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域PACS及远程医疗会诊方案_第1页
市区域PACS及远程医疗会诊方案_第2页
市区域PACS及远程医疗会诊方案_第3页
市区域PACS及远程医疗会诊方案_第4页
市区域PACS及远程医疗会诊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市区域医疗影像及远程医疗会诊平台 建设方案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2月目录1区域医疗影像平台规划41.1平台基本规划41.1.1总体架构设计41.1.2医疗信息网关技术61.1.3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网络规划71.1.4其它设计规划111.2系统性能功能设计121.2.1区域医疗影像平台系统功能及特性121.2.2医院pacs/ris系统142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152.1基础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152.2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162.3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162.4区域信息系统整合对接162.5平台系统的扩展升级163远程会诊平台技术方案173.1平台建设

2、目标173.2远程会诊平台设计原则173.3远程系统网络设计203.4远程数据中心及节点设计规划213.5系统数据备份233.6系统安全性保障233.7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关系和对接243.8产品功能介绍243.8.1远程会诊门户网站243.8.2远程会诊管理系统24远程会诊基本流程25远程会诊管理27远程会诊管理介绍273.8.3远程实时会诊系统293.8.4病历资料采集系统303.8.5远程专科诊断系统313.8.6远程教育系统323.8.7远程数字资源共享333.8.8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系统334公司介绍355项目预算365.1软件预算36 版权声明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1 区域医疗影像平台规划1.1 平台基本规划(1) 以xx市卫生局为中心建立“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打造集区域pacs与远程影像会诊于一体的区域医疗影像平台。(2) 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整合及数字信息化建设。 对于各级医院统一建立pacs系统,社区医院开展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影像会诊、影像诊断等活动。(3) 各个医疗机构通过区域医疗网络与“区域医疗中心平台”建立统一连接,实现区域医疗影像平台的建设。1.1.1 总体架构设计“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主要是由硬件基础设施层、

4、数据中心层、应用服务层、数据交换层四个层次组成,同时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真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区域信息系统整合通过在各医疗机构部署前置服务器并安装“医疗信息网关系统”与各医院内的医疗影像设备、医疗信息系统(pasc、ris等)建立统一的融合,实现病人影像数据与病人信息有效的整合,对不规范的dicom数据进行有效的修复。(2) 区域存储规划 通过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存储策略,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与影像存储中心。l 数据存储中心通过部署前置服务器并安装“医疗信息网关系统”对医院的影像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规划,与“区域医疗中心平台”建立数据信息的索引

5、机制。l 通过医院之间的索引机制,实现影像数据的直接调阅,避免了中心平台高负荷运行以及数据传输的“迂回”,同时采用 “即时传递”技术,使医生在第一时间内浏览到所需的关键影像资料。l 影像存储中心是对所有医院影像数据的统一存储、备份,实现所有医院所有影像数据的实时在线调阅、查询。通过“医疗信息网关”在数据流通量较低时(10:00 pm 6:00 am),进行统一的数据上传、备份。(3) 居民信息统一化依托xx市的“一卡通”系统,实现xx市居民身份的唯一标识。同时与xx市的his、emr等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确定病人医疗信息的唯一性。(4) 部署简易化通过xx市的区域医疗影像中心平台对各个机构的“医

6、疗信息网关”及医院pacs系统进行统一的维护、升级、监控。采用b/s架构,以web浏览为基础,减少终端用户的维护工作量,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确保系统的部署实施简便易行,各地医生随时随地的实时浏览。(5) 统一更新护通过中心平台实现对区域内的医院系统节点进行统一的更新维护,进而避免了系统更新所带来的大量繁琐性工作。(6) 可支持性平台系统中任何一个节点出了问题,是否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自主发现(不需通过客户上报),并自动或者人工远程解决,从而对医院业务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将会是评价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1.1.2 医疗信息网关技术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dicom3.0标准接口。不管医院的影像数据来自哪个厂商

7、的设备,都可以通过标准的dicom数据格式和通讯协议,对图像信息进行有效的动态的分发和管理。支持与其它his、emr系统的无缝集成。l 高效、快速的图像接收机制,确保图像接收的可靠性和及时性;l 提供无损压缩传输,标准的dicom转发,断点续传等各种功能,根据网络情况和服务器的性能,灵活地采用这些方式的组合来传输图像;l 能够对医院影像数据信息进行标识,以便在区域医疗影像平台能够根据医院进行分类管理规划;l 与医院pacs、ris等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建立1对1的数据索引机制,实现数据的直接读取,避免中心平台的高负荷运作: “区域医疗影像中心”- “医疗信息网关”(获取索引信息) “医疗信息网

