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修订)我院是市卫生局指定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心,承担本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急性外伤救护、急性中毒救治处理、急性传染病救护的技术指导。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总 则 1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

2、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爆炸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结合整合卫生资源的要求,无条件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 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4医院设立应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所有专项资金列入本年度财务预算。用于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主要包括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训、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等。5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

3、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1.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4、。(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设区

5、的市。(4)霍乱在一个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流行,l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设区的市,有扩散趋势。(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l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10)对多个设区的市造成危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12)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13)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

6、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14)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 (市)。(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l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

7、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9)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l周内发病9例以下。(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4)一次发生急性

8、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预防与应急准备 1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与领导,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各类急救小组。院长、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全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和小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领导小组(1)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所有应急处理工作。负责领导全院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负责督促、检查急诊和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的落实。(2)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各类急救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

9、合医疗急救队。队 长:黄少伟副队长:陈俊明 莫凯天 周 明 罗大山 队 员:罗世兴 陶 甄 梁 舜 梁 彦 陈耀智 韩世星 王海荣 罗世旺 梁少旭 王寒啸 黄祖荣 何 华 梁 文 黄瑞娟 龙起珏 庞永明 彭定军 张明强 王 丰 何丽华 詹源燕 刘芳萍 庞 茜 黄 芳 邓 纳 潘 燕 劳 昱 蒋孝国 许文理食物中毒、化学物中毒医疗急救队。组 长:庞才滨副组长:陈俊明 周石连 成 员:周 明 黄宗清 廖树森 蒋智勇 蔡文华 陈胤结 韩一波 张秋兰传染病暴发流行医疗急救队。组 长:庞才滨副组长:陈俊明 卢 堃 李国钦成 员: 冯 勇 叶报春 陈逢梅 蔡文华 蒋智勇 林 艳 叶大汝重大创伤事故医疗急救

10、队。组 长:黄少伟副组长:罗大山 李金明 周 明 曾 虹成 员: 董桂甫 黄 忠 王 平 刘仁宾 王丹霞 陈桂军 梁惠文 刘雄光 刘家天 顾传壁 龙伟文物品供应由医械科、后勤保障部、药剂科负责人组成,负责应对突发事件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院内感染管理科人员负责指导、协调全院范围内的消毒喷杀、感染监控工作。后勤保障部膳食科负责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2建立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1)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接诊医生依据程序及时报告主管部门。(2)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3)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11、(4)制定并实施对全院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计划,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5)重点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院前急救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四、应急处理“120”接到急救电话后,在“120”紧急出动的同时;或首诊医生接到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批量突发意外伤害、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立即报告医疗总值班、医务部、预防保健科、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总值班、医务部,立即向值班院长及院长汇报、请示。(一)突发事件发生后,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

12、件的类型,作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决定。(二)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三)实施要求1、急诊科及门诊各科室应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 首诊科室必须了解患者全面状况,遇有新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并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在未经其他科室接管之前,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患者负全责。2、对病员进行检诊、分诊。检诊、分诊应体现优先服务原则。检诊、分诊优先服务原则(1)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2)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3)验伤标志要求一律系在伤病员左上肢。黑色一死亡;红色一危重;黄色一中度;绿

13、色一轻度(4)抢救分类特重度:1次伤病亡50人以上,或死亡20人以上;重度: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中度: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下。3、遇有各科抢救组长不在时,由在场最高行政领导或最高年资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工作。 4、遇有涉及多科抢救的患者协调困难时,由值班院长指定科室抢救并接收患者。 5、遇有超过20人,由值班院长、医务部决定成立临时病房。所需设备、物资由后勤保障部、医械科、供应室负责提供。医师、护士由医务部、护理部负责在全院进行调配。 6、夜间派遣医疗队,由各科值班或二线人员组成,院内工作由三线或科主任另行安排人员接替。 7、被叫

14、人员接到呼叫后,10min内必须赶到指定岗位参加抢救。8、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患者,应当按照规定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并结合情况,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9、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配合市区行政部门进行人员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10、感染性疾病科、保健科等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预防治疗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11、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

15、理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突发事件的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12、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13、对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五、突发事件信息报告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2h内,向市卫生局报告:(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5)发生重大火灾、水灾、特大爆炸

16、、车祸及其他重大伤害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报告程序。接诊医师应立即汇报医疗总值班、医务部和预防保健科,主管部门汇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由预防保健科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缓报和瞒报。3突发事件报告电话。医疗总值班医务部:2022280;预防保健科:2022380;市疾控中心:95120;市卫生监督所:3902629。六、责任追究1未依照本预案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依据突发事件要求,未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等物资供应和储备的,对科室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