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高中竞赛题解_第1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高中竞赛题解_第2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高中竞赛题解_第3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高中竞赛题解_第4页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高中竞赛题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届 IBO 题解1 A细胞核是染色体之所在,当然含有DNA ,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含有各自的基因组,因此也含有DNA 只有造粉体不含DNA2 D根据上列数据, 从阶段到阶段, 细胞体积增加了323 400m3,液泡体积增加了 272 400um3,所以细胞质增多了 51 000m3。液泡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吸收, 细胞质的增加虽也包括水分的增多, 但由于其含水量基本不变,所以必需有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时,壁虽未加厚,但其总量却增加了,所以只有 D 是正确的。3 C细胞壁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此时形成细胞板, 细胞板形成中胶层,其成分为果胶质。以后产生纤维素,就形成了初生细胞壁。初生壁中

2、无木素,只有在次生壁开始形成后,才有木素的合成。所以只有C 是正确的答案。4 D上列 3 个反应中,反应 1 和 3 都是氧化作用,反应2 是还原作用。 氧化作用(脱氢作用)需要NAD 或 NADP ,还原作用(加氢作用叨需要NADH 或 NADPH ,所以答案D 正确。5 A水解淀粉的酶是淀粉酶, 淀粉酶只能水解 糖苷键, 不能水解 糖苷键。淀粉是由 葡萄糖组成的长键, 葡萄糖残基之间的键是 糖苷键。纤维素是由 葡萄糖通过 糖苷键组成的。 所以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纤维素。这与最适温度、最适 pH 以及消化道的长短均无关。6 A扩散作用不能使物质从低浓度的溶液向高浓度的溶液中移动, 而

3、且扩散作用也与氧无关。 只有主动吸收才有这些特点。 温度则既能影响主动吸收,又能影响扩散作用。7 D呼吸作用是以营养物质 (主要是糖类) 为底物,释放生物可利用的能量,所以没有营养物质,就不可能发生呼吸作用。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物质的主动转运等都是消耗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生物体所损失的能量,也只有由这种化学能来补充。 物质的被动转运则不需要利用外加的能量。8 C葡萄糖和DNA 都不能被看作是代谢的中间产物,葡萄糖1磷酸虽是中间产物,但不是高能化合物。只有ATP 是高能化合物,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9 D只有 D 才是渗透作用的定义, C 说反了; B 和 E 都不对,

4、因为溶液不可能通过半透膜,只有溶剂(水)才能通过半透膜,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水进入根毛细胞是渗透作用的结果,不是渗透作用本身。10A种子萌发过程中, 被水解的种子中的贮藏物质有淀粉、脂肪,有时还可能有蛋白质。核酸并不是贮藏物质,异构化酶与水解作用无关。 转氨酶则在氨基酸的相互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至于卡尔文循环, 则仅存在子叶细胞中,不可能存在于种子中。11D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 又能进行固氮作用, 但不能根瘤菌那样与水稻根共生。12DW 用孢子繁殖,又有细胞壁不可能是动物。 X 能够运动,不可能是维管植物。 Y 是自养的,所以不可能是动物。 Z 是自养生物,所以可能是动物。13A光合作用的

5、光反应中, 植物所收集的光能一部分通过电子传递而用于NADP 的还原,形成NADDH ,一部分通过光合磷酸化作用而用于ATP的形成。由CO2 还原成糖不是直接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至于由NADPH (或写成 NADPH H )形成 H2 和由ATPCO2 形成 O2 都不是光合作用中发生的变化。所以只有A 是正确的答案。14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指 CO2 的固定与还原。 CO2 的固定即 CO2 与核酮糖二磷酸结合(羧化作用) ,产生 2 分子 3磷酸甘油酸,还原主要是磷酸甘油酸( 3 碳酸)被 NADPH 和 ATP 还原成三碳糖。至于将 H2O 中的 H 传给 NAD

6、P 而形成 NADPH 则是属于光反应的。15D光合作用需要 CO2,CO2 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的。水的运输靠蒸腾作用,而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进行的。 离子的上运要是在上升液流或蒸腾流中发生的,所以也与气孔有关。16E上列 5 种物质中,除干扰素外都是植物激素, 其中只有乙烯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并有催熟作用。17B此题中所说的固定碳, 是指 CO2 被固定并被还原为糖。 所列物质也并非都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余见13 和 14。18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电子传递过程中ATP 形成(即磷酸化作用)的机理,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所谓化学渗透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光合膜(类囊体膜)与线粒体内膜中发