8、关” - “医疗信息网关” (直接获取影像数据)1.1.3 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网络规划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支撑是区域医疗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区域医疗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具有数据传输量大、交换频繁、呈现效果要求高、网络承载压力大等特点,因此区域医疗对于网络有着更高要求。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需要结合xx市的卫生专网以保证影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 1. 医疗卫生专网带宽设计根据医院的日常业务分析,使用卫生专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调阅其它医院的影像数据(在日门诊量高峰期间的调阅量最为频繁)、晚上的医院数据集中上传期(上传至中心平台)、院际会诊(区域会议)。以一家三甲医院的情况为例,基本

9、情况如下: 项目内容医院规模三甲医院日门诊量25003000人/日影像设备1.5t mri,ct 16排,ct 64排,dsa,cr 2台,dr2台,数字胃肠1台影像科检查人数250300人/日月工作时间24天(每周6天工作)影像数据量68gb/天医院阅片并发人数统计(同时调阅影像的人数)1015人(已放射科为主)调阅其它医院影像:23人1) 调阅其它医院的影像数据(在日门诊量高峰期间的调阅量最为频繁):调阅数据:810mb(dr/cr设备),5mb(ct /mr图像 10张/秒)医生调阅时间(打开图的时间):35秒无损压缩比率:35%图像下载大小:10mb * 35% = 3.5 mb (d

10、r/cr), 5*35% = 1.75 mb(ct /mr)单位时间下载大小 = 图片下载大小 /医生调阅时间:3.5 mb /5 = 0.7 mb(dr/cr),1.75 mb *3 = 0.58 mb(ct /mr) 卫生专网带宽:0.7mb*8 = 5.6m带宽(dr/cr),0.58 mb*8 = 4.64 m带宽 平均带宽: (5.6+4.64)/2 = 5.12 m带宽卫生专网总带宽 = 平均带宽 * 最大并发调阅人数 = 5.12 * 3 = 15.36 m带宽中心平台入口总带宽 = 15.36 m * 医院数量 (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建议中心带宽100m)2) 医院数据集中上传期:

11、为了保证医院数据的即时上传备份,以及不妨碍医生的正常工作,建议在10:00 pm6:00 am(8个小时)期间进行统一上传。时上传数据量:8gb / 8 = 1024 mb/小时 1024mb / 60 = 17.07 mb/分钟 17.07 / 60 = 0.285 mb/秒上传带宽: 0.285 mb/秒 8 = 2.28m 带宽以上是以最大带宽计算的,考虑到网络稳定性,建议5m以上带宽。中心平台入口总带宽:5m * 医院数量 3) 院际会诊(区域医疗会议)l 常用视频流在常用压缩格式下的网络带宽占用,按照每秒20帧。l 音频相对视频流对于带宽的要求很低,所以忽略不计。l 对于客户端计算机

12、的基本要求:常规计算机,2.4ghz以上,inter cpu最好。配置情况a情况b分辨率640 x 4801280 x 720帧速率2525网络带宽1m以上14m多人实时会议(多人面对面)医院卫生专网带宽:4m(46人)中心平台带宽:25m医院卫生专网带宽:10m(46人)中心平台带宽:50m区域会议(只看主持方)医院卫生专网带宽:1m以上中心平台带宽:人数*1mb医院卫生专网带宽:4m(46人)中心平台带宽:人数*4m总结: 通过以上计算,对于各医院卫生专网的带宽需求主要是在非本院影像调阅方面,因此对于区域网络建设如下:医疗机构带宽区域医疗影像中心100m三甲医院2025m卫生院510m注:

13、为保证医院业务的安全、稳定,建议除主网之外,也同时接入备用链路。2. 网络性能要求a. 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要求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如果产生停机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并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因此pacs软件要求网络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b. 高带宽的要求针对影像数据传输量较大这一特点,我们要求网络平台具有较高的信息吞吐量,特别是在主干网络需要较高的带宽以保证良好的通信速度和通信质量。c. 安全性针对医院机构不间断连续工作的特点,并在一些特定部门有一定的保密要求,需要在网络这一层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网络风暴,对一些敏感数据的非法访

