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bs防抱死刹车系统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原理“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它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原理概述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2、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完全抱死。 近年来由于汽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
3、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行车方向变得无法控制。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或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目前广泛采用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使人们对安全性要求得以充分的满足。 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简称为abs,是提高汽车被动安
4、全性的一个重要装置。有人说制动防抱系统是汽车安全措施中继安全带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上关系到乘客安全性最重要的二个系统之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汽车制动防抱系统,是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的又一重大进步。 abs防抱制动系统由汽车微电脑控制,当车辆制动时,它能使车轮保持转动,从而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达到安全的停车。这种防抱制动系统是用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然后把车轮速度信号传送到微电脑里,微电脑根据输入车轮速度,通过重复地减少或增加在轮子上的制动压力来控制车轮的打滑率,保持车轮转动。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车轮转动,不但可保证控制行驶方向的能力,而且,在
5、大部分路面情况下,与抱死锁死车轮相比,能提供更高的制动力量。 abs发展历程abs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1928年制动防抱理论就被提出,在30年代机械式制动防抱系统就开始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博世(bosch)公司在1936年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 进入50年代,汽车制动防抱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福特(ford)公司曾于1954年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incoi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kelsehayes)公司在1957年对称为“automatic”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防抱系统确实可以
6、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够缩短制动距离;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control”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制动防抱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因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一些电子控制的制动防抱系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凯尔塞海伊斯公司在1968年研制生产了称为“suretrack”两轮制动防抱系统,该系统由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入
7、的后轮转速信号,对制动过程中后轮的运动状态进行判定,通过控制由真空驱动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对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并在1969年被福特公司装备在雷鸟(thunderbird)和大陆马克iii(continentalmkiii)轿车上。 克莱斯勒公司与本迪克斯(bendix)公司合作研制的称为“sure-track”的能防止4个车轮被制动抱死的系统,在1971年开始装备帝国(imperial)轿车,其结构原理与凯尔塞海伊斯的“sure-track”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两个还是四个车轮有防抱制动。博世公司和泰威士(teves)公司在这一时期也都研制了各自第一代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
8、,这两种制动防抱系统都是由电子控制装置对设置在制动管路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直接对各制动轮以电子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别克(buick)公司在1971年研制了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小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抱转系统. 瓦布科(wabco)公司与奔驰(benz)公司合作,在1975年首次将制动防抱系统装备在气压制动的载货汽车上。 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
9、在汽车上的应用。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abs。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
10、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进入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博世公司在1978年首先推出了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制动防泡系统-博世abs2,并且装置在奔驰轿车上,由此揭开了现代abs系统发展的序幕。尽管博世abs2的电子控制装置仍然是由
11、分离元件组成的控制装置,但由于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相比,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因此,博世abs2的控制效果己相当理想。从此之后,欧、美、日的许多制动器专业公司和汽车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详的abs系统。 “自动防抱死刹车”的原理并不难懂,在遭遇紧急情况时,未安装abs系统的车辆来不及分段缓刹只能立刻踩死。由于车辆冲刺惯性,瞬间可能发生侧滑、行驶轨迹偏移与车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而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刹车在一秒内可作用60至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自动化的“点刹”动作。此举可避免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
