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精心写就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并关注笔者高一年级语文教案集合,这里有你需要的【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毛泽东词二首】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教学难点: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二整体感知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1诵读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
3、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
4、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上阙提出“谁主沉浮”,
5、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齐声诵读全词。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诗歌的意
6、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教案点评: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体会上下阙的景、情、志的和谐地统一。探究活动学生自愿结组(34人)从中学语文读本第三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中的一首,集体备课,然后将讨论内容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各组自定。【中国现代诗三首】教学目的: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二、简介
7、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四、阅读第一小节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
8、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五、阅读第二小节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六、阅读第三小节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提示:他走了
9、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七、阅读第四小节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
10、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八、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九、作业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教案点评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教案示例赞美教学目的: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
11、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二、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四、阅读第一小节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
12、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五、阅读第二小节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
13、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六、阅读第三小节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七、阅
14、读第四小节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八、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九、作业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教案点评
15、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教案示例2再别康桥死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
16、桥。二解题: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三配乐朗诵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四学生吟诵、品味、欣赏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
17、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
18、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探究活动(1)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2)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3)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4)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
19、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中国当代诗三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二、关于海子:1评价:“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
20、,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2、生平: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3教师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步骤:1教师提供自读思考题。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
21、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
22、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四、小结五、作业: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六、板书设计:致橡树导语: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别开生面地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诗坛上举足轻重,贡献很大,(郭的凤凰涅,臧的老马)。新月派的闻一多,徐志摩等文学研究会诸诗人在诗坛上也有不小的影响。(闻的死水,徐的再别,康桥)。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
23、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也别具特色。(李的弃妇,戴望舒的雨巷)。80年代涌现的朦胧诗,虽然未能成为主流诗,但其影响和价值也不容低估。面且这些诗歌虽不如“战鼓”,“号角”式的佳作在历产生过重大影响,但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对这类具有含蓄美的诗作,兴趣越来越浓。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一.关于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到福建省文联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
24、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二朦胧诗简介:涌现于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
25、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他们是一群在十年*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例:老马与致橡树对比印证“朦胧诗”的两大特点“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直往心里去,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析:用明白如话的语
26、言,几近分行的散文化格式,单一的老马意象表达出各阶层的人包括作者自己所承受的各种物质重负和心理重负。而致橡树则不一样。三,思路分析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火热的诗句表达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与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悲苦与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一番理性的考问与判断.-“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应该怎样“爱?诗人循着这样的思路,以“不,这些都不够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前面讲过
27、,朦胧诗的特点是不是单一意象,而是多个意象的迭加,使读者有广阔的想象有空间。这首诗舒婷在表达对爱情本质的思考和理解时,不是以单一层次的形象来示人,而是巧妙地以橡树象征女性所爱恋的男性形象,通过作为女性形象象征物-“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不同的对应、配比关系,营造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明确在告诉人们自己所批判的,所礼赞的爱情格式.四.结构分析1、分层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2、分析第一层:用“绝不学“绝不像昭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
28、-一种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女性对男生依附式的爱情;一种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地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幼稚可笑,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和批判.不管是“泉源对橡树似的不求回报的“长年“慰藉?还是“险峰似地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的爱情。在这几种爱情模式中,女性被爱迷乱了心智,丧失了主体意识,只顾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对男性的帮助