7、生电子传递的同时,也发生跨膜的质子( H )传递,于是产生一种跨膜的 H 梯度。这种梯度的存在表示膜处于一种 “能化”状态(即膜中有较多能量) ,当 H 又通过 ATP 合酶再次从浓度较高的一侧运至另一侧时,即发生 ADPPi ATP 的作用。19A只有某些植物的种子是喜光的, 即其萌发为光所促进, 如烟草、莴苣、水浮莲的种子。 许多栽培植物的种子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 喜光种子并不一定是喜光植物的种子, 更不一定是寄生植物的种子。 喜光植物是指在光强时才生长良好的植物,与其种子是否喜光是两回事。20C趋光性或称趋光运动,是生物(如眼虫、某些藻类)改变其运动方向而趋向于光的现象。趋光性与生态无

8、关,与生物的发育也无关。21C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糖酵解使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 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 2 分子 ATP。乳酸和乙醇则分别是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的产物,不是糖酵解的产物。由于ATP 是能量通货,所以从能量来说,糖酵解是使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 分子 ATP。22B呼吸作用以及植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合成均以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简单的糖为原料。硝酸盐不含碳,不可能以糖为原料而形成,而且在植物体内也没有形成硝酸盐的过程。23B在浓溶液中经一定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含有叶绿体的原生质收缩,但伊红不能透过原生质膜,所以部位1(收缩了的原生质)呈绿色。细胞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全为含有伊红的盐溶液所充满,故呈红

9、色。24D叶片会利用放射性CO2 合成光合产物,这些产物既会向的上部运输,所以叶片和中都会有放射性;标记的光合产物也会沿着茎下运至根中,所以和中也会有放射性。25A 的两半分别向外翻卷, B 的无变化或下垂。将花柄从中央劈开至1/2 长度处,然后立即放在纯水中或浓蔗糖溶液中。 20 分钟后放在水中的两半会向外翻卷。放在浓蔗糖溶液中的则无变化。原因是切开的部分细胞大量吸水,膨压增大。而完整的一面细胞膨压无变化,所以切开的一侧细胞膨大,故有此现象。放在蔗糖溶液中的,情况相反,切开的一侧细胞失水,故不但不向外翻卷,反而失去膨压,于是切开的花柄下垂。26EA 不对,因为噬菌体的寄主不是植物,因而它不是

10、植物体内的致病病毒。B 不对,由于噬菌体不是动、 植物的病原菌, 因而它不是致病微生物。C 不对,噬菌体是细菌病毒而不是细菌。D 不对,由于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它既无独立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放它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因而它不是异养微生物。 E 正确,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病毒。27BA 不对,在无氧条件下使有机物分解不是反硝化细菌的作用。B 正确,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参与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反硝化细菌。 C 不对,将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是固氮微生物,它们先将 N2 还原成 NH 3,然后再形成氨基酸等有机含氧化合物。28BA 不对,因为醋

11、酸杆菌是醋酸发酵的重要菌种。B 正确,黑曲霉是柠檬酸发酵的重要菌种。 C 不对,米曲霉是食品加工、制酱、制酱油和制淀粉酶的重要菌种。 D 也不对,乳酸链球菌引起乳酸发酵。29DA 不对,因为镰刀菌素是由一些镰刀菌产生的毒素。B 不对,黄曲霉不产生神经毒素。 C 不对,黄曲霉不产生黑色素。D 正确,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因子30CA 、B、D 都不对。 C 正确,因为醋酸发酵是先利用酵母菌把糖转变为酒精,再利用醋酸杆菌把酒精氧化成为醋酸。 因此醋酸发酵是由酵母菌和细菌联合作用而进行的。31AA 正确,因为在基因工程中DNA 重组常利用病毒 DNA ,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DNA 、

12、动物病毒 SV40DNA 以及逆转录病毒DNA 等,经改造后作为载体植物 DNADNAB 、 C、D 都不对,因为基因工程中不用细菌染色体和动物 DNA 作为 DNA 重组载体。DNA 、32A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生物的分界问题。 早在林奈时期, 将生物分为植物界与动物界; 19 世纪前后,由于广泛应用显微镜观察生物,因而海克尔提出三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1959 年魏泰克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1969 年魏泰克又将他的四界系统分为五界系统,把原核生物 (细菌和蓝藻)分为原核生物界。本题的用意就是看答卷者对几种生物分界系统有无了解。33C答案中五