12、同时加大轮胎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 从微观上分析,在轮胎从滚动变为滑动的临界点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在汽车起步时可充分发挥引擎动力输出(缩短加速时间),如果在刹车时则减速效果最大(刹车距离最短)。abs系统内控制器利用液压装置控制刹车压力在轮胎发生滑动的临界点反复摆动,使在刹车盘不断重复接触、离开的过程而保持轮胎抓地力最接近最大理论值,达到最佳刹车效果。 abs的运作原理看来简单,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却经历过不少挫折(中间缺乏关键技术)!1908年英国工程师j. e. 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接下来的30年中,包括karl we
13、ssel的“刹车力控制器”、werner möhl的“液压刹车安全装置”与richard trappe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在1941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险的尝试皆尚未成功,当这项装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惜该书的作者恐怕没想到这一天竟还要再等30年之久。 当时开发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该装置需要一套系统实时监测轮胎速度变化量并立即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刹车压力大小,在那个没有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够达成如此敏捷的反应!等到abs系统的诞生露出一线曙光时,已经
14、是半导体技术有了初步规模的1960年代早期。 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bosch(博世)研发ab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1936年,当年bosch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1964年(也是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开始abs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机于1966年出现,向世人证明“缩短刹车距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abs初期的应用仅限于铁路车辆或航空器。teldix gmbh公司从1970年和奔驰车
15、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具用于道路车辆的原型机abs 1, 该系统已具备量产基础,但可靠性不足,而且控制单元内的组件超过1000个,不但成本过高也很容易发生故障。 1973年bosch公司购得50的teldix gmbh公司股权及abs领域的研发成果,1975年aeg、teldix与bosch达成协议,将abs系统的开发计划完全委托bosch公司整合执行。“abs 2”在3年的努力后诞生!有别于abs 1采用模拟式电子组件, abs 2系统完全以数字式组件进行设计,不但控制单元内组件数目从1000个锐减到140个,而且有造价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与运算速度明显加快的三大优势。两家德国车厂奔驰与宝马于19
16、78年底决定将abs 2这项高科技系统装置在s级及7系列车款上。 在诞生的前3年中,abs系统都苦于成本过于高昂而无法开拓市场。从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总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统。所幸第二年即成长到76000套。受到市场上的正面响应,bosch开始tcs循迹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1983年推出的abs 2s系统重量由5.5公斤减轻到4.3公斤,控制组件也减少到70个。到了1985年代中期,全球新出厂车辆安装abs系统的比例首次超过1,通用车厂也决定把abs列为旗下主力雪佛兰车系的标准配备。 1986年是另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除了bosch公司庆祝售出第100万套abs系统外
17、,更重要的是bosch推出史上第一具供民用车使用的tcs/ asr循迹控制系统。tcs/ asr的作用是防止汽车起步与加速过程中发生驱动轮打滑,特别是防止车辆过弯时的驱动轮空转,并将打滑控制在10到20范围内。由于asr是通过调整驱动轮的扭矩来控制,因而又叫驱动力控制系统,在日本又称之为trc或trac。 asr和abs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合并使用可形成更佳效果,构成具有防车轮抱死和驱动轮防打滑控制(abs /asr)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abs/ asr ecu控制器、abs驱动器、asr驱动器、副节气门控制器和主、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组成。在汽车起步、加速及行进过程
18、中,引擎ecu根据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当判定驱动轮的打滑现象超过上限值时,就进入防空转程序。首先由引擎ecu降低副节气门以减少进油量,使引擎动力输出扭矩减小。当ecu判定需要对驱动轮进行介入时,会将信号传送到asr驱动器对驱动轮(一般是前轮)进行控制,以防止驱动轮打滑或使驱动轮的打滑保持在安全范围内。第一款搭载asr系统的新车型在1987年出现,奔驰s 级再度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
19、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线路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
20、第1000万套abs系统。 abs与asr/ tcs系统已受到全世界车主的认同,但bosch的工程团队却并不满足,反而向下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esp(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行车动态稳定系统)前进!有别于abs与tcs仅能增加刹车与加速时的稳定性,esp在行车过程中任何时刻都能维持车辆在最佳的动态平衡与行车路线上。esp系统包括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转动角度以确定汽车行驶方向是否正确)、车轮传感器(监测每个车轮的速度以确定车轮是否打滑)、摇摆速度传感器(记录汽车绕垂直轴线的运动以确定汽车是否失去控制)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过弯时的离心加速度以确定汽车是否在过
