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课件_第1页
多发性硬化课件_第2页
多发性硬化课件_第3页
多发性硬化课件_第4页
多发性硬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 s),定 义,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自身免疫过程。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倾向于年轻人罹患,而成为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病因学及发病机制,1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 2 遗传因素 3 环境因素,(1)ms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 推测可能是病毒感染,但尚未从ms患者脑组织中发现或分离出病毒。60年代麻疹病毒;80年代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金武 :,金武 :,(2)目前认为ms可能是cns的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分子模

2、拟学说。 ms患者感染的病毒 cns髓鞘素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可能存在共同抗原,aa序列相同或非常相近。,(3)经典实验用大鼠所做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4)ms患者csf中单个核细胞增多(csf mnc),90%为t细胞,细胞因子具有强有力的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作用。,(5)大多数ms患者csf-igg指数和24小时合成率增高,检出寡克隆igg区带,多种神经髓鞘素抗体,提示体液免疫机制的参与。,2 遗传因素 ms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多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 ms发病率与高纬度寒冷地区有关。,流行病学,1 ms患病率随所处的纬度增加,亦即离 赤道愈远

3、,ms发病率愈高。 赤道地区ms发病率1/10 高纬地区ms发病率 40/10万(美国北部、加拿大、冰岛、英国、北欧、南新西兰等) 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病率较低5/10万,15岁以后从ms高发病区移民至低发病区 的人群发病率仍高,15岁以前移居者则发病率降低。 提示15岁以前与某种外界环境因素接触可能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 遗传因素在人类ms易感性方面起作用。爱斯基摩人、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非洲的班图人、吉普赛人根本不患ms。,4 ms与第6对染色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位点相关,我国并非少见,但属低发区,与日本相似。,病 理,以白质受累为主,髓鞘病变可累及大脑半球、视神经、脊髓、脑干

4、和小脑,病灶位于脑室周围是特征性病理表现,在室管膜下静脉分布区,毗邻侧脑室体和前角。,大体标本:脑和脊髓冠状切面可见较多分散的脱髓鞘病灶,呈粉灰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直径约120mm,最大可达整个脑叶白质,以半卵圆中心、内囊、脑室周围,尤其侧脑室前角最多. 我国急性脱髓鞘病灶多为软化坏死灶,呈海绵状形成空洞,与欧美典型硬化斑不同。,镜下所见: 早期新鲜病灶只有脱髓鞘而缺乏炎性细胞反应,病灶外观染色较淡,边界不清楚,称为影斑(shadow plaque) 病变晚期轴突崩解,神经细胞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形成的硬化斑 。,临 床 表 现,ms病变在空间上的多发性(cns多个散在病灶),时间上的多发

5、性(病程中的缓解复发),构成了ms临床经过及其症状和体征的主要特点。,1 神经症状之前的数周或数月,多有疲劳、体重减轻、肌肉和关节隐痛 诱因:感冒、发热、感染、外伤、手术、拔牙、妊娠、分娩、过劳、精神紧张、药物过敏、和寒冷等。,我国ms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中复发缓解是主要特点,复发也多为急性或亚急性。 缓解期最长可达20年,复发次数可达10余次或数十次,通常每复发一次均会残留部分症状和体征,逐渐积累而使病情加重。 少数病例呈缓慢阶梯式进展,无明显缓解而逐渐加重。,3 首发症状多为一个肢体或多个肢体无力或麻木,或二者兼有;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复视,痉挛性或共济失调性下肢轻瘫,lher

6、mitte征。,4 ms的体征多于症状。有的患者主诉一侧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或麻木感,临床检查可能证明有双侧锥体束征或病理征。,常见临床症状体征: (1)肢体瘫痪 (2)视力障碍 (3)眼球震颤和眼肌麻痹 (4)其他脑神经受累 (5)共济失调 (6)感觉障碍 (7)发作性症状 (8)其他症状,(1)肢体瘫痪,最多见,开始为下肢无力、沉重感,变为痉挛性截瘫、四肢瘫、偏瘫。 不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可能是ms最常见的表现。,(2)视力障碍,约占半数,多从一侧开始,隔一段时间又侵犯另一侧,亦可短时间内两侧受累。 视力障碍多发病较急,但有缓解复发的特点。 早期眼底无改变,后期可见视神精萎缩,可有双颞侧或同向性