13、类植物中只有子囊菌中一些种类如酿酒酵母具有出芽生殖的繁殖方式。34C藻类植物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它们有共同特征: 具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殖器官大多为单细胞结构,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绝大多数是水生的。 但是从它们所含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产物和贮存方式,生活史中有无鞭毛以及鞭毛数目、结构和着生位置等又有区别,因此它们是多元发生的, 表现类似的形态上的变异, 并存在于水生环境中。35C原形成层是一种分化成为初生维管组织的初生分生组织,也有人称之为维管束原组织。 原形成层进一步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有些植物中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还保留具有分生能力的形成层。36D这道题出的不理想

14、, 因为苔藓植物体型长不大的关键是它与其他高等植物在演化过程中, 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在生活史中,一个是配子体发达,一个是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由于它产生精子与卵要在水中结合,因而限制其在陆地上长成高大的体型。答案D 可以算对,但非主要原因,一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也能长成体型高大的植物,而被子植物中的浮萍, 长得却很小。37C植物的世代交替是很严谨的, 一定是孢子产生配子体, 配子体产生配子,两两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长成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所以C 是正确的。38D此题与第一届 IBO 试题 18 完全相同。39C厚壁组织由壁非常厚的细胞组成, 如只角隅处加厚的为厚角组织, 当然二者还有一重要

15、区别是前者成熟后死去, 而一直是生活的。 厚壁组织中的纤维是长形的,但并非所有长细是纤维(厚壁组织) ,有些生活的薄壁细胞也是长形的。40A白色花瓣中的薄壁细胞间存在着大量充满空气的胞间隙, 它们虽非白色,但由于光的反射而呈白色, 毛白扬叶片的白色表皮毛和棉花种皮上的毛呈雪白色全是这个缘故。41B本题主要测试对植物世代交替基本概念的理解。陆生植物演化中的基本趋势是:抱子体逐渐发达,配子体逐渐退化,变简单。受精过程摆脱水的束缚,充分适应陆地环境。答案中单倍体阶段即有性世代;无性阶段即双倍体阶段。具体是配子体逐渐简单,到了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由23 个细胞组成,雌配子体由7 个细胞组成。42DD 为裸

16、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共有。 在植物演化过程中池子异型现象的出现是很重要的, 有了这一现象,才使得种子出现成为可能。 在有孢子大、小之分的蕨类植物中,大、小孢子分别产生雌、雄配子体,它们在抱子内萌发长大,受精卵也在里面发育成胚, 雌配子体充满孢子壁内成为胚生长的养料,所以可称为种子的前身。 因此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生活史中均产生大、小不同的孢子。43C苔藓与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是配子体发达,一个是孢子体发达。在系统演化中孢子体最适应陆地环境,体型上出现了根、 茎、叶器官,体内分出维管组织。所以答案C 正确。44D褐藻门植物中的海带可长成水生的高大植物,它行光合作用但以褐藻淀粉和甘露醇为主要贮藏

17、食物。植物体有叉状分枝的固着器,由柄和“叶片”组成。“叶片”和柄内部结构相似,由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组成。髓部内有类似筛管的结构,但无类似木质部的导管。生殖时“叶片”上生出棒状孢子囊,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孢子萌发成雌、雄配子体,精子囊由一个细胞组成,产生双鞭毛精子。卵囊内含一卵,成熟后排出囊外,受精后成新孢子体。答案中 A 、C 的光合作用均贮藏淀粉, B 植物体没有类似韧皮部组织,所以只有 D 正确。45A从生殖细胞具等长鞭毛、 光合色素的成分组成和贮藏食物类型 (淀粉)来看,高等植物可能起源于绿藻 (因高等植物中许多种类与这三点相同) 。但有的学者认为可能起源于褐藻。主要理由是褐藻中的进化

18、类型如海带,世代交替中孢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已有分化( “叶片”和柄),体内已有类似输导组织化(体内有类似筛管的结构) 。因此本题出的不够理想。46A从附图上看组织的部位为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当茎内形成层活动时,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位于形成层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与此同时形成层还产生次生木质部使茎加粗,因而将组织推向外面。 当然由于不断的形成层活动,茎逐渐加粗,组织将会脱落。47B蜂王的主导地位,即蜂群的等级及整个蜂群协调有序的工作都是由蜂工大颚腺分泌的外激素所控制,若分泌量下降,则工蜂建新蜂房,其中的卵孵化后工蜂喂之以王浆,这样会发育成新的蜂王。待新蜂王要羽化时,老蜂王带部分工蜂迁出觅新的地方建巢。