21、弯时失去抓地力),在此同时、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指示一个或多个车轮刹车压力的建立或释放,同时对引擎扭矩作最精准的调节,某些情况下甚至以每秒150次的频率进行反应。整合abs、ebd、edl、asr等系统的esp让车主只要专注于行车,让计算机轻松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延续过去abs与asr诞生时的惯例,奔驰s 级还是首先使用esp系统的车型(1995年)。4年后奔驰公司就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将esp列为标准配备。在此同时,bosch于1998及2001年推出的abs 5.7、abs 8.0系统仍精益求精,整套系统总重由2.5公斤降至1.6公斤,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从48
22、 k字节升级到128 k字节,奔驰车厂主要竞争对手宝马与奥迪也于2001年也宣布全车系都将esp列为标准配备。bosch车厂于2003年庆祝售出超过一亿套abs系统及1000万套esp系统,根据acea(欧洲车辆制造协会)的调查,今天每一辆欧洲大陆境内所生产的新车都搭载了abs系统,全世界也有超过60的新车拥有此项装置。 “abs系统大幅度提升刹车稳定性同时缩短刹车所需距离”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会成员wolfgang drees说。不像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可以透过死亡数目除以车祸数目的比例来分析),属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统较难以真实数据佐证它将多少
23、人从鬼门关前抢回?但据德国保险业协会、汽车安全学会分析了导致严重伤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显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侧面撞车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转向或操作不当引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与esp系统大幅度降低紧急状况发生车辆失去控制的机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计abs系统拯救了14563名北美驾驶人的性命! 从abs到esp,汽车工程师在提升行车稳定性的努力似乎到了极限(民用型esp系统诞生至今已近10年),不过就算计算机再先进仍须要驾驶人的适当操作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多数车主都没有遭遇过紧急状况(也希望永远不要),却不能不知道面临关
24、键时刻要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踩下刹车时,abs系统制动分泵会迅速作动,刹车踏板立刻产生异常震动与显著噪音(abs系统运作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用力将刹车踩死(除非车上拥有ebd刹车力辅助装置,否则大多数驾驶者的刹车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紧急刹车时的车轮抱死现象、所以前轮仍可控制车身方向。驾驶者应边刹车边打方向进行紧急避险,以向左侧避让路中障碍物为例,应大力踏下刹车踏板、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90度,向右回轮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统依赖精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发生抱死情况?平时要经常保持在各个车轮上的传感器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
25、粘附在其表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入错误信号而影响abs系统正常运作。行车前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如发现闪烁或长亮,abs系统可能已经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统),应该尽快到维修厂排除故障。 要提醒的是,abs/ asr/ esp系统虽然是高科技的结晶,但并不是万能的,也别因为有了这些行车主动安全系统就开快车。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
26、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abs的工作原理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等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不尽相同。 在常见的abs系统中,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将有关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组成,电动泵组成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
27、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
28、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末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末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
29、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至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
30、hz。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个制动轮缸各有对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 尽管各种abs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抱死。 abs的功用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若前轮
31、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会出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汽车的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的摩擦力,但能使汽车制动减速的制动力,还受地面附着系数的制约。当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汽车轮胎将在地面上出现滑移。其滑移率 (vt-va)/vt100 式中:-滑移率; vt-汽车的理论速度; va-汽车的实际速度。 据试验证实,当车轮滑移率15一20时附着系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1520范围内。 abs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
