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5、学会比较阅读【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重点难点:1、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3、学会比较阅读(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不读课文,不做学案。2、将预
2、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课堂讨论解决。预 习 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鲍照,_朝文学家,擅长写_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明确】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
3、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2)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解释题意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2. 学生结
4、合注释,理解大意3. 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明确】1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2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三、【我的疑问】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疑惑呢?请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寻求答案吧。探 究 案【展示交流】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
5、诗的内容加以分析【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
6、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分析: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
7、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4、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
8、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5、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6、“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
9、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7、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训 练 案1、【模拟试题】对照阅读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行路难(其一),说说他们对“行路难”的态度有什么异同?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
10、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确】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但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2、推荐阅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忧思(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
11、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附:鉴赏资料拟行路难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诗歌开首两句由泻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即以水流方向各别来显示人生遭际的殊异,耐人咀嚼,叫人感悟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贵贱穷达就好比水流的东西南北一样,是命运注定、不可勉强的,那又何必烦愁苦怨、长吁短叹不已呢?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
12、慨这关键就在一个“命”字上大“命”当头,谁还能强争强求?只能听凭它贵者自贵,贱者自贱。但反过来问一声:“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吗?为什么人人必须服从它呢?低头认“命”,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命”,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再往下,诗思的发展仍然循着原来的路子认了“命”,就应设法自我宽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闷的好办法我们的诗人于是斟满美酒,举起杯盏,大口大口地喝将起来,连歌唱行路难也暂时中断了,更不用说其余的牢骚和感叹那末,矛盾就此解决了?诗还用得着写下去吗?“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
13、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倒,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其热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颤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掉,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经过诗篇结末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套用一句老话,谓之“笔力足以扛鼎”这首诗在音节上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它不像前面第一、第三首诗采用纯七言句,而是用的长短相间的杂言体杂言似乎不及七言整齐,但有个好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电视剧发行合作合同
- 玻璃幕墙施工承包合同年
- 工程材料委托采购合同
- 工程合同与招投标
- 卖场商铺租赁合同
- 燃气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协议书
- 施工承包合同书协议
- 电缆桥架安装施工合同
- 广告材料采购合同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创新和创业领导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9 Sorting
- 信阳矿产资源概况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 车辙防治指导意见(确定稿)
- 一个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门诊特殊病种审批表
- T_CEC 102.1-2016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1部分_总则_(高清-最新版)
- 国际形式发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