19、所以选择 B 是比较合适的。 A 的错误是只说明了成为蜂王的必要条件,C 只是蜂王作用的一部分, D 也不是控制蜂王主导地位的原因,而是一种结果。48AA 正确,因为此题中只多毛纲动物身体分节,并且有疣足(即不分节的“附肢”)。以此检索表可以判断 B 为原索动物,即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 因为在有分节附肢的动物中, 只有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咽鳃裂。 C 为两栖动物,因为符合有分节附肢、内骨骼、中空背神经索、成体不存在咽鳃裂且皮肤光滑湿润。 D 为爬行类,因除皮肤干燥、有鳞片外其余同 C49DA 不对,因为要求区分的三类动物均不是辐射对称体制,此特征无用。B 不对,理由同 AC 正确,因分节

20、的特征符合环节动物和蛇,而背神经索只符合蛇。 D 不对,因三类动物均是两侧对称,此特征用不上。50C在原生动物中, 伸缩泡的功能包括A 和 C,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起排泄器官的作用,但是伸缩泡排出含氮废物是在排出细胞多余水分的过程中完成的,此外,通过细胞膜的扩散作用也进行排除含氮废物的过程,所以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胞内水分的调节。D 不对,因变形虫形成食物泡后,不能消化的残渣由细胞膜排出体外,称为排遗。51B2cm3 氧( 4g 体重 10min) 0.05cm3 氧( g 体重 min)。52C从图上可以看出,从至的口器类型依次为舐吸式(如苍蝇) 、虹吸式(如蝶、蛾)、刺吸式(如同翅目的蝉) 、

21、咀嚼吸(如蝗虫)、嚼吸式(如蜜蜂)和刺吸式(如蚊子) ,其中适宜 D,适宜 B,适宜 E,适宜 C,适宜 A 而兼有咀嚼及吸收两种功能, 所列出的 5 种取食方式没有完全适合嚼吸式的。53C两栖类为变温(或冷血)动物。鸟类为恒温动物,但在演化上出现于侏罗纪(始祖鸟),较哺乳类出现为晚,最早的哺乳类出现于三叠纪,但由于美考古学家于1986 年发现的原鸟化石(如被最终肯定的话)是生活于三叠纪时期的鸟类, 则与哺乳类出现的年代差不多,不过迄今对始祖鸟与原鸟是否已是恒温动物尚无确切证明。有袋类是哺乳类后兽亚纲动物,应是恒温动物,但体温尚有波动,波动于33C35之间,食虫类与灵长类均属哺乳动物中的真兽亚

22、纲,二者均为海温动物, 但食虫类在进化上在真兽亚纲中出现最早, 相信其他真兽亚纲中各目起源于食虫类。故此题答是 C54DA 的前肢与后肢显然木是同源的。 苍蝇的翅并非由附肢变成, 而是由体壁皱褶形成翅芽生长而成, 蝙蝠的翅是由前肢演变而来。 蛇的尾与蝇的腹腔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章鱼的眼与乌贼的眼是同一类的, 它们虽与脊椎动物的眼十分相似, 但也有显著的不同处, 如章鱼的视网膜下有一个大的视神经节是脊椎动物所先, 视网膜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也不同, 其视杆位于内侧,脊椎动物在外侧,相信二者有不同的起源。 而蝙蝠的翅膀与麻雀的翅膀均起源于脊椎动物的前肢,是同源结构。55B鸵鸟毛、人的毛发与斑马蹄均为

23、表皮角化衍生物, 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角蛋白。水牛角为洞角,内为真皮形成的骨质构造, 外包似表皮形成的角质鞘,角质鞘的化学成分主要也是角蛋白。 而鹿角完全是由真皮形成的实心骨质角, 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钙、 磷以及由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所形成的有机基质。 水牛角的内层虽也为骨质构造, 但其外层角质鞘的成分与鸵鸟毛、人的毛发、斑马蹄是同源的,化学成分也相同,只有鹿龟不含表皮形成的角化衍生物。56A凡是排尿素的动物,尿素的合成均在肝脏中进行,由一个尿素循环完成(见右图),兽类的氨基酸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故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 一分子鸟氨酸和一分子氨及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瓜氨酸,然后在细胞液中