29、上,忘却了自身也需要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美自己的筋骨。最后导致人格的萎缩,不自觉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为奴。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这种爱情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称道呢?通过分析,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从意义上讲,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在诗人眼中,这些爱情是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那么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格式是什么呢?假如男人是一棵橡树,我如果爱你,我怎爱才算是理想的爱
30、情呢?第二层:诗人在下半部份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了神圣而庄严的回答。理想爱情中男女双方应是彼此独立的,处于爱情中的女性应保持有独立的人格:你是一棵橡树,我就该是一株木棉,决不能是凌霄花的藤.女性,不仅在男女双方“永远分离的物质状态下,应该是一棵独立向上的树,即使在男女双方“终身相依的精神领域,也应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保证自己仍是一棵能够独立支撑自身身躯的高大挺拔的树。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在心智、能力方面旗鼓相当。男性有橡树的刚勇、果敢、锐利-“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敛,也像戟女性便应该具有木棉的热烈、柔韧、厚重-“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
31、勇的火炬?只有双方具备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为支持,分担苦难,共享人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在人生的台上,爱情剧中的男女双方演的应是对手戏,同为主角.这样,戏才能演得趣味横生、*迭起。如果女性唱、念、做、打的功夫太弱,只能演配角,让男性独领风*,一个人去撑台面,最终男性会*衰退、唱得兴味索然,这出爱情戏也会在单调、清冷中草草收场,难以善终。有破就有立,第二层是诗人对自己心中爱情观的确立。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致敬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相互平等相
32、互独立的基础上,共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观念。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深化: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爱着的,女性热烈的爱应该得到男性积极的响应;它即不该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如鸟儿之对橡树;也不该是女性对男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地享有,如山泉、险峰、日光、春雨之对橡树。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以此共同强健爱的纽带,使双方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终身相依,共度人生,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的,这种
33、本真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这在当时十年浩动刚刚结束,国人亟待在文化的空地上重铸民族精神之魂之际,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诗人的自我不仅指向过去,而且也指向未来,它不仅是诗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评价,还是诗人诗人关于我该成什么样子的探索或思考。这样,抒情主人公必然包含着诗人的人格理想,使之成为理想化了的自我。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要求得到另一个人的重视不只是我的抽象人格,也不是我的人格在某一具体的孤立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事例中的体现,而是我的主体性的整体,我应该把这主
34、体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这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他所追求和占有的对象。”由脉脉含情到心心相印,爱情诗的美,由于展现了人格的价值面变得崇高了。在舒婷的爱情观中,爱既要心灵相通(根,紧握在地下,),更是人格的相映(你有你的铜钢铁枝,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爱情要忘我却不能丧失自我。忘我是对爱情如交易,视人格如财物的一种超越;不丧失自我是对视情人如靠山,视自己如附庸的一种超越。只有平等才有交流,只有并进才有共勉。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4总结:从感情抒发上,第
35、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行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以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抗争、是战斗、诗人一直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第二层诗人的感情是平缓的,从第一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摆。四形式特点象征:是诗歌重要的形式和特点。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在表达象征意义.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体正是意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诗。“墙”是僵化了的
36、艺术传统的象征。钱钟书说:“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对偶:是诗歌语言形式的核心内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律诗,都大量使用对偶句。本诗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如第1句至第3句/第4句至第6句;第7句,第8句/第9,10句;第11句/第12句;第16句/第17句;第22句至第24句/第25句至27句;第28句/第29句;第30句/第31句,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达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五学生评述舒婷的另一首朦胧诗墙
37、原文: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我是什么?它是什么?很可能它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既感觉不到雨寒风霜,也接受不了米兰的芬芳。还有可能我只是株车前草,装饰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缝里,我偶然,它必然。夜晚,墙活动起来,伸出柔软的伪足,挤压我,*我,人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我惊恐地逃到大街上,发现相同的恶梦,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一道道畏缩的目光一堵堵冰冷的墙。呵,我明白了,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我对墙的妥协,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分析:意象诗往往具有哲理美,因为象征手法能加强诗的理性力量。化抽象为具象,正是抽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墙”是僵化了的艺术传统的象征。钱钟书说:“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
38、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当作当然和必然”。诗人说“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正说出她对传统的不满。“我是什么?它是什么?”这是万古常新的问题,诗人的回答也只能是哲学范畴“我偶然,它必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对于文学新人,传统之墙乃是渐渐老化的皮肤,文学新人只是在泥缝里寄生的小草,这就是反抗意识萌芽的契机。于是,恶梦出现了一个适应传统的梦。那是心理上的阴影,像影子一样“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是的传统影响着每一个人,你适应它,就只能射出畏缩的目光;你坚持它,捍卫它,就成为“冰冷的墙”。梦中有真理。诗人说“我明白了”。她应该首先战胜自己:克服妥协心理,克服恐惧心理。这样,非但不会为传统的墙所围
39、困,而且还可能由冲破传统而改造传统,由脱离传统而丰富传统。新诗潮力求摆脱新诗的政治抒情传统。内容上,由强调“大我”到重视“小我”;在形式上,由形象化转化为意象化,趋向于理念和感知的变形。其特点,尊重自我的身世感受,着重表现富于“主体性”的人格形象。客观上,它确实表现出解放思想带来的心灵复苏,以及在新时期一代人的自觉。这种新的文艺风气,无疑是对传统的有力冲击。六课后练习:阅读舒婷的也许,回答诗后问题。原文:也许-答一位读者的(甲)也许我们的心事(乙)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流尽,士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
40、唱太阳,(丙)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丁)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题目:(1)理解诗意,为甲、乙、丙、丁处分别选入最恰当的词(c)问题总是同时回避寂寞全是而不抗拒寂寞总是也抗拒孤立完全也推辞(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鄙视生活中弱者的思想感情。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独寂寞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这首诗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加语势。(3)对“肩上越是沉重”理解正确的一项