14、问和误操作。d. 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特性医院的网络作为一个动态运行,为各种不同类型服务提供平台,要求该网络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其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特性。e.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f. 针对区域医疗影像平台的特点需要有可强的扩展性与灵活性以保证连接点的不断接入。1.1.4 其它设计规划针对目前全国的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建设方案:影像上传集中式存储,关键帧式存储。(数据计算来源,请参考2.3.3节)影像上传集中式存储医院本地不进行数据保存统一存储到数据中心,医生直接在数据中心调阅。对于一家三甲医院而言,每日并发写报告诊断的医生人数一般不会低于12人,那么为了保证医生的工作效率,从医院点击病例、

15、中心数据获取、片子调阅,最多不要低于3秒。则网络带宽不应低于100m(8.5m*12人=100m),数据中心带宽则需要1000m以上。关键帧式存储 只针对关键图像进行上传保存。针对这种方式需要医生的每一个诊断都有做出额外的工作量。其他方面的影像,更是难以计算。l 医院pacs系统的开发与集成;l 医生每日工作量的增加,随着区域医疗影像平台的扩大所带来的工作负担难以计算;(二三级医院影像科报告诊断量约300次/日)l 关键帧的标准、规范性、选择性等方面都需要卫生部门的规定等;1.2 系统性能功能设计为了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医院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需要达到以下基本功能。1.2.1 区域医疗影像平台

16、系统功能及特性(1) 系统应全部采用b/s架构, web浏览为核心的技术路线。(2) 系统平台需能够实现区域影像信息的互联互通,医院之间信息共享。建立数据索引系统,及影像中心存储系统。(3) 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无论是医院pacs/ris系统或远程系统都需同时具备pacs、ris、远程影像会诊、影像诊断、音视频会诊、医疗信息网关系统功能与一体。(4) 系统提供基于dicom3.0数据的医学影像显示和交互操作功能。支持影像浏览、图像调节、图像标记实时同步。(5) 影像传输要采用无损压缩技术和断点续传技术,解决互联带宽不足,远程可靠性较低的问题。(6) 系统需支持多方或一对多方的高保真影像(含静态

17、及动态影像)、报告及音视频的远程影像会诊功能,以支持医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多个医生之间的远程会议功能)。音视频交互系统需已嵌入式方式集成在系统内,医生无需单独登录到音视频系统中。用户不需要同时开启两个系统。支持支持不少于50人的一对多教学培训模式,支持不少于5个人的多个专家交互讨论模式。(7) 会诊交互讨论在客户端带宽不低于2m,服务器带宽不低于10m的条件下,小组讨论的用户可以实时调阅任何影像,不需要提前分发。在多人培训的或者客户端带宽不稳定的情况下,系统客户端要能够提供预取功能,减轻实时交互时对服务器和带宽的压力。(8) 医疗信息网关支持dicom 3.0接口标准,可以通过dicom协议和医

18、院pacs实现互联互通,来获取pacs/ris的影像和报告。(9) 区域级中心提供病人主索引功能,方便维护不同医院数据的一致性。影像浏览功能必须能够在同一界面快速检索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影像信息,并提供多个影像的对比功能。(10) 区域平台能够支持区域内所有病人影像信息的全在线查询、调阅功能,支持同一病人不同时期检查的比对,且可以无限扩展在线影像存储的容量。(11) 各医院的影像数据仍然保存在医院。根据会诊的请求,系统会主动从各医院的本地pacs中获取数据,供诊断或培训使用。(12) 要提供必要的安全、日志和监控服务,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13) 建立一个完善的病人隐私保护授权机制,与会诊流

19、程配合,对跨医院的病人图像、报告的调阅,进行相关授权后才可进行,并且需要有足够的日志。用于培训的图像可以提供必要的隐私隐藏机制,保护病人隐私。(14) 支持和区域的his、电子病例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等系统的集成接口。(15) 区域pacs系统支持的同时并发用户数不少于100名。(16) 2m adsl 接入系统的用户,3000x3000、16bit的dr影像从用户选择打开到显示出可供操作的影像,时间不超过10s 。对于普通ct/mr图像,从用户选择打开一个序列,到第一幅图显示出来,时间不超过3s,显示出前10幅图的时间不超过20s 。(17) 实现区域中心服务器及下属各医疗机构网关系统、医院pa