24、,瓜氨酸与另一分子氨结合形成精氨酸,精氨酸水解形成尿素与鸟氨酸,从而完成一次尿素循环。57D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桑椹胚(许多细胞形成的实心圆球)、囊胚(空心圆球,中空腔为囊胚腔,充满胶状液体),进一步发育为原肠胚(具内外二层细胞,内为内胚层,外为外胚层,内胚层之内的腔为原肠腔,以原口与外界相通) ,原肠胚后为神经胚。神经胚开始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板到神经管) ,并形成中胚层(包括脊索、肠体腔囊等)。从上图可看到,肠体腔囊已形成,脊索与背神经管正在形成中,故应处于神经胚阶段。58D图中为背神经管,为脊索,为背部血管,为肠管,为腹部血管。可见 D 为正确答案。59C见右图为肺静脉,为

25、肺动脉,为体动脉,为前腔静脉,为后腔静脉。心脏的血流是从前或后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体动脉弓。四个答案中唯有C 符合心脏血流顺序,故 C 为正确答案。60A 见图注B排列顺序应为。A 鳕鱼,蛙和蜥蜴见图注,视叶即为中脑的背面一对隆起,从脑的侧面观可见。在马的脑中,由于中脑被两个发达的大脑半球所覆盖,从侧面观难以见到。 马为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中脑已由一对隆起变为两对隆起。前一对称前丘,为视觉中枢,相当于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的视叶,后一对称后丘,为听觉中枢。B根据进化的顺序,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与哺乳类,故正确排列顺序应为一一。61B发生凝结反应的原因是抗原与抗体发生反应

26、的结果,因此检查有无抗体应用抗原, Rh 抗原在 Rh 血型人的红血球的表面,因此答案B 是正确的。62C逐对基因分析产生纯合子的机会为:Aa AA 1/2AA , 1/2Aa,产牛纯合子的机会为1/2;Bb Bb 1/4BB,2/4Bb,1/4bb,产生纯合子的机会为1/41/41/2;依此类推应为 1/21/21/211/2 错误!链接无效。 1/16。63D因为群体呈 HardyWeinberg 平衡,因此,设显性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频率为 q。根据 (pq)2 p22pqq2 1已知 q2 640( 640369) 0.63因此 q 0.8又因为 pq1因此 p 1 q 1 0.8

27、0.2根据 HardyWeinberg 原理,杂合子蛾在群体中应为2pq20.8 0.2 0.3264B假定基因 R、 r 在人群中已实现了 Hardy Weinberg 平衡。根据 R、r遗传规律可知,基因型 RR、 Rr 为 Rh表型, rr 为 Rh表型, rhesus 婴儿应当是 Rh 婴儿,在母亲为 Rh( rr)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患有溶血症。因此,首先应当计算出各种基因型的分布,现已知Rh 为 84, Rh为 16,则 qr 0.4, pR 0.6。根据平衡定律可知RRp20.36Rr 2pq0.48rrq20.16由于患儿只在 RRrr 和 Rr rr 的家庭中发生, Rr rr

28、的始配频率为0.48 0.160.0768,但后代中只有 1/2 为 Rh ,因此 rhesus 婴儿的可能性为 0.07681/20.0384。RRrr 的始配频率为 0.360.16 0.0576。两项合计应为 0.03840.05760.096。因此答案应为 B65D首先可以淘汰 A 和 C,因为它们都属于测交方式, 因此其后代可以容易地看出不符合要求, A 只能产生 1 紫 l 白; C 答案只能产生 1/4 紫。答案 B 也不能成立,因为考虑 Pp Pp 时,只有 3/4 具 P 基因,而 QQ qq 又只有一种组合, 因此 F1 也只有 3/4 为紫色花。只有 D 答案是正确的,考

29、虑 PpPp 时, P 基因有 3/4 的机会,考虑Qqqq 时, Q 基因有 1/2的机会,因此PQ的机会为3/8。该题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着手分析。因为是3/8 和5/8 的比例,总的组合数为8。只考虑两对因子时,某一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数只有1 种、2种和 4 种三类,因此总组合数为8 时,只能是 24 的组合。依此分析,A 答案为 2 1,B 为 22,C 为 41,而 D 为 42,因此可选 D,再稍加分析验证即可以完全肯定。66A杂合体 H( Aa)在自交过程中发生分离,纯合体(AA 、aa)在自交群体中可分别形成AA 及 aa 两种基因型的纯系。随着自交世代的增加,群体中杂合体( Aa