41、是(d).过重的工作量过重的家庭生活负担过重的精神负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分析:这道题目的设计主要是检测对现代诗歌内容构思与抒情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诗句中,我们并不难看出这是一首人生哲理诗,它表现了积极面对生活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赏析这类诗,要从朗读入手,进行联想想像,再现作者的艺术创造境界,领略诗歌表达的情感。七现代诗歌的赏析要点1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
42、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2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3充分分析诗的感情。4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诗眼。例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找”字,就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探究活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解在于理解
43、海子,海子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这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海子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可以学习探究的问题。如:海子的朋友骆一禾、西川都是现代诗坛的诗人,可以在与他们的诗作比较中理解海子。又如:海子是现代诗坛上璀璨的一点,那么可以把他的诗作与同时期诗人的作品比较,等等。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课堂上交流,这比常规的教学更有效。如果这种学习真正展开,那么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就是丰富无比的。【外国诗三首】致大海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讨论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教师
44、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二、明确讨论题目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
45、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三、学生讨论四、讨论发言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普希金诗舒婷的诗: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回忆儿时的生活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46、。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手法及修辞: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
47、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普希金是杰出的*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附录:致大海舒婷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
48、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哪儿是儿时挖掘的*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呵,大海就算你的波涛能把记忆涤平还有些贝壳撒在山坡上如夏夜的星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从海岸的山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到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自由的元素”呵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1973.2教案示例致大海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
49、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讨论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二、明确讨论题目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舒婷的致大海
50、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三、学生讨论四、讨论发言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舒婷的诗: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回忆儿时的生活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
51、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手法及修辞: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
52、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普希金是杰出的*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p呵,大海就算你的波涛能把记忆涤平还有些贝壳撒在山坡上如夏夜的星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
53、雨中疾飞的海燕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从海岸的山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到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自由的元素”呵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1973.2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目标体会诗歌主旨的多样性。重点难点本诗的画面感和抒情性的结合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过程一、作者与写作背景裴多菲是19世纪的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职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在1846年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优美的爱情诗。1847年裴多裴与心爱的人结成
54、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出爱情的表达。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二、内容大意全诗共五节,采用的都是“我愿意”开头的格式。诗人把自己说成是“激流”“荒林”“废墟”“云朵”“破旗”。把爱人比作小鱼小鸟长春藤火焰夕阳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三、鉴赏要点1、多样解读首先将其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深挚的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出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战士们;“爱人”可以是诗人的爱侣,
55、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2、意象的独特性排列:本诗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层层递进,使诗人情感富于变化,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板书我愿是我的爱人是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荒林(狂风)小鸟(是你的可爱家园)废墟(荒凉)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草屋(打击)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云朵(破旗)夕阳(是你的,相依伙伴)在我的怀抱中接受我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相依相伴,我愿为你奉献一切。注意修饰词语的暗色调,可体现:1、生活的艰难2、男人的勇敢3、也可能是革命斗争的艰难篱笆那边自读导言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解说:这是一首蕴涵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也是难点。)自读程序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明确:两个。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4496-15:2024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 Part 15: Carriage of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NAL) unit structured video in the ISO base
- GB/T 44681-2024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场后评价及改造技术规范
- GB/T 44568-2024保温材料压缩蠕变的测定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北区美术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低空经济产业园经济效益评估
- 低空经济公司运营管理报告
-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基础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次结构工程技术标
- 半导体-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注意要点
- 工地安全日志范例52007
- 《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
- 服装质量控制及流程(共6页)
- 昆明地区废弃花卉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
- 煤巷掘锚一体机化快速掘进技术与应用分析
- 有理数全章复习教案
- 《2021国标暖通图集资料》14K117-2 伞形风帽
- 低压配电房设备操作流程
- 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