20、cs系统、远程影像会诊系统的7*24小时系统监控,自动修复功能。系统可以在预先设置的时间段进行自检(比如每5分钟一次),当出现错误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页、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18) 区域医疗影像平台、pacs/ris、远程系统必须是全面支持中文,且界面流程必须有相应的中文提示。(19) 区域医疗影像平台、pacs/ris、远程系统支持双机热备集群功能。1.2.2 医院pacs/ris系统医院pacs/ris系统需要具备如下基本特性:2 xx市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远程会诊平台建设:首先将有迫切需求的基层医院和信息化基础良好的高端医院接入到会诊平台,快速实现

21、区域内的远程会诊;系统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全区所有医疗机构接入到该平台。(2) 医疗机构影像信息化建设:将区域内三级、二级和一级尚未安装pacs的医院配套安装pacs系统,实现医疗影像信息化,为区域pacs奠定基础。(3) 区域pacs信息系统建设:将各医疗机构pacs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医学影像信息共享。2.1 基础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区域医疗影像平台主要是以各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实现影像信息、诊断检查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因此影像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完成各医院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对于尚未建有pacs系统的医院进行pacs系统建设,对于以建有的医院进行系统之间的对接集成。具体分

22、为以下四种情况:(1) 医院pacs系统建设;(2) 已建有pacs系统医院接入;(3) 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4) 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建设;2.2 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乡镇卫生院采用大集中式pacs系统建设,因此只要网络接入医院就可以实现卫生院的pacs系统建设,同时b/s架构的平台极大的减少了部署及实施周期。2.3 区域医疗影像平台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平台是整个xx市区域医疗系统的核心(建议在xx市卫生局建立),通过与各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影像信息、医疗信息的交互,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行统一的整合规划。区域医疗中心平台的主要职能并不是对数据资源的存储,而对各医疗机构信息的

23、管理。通过平台使得xx市卫生医疗资源得到高速的共享、交互,医生即使的获取诊断资料,病人在当地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2.4 区域信息系统整合对接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在于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实现影像信息平台与居民健康档案、区域his、区域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网络互通、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高效便捷的本区域内一体化卫生信息系统。2.5 平台系统的扩展升级hina miis系统的灵活架构使得它可以满足从中小医院、大型医院、医院集团到区域级、国家级医疗影像管理网络的要求,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业务量的增加,随时对系统进行全方位扩展和升级。在平

24、台之上,所有的临床应用工具都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随时添加,在整个系统内无边界的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进行功能的“按需分配”。3 远程会诊平台技术方案3.1 平台建设目标建设连接区域内三甲医院、市属其他医院以及基层医院的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开展并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远程医学活动。通过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加强市(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海纳区域级远程会诊平台通过利用公共通信网、蜂窝移动通信网、专用宽带骨干网、卫星通信网的互联网功能,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共享,为医生和广大公众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3.2 远程会诊平台设计原则根据

25、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我们提出如下设计原则:依托xx市健康信息系统平台,整合区域内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将301医院以及北京市的专家团队很好的与区域健康信息系统平台相结合。探索构建区域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模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切实方便广大群众就医,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全区的健康水平。平台系统建设将遵循以下原则进行:(1) 需求驱动原则系统建设必须面向实际业务需求、面向不同层次的应用。促进应用创新、流程重组优化新型服务模式,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用性,降低就医成本。系统不仅考虑现在和短期效益,而且充分考虑未来的应用需求的增长和发展需要,同时

26、考虑总体拥有成本、长期运营成本及升级换代成本,也充分考虑技术的领先性、向下兼容性等因素。目前的需求驱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 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突破信息“孤岛”模式,实现资源信息共享。(2) 为了解决基层医院的误诊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专业的远程医疗诊断、会诊平台,将市级医院的专家资源与基层群众共享。(3) 将301医院和北京市专家团队与地方区域的医疗系统很好的结合,提升区域医疗水平。(2) 系统标准化原则数据标准化不仅是国家、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系统的开放性的基础。本设计在一体化数据模型层全面支持国家、卫生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并交叉支持开放的国际标准,包括d

27、icom3.0等。(1) 系统功能全部采用b/s架构, web浏览为核心的技术路线。(2) 最大限度地应用中心医院或基层医院现有的信息体系资源,尽可能少的更换医院目前设备。(3) 在2mb带宽的情况下,远程中心可向其下游医院进行扩展辐射,同时系统支持远程的双方或多方音视频交互会诊。影像浏览和音视频会诊需在同一系统内同一界面内实现。(4) 在2m带宽的情况下,调阅任意类型(cr,dr,ct,dsa,mr等)的影像,应能在5秒内完成初始显示(在影像工作站系统及医院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5) 远程会诊的影像传输应以数据的无损传输,断点续传,dicom3.0为技术基础,即使在网络条件很差的情况