30、)的频率按 Hn1/2Hn 1 变迁,即每代杂合体减少前一代的 1/2。可以证明: Hn( 1/2)nH0,H0第一代时的杂合率,因此可以算得 H9( 1/2)9,而纯合体( AA 及 aa)的频率则随自交世代增加而增加。67C基因重组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交换而产生的遗传学后果,这一过程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因此A 和 B 是不对的,无性生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交换发生,更不会有减数分裂。在C 和 D 答案中应选择C,因为发生减数分裂时未必会发生交换,例如雄性果蝇就没有交换发生。此外,此题如扩展到原核生物,如细菌,在有性生殖时也会有重组发生,但不会有减数分裂。68CAb aB 个体,在配子形成时有

31、20的重组,因此应当形成如下四种配子:Ab (0.40)aB(0.40)AB (0.1)ab(0.1)原组原组重组重组由于两个个体相同,因此可按棋盘式或分枝法自由组合,具有“AB ”表型的个体数应为0.51。但此题如用上述两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可以用目测和心算的方法将以上四种配子自由组合,并记下属于“ AB ”表型的概率,最后相加即可,这样就可作到手、眼、脑一起动作。棋盘是我们学习走路的拐杖,学会了就应扔掉。69B交换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的,通常每一次交换只涉及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减数分裂完成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染色单体各被分到不同的配子中。这 4 个染色体有两个是原组

32、, 没有发生交换;有两个是重组,发生了交换。因此答案B 是正确的。70E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完全是独立分配的,因为在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后,二价体在赤道板上的方位是完全随机的,因此每个配子所得到的4 个染色体也是完全随机的。 每个配干所得到的一套染色体有可能是五种组合中的一种,实际上每种组合又会有不同的情况。 如将这 4 对染色体分别命名为 m1(母源来的第一染色体)以及 m2、m3、m4 和 p1(父源来的第一染色体)、p2、 p3 和 p4。那么上述情况下,配子有可能是:m1m2 m3m 4、m1p2p3p4、 m2p1p3p4、m3p1p2p4p1p2p3p4因此,当我们不仅考虑数量,而且也

33、考虑到质量时,4 对染色体的配子组合数应为 24 16。在只考虑数量时,此题的正确答案为E71C人是有这种情况的( E 答案不对),人的双胞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同卵双胞胎, 一种是双卵双胞胎。 同卵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在第一次卵裂后,两个分裂球分开了,各自独立地发育为胚胎直至出生, 由于他(她)们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因此其性别完全一样,也非常相象(互为镜像) 。双卵双胞胎是两个卵分别受精, 各自发育为胚至出生, 因此其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A、D 答案不对),相貌并非互为镜像的关系 ( B 不对),因此 C 是唯一正确的答案。72D血友病是伴X 隐性遗传的疾病。妇女的父亲是血友病的患者

34、,他一定会将携带有血友病基因的X 染色体传给女儿,因此该妇女是表型正常的杂合体。她丈夫的父亲虽然也有血友病,但绝不会将X 染色体传给儿子,因此她丈夫是正常的XY男人。他们的子女中,从父亲那里得到X染色体的女儿,无论从母亲那里得到怎样的X 染色体,在表型上都是正常的( B、E 不对)。而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得到Y ,母亲是杂合体,因此一定是 1/2 的儿子会患此病( A 、B、C 不对)。唯一正确的答案是D 这是一种典型的伴X 隐性性状遗传的情况,即男人的症状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的一半。73B唐氏综合症是由于21 染色三体而引起的,题目中用“第三个拷贝”一词,意在迷惑,诱你选C 或 E21 染色体三体往

35、往是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所造成的n1 的配子,形成合子时成为2n1。 21 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应当选B 在临床染色体检查时有时会发现是欲合体,即部分细胞是 21 染色体三体,部分细胞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不分离有关了。74B该题问的是这一对夫妇的后代(offspring )如何?问的不太清楚,是问子女?还是子孙后代?根据所提供的答案分析应当是指他们的子代。 根据题意,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应是 X X X Y ,其结果,只能是 X X 和 X Y ,因此 B 为正确答案。75B在此家谱中,患者已被题意中指明是常染色体隐性疾病。 因为其父母在表型上都正常,所以父母

36、一定都是杂合体,均是该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否则不能有这一性状的儿子。因此,精子中含此基因者为 50,卵子中也为 50,后代为隐性纯合体的机会是 50 50 25。76CC 正确,因为生态位是指生物对群落中各种生态因子适应幅度之总和以及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之总和,它表明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程度。 因此,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 竞争就越激烈,完全重叠就会使两个物种无法共存, 其中一个物种迟早会被另一个物种排除掉,这就是竞争排除原理。因此,生态位重叠最多的物种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物种。 A 不对,因为两个物种的竞争不决定于种群的大小而决定于两个物种对生态条件要求的相似程度。 B 不

