的建立,X的学习情况始终不甚稳定,这

15、种不稳定也许就是由于孩子无法持续地从爸爸的身上感受到父母的爱,而这种爱恰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与X的接触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因为我发现,自小对父母之爱缺乏的他,每每在课堂上遇到亲情话题的时候,X总是选择一言不发,换言之,X其实是非常渴望爱的孩子。因此,在课间的时间,我经常与X进行交流,询问他近期有没有遇到有趣儿的事情、有没有和爸爸一起外出吃饭、有没有和哪位同学一起读了书;在课堂上经常表扬X的爸爸,例如X爸爸每天凌晨X、X点便起床工作,是一位十分伟大的爸爸,为了孩子的生活付出巨大的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X爸爸的形象被不断放大,在X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而X在

16、这样的接触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体会到父亲对自己无形的关爱。通过这样的方式,爸爸的形象在X的心中变得逐渐美好,在与X的交流过程中,X不再对爸爸充满失望,而是逐步能够关注到爸爸对自己关心的一面。在这对父与子的接触中,虽然爸爸依然难以做到每天回家,但孩子已然能够从平时的每一个细节中体会父亲的爱,例如当爸爸给他带回了某个小玩具,X会得意带来学校,并告诉我“这是爸爸送我的礼物!”又如当爸爸在X写作业的时候提醒他坐端正,X第二天起便会非常注意书写的态度。此外,X的日常生活经常与爷爷奶奶为伴,虽然老人的唠叨时常让X感到厌烦,但不得不否认的是,老人的关爱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地找回被关爱的感觉。因此,面对X的爷爷奶奶

17、,相比过往对孩子的控诉,我更多的是在老人面前表扬X,让老人知道孩子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老人慢慢地对孩子有了些许的肯定,在家中也更乐于表扬孩子。慢慢地,我发现在X的身上似乎也慢慢地发生了一些转变,作业更认真了,也逐步回到了那个曾经的X。也许,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纯净,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内心的殇,一些外在的行为仅仅是一种遮罩,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只看到这层遮罩,就会忽视了孩子内在的真正想法。指导结果在这一阶段,我并没有因为X的各种错误而严厉地批评他,而是从孩子本身的想法入手、从家长的角度入手,去深入挖掘X问题背后的成因。当我发现X是因为父母之爱一个个接连缺失所导致的问题后,我

18、选择了先走近X以及他的家庭,再走进X,用爱和疏导来让X走出内心的阴霾。如今,X的学习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能够每天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更有甚者,X的眼中不再只有父亲对自己的无爱,更多的是能够体会到父亲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陪伴的爱。而X与我的相处也逐渐发生了转变,X逐渐愿意把原本压抑在心中的话和老师分享,我与他的对话不再仅仅是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像是一对好朋友的对话。X每天的变化也许是微弱的,作业质量的提升也是缓慢的,但孩子能够慢慢摆脱内心的“结”,而不是把这个原本的小结变成一团乱麻,而这远不是单纯的批评可以达到的,这应就是关爱的力量了。案例反思作为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亦或是家长,我们经常因为

19、孩子的某些缺点、过错而批评孩子,无疑,这种批评的出发点自然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当我们振振有词地数落孩子身上的不足的时候,当我们严厉要求孩子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当我们向家长们一次次叙述孩子所犯的错误的时候,又是否真正地深入思考过孩子这些错误、缺点背后的故事呢?恰如我班上的X,他出生于一个破碎的家庭,这并不是他可以选择的,而家庭的因素却导致了他经常在无意识中用一些手段来包装自己,或者说,是用一些方法来唤起别人的注意,例如用不完成作业的方式来唤起父亲的关注,又如用动手打别人的方式来换取其他同学的注意。如果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尝试了解问题的背后,而是直接“就事论事”地对孩子进行一通“批评”,也许,在短时间内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孩子在老师的批评下完成了作业,看似改掉了坏习惯,但内心的问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我们的批评也许会让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