28、下也能够保证影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6) 支持远程会诊病人影像资料的全在线搜索,且可以无限扩展,支持同一病人不同时期检查的比对。(7) 系统全部采用中文界面系统。在卫生应用标准领域,通过使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地方标准统一字典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可重复利用。(3) 开放性原则项目的规模决定了本设计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这里所指的开放性包括如下4个方面:l 开放系统架构l 基于开放标准l 开放各级数据中心的信息数据模型l 开放的应用系统开发运行平台(4) 可扩展性原则项目要求在统一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项目可以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局滚动发展,但项目的实施成本、复杂性、风险等都不呈现传统技术路线常见的

29、非线性增长。可扩展性包括:l 远程医疗诊断会诊平台、数据中心和数据平台的系统可扩展性l 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可扩展性l 网络支持能力的可扩展性(5) 安全性原则卫生信息即涉及个人隐私,也关乎国家安全,因此,信息安全是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最基本的原则,在本项目中除在网络、硬件和数据中心设备安全性、操作系统安全性上遵循相关标准以外,要求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在数据层面可以支持更细粒度的安全性,用户权限可以控制到数据模型的一个属性,以确保医疗卫生信息在非常复杂应用环境的高安全性和隐私性。(6) 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有效协同原则远程会诊平台将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业务平台,与数据共享与交换、卫生

30、宏观管理决策支持及卫生信息发布与网络服务(门户网站)平台一起,共同组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远程会诊平台将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协同、数据共享。3.3 远程系统网络设计建议利用专用网(向当地电信运营商租赁专网线路)组建区域远程医疗网络,连接各个专家中心医院及会诊医院。卫生专网的接入可为医院之间院提供便利,快速的安全通道,有利于远程会诊平台稳定,安全的运行,通过防火墙连接到互联网,全方位保障用户的业务系统,防护来自网络的攻击和外部的影响,不断提升用户的业务能力。并且具有强大的维护管理功能。 部署说明;1. 在卫生局部署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中心平台与基层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对各

31、个会诊医院的远程会诊进行管理统计等工作,以保证远程会诊的实时高效。2. 鉴于xx市已建立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将远程会诊平台直接与该数据中心连接,实现医学影像的快速调阅,极大提高远程会诊平台的工作效率。3. 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部署远程医疗网关和若干远程医疗工作站。远程医疗网关通过国际标准的dicom3.0传输协议连接医院内部的各个影像设备,实现影像数据高保真的无损传输。远程医疗工作站安装视频软件和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客户端,用来进行远程会诊诊断。4. 各个医院通过2m带宽以上与会诊中心平台进行通讯,并构建vpn网络保证线路的安全性。(会诊中心建议不要低于10m)5. xx市远程会诊平台与301医院牵头

32、的中国医联-远程医疗网的对接,保证疑难病症会诊的快速、高效,同时实现厦门内远程会诊统计管理信息同步上传到中国医联-远程医疗网。3.4 远程数据中心及节点设计规划(1) 远程系统整体规划:以远程会诊平台建设为依托,建设海纳远程会诊数据中心。通过实现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统一维护,集中技术优势、提高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能力;数据中心可以将关键配置数据、紧急事件、紧急问题、重大变更及审批申请等信息进行汇集。参考业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最佳实践,可以将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角色与职责进行划分。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对影像的要求更加苛刻,远程会诊平台对存储系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建议系统设计应具备如下特点

33、:l 整个存储网络的数据共享 l 能够轻松管理的集中式存储管理 l 患者诊断数据的快速访问 l 支持容量增长的高度可扩展架构 l 对远程系统和数据全方位的数据保护 l 实现容灾高可用性配置 l 支持更长的网络距离的连接 l 具备高扩展性和灵活性,实现无缝扩容,不增加因扩容带来的管理开销(2) 平台系统规划:l 中心服务器的群集:群集技术为中心服务器的不停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系统中,使用了两台相同配置的机器进行了群集,共享一个ip地址、磁盘阵列。在主服务器未损坏时,备用服务器以本机磁盘空间、私有ip地址和机器名对外提供服务、一旦主服务器损坏,他接管群集的共享资源并启动主服务器上的相应服务,