37、对,因为如果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的分布区相分离或生态位很少重叠, 那它们就不存在太大的竞争。 D 不对,因为为食物而竞争只是两个物种竞争的一个方面,如果其他方面不存在竞争或竞争不激烈, 那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就不会有太多重叠。 E 不对,因为生殖方式的异同与物种竞争无关,竞争主要是指对资源的竞争,如食物、空间、营巢地、水分、光等。77DD 正确,因为在水生态系统中, 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虽然有可能成为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限制因素,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自由出入于大气和水体之间, 所以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不会成为生物量生产的限制因子 (受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水体

38、除外) 。贫营养湖泊的特点是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主要是氮和磷。 由于氮和磷的缺乏,使湖泊中的其他资源(如阳光和二氧化碳) 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限制了生物量生产的强度。 一旦往贫营养湖泊中补给氮和磷,生物量的生产强度就会迅速增加。这种情况与远洋表层的情况十分相似,远洋表层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低的地方, 虽然那里阳光充足, 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很高, 但就是营养物贫乏, 因此营养物贫乏就成了限制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大陆沿岸的海洋带及海水上涌区是海洋生产力最高的地带,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营养物补给, 前者有河流入海带入的各种营养物, 而后者有由深海上涌水带来

39、的营养物。 根据上述可知, A ,B, C 都不对; E 也不对,因为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吸收,因此对近期内生物量生产的提高作用不大。78CC 正确,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数目的多少呈正比关系, 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这是因为物种数目越多,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路径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就越多, 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 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绝灭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 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实际上地球上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就是包含物种数目最多的热带雨林,而稳定性最差的生态系统就是包含物种数目最少的北极苦原和农田。 A 不对,因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

40、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 而且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 只能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B 不对,因为 B 措施只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而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D 不对,因为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进程不但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反而会降低稳定性, 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79BB 正确,因为能量金字塔之所以会逐渐变为尖顶状,主要是因为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植物不可能全部被植食动物吃掉而转化成植食动物的能量,植食动物也不可能全部被肉食动物吃掉而转化为肉食动物的能量, 因此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时就会逐渐减

41、少,使能量金字塔逐渐变为尖塔形。A 不对,因为通常的规律是生物体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趋于变大而不是变小,而且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多少与生物大小无关。 C 不对,因为在一般情况下C 虽然是一个递减的原因所在。 D 不对,因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是已经被同化了的能量,只是经由生物的呼吸又被释放了,这些能量是被固定后又被利用了的,因此应当属于各营养级已固定或已生产总能量的一部分。80DD 正确,因为红酵母合成并释放的物质正是毛霉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而毛霉合成与释放的物质正是红酵母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可见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有利(,) ,这种种间关系就是互惠共生。A 不对,因为竞争是一种

42、偏害关系 (0,),即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个物种有害,而对另一个物种无利也无害。C 不对,因为两种微生物不是独立生长而是互有需要,每一方都因另一方的存在而生长得更好。B不对,因为两种微生物具有亲和性而不是不亲和性。81DD 正确,因为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总生产力及群落生物量都会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复杂,因而群落中所产生和积累的非生物有机质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这就是说,非生物有机质的减少不是生态演替的趋势。 A 不对,因为营养级数目的增加是生态演替的重要趋势之一, 借助于营养级数目的增加可提高群落对能量和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43、 B 不对,因为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虽然净生产力趋近于零, 但总生产力却会不断增加 (因为光合作用生物量随着生态演替在不断增加) ,直到演替到项极群落时总生产力才达到最大值, 这时由于群落呼吸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并几乎与总生产量相等,才使得群落净生产力趋近于零。C 不对,因为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和营养级的数目会逐渐增加,能流通道和物质循环的路径也会越来越复杂,这一切都会增加群落的稳定性。82CC 正确,因为在生态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数目和营养级数目的增加,生物量总量只会逐渐增加而不会下降, 因此生物量总量下降是生态演替过程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A 不对,因为物种数目将随着生态演替的进