7、偏盲。,(3)眼球震颤和眼肌麻痹,约半数病例可发生眼球震颤,水平眼震多见,也可见水平加旋转等,病变可位于脑桥的前庭神经核、小脑及其联系纤维。,复视是常见主诉,约占1/3,多侵及内侧纵束,导致核间性眼肌麻痹和一个半综合征。,* 核间性眼肌麻痹累及内侧纵束 特征:是向侧方凝视时同侧眼球内收不 全,对侧眼球外展伴有粗大眼震 。,一个半综合征,病变累及一侧脑桥被盖部,引起该侧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或副外展神经核(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受损,造成向病灶侧的凝视麻痹;因病变同时累及已交叉的支配同侧动眼神经核的内侧纵束,则同侧眼球也不能内收,仅对侧眼球可以外展。,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震颤是高度提示ms

8、的两个体征。 若两者同时并存则提示有脑干病灶,并应高度怀疑ms的可能。,(4)其他脑神经受累,面神经麻痹:多为中枢性,半球白质或皮质脑干束病损;少数为周围性,病灶在脑干。 可有耳聋、耳鸣、眩晕、呕吐和咬肌力弱等,病变在脑桥。 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病变在延髓和小脑。 年轻人发生短暂性面部感觉缺失或三叉神经痛常提示ms,系因侵及三叉神经髓内纤维。,(5)共济失调,可见于半数患者,但charcot三主征(眼球震颤、意向震颤和吟诗样断续语言)仅见于部分晚期ms患者。,(6)感觉障碍,半数以上患者可有肢体感觉异常缺失,可有深感觉障碍和romberg征。 lhermitte征:颈部过度前屈时,自颈部出现一

9、种异常针刺感沿脊柱向下放散至大腿或达足部,是颈髓受累的表现。 痛性强直性痉挛发作:四肢短暂放射性异常疼痛,该部发生强直性痉挛,常与lhermitte征并存。,(7)发作性症状,极少以首发症状出现,多见于复发和缓解期。 最常见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单肢痛性发作、感觉迟钝、闪光阵发性瘙痒。 手、腕和肘部屈曲性张力障碍性痉挛,伴下肢伸直,卡马西平有效。 2%3%ms患者可有一次或反复的痫性发作。,(8)其他症状,病理性情绪高涨,欣快(eupholia)和兴奋。 多数病例表现抑郁、易怒和脾气暴躁。 有些病例表现为淡漠、嗜睡、强哭强笑、反应迟钝、智能低下、重复语言、猜疑和迫害妄想等精神障碍。 尿流不畅、尿

10、急、尿频和尿失禁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提示脊髓受损。,小结,ms病灶散在多发,症状千变万化,症状和体征不能用cns单一病灶来解释,常为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和视神经病变的不同组合构成其临床症状谱。,ms与治疗决策有关的病程分类,复发缓解(rr)型 继发进展型 原发进展型 进展复发型 良性型,复发缓解(rr)型,临床最常见,约2/3患者疾病早期出现多次复发和缓解,可急性发病或病情恶化,之后可恢复,两次复发间病情稳定。,继发进展型,约50%rr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可转化为此型,进行性加重而不再缓解,出现渐进性神经症状恶化,伴或不伴有急性复发。,原发进展型,约占10,起病年龄偏大(4060岁),呈渐进性

11、神经症状恶化,轻偏瘫和轻截瘫在相当长时间内缓慢进展,出现小脑或脑干症状,常有进展性脊髓病,mri显示钆(gadolinium)增强病灶较继发进展型少,csf也较少炎性改变。,进展复发型,少见,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并间有复发。,良性型,约占10%,病程呈现自发缓解。,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csf) 2 诱发电位检查 3 磁共振成像(mri),(1)ms患者csf-mnc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一般在1510 l以内;约13急性起病或恶化的病例可有轻到中度增高,但通常不超过5010 l,如超过此值则应考虑为其他疾病而非ms。 约40ms患者csf蛋白轻度增高。,(2)检测igg鞘内合成

12、csf-igg指数:约70%以上ms患者增高。 csf寡克隆带(oligoclonal bands,ob):ms患者csf中igg是cns内合成的是诊断ms的csf免疫学常规检查。csf中存在ob带而血浆中缺如才支持ms的诊断。 ms患者csf可检出mbp、plp、mag和mog等抗体或抗体生成细胞数明显增多。,2 诱发电位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体感诱发电位(sep),3 磁共振检查,具有识别临床不明显病损的高分辨能力,使ms诊断不再只依赖于临床。 主要表现: (1)侧脑室周围类圆形或融合性斑块,呈长t 长t信号,大小不一,常见于侧脑室前角于后角周围,融合