34、继续保持系统的运行。实现双机热备的系统架构,提供硬件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充分保障医院业务工作的连续性。如右图所示,两台服务器之间通过心跳线相连,同时,两台服务器均通过网络连接到交换机共享存储,当服务器的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原先所提供的服务都自动由另一台服务器接管并提供,根本不影响医院网络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使得医院的信誉不受损害。l 存储区域网络: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高速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台或多台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通常指磁 盘阵列。一个 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

35、、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l 会诊影像存储和保留远程会诊信息管理平台的会诊影像从基层医院上传后存储在影像数据中心,根据以往案例经验,会诊的影像数据在远程会诊信息管理平台影像中心在线存储的保留时间可设置为6个月,在影像数据中心存储超过6个月以上的会诊影像数据可以从在线存储里面移除,转为离线存储或以其他方式处理。l 主机操作系统保护/恢复方案:远程系统的数据保护,通过专业的备份软件实现机器或服务器系统的备份管理,可以使系统崩溃或硬盘损坏时远程启动操作系统和快速恢复受损数据,以及时恢复本地系统的运行。 以卫生局为中心,连接市三甲医院、其他市级

36、医院以及各基层医院,结合专家团队,建立区域远程医疗影像信息平台,实现全部影像信息“全在线”存储、快速索引,支持随时、随地查看影像信息,以及医生与医生,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实时会诊,打造一流的xx市远程会诊平台。3.5 系统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就是进行数据备份,系统能否正常运转,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直接牵涉到了区域内广大的市民,企业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的切身利益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高度重视数据存储备份的重要性。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数据的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一旦重要的数据被破坏或丢失,就会对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是难以弥补的损失,而唯一可以将损失降至最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数据的

37、存储备份。分析网络及系统环境中数据被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地震等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导致存储数据被破坏或完全丢失;2)系统管理员及维护人员的误操作;3)计算机设备故障,其中包括存储介质的老化、失效;4)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5)internet上“黑客”的侵入和来自内部网的蓄意破坏。可以说,网络设计方案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数据存储备份解决方案,就不算是完整的网络系统方案,对系统增加数据存储备份管理系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我们在系统实现中对系统的高可用性充分考虑,采取如 cluster 技术,raid技术,关键设备的 n+1 冗余以减少单点故障等;兼顾数

38、据安全性和成本,应该建立一套网内异地备份数据中心,并且应与远程会诊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中心不在同一地域。在该方案中设计了卫生局端的海纳远程会诊管理平台兼做异地数据备份系统,即兼顾了应用又增强了整个项目的安全性。在安全性保障方面,除了前面论述的应用远程医疗专网,还设计了防火墙、监测杀毒软件等公共网络安全保障,同时在软件方面设计了用户名、密码权限控制、后端操作监测、日志记录等手段,以防备各种不安全因素。3.6 系统安全性保障建立卫生专网有利于远程会诊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的稳定和安全的运行,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同时也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能避免外界网络的攻击和外部网络环境的干扰,网内的机器需要

39、安装企业版杀毒软件,并对其进行管理,专网通过防火墙连接到互联网,远程会诊平台通过防火墙利用互联网与上级医院或机构进行会诊平台的对接。远程会诊信息管理平台采用“统一桌面”提供给用户,用户的桌面和权限根据用户角色自动进行匹配,用户只能进行权限内的操作和访问权限内的内容和信息,管理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精细控制,避免未授权用户获得权限以及权限的分配过度。日志分析功能可以分析用户的使用痕迹,跟踪和分析未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监控系统的实时运行状况,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信息的安全。3.7 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关系和对接远程会诊信息管理平台开放接口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进行对接,通过web services技

40、术,中间件和接口服务将会诊的信息数据收集,将数据信息格式化后发送至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以便区域医疗卫生决策支持系统对信息进行查询,分析,统计和决策。3.8 产品功能介绍3.8.1 远程会诊门户网站建立远程会诊门户网站,为用户访问和使用各项功能提供统一入口。以首页链接和滚动消息形式,提供机构与专家介绍等内容。提供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支持ca认证。用户经身份验证登录后,根据其权限设定,显示并提供相应功能模块。3.8.2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远程会诊平台不仅仅是能够提供标准数据调阅、影像浏览,它应该还具备标准完善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的流程,从基本会诊申请,病例分配,病例诊断,以及整个远程医疗平台的管