32、果最佳。 编辑本段abs的两种控制方式1、双参数控制 双参数控制的abs,由车速传感器(测速雷达)、轮速传感器、控制装置(电脑)和执行机构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车速传感器和轮速传感器,分别将车速和轮速信号输入电脑,由电脑计算出实际滑移率,并与理想滑移率15一20作比较,再通过电磁阀增减制动器的制动力。 这种曳速传感器常用多普勒测速雷达。当汽车行驶时,多普勒雷达天线以一定频率不断向地面发射电磁波,同时又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测量汽车雷达发射与接收的差值,便可以准确计算出汽车车速。而轮速传感器装在变速器外壳,由变速器输出轴驱动,它是一个脉冲电机,所产生的频率与轮速成正比。 执行机构由电磁阀及继电器等
33、组成。电磁阀调整制动力,以便保持理想的滑移率。 这种abs可保证滑移率的理想控制,防抱制动性能好,但由于增加了一个测速雷达,因此结构较复杂,成本也较高。例如 汽车杂志社沈树盛审报的专利(专利号92221809.9)。 2、单参数控制 它以控制车轮的角减速度为对象,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制动,其结构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电脑)及电磁阀组成。为了准确无误地测量轮速,传感头与车轮齿圈间应留有1mm间隙。为避免水、泥、灰尘对传感器的影响,安装前应将传感器加注黄油。 电磁阀用于车轮制动器的压力调节。对于四通道制动系统,一个车轮圈有一个电磁阀;三通道制动系统,每个前轮拥有一个,两个后轮共用一个。
34、电磁阀有三个液压孔,分别与制动主缸与车轮制动分缸相连,并能实现压力升高、压力保持、压力降低的调压功能。工作原理如下。 1)升压在电磁阀不工作时,制动主缸接口和各制动分缸接口直通。由于主弹簧强度大,使进油阀开启,制动器压力增加。 2)压力保持当车轮的制动分缸中的压力增长到一定值时,进油阀切断关闭。支架就保持在中间状态,三个孔间相互密封,保持制动压力。 3)降压当电磁阀工作时,支架克服两个弹簧的弹力,打开卸荷肉使制动分缸压力降低。压力一旦降低,电磁阀就转换到压力保持状态,或升压的准备状态。 控制装置ecu的主要任务是把各车轮的传感器传回来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放大和判别,再由输出级将指令信号输出到
35、电磁阀,去执行制动压力调节任务。电子控制装置,由四大部分组成,输入级a、控制器b、输出级c,稳压与保护装置d。 电子控制器以4一101tz的频率驱动电磁阀,这是驾驶员无法做到的。 这种单参数控制方式的abs,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故目前使用较广。 在美国克莱斯勒型高级轿车中大多配备了这种单参数控制方式的abs。它在轿车的四个轮上都装有轮速传感器。 在车轮轴上安装有45齿或100齿的齿圈,轮速传感器的传感头装在齿圈的顶上。当车轮转动时,使传感器不断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入电脑,与rom中理想速度比较,算出车轮的增速或减速,向电磁阀发出升压或卸压的指令,以控制制动分缸制动力。 abs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36、1)更换制动器或更换液压制动系部件后,应排净制动管路中的空气,以免影响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2)装有abs的汽车,每年应更换一次制动液。否则,制动液吸湿性很强,含水后不仅会降低沸点,产生腐蚀,而且还会造成制动效能衰退。 (3)检查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前应先拔去电源。 【规定客货车型须强制安装abs】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规定:“从2004年10月1日起,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符合gbt13594规定的abs。” 国家颁布abs
37、标准并强制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安装abs,势必会导致abs的市场需求量迅猛增加。广州科密汽车制动技术开发公司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德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客车和货车装备的abs只有2万套左右,一旦abs标准强制实施,那么明年将约有40万辆汽车需装配abs,市场需求将扩大20倍。 诱人的蛋糕肯定迎来越来越多的abs供应商抢占这个市场。有业内人士提醒,abs是个特殊的产品。作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bs对技术的要求很严格。中国的道路状况复杂、气候多样、汽车负载率普遍偏高,对abs的技术要求尤其严格。 【三大误区应注意】 其实,由于很多人对abs缺少正确认识,使用时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观
38、念,直到酿成祸事也不知道原因究竟何在。广州科密汽车制动技术开发公司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德舟表示,使用abs,需要避重就轻,消除一些错误的使用观念,充分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误区一:装有abs的车,制动距离会较没有装abs的车大大地缩短。 产生这种错误说法的原因,是因为abs往往是在较紧急的制动动作下发挥作用的,所以会给人以abs起作用后制动距离缩短的印象。其实制动距离的长短与路面的摩擦系数以及轮胎有更直接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有abs的制动距离较没有abs的短,但在其他不同条件下,情况会恰好相反。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滚动摩擦系数要小于滑动摩擦系数。 误区二:有abs的车不会出现甩尾侧滑现象。 实际上,abs的作用只发生在制动车轮抱死的情况下,它与电子行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1079.3-2024液态金属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3部分:黏度的测定
- 简单版工厂转让合同协议2篇
- 2024年度建筑施工沟通协调合同3篇
- 某城市地理环境课件
- 2024年度二手电动车广告投放合同2篇
- 零售店劳动合同范本
- 工程伦理课件下载
- 运维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二七区郭家咀铁三官庙N06地块安置区供排水工程合同2篇
- 公司股东入股合作协议书
- GB/T 702-2017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500kw 新能源储能变流器技术协议书
- 领导干部带班记录
-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课件1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人生礼仪习俗课件
- 消防员劳动合同范本(3篇)
-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 DB34-T 2290-202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高清现行
- 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赛项选拔赛技术文件
- 千古一帝秦始皇-完整版课件
- 焊接返修工艺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