13、型斑块多累及侧脑室体部; (2)半卵圆中心、胼胝体的类圆形斑块,脑干、小脑和脊髓的斑点状不规则斑块,呈长t 长t ; (3)多数病程长的患者可伴有脑室系统扩张、脑沟增宽等白质萎缩征象。,诊断标准,1983年poser ms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一条) 1、临床确诊ms(cdms) (1)病程中两次发作和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 (2)病程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部位亚临床证据,2、实验室检查支持确诊ms(isdms) (1)病程中两次发作,一个临床或亚临床病变证据,csf ob/igg (2)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csf ob/igg,3、临床可能ms(cpms) (1)病程

14、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的临床证据 (2)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不同部位病变临床证据 (3)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部位病变亚临床证据,4、实验室检查支持可能ms(ispms) 病程中两次发作,csf ob/igg,两次发作须累及cns不同部位,须间隔至少一个月,每次发作须持续24小时,鉴别诊断,1、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具有广泛性分散病灶的急性脱髓鞘脑病,表现发热、昏睡或昏迷,呈自限性和单相性病程。,2、脑动脉炎、脑干或脊髓的血管畸形伴多次出血发作、系统性红斑狼疮、sjogren综合征、神经白塞病(behcet病)可类似复发性ms,应通过详尽病史、mri、dsa等鉴别;,亚急性进展的脑

15、干广泛脱髓鞘病变,累及传导束和脑神经可误诊为脑干胶质瘤,但病程可出现缓解,mri也可区分。 慢性型布鲁氏病、神经莱姆病均可导致脊髓病或脑病,影像学可见多发性白质病变,有急性传染病史和流行病史。,3、脊髓型颈椎病 4、热带痉挛性截瘫(tsp)htlv-i相关脊髓病 5、大脑淋巴瘤,治疗,治疗主要目的是 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 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 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1、复发缓解型ms的治疗,(1)促皮质激素和皮质类固醇 是治疗ms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药物,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病程。,1)、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

16、long):显效较快,作用持久,副作用较小,大有取代其他类固醇趋势 5%葡萄糖500ml+甲强龙1000mg静脉滴注,34小时滴完,连用35天为一疗程;继之以强的松(prednison)60mg/d口服,12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2)、acth:80u/d开始,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一周; 40u/d,4天;20u/d,4天;10u/d,3天。,3).强的松(prednison):80mg/d口服一周; 依次减为60mg/d,5天;40,5天;然后每5天减10,46周为一疗程.,4).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3040mg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脉缓慢推注,5分钟注完,短时间内使血药浓

17、度达峰,12次可望控制急性发作;为避免复发可在第135815天注射5次;也可用地塞米松20mg+氨甲蝶呤10mg鞘内注射,对急性发作及重症者效果尤佳,可于一周后再行第二次注射.,(2)干扰素疗法: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增强患者免疫细胞的抑制功能.特别对r-r型ms已取得较满意疗效.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上市.,(3)硫唑嘌呤(azathioprine):23mg/(kg,d)口服可降低ms复发率,但不能影响残疾的进展.,(4)免疫球蛋白(ig):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g)对r-r型ms有肯定疗效,可用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续静注35日;可根据病情需要每月加强治疗一次,用量仍为0.4

18、g/(kg.d),可连续36个月.,2.进展型ms治疗反应较差,皮质类固醇和ifn-无效,临床常用: (1)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v):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可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并有抗炎症作用.mtv7.5mg/周口服,治疗2年,可显著减轻病情恶化,继发进展型疗效尤佳.,(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是强细胞毒及免疫抑制药,最适宜治疗快速进展型ms,特别是mtx治疗无效者.,(3)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a):是强力免疫抑制剂,慢性进展型ms患者口服7mg/(kg.d)达两年,可延长完全致残时间,但84%患者出现肾脏毒性,高血压也常见.剂量应在2.5mg/(kg.d)之内,5mg/(kg.d)易发生肾中毒,需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应1.3mg/dl.为减少毒性可分23次口服.,3.血浆置换疗法对暴发病例可能有用.,4.对症治疗,1)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期及康复期,康复治疗。 2)疲劳是常见主述,多与急性发作有关,金刚烷胺与苯异妥英可有效。 3)尿储留.尿急.尿频分别给与对症处理。 4)痉挛性截瘫和大腿痛性屈肌痉挛,baclofen(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