41、理、统计等基本功能。远程会诊管理模块包含的各项功能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远程会诊基本流程 具体流程:1. 病人来到分支医院进行检查,如果会诊医生发现病情严重无法诊断,可以通过会诊平台发送远程会诊申请。2. 会诊平台中心接受到申请后,根据病情由医政医生将会诊申请分配给应诊医生。3. 应诊医生接受到会诊申请后,根据相关的病人信息及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并提交诊断意见。4. 病例进行确诊后,当地的会诊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可以实时的调阅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应诊断。5. 如果病情很严重双方医生可以通过音视频实时会议系统进行实时的在线会诊,对病人进一步诊断。

42、远程会诊管理医政流程管理、统计与监控功能除了影像和资料的传输和管理之外,系统提供全面的流程管理、统计与监控功能,包括:- 接受远程会诊申请;- 病情和影像资料预览及分诊;- 专家诊断及报告统计 (可按专家、科室、医院分别统计);系统运行监控;远程会诊管理介绍远程会诊管理不仅仅是能够提供标准数据调阅、影像浏览,它应该还具备标准完善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的流程,从基本会诊申请,病例分配,病例诊断,以及整个远程医疗平台的管理、统计等基本功能。功能模块子模块功能描述通用功能安全管理登录系统登录,可设置用户登录失败的次数,及密码的长度统计查询会诊统计统计会诊业务量,会诊情况,服务器的运行情况系统管理系统

43、服务维护支持系统服务自动重启数据管理可根据区域具体情况设置数据的存储方式:分别存储、统一上传端口管理可根据情况对于远程系统的端口进行设置访问管理对于客户访问的情况(时间、ip、用户等)进行管理信息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管理会诊相关的用户信息、医院信息、角色信息等组织管理管理申请医院、管理中心、会诊医院的关系权限管理管理用户的角色和职责账户管理管理用户账户的权限及信息存储管理管理远程会诊的数据病例管理支持病人的基本信息,病例数据的存放,诊断时间的统计管理影像浏览基本操作支持图像翻转,标注,灰阶,大小,移动等功能的选配,配置到不同操作键位上影像调阅支持dr,ct,mr,dsa,us等多种格式数据调研,包

44、括动态、静态等数据保存将对影像的各种操作进行保存,以方便下次调阅多屏显示支持多显示器工作站的调阅,分为主次屏可根据喜好设计显示的格式(12,22)时间轴可在同一界面同时显示病人不同时期的检查申请医院会诊申请会诊申请支持向多个会诊医院的远程会诊申请功能会诊申请提交将会诊资料和会诊申请信息提交到管理中心会诊申请修改修改会诊申请信息、增加或删除会诊资料会诊查询会诊信息查询查看会诊申请信息;可以查看会诊资料、会诊执行状态和会诊安排等信息专家信息查询查看管理中心所安排专家的详细信息会诊平台会诊报告查询查看所申请的会诊结果诊断报告模板可以定制化模板,根据诊断部位,设备等,进行设计会诊医院管理支持多个会诊医

45、院的申请会诊申请统计以月为单位对会诊申请进行统计,可分为收费统计、会诊申请统计、系统管理统计等会诊医院会诊管理会诊资料审核审核会诊资料是否符合会诊要求会诊科室管理根据不同科室分配不同的远程会诊申请,提高诊断效率会诊申请分配按照专家排班情况确定会诊专家和会诊时间影像诊断提供影像的浏览、处理、标识功能会诊申请查询可以根据会诊时间,会诊医院,会诊医生,部位,病人性别等多方面查询诊断报告模板可以定制化模板,根据诊断部位,设备等,进行设计会诊报告管理编辑和修改会诊报告3.8.3 远程实时会诊系统远程实时会诊系统支持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面对面”交流,达到良好的互动会诊效果。系统支持部级远程

46、中心、省级远程中心和基层站点之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影像同步显示,支持多屏同步显示、专业级灰度显示器无损同步显示,并支持屏幕分辨率差异自适应调整。保证远程影像阅片,达到诊断级标准。视频会议,支持多种标准编码格式和压缩比率,全面满足不同类型用户接入需求。系统功能模块如图 1所示。图 1 远程实时会诊系统3.8.4 病历资料采集系统针对远程会诊中各项病历资料采集需求和与医院现有第三方信息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需求,海纳医信公司研发推出数字化一体仪(专利号:201020505791.0)和海纳远程会诊网关。同时针对移动远程会诊中数据上传需

