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Word含答案_第1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Word含答案_第2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Word含答案_第3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Word含答案_第4页
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语文文档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Word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读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题目?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快速的简便的方法?近年来全国卷所选考的文言文的体裁大多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方法“三读法”介绍如下:一、读文技巧第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

2、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第二步: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再读时,要结合尾注、题目,综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而言,力求对传记中的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心中有数。具体需要:一是知人。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经历了哪些事件,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二是明事。史传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事件、一段经历。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

3、、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再次阅读时,结合第一步圈点勾画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官职名、年号名、地名、人名等的变化,理清人物的活动脉络,掌握人物所做事情。三是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表现了什么人物怎样的品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第三步:借助概括分析题选项,筛选信息,以“题”悟意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

4、读文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二、读文示范试题原文读文过程(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

5、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

6、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第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请用双曲线标出表示时间、地点、官职的词语,了解主人公赵憙的人生经历。第二步:再读文本,梳理内

7、容,以“文”会意根据勾画圈点的时间、地点、官职等词,梳理以下内容:1知人明事:梳理主人公的经历年十五:常思报之。随后: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年未二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后拜怀令: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典边事。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

8、曰正侯。2辨理结合赵憙的所作所为,概括其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第三步:借助概括分析题选项,筛选信息,以“题”悟意第3题题干是“概括和分析”,再看每一选项,前面是概括,后面是分析。以C项为例:“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这是对“其年”到“诛锄奸恶”部分的总结。“诛杀盗贼首领”对应“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句,因此可以“悟”出“斩其渠帅”的意思;“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对应他处置“余党”的相关内容。请借助下面第3题A、B、D选项

9、尝试用此方法阅读文本,看看能帮你疏通哪些读文障碍,继而判定各个选项的正误。三、真题再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解析:选A。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

10、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断句正误。具体作答时可先排除选项中完全相同的断句点,然后对有区别的断句点进行对比分析。如“不肯云”与“不肯/云”,“不肯”是说李氏不愿意投降,“云”是说话的标志,下文是李氏的话,显然“不肯云”的断法不合情理,由此排除B、C两项;“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与“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憙”即“赵憙”,从意思上来看,赵憙是赵氏的孤孙,“孤孙憙”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

11、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解析:选B。结合文意和积累的文化知识来解题,逐一审读选项,从而发现对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不准确之处。B项,“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这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考”通“拷”,是“拷问”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

12、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解析:选C。解答本题,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发现不对应的地方。C项,“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错,从文中来看,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

13、,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译文:(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译文:解析:在弄懂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要求逐字对译,然后通读,看句意是否通顺。特别要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如(1)中的“奉(奉行)”“枉(违犯)”“欲(要求)”等,(2)中的“蝗(出现蝗灾)”“有年(丰收)”“歌(歌颂)”等。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他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报仇

14、。但仇人们全都生病了,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事,就暂且放他们离开了。他看着仇人们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就远远地躲开。”更始帝即位,舞阴的大户人家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于是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到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李氏就投降了。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被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一向与邓奉交好,几次写信严厉斥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说赵憙与邓奉合谋,皇帝怀疑这件事

15、。等到邓奉失败,皇帝搜查到赵憙写给邓奉的书信,于是惊讶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啊。”后来被封为怀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先前担任琅邪相,强横而狡猾,百姓害怕他。赵憙刚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他们的恶行,逮捕拷问李子春,他的两个孙子自杀。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有几十人,最终赵憙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去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平素与李子春交情深厚,如今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想杀他,希望能留住他的性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斩杀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