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教案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2、。第五课醉翁亭记1、 学习目标1。了解欧阳修及醉翁亭记2.通过练习疏通文意并巩固3.欣赏朗读并掌握“也、“而的用法4.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初步背诵5.明确写景的方式和作用,理解从“乐”和“醉”中抒发的政治理想6.讨论文章的优美之处,提高欣赏水平.二、学习难重点1。明确写景的方式和作用,理解从“乐”和“醉中抒发的政治理想2。讨论文章的优美之处,提高欣赏水平。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4、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寄情山水是古代不少文人墨客的表达方式,吴均如此,柳宗元如此,范仲淹如此,欧阳修也不例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醉翁亭记,一起去欣赏醉翁亭的优美风光,一起去感受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二、 作者

3、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中年时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醉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如六一词话等。“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幼

4、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屡遭贬谪.本文就是庆历六年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愤然谴责权臣而被贬到滁州(安徽滁县)太守时写的.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滁( )州 林壑( ) 琅琊( )( ) 潺潺( ) 酿( )泉倾泻( ) 僧( ) 辄( ) 林霏( ) 暝( )晦( )明 朝( )暮 伛偻( )( ) 提携( ) 清洌( )野蔌( ) 宴酣( ) 射者中( ) 对弈( ) 颓( )然觥筹( )( )交错 阴翳( )2两人互读,正音正字(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1。全文一共21个“也”字,用法不同,语气也不尽相同。大致表达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5、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全文一共25个“而”字,读时应注意分辨轻重.(1)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时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表示承接和调整音节作用时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3.句式骈散结合,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五、归纳词汇1。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动

6、词。2。说说下列“而”的用法: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承接) 杂然而前陈者 (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六、探究主旨(一)感受山水之美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乐”)2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风景画:(山水之乐)亭周围的环境;山间朝暮之景,山间四时之景;风俗画:游宴之乐;太守之乐。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得以印证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显示出山水之乐。4合作研讨,说说文章如何表现山水之美,显示山水之乐的。讨论后明确:课

7、文第一段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课文第二段作者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

8、,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现了作者纵情山水之意。总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样看来,“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5。诵读一、二两段,用朗读表达作者的山水之乐。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陶醉山水的乐趣。(学生读,大家评)。(二)体会太守之乐1朗读第三、四段,感受作者情怀.思考: 若仅表现山水之乐,第一、二小节的山水画(风景画)似乎已经足矣,那么第三、四小节写什么内容呢,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明确: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

9、宾欢图、太守醉图.2思考:这几幅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联系呢?(提示: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思考) 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3思考:在第四小节中,列出了四种“乐”,分别是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很显然,文章着意表现的是“太守之乐,结合全文来看,请你总结他的“乐”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太守的“乐有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

10、而乐。作为被贬至滁州的太守,作者娱情山水排遣内心的郁闷,确也得到山水之乐,更主要的是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与民同乐”是他的理想,这正是他在失意中仍坚守自己的理想之后所得到的心理慰藉。这种“乐也许并不为别人全知晓,也不需要别人都知晓,而他自己却愿意自得其乐。五、课文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掌握了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在文中有特色的应用,指导了今后的写作。6、 布置作业1想象写作: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富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就课文景物描写的内容,重点诵读,并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推荐一下.示例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