47、求,研发支持以网页方式直接上传。图 2 病历资料采集系统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1)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影像文件。2)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3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3影像。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卫生部已经颁布的有关电子病历的标准规范

48、,导出患者病历信息,远程医疗系统支持针对导出信息的导入、传输、存储和阅读。3.8.5 远程专科诊断系统海纳远程专科诊断系统包括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和心电诊断三大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包括若干子项功能。(1) 远程影像诊断支持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建立基于dicom 3.0协议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支持会诊过程中双方的交互式操作。支持远程影像会诊的双方或多方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影像)实时交互会诊的高保真。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

49、立科室对科室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关系。(2) 远程病理诊断采用病理切片数字化扫描技术,将病理切片转换成由完整数字图像组成的虚拟数字切片。病理切片的全自动显微镜必须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的管理条例。支持对虚拟数字切片进行缩放操作,支持对关键图的标记、保存,支持病理图文报告的书写、发布。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3) 远程心电诊断支持心电图数字化扫描技术,也支持从12导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信息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支持不同病例或历史资料对

50、比,可纠正左右手与胸导联反接手动修复。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可进行多次分析。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3.8.6 远程数字资源共享依托系统提供的海量数据存储、会诊病例管理、远程教育等功能模块,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共享给下级医院,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参考、学习。3.8.7 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出院病人信息实时自动下转至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其能进行主动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就地复查复诊。支

51、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13.4.24 公司介绍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纳医信”)是由数位留美归国的专家和管理者共同创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北京市、中关村及清华科技园重点支持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海纳医信致力于为各级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医疗影像信息系统及相关服务。创始人崔彤哲、孙毅、胡晖具有多年开发国际一流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成功经历,曾在美国共同创立海纳维盛公司,研发了国际领先的远程三维医学影像系统,在行业内引起震动。海纳医信是继海纳维盛之后三个人的又一杰作。海纳

52、医信拥有专业的精英团队,从临床应用、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到系统部署实施、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配置了专业人员,其中核心研发人员80%以上为硕士和博士。站在全球技术前沿的海纳医信团队,在深入调研中国医疗信息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医疗影像信息平台 - hina miis,以满足从基层到三甲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全面影像信息应用需求,尤其是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与会诊系统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几大远程医疗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海纳医信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 被纳入北京市第九批政府首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海纳医信自主研发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纳医疗影像信息管理系统,v2.0(hina mi

53、is 2.0)于2011年5月通过京市科委、发改委等五个委办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被纳入北京市第九批政府首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在该类别产品中为唯一产品。(/n1143/n1240/n1405/n1901/8722114.html)- 湖南省卫生厅评测,同类产品全国第一名2011年5月,湖南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组织了针对“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所需医疗信息化产品的测评。在医疗影像信息系统(pacs)类产品评测中,全国共有29家知名企业参与了测试。海纳医信的医疗影像信息管理系统v2.0以技术排名第一、综合评测第一的成绩荣登(pacs)类产品评测榜首。(http:/ne

54、/softtest/show.asp?id=6378)- 产品进入美国高端医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科研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双方同时签订研发合作协议,共同在医学影像领域进行产学研用方面的合作。该系统已于2011年4月成功上线。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的pacs系统进入美国知名医学院的先河。(/news/news.aspx?newsid=4820)海纳医信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与会诊项目案例在过去的3年中,海纳医信利用其自主创新产品,率先进行了远程影像诊断和会诊及区域多级医疗影像协同服务方

55、向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u 参与卫生部的国家级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20082009年,在卫生部与微软联合启动的关于农村医疗信息化合作备忘录国家级试点项目中,海纳医信承担了试点项目中远程诊断会诊平台的建设任务。依托承德市中心医院、围场县医院、丰宁县医院及两个县各十四家(共二十八家)乡镇卫生院,研发了基于市县乡三级架构的远程诊断会诊平台。依托该平台,市、县级医院可以高效的为基层乡镇卫生院进行远程诊断会诊服务。相关试点数据及汇报材料于2009年7月报卫生部农卫司(张朝阳副司长和姚建红处长负责),获得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为卫生部决定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及推广远程诊断会诊系统提供了有利依据。u 参与建设全军医学影像远程服务网2009年5月,海纳医信与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合作,逐步建设上线了“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影像远程服务网”网络诊断会诊平台。截止到2011年8月,依托该网络平台,已经成功连接120家基层地方医院(县级医院为主),为其提供疑难病症的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