44、行而不断增加。 B 不对,因为生态演替达到项极群落时,物种数目便保持稳定不再增加。 D 不对,因为非生物有机质总量的增多是生态演替的主要趋势之一。83CC 正确,因为由于污染而引起全部植物死亡后,死亡植物的分解是一个耗氧过程,所以水中的含氧量将会首先减少,而水体中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含量不会由于植物的死亡和分解而减少,所以A、B和D都不对。84CC 正确,因为只有自养细菌才能把硫化氢氧化为硫磺甚至硫酸,如无色的硫细菌可把硫化氢氧化为元素硫,而硫杆菌则可把它氧化为硫酸盐。有些自养细菌可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来还原二氧化碳,并从中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碳。 这是自然界中硫元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

45、环。因为和不是自养细菌的功能,所以A,B 和 D 都不对。85BPseudomonas)和真菌参与的。B 正确,因为尿素是动物氮代谢的最终产物,其分子式中既含有氮又含有碳, 所以能把尿素转变为铵离子和二氧化碳的细菌既是氮循环的一部分,又是碳循环的一部分。A、C 和 D 都不对。86CC 正确,因为硝化细菌对含氮化合物所进行的硝化作用在酸性条件下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把氨或铝盐转化为亚硝酸离子 (NH 4 NO2),第二步是把亚硝酸根转化为硝酸离子(NO2NO3)。亚硝化胞菌( Nitrosomonas属)可使氨转化为亚硝酸离子, 而其他细菌(如硝化细菌)则能把亚硝酸离子转化为硝酸离子。硝化细菌能

46、从这一氧化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它们还能利用这些能量使二氧化物或重碳酸盐还原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碳,同时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离子和硝酸离子。A 不对,因为铵离子是硝化细菌的硝化对象。B 不对,因为尿素是动物排出的含氮代谢废物,尿素在分解过程中转化为铝离子后也是硝化细菌的硝化对象。 D 不对,因为氮是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的产物,与硝化细菌的活动无关;反硝化作用是指把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2、NO 和 N2O 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细菌(如假单胞属87DD 正确,因为植物在白天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间呼吸时消耗氧气,而动物一天24 小时都在耗氧。未污染的湖水氧浓度高,湖水污染后水

47、生生物死亡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A、B 和 C 都不对。88AA 正确,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这是因为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热大都是波长1.5m 以下的短波光(主要是0.40.7m的可见光),而地球的反射热大都是波长范围420m 的长波光,而二氧化碳一般不吸收短波光,最容易吸收波长范围在4 5m之间和14m 以上的长波光,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不会阻挡太阳辐射热到达地球表面, 却会吸收地球的反射热, 使地球的热量输出少于热量收入,这就必然要导致地球的增温。在上述的三种燃料中,核能在使用时是不释放二氧化碳的,只有煤和天然气在使用时才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正确, B、C 和

48、D 都不对。89AA 正确,因为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性质所引起的(见上一题答案),而其他化合物不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 A 正确,B,C 和 D都不对。90AA 正确,因为腔肠动物包括水蝎、水母和珊瑚三大类群,虽然主要生活在海洋中, 但有部分水螅和水母分布在淡水中, 所有种类都以捕获其他小动物为生。 B 不对,因为腔肠动物不仅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也有水螅和淡水水母。 C 不对,因为腔肠动物不以碎屑为食而以活的小动物为食。D 不对,因为腔肠动物没有寄生种类。E 不对,因为腔肠动物是异养而不是自养动物。91DD 正确,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体外的胶状层和细胞内油滴的比重都比水小,因此有利于

49、增加浮游植物的浮力,使其避免下沉。A 不对,因为 A不如 D 全面。 B 不对,因为 B 只是部分原因,不全面。C 不对,因为细胞壁中含有硅不会增加浮游植物的浮力。E 不对,因为 E 在否定错误的同时也否定了正确的东西。92BB 正确,因为只有在温度t2 t3 的范围内,物种2 的耐热性才强于物种 1,所以也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种2 的数量才多于物种1。 A 、C、D 和 E 都不对,因为在所有这些温度情况下, 物种 2 的耐热性和物种数量都不如物种 1。93DD 正确,因为物种 2 耐低温和高盐,只适宜于生活在极地海水中;物种 1 耐高温和低盐, 最适于生活在热带湖泊中; 物种 5 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和盐度范围都最广,所以它的地理分布也最广。 A 不对,因为物种 1 只能生活在高温水中,不能生活在北极海; B 不对,因为物种 5 是广布种,不可能是北极海的特有种; C 不对,因为物种 3 虽然只能生活在高盐环境,但不能适应低温,所以也木能出现在北极海;E 不对,因为物种 1 不可能是北极海的特有种, 物种 4 只适低温不能生活在热带湖中,物种 2 是狭盐狭湿性物种,其分布范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